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自古以来,咏早春的诗词数不胜数,对唐代诗人刘方平的这首诗,我十分喜欢。早春三月,万物萌动;风拂杨柳,吹面不寒。但,毕竟春意不浓,需要我们慢慢寻觅,用心感受。就像上面这首诗里说的那样,“虫声新透绿窗纱”。这里的“新”,是初次的意思,也就是说,今年第一次听  相似文献   

2.
"芯芯"点灯     
<正>"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家门,让迷失的孩子找到来时的路......"《星星点灯》凭励志的歌词和朗朗上口的旋律深受大家喜爱,曾一度风靡大江南北。而在2018年浙江省趣味亲子科学实验赛的舞台上,也有一个"‘芯芯’点灯"节目,这个"芯芯"其实是铅笔芯。表演者配合默契、创意趣味无限。  相似文献   

3.
<正>古代中国人对三峡、桂林、浙东这三个地方最为痴迷。为什么这样说?有诗为证,这三个地方被古诗吟咏得最多——据统计,描写桂林的诗有10 000多首;《唐诗三百首》中写三峡的诗就有12首之多;而浙东,仅是写于唐代的诗就有1 000多首。三峡和桂林受到推崇,很容易理解,因为它们至今还受人青睐,这里着重要说的是浙东。今人可能不解古人为何喜爱浙东,这里虽然风景依旧,但人们已经不像往日那样痴迷。这里说的"浙东",是指今绍兴、宁波、台州所在的区域。这个区域里有三条主要山脉: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一条名为"剡溪"(今"新昌江",下游称"曹娥江")的河流及其一条条支流,  相似文献   

4.
诗外之诗     
诗外还有诗吗?有的。艾青在《诗论》中写道:“一首诗不仅使人从那里感触了它所包含的,同时还可以由它而想起一些更深更远的东西。”这“更深更远的东西”,就是诗外之诗。在2005年第1期《扬子江》诗刊上,我读到张德强的一首《也算春色》,诗不长——一大片金色的油菜花被房产商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诞辰100周年。前不久,首都各界在人民大会堂集会,缅怀这位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对近代物理学特别是在光学领域作出的卓越贡献,缅怀他对新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技人材培养的不朽功绩,这些都无须我来介绍。我在这里主要是披露新发现的严济慈的三首诗,并将这三首诗发现的经过和有关背景情况略加说明。  相似文献   

6.
<正>起意约程抒一做启明星采访还是因为他在微信里写的那首以启明星为主题的藏头诗,经启明星通讯刊发后群里一片赞语,看了这首诗后我隐约感觉这会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但当时除了他的身份上海优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外,其他都不知道。上周我们按约定到了位于闵行总部一号创业园区内的优熠公司,那天外面气温很低,但一进公  相似文献   

7.
五花八门     
"谁都知道,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可这地铁站入口,却故意设置这么多障碍,让人非得绕上那么多弯儿,大早晨上班时间紧张还得来回折腾,这一点我实在是不理解。"  相似文献   

8.
据《云门广录》载,云门禅师曾问僧徒:"我不问你们十五月圆以前如何,我只问十五日以后如何?"僧徒:"不知道."云门:"日日是好日."宋朝的慧开禅师特别为云门的"日日是好日",写了一首传诵千古的诗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相似文献   

9.
杜甫著名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传诵千古的诗篇。历来有不少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于这首诗给予多种多样的鉴赏和感受。笔者从诗歌描写的4幅画图中看出了这首诗的4句话实际是写了一年四季的蜀地风景,从而表达了作者杜甫对大自然和现实生活由衷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相似文献   

10.
<正>我的祖父母曾为这天地间的巨人进行地图标记,如今在地图上,首个因气候危机而消失的冰川将被一个纪念碑替代。如何为冰川写一份悼词?试想一下,如果你从小就生活在犹如天赐、宛若永恒的冰川旁,你该如何对它的消亡说再见?当美国德克萨斯州莱斯大学的学者致电,邀请我为冰岛首个消融的冰川撰写纪念碑文时,我发现自己遇到了上述问题。这让我想起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所  相似文献   

11.
何军英 《科学之友》2010,(2):144-145
杜甫著名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传诵千古的诗篇。历来有不少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于这首诗给予多种多样的鉴赏和感受。笔者从诗歌描写的4幅画图中看出了这首诗的4句话实际是写了一年四季的蜀地风景,从而表达了作者杜甫对大自然和现实生活由衷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相似文献   

12.
杜甫著名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传诵千古的诗篇.历来有不少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于这首诗给予多种多样的鉴赏和感受.笔者从诗歌描写的4幅画图中看出了这首诗的4句话实际是写了一年四季的蜀地风景,从而表达了作者杜甫对大自然和现实生活由衷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相似文献   

13.
<正>恶之乐今天早上,我尽管知道这是在犯罪,可还是听了亨利·珀塞尔作曲的《当我长眠地下时》。我哭出来时,并不是因为我感到羞耻。那些是喜乐之泪;我被音乐之美解除了防备。此刻我哭泣着,手里拿着榔头,脚边躺着黑色虫胶唱片的碎片,但我现在不是在为音乐而哭泣。或许,如今没人会再次听到这首狄多的挽歌。我无法忍受那种念头,可我还有什么选择呢?现在我看到了音乐为何是如此危险。让我解释一下:是的,我能听见音乐。我们这种人确实存在,谣言是真的。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些人  相似文献   

14.
<正>“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这是诗仙李白对兰陵美酒的盛赞,千百年来,这首诗脍炙人口。那么,什么是琥珀?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琥珀的世界。琥珀的诞生琥珀是在中生代的白垩纪至新生代的第三纪,由松科、柏科、云实科、南洋杉科等植物的分泌物形成的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它们主要分布于白垩纪和第三纪的砂砾岩和煤层沉积物中。琥珀的外形多呈不规则的粒状、块状、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皮影戏究竟起源于何时呢?典籍记载多见于宋代,然而宋代的皮影戏繁荣成熟,已达相当程度,有咏影戏诗写道:"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那么,宋代之前的影戏竟然没留一点蛛痕丝迹吗?  相似文献   

16.
正1924年,鲁迅先生创作了一首散文诗——《秋夜》。也许大家对它的印象不太深刻,但若提到它的开头,想必许多"学生党"都会恍然醒悟——"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虽然我对读书时,语文老师常常让我们揣摩作者的用意并不赞同,但我仍从这句话里读到了一份寂寥。也  相似文献   

17.
我的女儿是一名高一学生,在太原市一所中学就读,每天"日未出而已作,日已入而尚不能息,熬油点灯,灯下苦读"。但每次考试下来,成绩总是不太理想。这个问题困扰了她好多年,其他同龄人也有同样的困惑。在这里,我想澄清几个问题。第  相似文献   

18.
我的父亲生于清末光绪年间,上过两年私塾,读的是《百家姓》,《三字经》和《论语》等,以后便一直在农村种田。1969年,他70多岁了,我回家看他。闲谈时,他说:“管他什么我都解窍得通,只有电解窍不通;它能点灯,能唱戏;打开来看,是一包土巴粉。真是莫名其妙!”他  相似文献   

19.
眼见为实     
正科学家常常能够通过间接测量的办法来让人们了解那些我们无法亲眼所见的事物。对于像我这样研究生物分子的科学家而言,这一点特别真实:那些在我脑海中翩翩起舞的大大小小的生物分子实际上是我从未亲眼见过的物体。但是对于科学界以外的许多人来说,眼见才为实。  相似文献   

20.
橡树的爱情     
20世纪80年代,舒婷有一首《致橡树》的诗,像诗中的木棉花,很红,甚至有点微微的紫色,被公认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有趣的是,说她是朦胧诗,却都读懂了。写诗的人,不写诗的人,都喜欢背靠一株树,吟诵或者朗诵几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