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2年5月,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直系军阀集团战胜奉系军阀集团,北京政权开始由直系独自把持,形成“直系即中央”的局面,一直到1924年10月直系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失败而结束。这一时期,直系军阀政权与英美之间关系究竟如何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衡量帝国主义列强与军阀政权关系的重要尺度之一,是列强  相似文献   

2.
鲁迅敬仰孙中山坚强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伟绩,他赞颂孙中山是一位“永远的革命者”。在孙中山逝世后,有些人对其施行攻击,鲁迅则对这位伟大的革命家进行了全面的衡量、公正的评价,对反动论客进行尖锐的批评。鲁迅还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他认为:辛亥革命没有彻底清除封建残余势力,这是最大的失败;革命党人将革命果实送给袁世凯,导致了更多的革命者流了更多的鲜血;革命党人没有自己充足的武装力量,这加速了革命的失败。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合作,继承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愿,将中国革命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3.
冯玉祥作为军事家和政治家,曾是中国现代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他的滦州起义,驱逐张勋,北京政变,响应北伐,张家口抗日等历史功绩,已载入中国现代革命史册,广为后人称道和熟知。但说冯玉祥还是一位演讲家,想必就鲜为人知了。不仅如此,冯玉祥还是中国现代演讲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大演讲家,曾得到中外听众的广为认可。冯玉祥一生数以万计的演讲活动是卓有成效的,其成功之处,在于他高超的演讲技巧,高层人物的权威效应,伟大人格的感召力,更主要的,在于他演讲时鲜明的针对性。针对性是使冯玉祥的演讲总能吸引人,说服人,具有神奇魅力的重要因素。 具体说来,冯玉祥演讲的针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冯玉祥将军,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将领,爱国民主战士。冯玉祥将军的一生,是不断追求光明、追求进步的一生。但是冯玉祥将军也因为1927年附合蒋介石的反动逆流,给革命造成了损失,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污点。可贵的是,不久他就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尽而起来反蒋。  相似文献   

5.
从孙中山的公开言论看,他对于如何“凝省为国”的思考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变化过程。尽管孙中山根据现实政治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凝省为国”方略,但他最理想的建国方略始终是单一制集权国家。然而“集权”并不等于“专制”,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与他武力统一中国,建立单一制国家政权的构想并不矛盾。也正是孙中山一贯秉承着民权主义理想,这才使得他的武力统一与直皖等军阀的武力统一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6.
1926年4月段祺瑞退出北京,北方实力派军阀围绕北京政权尝试进行新的政治整合。行宪和组阁问题是直奉双方政治合作和博弈的焦点,内阁在这次政治整合中起到了整合利益平台的作用,其他各派政治势力对这次政治整合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孙中山一生的活动轨迹作了具体的分析,划分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形成、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确立、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四个阶段。历史证明,孙中山顺应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适乎世界之潮流”,不断革命,继续革命,孙中山是一个永远的革命者。  相似文献   

8.
去年九月三十日以来,印度尼西亚政治局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以納苏蒂安和苏哈托为首的右派将領集团,借口“粉碎”九月三十日运动,发动反革命的軍事政变。半年多来,他們采取一系列极其殘暴和狡猾的手段,經历錯綜复杂的过程,逼迫苏加諾总統交出国家权力,建立了赤裸裸的軍事法西斯专政。印度尼西亚的反动軍事政变不是一个孤立的現象。当前,世界革命人民正在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进行着激烈的搏斗。全世界人民的革命力量日益壮大,人民革命运动汹涌前进。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腐朽势力在世界革命人民的凌厉攻势下,垂死掙扎,瘋狂反扑,在一些地区和国家发动了反动的政变。在国际阶級斗爭日益深入的情况下,全世界正經历着一个大动蕩、大分化、  相似文献   

9.
岑春煊是清末有名大吏,镇压四川、广西等省人民革命运动的剑子手,以“劳勋最着”而飞黄腾达,爬到两广总督、邮部尚书等高位。岑春煊与袁世凯同是清朝最得势的官员,时有“南岑北袁”之称。岑家“三世为官”,岑春煊利用权势,对南方各省施加影响,在两广培植亲信,扩充势力,广西旧桂系军阀的崛起与岑春煊的发家有着密切的联系,旧桂系军阀头子陆荣廷等人就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辛亥革命后,岑以讨袁护国、护法为名,与旧桂系军阀陆荣廷“合而为一”,串通西南军阀,处心积虑地反对孙中山的革命。岑出于自身利益,曾长期与袁世凯敌对,他的“反袁”实质上只是为了  相似文献   

10.
美帝国主义在老挝所培植的沙湾拿吉集团和右派政变集团的主要头目,如富米·诺萨万、库帕拉西·阿贝和西何·兰浦塔吉等人,是极端反动的亲美军阀和政客。今年4月19日的老挝反动军事政变,以及政变以来老挝的混乱局势,都是美帝国主义策划这一伙反动分子一手制造的。随着老挝局势的发展,这些反动分子的面目得到不断的暴露。富米·诺萨万 (PhoumiNosavan) 富米·诺萨万是老挝亲美右派集团的主要头目。人们通常所说的沙湾拿吉集团或诺萨万集团,就是指以他为首的老挝亲美右派集团。富米·诺萨万现年43岁,原本是法国殖民者一手栽培的,早年曾为法国在老挝的殖民机关效  相似文献   

11.
陆荣廷二次兴兵图粤与孙中山援桂讨陆之战是粤桂战争的延续,导致了陆荣廷政权的全面覆灭,促成两广统一,奠定了北伐基础.本文结合史实对战争的起因、社会背景及失败原因进行评述、分析.陆荣廷的跨台,是曾经作为革命同行者的军阀势力被革命者所取代的历史写照.  相似文献   

12.
本期刊登这部分内容着重评介辛亥革命前后至“二七”斗争失败这段时期的洛阳历史概况。由于洛阳长期作为封建王朝的统治中心,两度建成反动军阀的军事重镇,洛阳仁人志士的流血牺牲和工人阶级、革命人民的斗争在近现代史上有着特殊的政治影响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爱国将军冯玉祥1932年3月、1935年10月两度“隐居”泰山,这是他一生中的重大转折时期。了解冯玉祥何以到泰山“隐居”,对于正确认识曾长期羁螈于军阀营垒的冯玉祥,如何下决心跟着共产党走,“屹然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最后走向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隐居”是冯玉祥避开矛盾焦点,总结经验教训,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探讨革命真理,锤炼革命意志,为实现“救国救民”宗旨继续奋斗而进行休整的一种方式,也是冯玉祥“隐居”泰山的基本原因。 纵观中国历史,“隐居”是作为“消极”的代名词出现的,通常是文人雅士之举,武人“隐居”尚属少见。冯玉祥的“隐居”同文人雅土的“隐居”是根本不同的。革命斗争在一般情况下进攻是积极的,而在特殊情况下退却又是积极的。冯玉祥的“隐居”则属于积极的退却,他“一向是以主张实现与否为进退标准的”,“隐居”是在奋斗目标暂时不能达到、革命力量又面临危机的情况下,避开敌人进攻的锐锋,争取一段时间,总结经验教训,重整内部力量,静待政治、军事形势有利时,再主动出击。这是一种积极的斗争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正出现一个反对美帝国主义斗争的新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帝及其追随者不断地发动侵略战争,各国人民不断地用革命战争打败侵略者。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依然存在,各国人民必须有所准备。但是,当前世界的主要倾向是革命。美国侵略者在越南、老挝打不赢,阴谋策动朗诺——施里玛达集团的反动政变,悍然出兵柬埔寨,恢复轰炸越南北方,激起了印度支那三国人民的愤怒反抗。我热烈支持柬埔寨国家元  相似文献   

15.
<正>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历史人物之一,他所开创的完整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他的学说,他的理想,他的精神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旗帜。在长达40年的革命生涯中,孙中山先生不畏艰难,屡败屡战,不断总结,勇于进取,为后来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严酷现实,使他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理想梦断西山,但他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却光芒永存,成为照耀中华民族再度崛起之征途的千秋灯塔。回顾孙中山伟大的一生,分析他精神与理想的结合、破离、再结合的艰难前进过程,继承其不断进取的革命精神和他的思想、学说中合理、进步的闪光内容,对今天的中国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九二三年二月七日,京汉铁路广大工人为了抗拒军阀吴佩孚强行禁止召开京汉铁路总工会而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政治大罢工。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最高峰。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是我国工人运动史上极其光辉的一页。总工会的筹备和召开长辛店机车车辆工厂是中国共产党最初做职工运动的起点之一。早在一九一八年冬和一九一九年春,我们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曾两次来到这里,深入工人群众,调查研究,传播马列主义,把革命的火种撒在工人的心里。一九二○年夏,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出版了工人小报《劳动音》,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实际材料,教育广大工人认识本阶级受压迫受剥削的原因,启发他们提高阶级觉悟,号召他们团结起来,向反动军阀作坚决的斗争。为了在长辛店组织工会,邓中夏等同志于这年年底来到这里,筹备举办劳动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其革命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民主革命思想虽然主要是以西方明为依据,但从传统化的角度剖析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思想,可见中国传统化对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产生过相当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是国共“党内合作”的思想基础。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从“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的愿望出发,真诚地欢迎中国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势力。;中国共产党也诚心希望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为国民革命的中心势力,联合无产阶级和其他革命阶级共同进行旨在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国民革命。正是在“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的思想基础上,国共两党的“党内合作”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冯玉祥将军生于一八八二年一个平民家庭,一九四八年响应共产党的号召由美国乘苏联“胜利号”轮船返回祖国参加政治协商会议,途经黑海时,由于轮船起火不幸遇难,终年六十六岁。纵观冯玉祥将军六十多年的人生轨迹,不难看出这是一条不断从旧营垒中冲杀出来,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曲折复杂的前进路线。 冯玉祥将军从一个旧军人逐渐转变为一名为正义、为民主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斗士,正是他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对企图阻止社会发展的反动势力反戈一击,促使其灭亡的结果。如果说冯玉祥将军同旧势力的决裂是倒戈的话,那么他一生中共有五次倒戈。 第一次倒戈是倒清政府的戈。一九一一年武昌起义爆发,南北处于军事对立的严峻时刻,清廷为扑灭南方的革命烈火重新起用袁世凯。这时冯玉祥将军和北洋军中一部分倾向革命的仁人志士决定发动  相似文献   

20.
毛主席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高度地评价了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功绩,说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是“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的历史人物”。孙中山先生为祖国的独立、自由和富强而奋斗终生。他在青年时代原来是学医的,因目睹当时政府腐败,国家贫弱,就决心“抛弃医人生涯,而从事医国事业”。为了寻求“医国”之方,他积极向外国的长处学习,孜孜不倦,数十年如一日。本文着重谈谈他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一) 1866年,孙中山先生出生于广东香山县(现中山县)翠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那一年是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后六年,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失败后三年。正是国际资本主义侵略中国,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帮助清朝统治者镇压中国人民反抗运动的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