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河生物群脊椎动物的辐射及其环境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忠和 《科学通报》2004,49(8):718-720
近年来, 热河生物群各门类的研究十分活跃. 特别是在鸟类与飞行的起源、早白垩世鸟类、恐龙、哺乳类、昆虫和被子植物的进化研究等方面, 已有若干重要成果问世[1~5], 并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及公众的广泛关注. 热河生物群的研究揭示了早白垩世许多重要生物门类进化辐射的型式和过程, 包括被子植物和鸟类演化历史上的第一次显著的辐射, 早期哺乳动物的分化, 以及白垩纪恐龙类群的早期辐射等. 由于相同的环境背景, 热河生物群脊椎动物的辐射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 如出现了大量树栖生活或者植食性的种类, 表明它们的辐射和当时繁茂的植被环境紧密相关. 习性和食性的分化还成为热河生物群翼龙、恐龙、鸟类和哺乳类进化辐射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辽宁西部热河生物群已有70年研究历史,最近几年北票市四合屯地区多门类脊椎动物化石的大量发现,使热河生物群的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其中尤以兽脚类恐龙和原始鸟类化石的发现意义重大.中华龙鸟(Sinosouropteryx)、原始祖鸟(Protouchaeopteryx)和尾羽鸟(Coudipteryx)化石,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中生代有尾两栖类一新种: 道虎沟辽西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原 《科学通报》2004,49(8):814-815
有尾两栖类化石在中生代十分稀少且多数残破.我国近期报道了5属5种保存骨架化石的中生代有尾类,因而引起国际同行的重视.它们都产自下白垩统热河群或略低的层位中.与世界其他地区有尾类相比,我国种类具有时代早、化石较完整以及分异度大等特点,对研究有尾两栖类的起源、早期演化和散布具有特别意义.在我国已知中生代有尾类化石点中,内蒙古道虎沟的化石材料最为丰富,已报道了奇异热河螈和天义初螈2属2种.但道虎沟化石层的时代争论很大,  相似文献   

4.
邢立达 《自然杂志》2005,27(1):20-24
研究热河生物群,对研究生物的起源和演化过程,重构中生代晚期地球陆地生态系统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合评述了热河生物群的整体面貌,包括热河生物群的背景、地质年代与环境、各门类研究的最新成果,尤其是在生物演化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自然杂志》2005,27(1):F002-F002
热河生物群开始形成于距今约1.2亿年的中生代早白垩世,中国的辽西地区是生物群分布的中心,由于频繁的火山活动,保存了大量精美的化石,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朱日祥  周忠和  孟庆任 《科学通报》2020,65(27):2954-2965
晚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东亚古大地幔楔形成和华北克拉通破坏,该动力过程引发华北克拉通发生强烈伸展和岩浆活动,广泛形成裂谷盆地和变质核杂岩,并造成燕辽和热河生物群的繁盛与消亡.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角度的变化导致东亚大陆经历了三次短暂挤压事件和两次强烈伸展构造.多学科综合研究进一步揭示,晚中生代燕辽和热河生物群的演化与华北克拉通的破坏强度、岩浆活动强弱以及盆地发展存在明显的时空相关性.上述现象表明地球深部动力过程不仅控制了克拉通破坏和地壳构造演化,而且也极大地影响了地表环境的变迁和陆地生态系统的演变.因此,地球生命是与环境协同演化,并且共同受地球深部过程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正>阅兵式上展示的装备,是我军装备体系建设跨越发展的一个缩影,更是我国军队推进科技兴军实践呈上的一份成绩单。从这张成绩单中,我们触摸到的是我国军队装备现代化的强劲脉动。大国重器,为新时代保驾护航。细数峥嵘岁月,70年风雨兼程。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声世纪之音,标志着中华民族己然摆脱了近百年的屈辱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篇章。这天,伴随着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人民军队唱着胜利的凯  相似文献   

8.
金帆  张福成  李志恒  张江永  李淳  周忠和 《科学通报》2008,53(11):1311-1317
产自河北丰宁四岔口盆地的原羽鸟是迄今所知最为原始的反鸟类化石, 其产出岩段不含辽西义县组的标志性化石; 该岩段所含的鱼类和鸟类化石显示了比义县组相关属种更原始的特征状态, 且叶肢介化石为多见于冀北大北沟组和大店子组的属种. 就地层发育序列而言, 含原羽鸟的沉积岩段在相邻盆地伏于含义县组标志性化石的地层之下, 因而确认原羽鸟的层位应低于辽西的义县组, 大致相当于冀北的大店子组, 这是目前国内鸟类化石与世界上反鸟类的最低产出层位. 与原羽鸟相伴的还有其他鸟类、鲟形鱼类、有尾两栖动物和哺乳动物, 据此新建丰宁北票鲟-丰宁原羽鸟脊椎动物组合, 这一组合将热河生物群中脊椎动物的演变历史推进到130.7 Ma前. 建议以控制生物阶段性发展的大尺度构造沉积旋回来界定热河生物群, 并以北票鲟替代狼鳍鱼作为热河生物群的代表化石.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翼龙化石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在辽西及其周边地区的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中发现了大量的翼龙化石,其中包括带毛的热河翼龙等,为翼龙温血提供了新的证据;具有翼龙胚胎的蛋化石,使翼龙的卵生生殖方式得到确认;最小的树栖翼龙的发现,显示了白垩纪翼龙的个体分异和对环境的适应。同时,此前仅仅在欧洲和南美大陆出现的翼龙化石在这一地区的大量发现和研究,揭示了热河翼龙动物群的多样性和动物古地理分布规律,为深入了解一些重要翼龙类群的起源、演化和辐射提供了翔实的化石材料。  相似文献   

10.
辽西早白垩世九佛堂组一翼手龙类化石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汪筱林  周忠和 《科学通报》2002,47(20):1521-1527
描述辽宁西部热河群上部九佛堂组近两年来发现的大量翼手龙类化石中一件几乎完整的化石骨架--董氏中国翼龙(新属、新种)Sinopterus dongi gen.et sp.nov.,属于古神翼龙科(Tapejaridae)。此前古神翼龙科仅在南美大陆巴西有过报道,中国翼龙是古神翼龙科保存最完整和层位最低的记录。详细描述了古神翼龙科的头后骨骼形态,补充了一些重要的形态学特征。热河群存在两个不同的翼龙化石组合,义县组的翼龙组合与德国晚侏罗世Solnhofen灰岩(Tithonian)的翼龙组合有些类似,而九佛堂组的翼龙与巴西早白垩世Santana组(Aptian/Albian)的翼龙组合具有非常相似的面貌。同时也认为义县组的时代要晚于Solnhofen灰岩,而九佛堂组的时代略早于Santana组。  相似文献   

11.
热河生物群发现带 “毛” 的翼龙化石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记述了内蒙古宁城义县组底部一件近乎完整的喙嘴龙类化石-宁城热河翼龙(新属、新种)Jeholopterus ningchengensis gen.et sp.nov.该翼龙化石保存有精美的翼膜以及遍布全身的“毛”。它具有许多喙嘴龙类的典型特征,如短的颈部、短的掌骨和特别长的第V脚趾等,可归入一类特殊的具有短尾的喙嘴龙类-蛙嘴龙科(Anurognathidae)。该科已知的成员包括发现于德国Solnhofen的Anurognathus,哈萨克斯坦Karatau的Batrachognathus和中国辽西的树翼龙(Dendrorhynchoides),但都不如新标本保存完整。该标本显示其翼膜与下肢相连,尾膜与第V趾连接,脚趾具蹼。此外,热河翼龙的毛状皮肤衍生物与带毛恐龙中华龙鸟的毛状皮肤衍生物形态相似,但二者是否为同源结构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辽西义县组禽龙类新属种: 杨氏锦州龙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汪筱林  徐星 《科学通报》2001,46(5):419-423
在辽西义县组发现一大型禽龙类恐龙,根据其头骨形态和牙齿特征建立一新属、新种-杨氏锦州龙(Jinzhousaurus yangi gen.et sp.nov.)。杨氏锦州龙某些特征比已知多数禽龙类原始,但大部分特征接近于早白垩世的一些进步禽龙类,如前上颌骨喙部中等扩大和牙齿形态及排列方式等。锦州龙的另外一些特征非常接近鸭嘴龙类,比如眶前孔不发育等。锦州龙的这种奇特特征组合对于研究禽龙类的演化和鸭嘴龙类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锦州龙发现于义县组中部,层位高于四合屯化石层,是辽西热河生物群发现的第一个大型恐龙化石,丰富了热河生物群的组成。锦州龙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热河生物群的时代为早白垩世,与同位素测年确定的年代一致。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化石层的地层关系与时代讨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近年来详细的野外区域地质调查发现, 道虎沟化石层的分布并非仅仅局限在道虎沟村附近, 还断续出露于相邻其他几个地区. 道虎沟化石层角度不整合在复杂的基底地层之上, 岩石地层层序由三部分组成, 其中下部为夹红色页岩沉积, 这一地层曾经被误认为是下伏土城子组. 野外大规模化石发掘显示, 道虎沟层的化石主要富集在上部地层的湖相页岩中; 由于后期强烈的构造改造, 地层在多处发生褶皱倒转. 新发现的地层接触界线清楚地证明, 一直被认为是“上覆”地层的髫髻山组中酸性火山熔岩(同位素年龄159~164 Ma)实际上为其下伏地层, 道虎沟化石层的时代不可能早于这一年龄, 也不可能是中侏罗世“九龙山组”. 目前的化石发现和研究显示, 叶肢介和昆虫组合所反映的时代要早于脊椎动物化石所代表的时代, 如辽西螈、热河翼龙和带羽毛的手盗龙类等与义县组同一类群的分子非常相似. 虽然目前还没有发现可靠的热河生物群鱼类化石, 但是这一地层的脊椎动物化石组合更接近于早白垩世热河群. 道虎沟层与热河群无论从沉积地层特征、火山活动和脊椎动物群面貌都很相似, 属于相同的火山-沉积旋回, 化石动物群可能代表了热河生物群最早的记录.  相似文献   

14.
自1784年考古学家发现翼龙化石以来,有一个谜题一直困惑着古生物学家:翼龙是卵生还是胎生? 2003年6月10日,国际权威杂志《自然》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和周忠和的论文,报道了在我国著名的辽西热河生物群中发现的世界首枚翼龙蛋及其胚胎化石。这一重要研究成果终于使这一谜题有了明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中国东北部热河生物群义县组四合当地点中发现了大量鸟类标本,其中绝大多数都可归入新种——赫氏旅鸟(Iteravis huchzermeyeri gen.et sp.nov.)(图1),这一命名献给南非已故生物学家Fritz Huchzermeyer博士,以纪念他对包括古生物学在内的诸多科学领域孜孜不倦的追求.这一新种代表了热河生物群最进步的今鸟型类类群.其骨骼形态与甘肃省下沟组发现的同属今鸟型类的玉  相似文献   

16.
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将是本世纪规模最大、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因此,这一天将成为全球的焦点。日全食带在我国经过的地区是人口稠密的长江流域,再加上将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的专业天文工作者和爱好者,因此可以直接观看到这次日全食的人数有可能达到历史之最。在观测整个日全食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奇异热河螈和天义初螈是产自内蒙古宁城县道虎沟化石层的侏罗纪有尾类,标本数量均数以百计且多保存为较完整的骨架.本文报道了11件保存胃中食物的有尾类标本,其中2件为奇异热河螈,腹中保存有大量叶肢介壳体;9件为天义初螈标本,腹中保存不同数目的划蝽.在已命名中生代有尾类属种中发现胃中食物,为恢复侏罗纪湖相动物群的生态面貌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这些新的化石证据还表明侏罗纪有尾类已对食物的大小和类型有显著的选择性:幼年热河螈仅捕食2mm左右的幼年叶肢介,而幼年初螈仅捕食5~6mm的成年燕辽划蝽.这一发现也支持了与其上下颌及舌器结构差异相适应的有尾类生态学特性,即侏罗纪有尾类已具有食性分异并可能占据不同的小生境.  相似文献   

18.
《科学》2007,59(3):F0002-F0002
2007年3月1日。“2007—2008年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正式启动。尽管我国在1984年就进行了首次南极考察,但参加具有125年历史的国际极地年活动还是第一次。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中的核心计划也入选其中。该计划全称为“南极普里兹湾一埃默里冰架一冰穹A断面科学考察与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19.
1911年11月8日,美国人尤金·伊利驾驶一架双翼飞机,成功地降落在“宾夕法尼亚”号装甲巡洋舰上搭建的木制滑行台上,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飞机空中着舰尝试。由此,掀开了航空母舰的百年历史。  相似文献   

20.
柳永清  刘燕学  姬书安  杨之青 《科学通报》2006,51(19):2273-2282
应用SHRIMP锆石U-Pb测年方法, 对内蒙古宁城道虎沟生物群和辽西凌源热水汤地区含蝾螈类化石层上、下火山岩进行了定年研究. 测年结果表明, 道虎沟生物群(岩系)最年轻年龄为164~152 Ma, 最老年龄为168 Ma. 综合研究表明, 宁城道虎沟生物群与凌源热水汤一带含蝾螈类化石层属于同一生物群(时代), 发育于168~152 Ma的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 研究区道虎沟生物群(岩系)为正常产状的火山-沉积序列, 底部平行不整合在下伏九龙山组之上, 顶部为土城子组或早白垩世含热河生物群岩系平行或角度不整合覆盖. 道虎沟生物群(岩系)及相关地层对比冀北-辽西地区髫髻山组或是它的相变产物. 髫髻山组(道虎沟生物群)化石组合和综合研究表明, 它们和热河生物群不是同一生物群, 更不是代表热河生物群最早的生物记录, 道虎沟生物群及岩系与义县组是不同时代和构造演化阶段火山-沉积旋回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