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然分娩人工饲养能否获得净化的五指山小型猪。方法母猪自然分娩后2 h内,将仔猪处理后转到隔离器,用奶粉、米粉、饲料分别过渡人工饲养。其间分别接种7次益生菌、补充铁硒制剂两次。饲养至42 d,测定其携带病原抗体。结果仔猪成活率为75%,原猪场所具有的病原均被隔离,达到净化试验目的。结论自然分娩人工饲养能获得无多种人畜共患疾病的净化五指山小型猪。  相似文献   

2.
找出母鸽自然喂养和人工饲料喂养效果的差异,探索人工饲喂乳鸽的科学方法,提高乳鸽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将3日龄的乳鸽随机分为4组,A组和D组分别为自然喂养组和常规饲养对照组,B组和C组为分别添加5×107个/mL和2.5×107个/mL乳酸菌的饲喂组。饲喂周期为15d,第1~6d时,每天喂8次,以注射器灌喂;第7~15天时,每天喂5次,以糊状物或泥巴样物投喂。观察并统计幼鸽的生长速度及成活率。结果表明自然喂养效果优于人工饲喂,用添加乳酸菌的饲料人工喂养效果(B组平均体重349.86g,成活率70%、C组平均体重304.86g,成活率60%)虽低于自然喂养的水平(A组平均体重448.00g,成活率96%),但优于不含乳酸菌的饲料的饲喂效果(D组平均体重277.67g,成活率60%),表明乳酸菌对促进乳鸽的正常发育具有一定作用,且浓度越大效果越明显。该研究结果为人工饲喂乳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提高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探讨补中益气散对该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该研究以某猪场27头30日龄健康仔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和试验1,2组.对照组仅注射猪瘟疫苗;试验1组用补中益气散拌料饲喂一周后注射疫苗;试验2组注射疫苗同时拌料饲喂补中益气散一周,中药用量均按0.2%加入饲料.分别于免疫当天、免疫接种后7,30d无菌操作采集血样,运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水平.结果表明:补中益气散可显著提高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免疫后30d免疫保护率维持在88.9%以上,提示补中益气散具有显著增强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体重8~12 kg长白仔猪12头,随机分成实验组(8头)和空白对照组(4头),实验组按60 mg/kg体重口服醋酸溶液,历时14周.每25 d采集仔猪耳静脉血,用不同方法测定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压积、血液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白细胞数量.结果判定仔猪实验性铅中毒为小细胞性、低血素性贫血,在血液中可见中、晚幼红细胞增多,并在濒死期实验仔猪血液中可视嗜碱性点彩颗粒红细胞.  相似文献   

5.
试验选择40头28日龄提前断奶、体重约7.5kg的35日龄长大二元杂交仔猪.随机分成2组.每组20头,分别饲喂正大311仔猪全价颗粒饲料(对照组)和仔猪王718仔猪补充料(试验组).经过24d的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仔猪生长速度比对照组快3.37%(p>0.05),料肉比降低5.41%,每kg增重饲料成本降低14.54%.  相似文献   

6.
我场从一九七○年进行了仔猪移窝并窝实验。一九七一年开始在生产上全面应用。目前仔猪移窝并窝已纳入饲养管理程序,成为提高生产效益的手段之一。九年来共移108窝,移仔猪317头,占产仔窝数11%,占产仔数6%,仔猪成活率提高5%,仔猪个体重,双月断乳窝重,出种率也均有相应的提高。一、实践意义母猪产仔具有不均衡性。产仔少的母猪,生产性能不能很好发挥,产仔多的母猪,由  相似文献   

7.
2011年10月上旬,四川省泸州市一大型猪场627头保育猪和育肥猪相继发生水样腹泻,发病率达95%以上,死亡率为6%.发病猪日龄为6~14周龄,体质量20~40kg,仔猪从保育舍转入育肥舍(采用发酵床饲养)第5天开始出现水样腹泻,采食量减少,逐渐消瘦,感染严重的猪由于腹泻、脱水、心衰而死亡.经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致病原为猪鞭虫.  相似文献   

8.
弓形体病是人、畜共患的一种原虫病。尤其猪较敏感。近年来,猪的弓形体病及其继发其它病原感染的报导,愈来愈多,但就猪弓形体病继发沙门氏菌感染的具体报导,至今尚未见到。笔者在成都某猪场发现一起仔猪弓形体病继发沙门氏菌感染,并作了些工作,现报导如下,以供参考。一、发病情况:该猪场一年前从某猪场购入的猪只中,检查有弓形体血清学阳性猪,当时作了处理。这次发病前不久,在场内发现有野猫。8月28日,某舍某圈的8头仔猪中有2头首先发病。9月12日,同舍另一圈又有2头发病,9月23日另一舍的一个圈4头仔猪发病。10月初,有三  相似文献   

9.
三个品系小型猪Ⅱ型糖尿病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三个品系小型猪对高糖高脂饲料诱发Ⅱ型糖尿病模型的敏感性,为我国小型猪在Ⅱ型糖尿病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4~5月龄巴马小型猪、五指山小型猪和中国农大小型猪各6头,以4头中国农大小型猪为对照,同步开展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试验,试验周期8个月。每月称1次体重,测定血糖、血清胰岛素含量,每2个月进行1次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测定脂质代谢相关指标。结果巴马小型猪和五指山小型猪对高糖、高脂饲料比较敏感,在饲喂5~6个月后,开始出现糖代谢异常,表现为显著肥胖、血清胰岛素升高和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至实验后8个月,巴马小型猪和五指山小型猪各有1头发展为糖尿病,分别有3头和2头出现糖尿病前期症状。中国农大小型猪对高糖高脂饲料诱发糖尿病相对不敏感,实验期间空腹血糖水平、血清胰岛素含量、胰岛素敏感指数和IVGTT一直无显著变化,仅在实验后7个月开始表现肥胖,8个月出现胰岛素敏感性减低。三个品系小型猪在高糖高脂饲喂后,血脂相关指标(TG,CHO,HDL-C,LDL-C)普遍升高,以巴马小型猪升高幅度最大。结论巴马小型猪和五指山小型猪对高糖、高脂饲料诱发Ⅱ型糖尿病比较敏感,品系内个体差异较大。中国农大小型猪相对不敏感。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的Ⅱ型糖尿病相关基因分析和高敏感家系培育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密苏里大学正积极致力于核酸转移技术的发展 ,用以生产基因工程猪。以前核酸转移仔猪的生产之所以不成功 ,是因为母猪对分娩的准备不够充分 ,以使仔猪的成活率低。孕育核酸转移仔猪的母猪表现出乳腺发育不良 ,并且临床征兆不明显。仔猪表现出呼吸困难 ,被动转移失败。若要避免这些问题 ,可应用其他动物的几项技术 ,来提高仔猪的成活率。这些技术包括 :1、用超声波对腹部幼仔进行监测 ;2、用吗丁啉进行胸透刺激 ;3、用前列腺素和雌二醇苯甲酸盐进行分娩诱导 ;4、实施剖腹产。为了避免胎儿呼吸系统出现问题 ,在分娩诱导时 ,对母猪采用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