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弓体的力学性能及"郑玄弹性定律"再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人在制作及使用弓弩的过程中,在一些与弓弩力学性能有关的问题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对传统制弓工艺进行实地调查、测试,再结合原始文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传统复合牛角弓的力学性能优于单木弓;弓的拉力曲线不是线性关系;弓力和射程具有一定线性关系.无论从弓体本身的力学性能,还是从制弓匠和射手对弓体的感觉来说,认为"郑玄发现弹性定律"的结论都是错误的.郑玄是从文字本身出发对<考工记>进行解释,和胡克的科学实验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先秦学者创造了"势"这个极具丰富内涵的抽象概念,它的本义是源于描述与种植有关的一种体力或能力,后人把它广泛运用于描述材料的弹力、应力、水的浮力、重力等古人未明确表达出来的各种自然知识,古人还常用它来解释某些隐含着与现代力学术语中诸如重力势能、动能或冲量等相类似的自然现象,以此类比或推理出某种客观存在中的情形、状态、式样、客观条件或其他不可逆转的趋向等。中国古人这种用"势"宽泛地解释那些难于认知的客观现象的方法在人类文明史上独具东方特色,但从现代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途径和认知规律上来看,这也许削弱了古人进一步探究事物本质的动机和热情。  相似文献   

3.
弓道,古称弓术,是日本一项源远流长的古武道。关于日本弓道的产生,各家说法不同。《弓道》的作者认为,弓道是日本的古代射术在受到日本的神道教与古代中国的禅学影响下产生的。在形式上,它既继承了日本弓术的特点,又吸收了中国射礼的内容。在抛弃中国射礼繁复的礼仪的同时,  相似文献   

4.
消费者普遍反映,工业化生产的馒头不好吃。甚至很多百姓对“机制馒头”产生误解,也就是说,认为机器加工的馒头不如手工加工的馒头。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造成风味和口差异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是机器加工还是手工制做,而在于发酵技术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潘东 《科学大观园》2009,(16):14-15
机关术是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代表,无论是在生产、生活还是军事乃至一切需要之处,我们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运用机械力量,巧妙地控制事物,并达到神奇的效果,这是古人对世界的贡献。而这一贡献,源自于他们对自然深刻的观察和思考。因此机关术才如此深奥玄妙。  相似文献   

6.
《考工记·弓人》可能是世上最早的制弓技术文献,其中科技术语"往体"、"来体"分别指弛弦时弓体外挠和张弦时弓体内向。传本《考工记·弓人》曰:"往体多,来体寡,谓之夹臾之属,利射侯与弋。往体寡,来体多,谓之王弓之属,利射革与质。往体、来体若一,谓之唐弓之属,利射深。"然而求证于本书《弓人》节的"析干"之道和"成规"法,他书《周礼·夏官·司弓矢》的六弓次第和沈括《梦溪笔谈·弓有六善》,以及现代射艺知识,理校后发现:"往体多,来体寡"应是"王弓之属";"往体寡,来体多"反而是"夹臾之属"。由此推测《考工记·弓人》曾经错简,理应校正为"往体多,来体寡,谓之王弓之属,利射革与质。往体寡,来体多,谓之夹臾之属,利射侯与弋。往体、来体若一,谓之唐弓之属,利射深。"  相似文献   

7.
古代黑子记录的面积归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典籍中“大如X”形式的黑子记录是古人对黑子面积大小的一种估测,可利用古人目视观测天象时天球模型对其描述进行量化。文章按照视觉生理学原理,利用统计方法,并参照扁平天穹归算模型,对古籍中95条黑子“大如X”记录的17种比体进行了面积和实际大小的归算。  相似文献   

8.
站在古典文化立场上批判现代科学文化,一直是维特根斯坦思想的主要导向。维特根斯坦认为古人和现代人有着不同的语言和生活世界(做着不同的语言游戏),因此不能用现代科学的观念去批判或否定古人。反而是现代科学因其过度膨胀到统治一切的地步,使人类远离了崇高的精神,因此,维特根斯坦呼唤一种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诞生。  相似文献   

9.
如果没有去过塞维利亚,我对西班牙的印象是模糊和不完整的。弓德里的平淡安详、巴塞罗那的摩登喧嚣,都不足以代表我心目中那个阳光热辣、碧血黄沙、激情狂野蕴藏于闲散哺懒外表之下的西班牙。  相似文献   

10.
文潍 《科学大观园》2011,(18):52-54
天下劲弩皆从韩出弩是一种由弓演变而来带有控弦装置并可以延迟发射的远程武器。汉代的《说文》曰:"弩,弓有臂者";《释名》称"弩,怒也,有势怒也",意思就是弩是一种带有机具且威力大于一般弓的武器,所射出的箭有怒不可犯之势。其实,我们的先民们在射箭时很自然地感到在引弓时很容  相似文献   

11.
略谈易卦与二进位制——兼与魏安明先生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认为魏安明的论文《八卦作为一种无零二进制数符系统的解说》的卦序的二进制解说是一个自创的新解说,缺乏相应的原始文献支持。文章通过对易卦与二进制问题研究始末的介绍同,学术界已有共识;易卦系统本身是一种二进位制数表示方式,而古人是不经有自觉才是问题的关键,作者认为至迟雍易学中中国古人对此已经明确的自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有生物进化思想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人谈到中国古人的生物进化思想,被谈到的中国人有荀子、庄子、王充、李时珍等,从生物学思想上说包括生物等级观念、自然发生思想、生物转化思想等。这些思想并非生物进化思想,尽管它们可能是反对神创论的。中国古代的特殊人文和地理环境,形成了中国古人特有的生物思想,将它们归入欧洲人的某种思想是困难的。  相似文献   

13.
1.实际上很多女孩自己也分不清楚,到底爱的是他的人,还是被他有钱的派头所吸弓1。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关于空间无限性的论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中国古代存在着关于空间无限性的论争,指出:中国古代存在着空间有限与无限两种认识,古人在探讨空间有限与否这一问题时,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他们对空间性质的认识,达到了相当的深度。中国古人对无穷空间结构的探讨源于先秦,后来受佛教影响,形成了广为人知的“天外天”说,即认为在我们生存的天地之外还存在无穷多类似的天体系统。这一理论得到了后世学者的广泛赞同,但也受到了一些质疑,尤其是受到了元代思想家史伯深刻而又尖锐的批判。  相似文献   

15.
葫芦考略     
葫芦被我国古人当作瓜类的一种,是我国栽培历史最悠久的植物之一,在距今七八年千的我国新石器遗址中曾发现它的残果和种子遗存,文字记载也很早。它在我国古代有着极为广泛的用途,除果实和叶子供食用和作药物外,成熟的果实还被用来制作各生活用具、乐器等等,另外瓜瓤被用作喂猪,种子被用于榨油浇制蜡烛,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能出于对这种植物极端推崇的缘故,古人甚至认为人类也由它发源而来。从有关历史资料来看,葫芦应是一种起源于我国的栽培植物,原产地可能在华南或华西南。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史研究的主要要求之一就是实事求是。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这一要求应具体化为一系列的方法论原则。本文提出一个这样的原则:合目的性原则。并依此对某些“科学《易》”观点提出一点看法。一在科学史研究中,实事求是的一个要点是在评价古人的科学成果时不能使这一成果“现代化”,要按古人科学成果的本来面目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加以评价,不能把后人对这一成果的引伸或发展加到古人的头上。这似乎已是没有疑问的常识了,但实际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典型的安全苛刻系统,航天器系统的任何隐患都会带来严重的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其对可信的需求典型而迫切。航天器系统的可信性主要是通过测试进行评估和验证,通过分析测试获取的测试结果数据可以发现被测航天器系统中潜在的错误和设计缺陷,为评估和验证系统的可信性提供支持。因此,航天器系统的可信性问题具有测试依赖性。随着航天器研制数量和复杂度的增加,以及多航天器批产化并行测试工作模式的出现,原有测试设备和手段在测试难度、测试精度与测试周期上均无法满足当前航天器研制与测试要求,自动化测试成为航天器测试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16世纪末荷兰学者詹森发明第一架显微镜之后,人类得以借助它观察研究贯穿全身的植物输导组织的微观世界,进而揭示植物生理学上植物物质运输2的理论和规律,这是西方学者的杰出贡献。另一方面早在此前一、两千年,中国古人已经从长期的农业实践中观察、发现了植物物质运输的动态变化,提出了一些理论,并创造了一些对植物体现人物质运输调节和控制的方法,解决了生产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取得了优良的效果。该文运用现代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9.
盛夏享用冷饮,都以为是现代人才拥有的福分,其实,中国人藏冰用冰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古人利用他们非凡的智慧,早就会将冰块储存到夏天去享用了。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部门对于阳县战国时期的尚家岭遗址进行田野考古调查时,就发现存在大范围的夯土和陶质井圈,古籍记载叫做“凌阴”,是古人用来存放食物和藏冰的,类似现代的“冰箱”。除尚家岭遗址外,河南新郑、河北易县、陕西咸阳等地,都曾发现战国时期的冰井,夏朝历书《夏小正》中记载,每到三伏天的时候,  相似文献   

20.
《吕氏春秋》记载的黄钟律管长度为三寸九分,而汉代后,古人普遍采纳黄钟九寸。为了研究先秦黄钟律管真实长度,对文献进行系统地考证,发现《吕氏春秋》记载的三寸九分黄钟律管应为清黄钟律管,发音当是九寸管的高八度。文献研究亦表明了先秦古人听声定律的事实,即三寸九分律管和九寸律管都为听声定律产物。由此,根据声学公式,结合文献考证,计算了黄钟律管的管径,结论为:先秦律管应是竹管,管径范围约是0.71寸。同时,考证了黄钟律管八寸十分一说和八寸七分一说,认为这两种说法都不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