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混响室搅拌器搅拌速度及工作模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设备在混响室不同模式、不同搅拌速度下的电磁辐射敏感度实验,研究了连续模式下不同搅拌速度对设备敏感度阈值的影响,对连续模式较低转速(1.5 r/min)下与步进模式下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响室处于连续工作模式时,由于较高转速会产生较复杂的电磁环境,受试设备的敏感度会提高;且经对比发现,设备在该模式下的敏感度阈值会低于混响室在步进模式下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2.
混响室条件下辐射敏感度表征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确定混响室条件下辐射敏感度的表征方法,分别对混响室步进模式和连续模式下的电磁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可能的几种表征方法. 再将某型电子设备分别在两种工作模式下进行电磁辐射敏感度测试,利用几种可能的表征方法分别得出其测试结果,并对各个表征方法进行分析. 基于贝塞尔公式对各个可能的表征方法进行重复性及不确定检测. 结果表明,为了获得良好的测试可重复性及不同模式的测试结果相关性,混响室步进模式时,可采用多个步进位置的平均值作为辐射敏感度的测试结果;混响室工作于连续模式时,应当选择适当的统计平均时间参数对测试结果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在混响室条件下进行装备辐射敏感度测试时环境场强难以度量的问题,运用电磁仿真软件FEKO基于平面波叠加原理构建混响室模拟场环境模型,采用隔离参数法仿真分析不同方向角、极化方向和相位角平面波辐照下环境场强位置选取准则;理论推导模拟混响室场环境的场强度量方法,并验证其正确性.最后,仿真分析了12个搅拌器位置下不同相对距离处的平均场强与环境场强的相对误差,并分析了受试设备电尺寸对测试位置选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测试相对距离大于0.10时,相对误差能够保证在±1.00dB,可应用于混响室环境场强的测试.  相似文献   

4.
针对混响室环境电磁辐射敏感度定量测试的技术需求,分析了现有测试方法的局限性,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从混响室电磁场统计分布规律和电磁辐射效应机理出发,建立了受试设备(EUT)临界干扰场强与混响室测试环境电场强度有效均值、EUT受扰概率和等效天线方向性系数最大值之间的关系.统筹考虑效应类型、等效天线耦合效率等因素,从用频设备干扰与损伤效应、强场电磁辐射效应和测控设备扰动效应等3方面,给出了EUT等效天线方向性系数的选取原则和拟合公式.测试过程中使EUT的干扰概率保持在10%~60%、混响室搅拌位置数在30~50时,混响室与均匀场环境中EUT临界干扰场强测试结果之间的误差在3 dB左右.某型军用超短波通信电台带外强场电磁辐射关机-重启效应、电源模块测控扰动效应临界干扰场强测试结果表明:混响室与均匀场环境EUT的电磁辐射临界干扰场强测试值随辐射频率的变化规律一致,二者之间的最大测试误差为5 dB,能够满足工程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5.
混响室和GTEM室辐射抗扰度测试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混响室和GTEM室中辐射抗扰度测试系统,对典型卫生医疗设备进行辐照效应实验.利用衡量2组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来评价2种电磁兼容测试场地的辐射抗扰度测试的相关性.并对2个测试场地测得的受试设备敏感阈值进行了线性拟合.结果表明:混响室不同工作模式和GTEM室的辐射抗扰度测试所得结果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75,说明2种测试场地具有非常好的测试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刘心愿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3):6705-6710
通过理论分析,确定机械搅拌工作方式下混响室体积、搅拌器体积、工作频率等因素对混响室独立采样点数的影响,推导出混响室独立采样点数的近似计算公式。在实验室混响室中进行多个频点测试,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测得的S21参数对混响室不同工作频点下的Q值进行分析。运用自相关函数法计算不同工作频点对应的真实独立采样点数,代入模型对模型进行验证和改进。利用修正后的计算模型计算不同工作频点下混响室的独立采样点数,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测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符,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混响室和开阔场中单极子感应电流相关性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混响室和开阔场中电磁辐射敏感度测试的相关性,采用电磁仿真软件FEKO分别建立混响室和开阔场的物理模型,在混响室和开阔场共同的工作频带(170MHz到1GHz范围)内选取6个频点(200,350,500,650,800,950MHz),在每个频点,对放入混响室和开阔场中一个电小尺寸的单极子天线上的感应电流和其所在位置的电场强度分别进行计算,对计算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混响室和开阔场中单极子归一化感应电流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徐鑫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34):10162-10166
频率搅拌混响室具有节省建造成本、提供更大的测试空间、减少测试时间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小混响室,应用前景广阔。计算了给定工作频率下混响室的谐振模式,对频率搅拌的有效性进行理论分析。分别采用FEKO建模仿真和试验两种方式,测量工作区域8个顶点位置的场强值,运用IEC61000-4-21中关于场均匀性的评价标准对测量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场均匀性均符合标准要求,从而验证了频率搅拌混响室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对比仿真,比较了中心工作频率在200 MHz,搅拌带宽分别为6 MHz、10 MHz、20 MHz时场均匀性的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带宽增大,场均匀性可以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前期提出的混响室条件下临界辐射干扰场强测试方法进行规范和完善,分析了影响测试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得到了不同条件下测试误差的变化情况.发现被测设备的电尺寸是影响该方法适用范围的主要因素,通过试验研究了电尺寸减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被测设备电尺寸较大时,通过合理选择测试参数,可以将测试误差控制在3 dB以内;当被测设备电尺寸较小时,该方法的不确定度会增加,误差可能会大于3 dB.因此,该方法更加适用于电大尺寸设备的临界辐射干扰场强测试.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磁仿真软件FEKO对混响室仿真模型进行数值分析,以表征混响室测试区域场均匀性的电场标准偏差值为目标函数,结合遗传算法对混响室搅拌器桨叶夹角进行优化,得到了桨叶夹角的最优解以及相应的测试区域的电场标准偏差值.研究表明,桨叶夹角处于最优配置时,测试区域各轴向电场标准偏差较初始状态分别下降了23.5%,28.8%,73.0%,总标准偏差下降了44.1%,说明通过优化改善了测试区域的场均匀性,提高了混响室用于电磁兼容测试时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
对高固含体系下Intermig桨搅拌槽内的桨叶搅拌性能以及颗粒的混合与悬浮特性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光导纤维技术对不同桨径、搅拌转速和桨叶离底距离下搅拌槽内底部以及轴向颗粒密度进行测量,同时对临界悬浮转速和搅拌功率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对高固含液-固搅拌体系,所采用的Intermig搅拌桨具有很好的轴向混合特性,该桨适合在较大的桨径和较低的桨叶离底距离下应用,可在促进颗粒悬浮与均匀分布的同时,大大降低功率消耗.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拟合得出底部均匀度与搅拌槽内弗劳德数有关,Q=0.58Fr-0.35,Intermig搅拌桨功率准数在0.2 ~0.3之间,且与雷诺数关系为NP=2.1Re-0.2.  相似文献   

12.
搅拌釜的放大主要依靠实验或经验进行,目前已有的各种放大规律由于相似理论的出发点不同,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采用CFD技术为统一的放大理论基础,针对4个几何相似的三桨叶搅拌釜,以完全混合所需要的时间T99相同为放大基准,对搅拌釜内的湍流场以及搅拌转速、单位容积消耗功率等随搅拌釜几何放大后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CFD技术作为统一的放大理论基础,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采用基于气泡聚并和破碎机理的群体平衡(PBM-MUSIG)模型,对双层半圆管盘式涡轮桨搅拌槽内的气液分散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考察了不同通气量和操作转速下气液搅拌槽内流体流动,局部气含率和气泡尺寸的分布规律。模拟结果表明:通气工况下搅拌槽内的液相流场具有双循环流动形式;采用PBM-MUSIG模型预测的局部气含率分布与文献实验数据吻合较好;搅拌槽内气泡尺寸随转速增加而减小,随气量增加而增大;桨叶排出流区域内气泡尺寸较小,近壁区和循环区内气泡尺寸较大。  相似文献   

14.
高速微转轴的周隙中不但存在气体泄漏,而且受轴向压差与周向剪切作用,其流动形式非常复杂。为了考察由这部分泄漏带来的损失和气体在微间隙内流动规律,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实验测试装置,作出了冷热气体泄漏量与转速、轴向压差的关系曲线。分析研究了温度、入口惯性效应等因素对漏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转速和缝隙高度一定时,漏气量随轴向压差增加而增加,而且与轴向压差成正比例关系;当轴向压差和缝隙高度一定时,漏气量随转速(涡轮牙钻气源压力)增加而减少,开始段减少明显,但当转速增加到某个值后,漏气量几乎不变。  相似文献   

15.
多级搅拌槽内流动特性实验及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隔盘、环板等内构件将搅拌槽内分为四级,采用饱和KCl溶液作示踪剂,利用特制的电导率仪微机系统进行动态数据采集,测定了不同的操作参数和内构件尺寸对停留时间分布(RTD)的影响,分析了影响返混的主要因素。环板与槽壁的间隙、隔盘外径与环板内径的影响较强,盘、板间距的影响相对较弱。利用MonteCarlo方法(MCM)对系统的停留时间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16.
采用流体体积函数法(VOF)对卧式旋转圆盘反应器的流动和成膜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考察了圆盘转速和反应器内液位高度对液膜厚度及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VOF方法能够较好的模拟圆盘反应器内液膜的流动和成膜特性,反应器内液相流场、成膜过程、液膜厚度及分布的模拟数据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液膜厚度随圆盘转速增加而增大,液位高度的变化对其影响不大;圆盘成膜具有最低转速和最低液位;同时模拟得到了圆盘表面液膜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7.
在直径为 0.476m的间歇操作的搅拌釜中,用隔盘、环板将搅拌釜隔为两级,利用酸碱中和法测定水及甘油 (粘度分别为 0.072、0.111、0.522Pa·s)体系的混匀时间,并比较了粘度不同的物系对搅拌釜内级间轴向返混特性。结果表明:相同搅拌转速下,物料粘度增加,搅拌釜内级间返混减小;但搅拌雷诺数相同时,物料粘度变化对多级连续搅拌釜内级间的返混程度没有影响。此规律对多级搅拌釜的工业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FLUENT软件模拟了T型引物梯度产生器中的细胞转动过程,分析了细胞转动的线速度、方向和细胞尺寸对其化学微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细胞转动的过程中,由于产生额外的引物输运,使其周围引物浓度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变化,但最终达到稳态;顺时针与逆时针转动的细胞对微环境的搅动效果相反;增加细胞转动的线速度,可以增强其对微环境的搅动效果,但将导致趋化偏转角增大而使得趋化动力减小;细胞尺寸对于细胞趋化偏转角的影响较小,但对其趋化动力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描述在合肥同步辐射储存环中观察到的频率为875.1MHz和1541.5MHz的两种纵向振荡,它们分别由高频腔的TM012和TM032高次模的阻抗引起.给出了这两种振荡与调谐杆位置及束流流强的依赖关系,并和理论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