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传统的文学史观历来有雅俗之分,似平凡俗皆不登大雅之堂,以至把文学(包括诗)自然分成了雅文学与俗文学,时至今日虽已进入雅俗共赏的民族文化交流共识的时代,这雅与俗之分争,仍没有个了结。其实,从文学的源流考究,俗早于雅,雅源于俗,雅俗相互影响,推动和发展了我国文学,这似乎已是无需论争的课题了。《诗经》、《乐府》以及后来的五、七言诗和词、曲,首先都是来自民间的俗文学。不仅体裁、格律、语言为俗,就是题材的大多数也源于民间世俗场景,其中不少更是很有代表性的民间风俗。可以说民间风俗  相似文献   

2.
雅俗之辨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化价值标准,而在魏晋南朝时代,雅俗对举更是成为品评人物整个人格乃至一切精神产物的尺度。《世说新语》在对魏晋名士风度的描绘中,不仅刻画了魏晋士人高蹈脱俗的“雅”的一面,同时也充分表现了魏晋士人“俗”的一面,主要体现为俗情、俗趣、俗语。  相似文献   

3.
雅俗之辨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争议颇多的话题。宋词作为一代文学样式,在雅俗的演变上更有其特点。南宋词坛经过自北宋以来的长期探索与辨析,在词的雅化之路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内容上反对淫艳猥亵,提倡骚雅;风格上“涉谐谑”、“鄙俗”、“侧艳”则去之;在词体源头的探求上,认为诗词同源,推尊词体;语言和音律求雅,反对俚俗。姜夔、张炎、王沂孙等是南宋雅词的代表。通过南宋词学的雅俗之辨,词的创作发生了根本变化,词人的创作规范化、理性化了,人们认可了词这种文学体裁,并使词体定型,渐成为与诗比肩的一种文体。  相似文献   

4.
诗在中国一向被认为是雅文学,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也有着雅与俗的流变,本文对我国古诗在各个阶段的雅俗发展做概括阐述的同时,也初步探究了古诗雅俗流变的规律,这对研究整个中国文学的雅俗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家对小说读者的关注、读者阅读期待的改变,以及作家读者意识功利指向的摇摆性和文化指向的复杂性,对20世纪初中国长篇小说由俗入雅、回雅向俗、雅俗并存格局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和张爱玲小说将高雅的书面语和通俗的口语运用到小说叙事中,表现出通俗本色、浅近形象和雅俗相谐、亦雅亦俗的语言风格,但无形之中二者又呈现出"中国化"与"中西合璧"的叙事语言风格之差异,彰显出张爱玲对《红楼梦》叙事语言继承中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雅美术与俗美术有着质的区别,它们的发展变化、双向互动以及美术创作者地住的变迁并没有形成创作主体或是受众群体的交集,“雅俗共赏”的美术实质上是一种虚拟的存在,认清其根源对回避无意义的探讨、实践,深化对雅俗美术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如何在英译中更好体现毛泽东诗词的特点。指出毛泽东诗词多用动词,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飞”字,从而形成毛泽东诗词的“飞动之美”。于飞动之外,毛泽东诗词另有一种沉思之美。提出对于毛泽东诗词当中的“飞”字,英译文应注意表现出其动态、力度、气势、形象,以传达出毛泽东诗词所蕴涵的气势与气魄。同时,对于毛诗当中表沉思的诗句,则应注意选用表示阴柔的或沉思性的单词或短语,这样才能如实传译毛泽东诗词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文化散文”是中国散文界当红的散文品种,其代表人物是余秋雨。余秋雨的散文从《文化苦旅》到《霜冷长河》,是一个逐渐遗落“散文”和“文化”的过程,也是他的散文观从高谈阔论“人类整体感觉”下降为强调“困惑”对散文写作的重要性,到最终声言自己“谈不上什么困惑”的破产过程。从大散文现象的兴起至败落这一过程审视余秋雨文化散文现象,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市场化环境中,俗之妆扮为雅,雅对于俗的包装,以及俗对于雅的败坏这一文学吏中常见的雅俗关系的再次体现。  相似文献   

10.
《论语》的语言艺术准确传神,言简意赅,耐人寻味;人物形象生动饱满、具体可感;采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大量运用雅而俗的口头语言,通俗易懂,代表了我国古代散文语言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佘娜 《科技信息》2009,(4):104-105
Vulgarism language, also named four-letter words.in English, is words or phrases of roughness and pushiness used in people's daily life. Though crude and ungrateful, it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any language. It is a common way for people to express their emotions with such words. Any language in the world has vulgarism language and Chinese has no exception. Chinese vulgarism language not only exists in daily life, but in literary works as well.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heir expressions of vulgarism language differ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categories.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Would like to come up with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vulgarism language into English.  相似文献   

12.
《世说新语》比较重要的常见的通假字约有8组;比较重要的常见的古今字约有6组。对它们进行全面的考察,不仅使我们从一个侧面认识到中古语言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同时,也有助于我们了解《世说新语》在古汉语发展史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元代以来的戏曲、小说等通俗作品多选用当时的北方方言中的口语词,这些口语词至今仍保留在一些北方方言之中。南阳方言一直在北方方言中处于重要地位,故而也保留了一些古代的口语词,这些语料对古汉语词汇的研究和戏曲小说词汇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孙子的子女”及“孙子的孙子女”这两个称谓的方言用词比较复杂,存在着多层次交叉的现象。这两个称谓的方言词来源有两种:一是秉承古词用法;一是古称谓词指称的泛化。  相似文献   

15.
顺昌方言口语中保留着大量古语词,既有古方言词,也有古代通用词。追溯这些古语词的来源并对其解释和说明,不仅可以展示顺昌词汇的特点,还可以为方言研究提供一些语料。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诗词的语言风格豪放,充满了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豪情壮志,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本文从丰富、精确、简练、生动、口语入诗词等几个方面简略论述了毛泽东诗词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7.
培根的Essays是散文史上不朽的杰作,在众多的汉译本中,曹明伦的译本以其文笔优美而享有较高的声誉。大量的语料库数据显示,曹明伦的译文较好地保留了原文中的基本词汇和句法特征,并通过大量使用单音节词、四字格、古汉语词汇及书面语体词汇等手段,传达了原文古奥、典雅的文风,实现了和原文的"形似",达到了形神兼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诗经·小雅》部分诗篇是因周礼而作,是周礼的文化产物。以周礼为背景对这些诗篇加以对照考查,可以揭示诗篇创作的本义、本事,从中窥视《诗》与礼的关系,纠正一些关于这些诗篇的误解。"养老乞言"礼是周礼中的重要礼节,是周天子为父兄辈而设的一种"乞善言"的礼仪;与之相应,《诗经·小雅》中《鹿鸣》《常棣》《伐木》等诗篇是诗人据"养老乞言"礼而作。  相似文献   

19.
历来论岑参诗歌的评家,多着眼于其"奇语"、"奇意"、"奇境",而忽视了其诗歌无论在表现内容、语言运用、诗歌体式方面都存在着"俗"的一面.从岑诗的接受对象和接受程度来看,似也证明了此种看法.  相似文献   

20.
“V+取”式双音词在十部明清小说中共见114个,附加式占多数,“取”字语法化为词缀为近代汉语的双音化做出了贡献.因为语言精确表义和简练原则的制约,“取”在现代汉语时期失去构词能力。“取”自唐而来的语法化历程适应了汉语不同时期对它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