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大量的族群记载以及田野访谈得知,粤东地区是台湾地区客家人的主要原乡。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粤台两地客家人对彼此的血脉联系和文化渊源并没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认识,这不利于海峡两岸关系的进一步拓展。参考学术界已有成果,并结合笔者在粤台两地的田野实践,本文从移民史的角度探讨粤台两地客家人的血脉联系,同时从宗族、建筑、民俗、民间信仰、语言等角度阐释粤台两地客家人深刻的文化渊源,试图对粤台两地客家人及其文化的源流关系获得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抽样调查了520例(男343例,女177例)江西赣州客家人和203例(男68例,女135例)广东梅州客家人的手足4项人类群体遗传学指标(拇指类型、环示指长、指甲类型、足趾类型).结果表明:(1)两地客家人的手足4项指标类型的出现率在性别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项指标在两地客家人中的男性群体间和女性群体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地客家人与其他地区的10个族群相比,直型拇指出现率均处于较低水平,非扁型指甲和拇趾长出现率均处于中等水平;(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江西赣州客家人具有典型的北方族群特征,广东梅州客家人具有南方族群特征.  相似文献   

3.
应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该地区20~85周岁的城乡671名客家人进行了体型评定,与我国部分省份的群体体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广东省客家人成人体型城乡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性别间差异显著;广东省客家人体型与山东、内蒙古汉族和四川汉族比较接近,与广西汉族最为疏远;与国内其他族群相比,广东省客家人平均体型点与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比较接近,与壮族和仡佬族关系最为疏远.广东客家人在体型上接近于我国北亚类型.  相似文献   

4.
在广东省北部山区的客家人中,流传着大量山歌、哭嫁歌、童谣和民间故事等口头学,丰富多彩的客家民间学透露出客家人的人生信仰和价值观念,展示了客家人的生存状态及其历史变化。这些作品凝聚了客家人的精神,是粤北客家人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5.
客家民居建筑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在中原的客家人因客居地区不同,其民居建筑因地而异。如梅州的围龙屋,福建南靖的圆土楼,始兴的方形围屋等。来自中原的“本”与在客居地的“变”如何统一成今天丰富多彩的客家民居化?通过多次赴粤闽赣客家地区进行实地考察,结合相关的资料研究,从客家民居建筑的起源、宗法观念、理水思想、装饰艺术几方面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陈济棠主粤时期广州市人力车夫群体的成因是:鸦片战争之后,被辟为通商口岸的广州市发展迅速。人力车夫来源为大量破产的农民。人力车夫的无奈的生存状态表现为:他们要遭受严重的剥削,生活无比艰辛。人力车夫这一阶层的存在带动了广州市人力车制造业的发展,但许多人力车夫染有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惯,而且,有些人力车夫也从事一些非法的勾当。面对这种形势,陈济棠主粤时期政府对这一庞大的群体作了一定的整顿和救济。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广东省梅州地区客家人9项头面部遗传学指标,应用随机群体抽样方法法,对该地区203名中学生(男68名,女135名)9项人类群体遗传学指标(内眦褶、上眼睑皱褶、门齿类型、鼻梁类型、鼻孔形状、下颏类型、耳垂类型、额头发际、头发类型)进行研究,分析了9项人类群体遗传学指标相互间的关系,并将其与我国部分省份群体的9项遗传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内眦褶率、上眼睑有皱褶率、鼻孔形状、鼻梁类型、下颏类型性别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2)广东梅州地区客家人有内眦褶率、鼻孔窄型率、有耳垂率在我国族群中居较低水平;铲型门齿率、下颏突型率、额头发际有尖率、卷发率在我国族群中居较高水平;上眼睑有皱褶率、鼻梁凸型率在我国族群中居中等水平.(3)广东梅州地区客家人头面部9项指标中鼻孔形状-鼻梁形状和鼻孔形状-耳垂类型存在相关性.(4)广东梅州地区客家人9项人类学指标出现率具有南方族群特征.  相似文献   

8.
客家的起源     
19世纪中叶至 20世纪初期外国人士关于客家起源有五种流行说法。作者从客家人的居住环境、宗族组织、经济生活、文化教育的探讨入手,认为客家人是历史上北方居民迁移到南方汀州、赣州的后裔,有着北方血统。由于生活在崇山峻岭、与世隔绝、远离交通要道的环境中,大约到了宋代,在习俗、方言上形成一个同质族群,并和广府人、福佬人区分开来了。以后有关客家问题讨论的大多数领域,如客家界定、客家人血统、客家形成、客家迁移与分布、客家方言、客家妇女能力与地位、客家人祖先崇拜、崇文重教的特征等等,本文也有论述。  相似文献   

9.
客家的起源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外国人士关于客家起源有五种流行说法。作者从客家人的居住环境、宗族组织、经济生活、文化教育的探讨入手,认为客家人是历史上北方居民迁移到南方汀州、赣州的后裔,有着北方血统。由于生活在崇山峻岭、与世隔绝、远离交通要道的环境中,大约到了宋代,在习俗、方言上形成一个同质族群,并和广府人、福佬人区分开来了。以后有关客家问题讨论的大多数领域,如客家界定、客家人血统、客家形成、客家迁移与分布、客家方言、客家妇女能力与地位、客家人祖先崇拜、崇文重教的特征等等,本文也有论述。  相似文献   

10.
客家民间信仰是多神信仰,其队伍庞杂的神灵既有中原南迁汉族移民所带来,也有客家人聚居地少数民族留下的.还有非客家地区传入后落地生根的,其传承与发展不仅伴随着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而且也伴随着客家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全过程,成为客家文化这棵参天大树上葱郁的枝叶.以闽、粤、台客家公王、伯公、妈祖、三山国王等信仰为例探讨客家民间信仰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客家人作为汉民族的一个支系,从中原祖地迁徙至南方各地,对迁入地土著文化兼收并蓄,形成了客家民俗在政治、商业、饮食、服饰、民居及客家山歌等多方面的独特风貌,体现出与广西土著文化相融合的特征,是民族融合的鲜明体现,也是客家人与当地各民族人民和谐相处的表征。  相似文献   

12.
贵港是广西南部一个城市,客家人聚居较为集中。贵港客家围屋相对比较多。君子垌围屋群逐步被外人了解。客家围屋建造首先是为了防御,其次是为了宗族祭祀,最后是为了创造一个大家庭的优美环境。客家人耕读持家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在客家围屋的建造上也能体现出来。为了更好地保护好客家围屋群,笔者建议,可以开发旅游与保护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13.
客家人生礼仪饮食行为实践是围绕客家人生礼仪活动所发生的一系列饮食风俗和习惯。在人生礼仪活动中,人生礼仪主角饮食、群食、神食三个层面的行为活动实践表达与展现了饮食角色的转换与认同、人际交往的展演、人神在场的沟通等地方性知识。  相似文献   

14.
张资平以客家为题材的小说描绘了居住在山乡和侨乡的客家人,特别是客家妇女的生存状态,展现了客家文化的价值观念,表现了客家人既保存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容易接受外来文化影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眉户是西北地区广为流传的地方戏,它随徙民在丝路沿线生存、传播,与当地民间小曲相融,合成别具风味的戏种。之后又随各类徙民进入中亚古丝路北道、中道,在广袤的乡村集镇流行,成为乡民俗成的文化习俗,农闲节庆期间是眉户最为活跃的时节。  相似文献   

16.
广西桂东各县客家人丰富多彩的风俗,展示了客家人的风俗文化,为客家研究提供了田野调查材料。  相似文献   

17.
陆川县位于广西的东南部,全县人口88万多,其中客家人有60多万,他们的先辈大多是从福建闽西等地迁来的,是福建客家人在广西最大的聚居地,其语言、生活习俗和生产方式与闽西等地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依据族谱和一些文献资料考察了福建客家人移民广西陆川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客家人的语言生活,包括对客家物质、精神和信仰文化的记录与传播,客家人的语言态度、语言交际、语言习得等内容.客家人的语言生活特点主要是:语言态度上,“不忘祖宗言”,重视传承;语言交际方面,既直白、亲热、热情,又注意委婉、避讳;客家人的语言习得主要依靠口头传授村落空间环境下的父系语言系统.  相似文献   

19.
汉语方言都具有存古的性质,其中客家方言就保留了不少中古汉语的词汇和语法,博白和北海属于客家人聚居较多的地方,一些仍活跃在博白、北海两地客家人的日常生活中的词汇、语法与古诗文的词汇、语法有惊人的一致性,用北海、博白两地客家人日常生活中还在使用的词汇、语法去解释印证古诗文文献,就可发现现代一些书本对古诗文的一些字词的解释,远不如用客家方言解释得生动形象、贴切。如能从训诂的角度进行深入的发掘研究,将可对客家方言与中古汉语的联系有事深广的冶孤.  相似文献   

20.
一个民系的形成有许多因素作为标志,具有自己的民俗活动特色是一个民系成立的重要因素。梅州地区的客家民俗内容与客家人的迁徙经历有直接关系,随后为适应岭南地区的地理气候环境,客家人又产生了一些新的民俗活动。研究梅州客家民俗的特点极其发展全面地认识和了解梅州地区客家先人和现代客家人的思维与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