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型活齿分度凸轮机构的原理及动态静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度机构的分度速度无法满足更高要求,故借鉴活齿行星齿轮传动的结构形式,设计了一种输入输出同轴、同转速的新型分度机构.该机构推杆布局对称,受力平衡,为实现高速分度传动创造了条件.根据共轭齿廓的形成原理推导了凸轮廓线方程,计及构件的惯性,建立了力学模型.采用MATLAB编程,通过实例计算,进行了深入的动态静力分析,明确了各参数对作用力的影响规律,为该类分度机构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可为高速分度机构的创新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顾红静 《科技信息》2010,(16):I0074-I0075
平行分度凸轮机构是自动机械中实现间歇步进运动的关键部件,在食品、药品、印刷等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以广泛应用于步进自动化机械系统中的平行分度凸轮机构为对象,针对平行分度凸轮机构的结构特点和传动原理,对该类机构的主要设计参数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三种不同的运动规律的比较,选择了合适的运动曲线,形成了凸轮的廓线。另外,分析了外径条件、压力角条件、根切条件等凸轮轮廓的制约条件。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机构的组成原理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多相凸轮式活齿减速器,论述了这种活齿减速器的传动原理和基本特点。应用共轭齿廓的性质定理导出了主、从动轮理论廓线间的基本关系式。文末对主、从动多相凸轮的廓线设计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包络蜗杆分度凸轮机构的啮合原理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次提出了包络蜗杆分度凸轮机构的基本构思,即将业已成熟的蜗轮蜗杆(及齿轮)传动原理与技术,引入到分度凸轮机构的研究中,建立了包络蜗杆凸轮副的运动几何模型;并针对柱形面状的分度盘轮齿廓面(如渐开线柱面),讨论了其共轭曲面的形状与特征、接触线分布规律、共轭的界限条件、诱导曲率等问题,奠定了此类机构的理论基础,为分度凸轮机构装置的设计与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长幅外摆线行星传动运动学研究及齿廓圆弧优化替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链条少齿差行星减速器为研究背景,分析了长幅外摆线行星传动主要参数变幅系数k对当量曲率半径、压力角以及圆弧替代区段、齿廓干涉、齿高、重合度等的影响.给出了齿廓干涉Ⅳ点的解法,明确了理论与实际廓线压力角α的区别,讨论了准圆弧替代误差分布的类型.据此提出主要机构参数的优化选择方法,确定齿形圆弧替代的步骤.试验验证表明,该理论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为将匀速旋转输入运动转化为非匀速往复摆动输出运动,设计了可实现连续和间歇往复摆动输出的活齿凸轮机构的理论齿形,推导了激波盘和摆动盘封闭槽的工作廓面方程.在此基础上,根据力/矩平衡、赫兹定理建立了啮合副接触力分析的模型及其算法,并以相同负载和等摆角输出为例,分析了不同传动钢球数目和不同输出运动规律下活齿凸轮机构的啮合力特性,得到的结果为摆动输出活齿凸轮机构的承载能力分析、传动刚度估计和结构参数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凸轮机构特别是分度凸轮机构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发和应用分度凸轮机构专用的CAD系统可以提高产品设计效率,缩短开发周期。根据模块化思想,规划出了基于制造的分度凸轮机构CAD系统的结构框架。将该CAD系统划分为设计要求初始化、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与仿真、评价体系、改进与优化、结果输出等6个主要模块。在此基础上,提出以Pro/E为平台,以VC6.0和Pro/Toolkit为开发工具的系统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双作用滚子摆杆从动件内凸轮连杆组合机构的原理与尺度综合方法,定义了平衡圆,给出了平衡圆半径与各杆件长度的关系式和凸轮理论廓线显函数表达通式。通过设计实例说明该方法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9.
摆动滚子从动件圆柱凸轮的精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摆动滚子从动件圆柱凸轮理论廓线形成机理和对理论廓线的重新认识的基础上,导出了理论廓面的圆柱坐标解析式.根据微分几何的包络理论,得出了实际廓面的解析式;推导了滚子与实际廓面接触点处压力角公式.解决了摆动滚子从动件圆柱凸轮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根据弧面分度凸轮机构中滚子回转面的特殊几何关系导出了通用的啮合方程,并在特殊的坐标系中建立起相应的根切曲线方程,利用弧面分度凸轮的运动和结构参数,求解并校核最小凸轮半径.  相似文献   

11.
弧面分度凸轮的实体造型及数控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将复杂的凸轮机构可视化,实时地模拟其真实的运动状态,利用空间啮合原理,建立弧面分度凸轮的轮廓曲面方程.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基于VC 面向对象的方法及UG二次开发技术,建立弧面分度凸轮参数化设计系统,实现具有真实感的弧面分度凸轮的三维实体造型.在UG环境下进行装配、仿真与干涉检测,验证设计的合理性.UG实体造型完成后生成数控加工程序,实现对弧面分度凸轮的数控加工.  相似文献   

12.
以铲齿凸轮理论廓线为研究对象,对其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Hermite型的凸轮回程曲线设计.简要叙述了利用铲齿车床加工齿轮滚刀铲背曲面的基本原理.基于微分几何学和Hermite多项式插值理论,并结合曲线边界条件,给出了三次Hermite型回程曲线的参数方程.结合铲齿凸轮设计实例,比较Archimedes型和Hermite型回程曲线的运动特性曲线,并分析其对加工过程的影响,证明Hermite型曲线的优势.为提高设计效率,用C语言编写铲齿凸轮理论廓线辅助设计程序,并结合开源程序包gnuplot和LaTeX,以曲线图呈现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新的基于B样条曲线的弧面分度凸轮的设计与制造技术,给出了两种构造凸轮从动件运动特征曲线的方法优化设计法和拟合法.讨论了用它们构造凸轮从动件运动曲线的特点和注意事项,提出了用B样条插补加工弧面分度凸轮的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设备,提高了弧面分度凸轮的制造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利用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加工间歇分度凸轮。首先分析凸轮机构空间啮合原理 ,计算机辅助设计凸轮曲线、曲面和凸轮机构。然后用C语言编制数控前、后置处理软件CAM PRCO,完成凸轮曲线、曲面的数控自动编程 ,模拟加工刀具运动轨迹 ,最后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拼接运动规律在平压模切机输纸机构中的应用原理的论述 ,介绍了一种平行分度凸轮机构设计软件的原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定周期变速机构运动学动力学分析,具体指出了此机构中凸轮的设计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对凸轮曲线和结构尺寸控制,而达到控制机构动力特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废气能量回收利用是国内外内燃机行业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达到缸内回收废气内能的目的,设计了六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以ZH1105W型四冲程单缸柴油机为设计基础与参考,以实现曲轴与凸轮轴转速比3∶1为目标,分别计算了进气凸轮的全包角、排气凸轮的全包角及排气凸轮两个凸起的相对相位角、异名凸轮相对相位角,凸轮轴正时齿轮的齿数、分度圆直径、齿顶高、齿根高、齿顶圆直径、齿根圆直径及基圆直径等参数;选择了正弦加速度曲线作为凸轮型线方程,选择6 mm与3 mm两种排气凸轮部分排气凸起最大升程以及ZH1105W型六冲程单缸柴油机进排气凸轮的设计图;绘制了凸轮轴的效果图。研究结果表明:凸轮轴机械设计可以实现六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8.
按输出力(力矩)特性曲线设计凸轮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按输出力 (力矩 )特性曲线设计凸轮机构的新方法 .阐述了这种设计方法的理论依据 ,并将这种设计方法应用在高电压等级、高工作电流单相单断口真空断路器的弹簧操动机构中 .结果表明 :用这种方法设计的凸轮机构完全能满足机构所要求的输出力特性的要求 ,且机构的性能明显优于用传统方法设计的机构  相似文献   

19.
The principle of an automatic piecing device is presented, and the mathematic model of a specific combined mechanism of the automatic piecing device is analysed. The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equation of the combined mechanism i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mathematic model. By the virtual prototype technology, the motion of this mechanism is simulated, whose result is post-processed by ADAMS. To improve the output motion,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output and automatic piecing device's practical working condition, the optimisation of the cam mechanism is carried out by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The simulation result of this combined mechanism turns out in accordance with its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virtual prototype in this research, which, therefore, lays a principle basis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automatic piecing dev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