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的第一篇文章(参考文献[1])主要是介绍了国内外近期对《几何原本》的研究情况和为了翻译《几何原本》首先应搞清楚的一些问题,如版本的选择以及对我国明清本的看法等。本文力求对《几何原本》的流传,和世界上有影响的主要的几种文字的版本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一较全面的整理,对到目前还没有解决的一些问题也准备提出来与读者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2.
从版本学角度研究了中国出现的各种版本的《几何原本》.收集到的26种版本可以分为3类,研究了各版本之间以及各类版本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它们同国际上流传的一些版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是一部世界名著,按一些国家的说法是一部GreatBooks。从我国的历史看,现在是第三次翻译《几何原本》。为什么从本世纪初,世界各先进民族又掀起了一次翻译《几何原本》的热潮呢?这也是我们现在还要翻译《几何原本》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专题研究了《数理精蕴》中的《几何原本》。首先按章介绍其内容,其次介绍了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状况。对这部几何学著作从公理体系,内容按排和证明方法等方面做了些探讨,同一些国家的版本和情况也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几何学起源于观天测地这一类实践活动。公元前三百年,希腊几何学家欧几里得(Euclid,B.C.330-B.C.275)总结前人的经验写成《几何原本》。他把人们公认的一些概念和命题列为定义和公理,在此基础上用演绎法叙述几何命题,证明几何定理。《几何原本》是数学中公理体系和演绎推理的典范。它有许多版本(十三卷或十五卷),被译成各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最初它的公理体系是不完整的,后来由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D.Hilbert)重新整理和完善,至今为止的中学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内容仍属于欧几里得几何。《几何原本》的中文译…  相似文献   

6.
论<几何原本>在中国的传播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考察指出:古希腊科学名著《几何原本》是在13世纪与阿拉伯的文化交流中,通过阿拉伯算学一起传入我国的;《几何原本》在我国翻译传播过程中,除常提到的利玛窦,徐光启和李善兰之外,至少还有4人参加了《几何原本》的翻译工作;《几何原本》的翻译传播对我国数学、天文学以及中国近代科学乃至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几何原本》中译本前六卷的出版过程,并对《几何原本》问世后,对中国学术界的影响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是马克思生前亲自校改过的最后一个《资本论》版本。在校正工作开始时,马克思“就感到作为依据的原本(德文第二版)应当作一些修改,有些论述要简化,另一些要加以完善,一些补充的历史材料或统计材料要加进去,一些批判性评注要增加,等等”。因此,用马克思自己的话说,“这个法文版本”,“在原本之外有独立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九章算术》与《几何原本》的历史背景、内容、数学方法、传播以及对现代数学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原本老乞大》是目前见到的最早的《老乞大》版本,属于元朝作品.依据《原本老乞大》,以释义和收词立目人手,可以对《元语言词典》进行补正.  相似文献   

11.
逻辑与数学     
正确认识和处理逻辑与数学的关系,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创造型人材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几个不同侧面对此作一简要论述. 1逻辑对数学发展的作用与意义 1.1逻辑是数学回顾性总结的主要工具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得,总结前人长期以来所积累的几何材料,以亚里斯多德演绎逻辑为工具,于公元前300年写成他的名著《几何原本》.《几何原本》的出现使逻辑第一次  相似文献   

12.
《新撰字鏡》引《玉篇》有两种主要的方式:一是照引原本《玉篇》,即将原本《玉篇》字头下较长篇幅的内容照抄招录;二是节引原本《玉篇》。造成这两种引用方式的原因,是作者参照了不同的版本。利用《新撰字镜》引《玉篇》的异文,可以校勘宋本《玉篇》《篆隶万象名义》等典籍。  相似文献   

13.
钱丽华 《科技资讯》2007,(1):183-184
《几何原本》不但影响了中西方科学的发展,而且对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数学教育中,可以从《几何原本》的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来探索它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从法国数学史家Peyrard和丹麦古典文献学家Heiberg的工作算起,近200年来,在世界范围对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以F简称《原本》)的研究有多方面突破性进展。由于出现了Heiberg的希腊文新版本以及许多珍贵史料的发现,对欧几里得及其《原本》有了新认识,将这方面的研究提到了一个新水平。我们从70年代起,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已经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几何原本》是随着传教士传入的科技知识一起传入中国的,在元朝时第一次传入.最早的汉译本由利玛窦和徐光启翻译前6卷,李善兰和伟烈亚力翻译后9卷.《几何原本》的翻译及传播培养了一批数学家,他们通过对西方数学和中国古代数学的研究,推动了中国数学的发展,出现了一批研究数学的作.将《几何原本》发展史融入数学教学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作为最早尝试解读《几何原本》“不可公度量”概念的中国学者,顾观光主张“中西之法可互相证”,在解读不可公度量时遵循以具体数值解释算理的中算诠释传统和以中算解读西方数学的研究传统,虽然把握住了无比例线段之间对应的数值关系,但只是通过特例来说明其含义,未认识到其在《几何原本》中的内在作用。黄庆澄对《几何原本》整体结构认识更为深刻,但仍然继续遵循顾观光的特例阐释方法。吴在渊主张“破陈说而发新机”,以现代代数学不失一般性地阐释了无比例线的数学意义,达到了同时期西方学术界的水平。三代学者对《几何原本》不可公度量的递进认识,反映了他们接受西方现代知识体系的深入程度。该过程历经半个世纪,呈现出第二次“西学东渐”的一个侧面,揭示了知识迁移过程的复杂性以及知识传播路径的曲折和迂回。  相似文献   

17.
晚清天文学译著《谈天》原译自英国天文学名著Outlines of Astronomy.通过对译本《谈天》各版本的搜集整理和版本差异比较,理清了《谈天》的3个重要版本与其所依据的英文原本之问的对应关系.理顺了《谈天》各版本之间的继承关系,为该书中、英版本的内容比较研究及考察近代天文学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几何学原础》的内容、体例、术语与汉译本《几何原本》和现代版日文《欧几里得原论》进行比较并重新考察《几何学原础》的英文底本问题,探讨欧氏几何学在日本明治初期的传播情况。方法文献比较、分析。结果明确《几何学原础》的英文底本和译著者的具体情况,通过比较得知汉译本《几何原本》的体例和名词术语对《几何学原础》有一定的影响,而《几何学原础》中的体例和名词术语被现代日文版《欧几里得原论》参考和引用。结论《几何学原础》为最早出现的欧氏几何学前6卷的日文译本,在明治初期被多所学校当作教科书使用,对当时日本数学教育的国际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汉译白话文“几何原木”一词的来源;作图工具限制的数学意义;交圆问题;平行公理是不是第5公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訄书》问世以后,得到了学术界的充分重视,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海内外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问世。将近40年来国内学术界有关《訄书》版本源流及注释版本的一些问题以及《訄书》政治思想和文化思想研究的状况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