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促进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顺利转移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影响当前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一是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技能缺乏,二是户籍制度等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制约。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农村劳动力的技能,而且能够回避二元结构体制的制约,是促进劳动力转移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发展职业教育应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除需扩大规模外,还需要推进教育教学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面临的困难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这一发展中国家必须处理好的重大战略问题,分析目前在二元城乡结构的制约下,我国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面临着农民工进城后就业难、土地制度不健全、二元户籍制度和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缺乏统一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农业剩余劳动力自身素质低等困难。认为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可通过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以促进城乡同时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和二元户籍制度,建立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城乡二元分割的就业体制,束缚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为有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城乡统筹就业,当前财政政策的选择应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为已经转移到城市就业的劳动力及其家庭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挖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潜力;在继续强化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剩余状况相当严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面临诸多障碍。要采取大力发展小城镇,推进城市化进程;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进城劳动力的后顾之忧;积极发展国际劳务输出等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时,必然产生的经济社会问题。成都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研究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是探讨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关键切入点。要在统筹城乡发展中,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充分整合和优化配置各种资源,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问题,改善农民生活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剩余劳动力规模大。而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及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的介绍及对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受到的制约因素的剖析,提出了推动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从农村向城镇转移,是一个世界性趋势,也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实质内容。目前,我国正处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关键时期,农村中滞存的大量剩余劳动力急需转移,这些剩余劳动力能否顺利转移出去,不仅关系到我国小康目标的实现、城乡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而且还关系到我国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的成败。因此,探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出路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那以,如何转移消化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根本出路何在?本文拟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错综复杂的情况,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因素有社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个人两个方面的因素.社会方面主要包括城乡二元体制的制约、缺乏社会保障以及城市社会的排斥;农村剩余劳动力个人方面主要包括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和缺乏实用技能.要突破这些障碍因素,成人教育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促进城乡二元体制障碍的消除、加强舆论宣传,改变社会的偏见以及与各机构密切合作,构建政府、企业、学校及社区共同参与的培训模式,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其个体功能,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努力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技能素质以及城市适应素质.  相似文献   

9.
浅谈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晓臻 《潍坊学院学报》2010,10(5):31-33,38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已成为近几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是由人多地少、产业结构单一以及城镇化水平加快等各种原因造成的。应从政策优惠、劳动力自身素质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入手来解决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这是推进农村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当前,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转移问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现代经济部门,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此,我们有必要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入手,积极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足有其体制根源,如人为地限制某些职业的竞争人数,使愿意者不能加入;增加某些职业的竞争,使其超过自然限度;限制劳动力和资本的自由流动等。因此,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府在此过程中,应有所“为”,国家必须进行一系列现实的制度性安排:取消户口歧视,打破城乡壁垒;取消就业歧视;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2.
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是我国实现持续经济增长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重庆市1996—2010年的数据建立动态模型,实证分析表明:重庆市工业、城市服务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去向,农业、建筑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虽然对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促进作用,但相对较弱。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使得更多的劳动力从农村解放出来;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使得第三产业能够吸收更多的劳动力,是解决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具有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途径。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必须从法律层面创新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就业制度;并不断完善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真正转变政府职能,担负起对农民工管理、服务的法定责任,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提供政策支撑;同时不断完善劳动法体系,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在农村城镇化背景中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流动进行考察分析,发现目前城乡割裂的二元户籍制度、城乡分割的二元就业管理体制以及城乡差别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制约着农村劳动力职业流动;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流动要有整体思路,按照城乡统筹原则和农村城镇化的思路制定有效的政策,建立劳动力转移就业机制以及完善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15.
牛艳华  黄向球  李赛 《河南科学》2013,(12):2269-2274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是实现健康城镇化的关键因素,也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前提.为探索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利用近几年来河南省县域农村劳动力转移抽样调查数据,重点分析了县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具体特征、发展趋势及促动因素,并针对目前农村劳动力进城落户面临的主要障碍,提出应重点推进户籍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及城乡就业制度创新,同时提升各级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建立城乡互通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这些措施促使县域农村转移劳动力能够真正融入城镇,进而使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城乡差距就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社会经济现象,对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讨论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引起了很多学者专家的研究和专注。本文将通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角度,探析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问题,结合某市数据来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以及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局限性和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从长远看,国民经济的增长还有赖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性转移。因此,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由贫穷落后走向富裕的必然过程,也是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过程。本文就目前制约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只有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变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促进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8.
二元经济理论视角下劳动力大量剩余与劳动力工资快速上涨并存、“民工荒”与“就业难”并存有悖于经济发展规律.文章通过动态比较分析了劳动力转移的成本和收益,认为本世纪初我国初代农民工向城市转移所面临的成本和收益已经发生变化,他们逐渐倾向于选择留守农村,而大学生劳动力已经迈入中端劳动力行列,向低端劳动力市场转移的成本大于收益.成本收益比的变化是我国“民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重要原因.加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放宽农民工招工条件、降低大学生培养成本以及积极调整大学生培养模式,是解决“民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论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把人口数量优势变为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劳动者素质偏低已构成阻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瓶颈因素。发展职业教育,减少素质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