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生产录像机到转型VCD、再从DVD转型到手机,在23年的发展历程中,夏新三进三出,缔造了一个个“市场救企业”的经营神话。经过了几年的手机市场拼杀期,夏新第四次面临着发展瓶颈。 为寻求手机以外新的企业发展DNA,夏新不得不踏上了进军3C的不归路……  相似文献   

2.
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1年,是厦门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1997年6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作为以科技为先导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夏新公司以其出色的表现,在2003年揭晓的“中国科技1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一。夏新上市三年由一家绩优股降为ST,又依托手机,迅速走出亏损的泥淖,并通过企业自身的发展和效益的取得,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一匹黑马,  相似文献   

3.
《厦门科技》2008,(5):31-32
企业基本情况 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夏新)199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其前身是成立于1981年的厦新电子有限公司。公司目前拥有员工6000余名,注册资本4.3亿元。夏新自主品牌——夏新手机是中国名牌产品,手机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品牌第三位。居中国电子信息百强:是厦门市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厦门市创新型示范企业”;  相似文献   

4.
夏新2001年底手机业务全面起飞开始,一直保持了扎实稳健的发展。2002年推出A8、A6以后,一直坚持整机自主研发,克服了重重困难,成长为国内手机厂商中研发实力最为深厚的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传统保健品市场。的滑坡和直销市场异军突起,为了突破瓶颈,传统保健品企业不约而同地走上了直销的转型之路,从大连珍奥、珠海天年、东盛制药到巨能集团等,先后做了直销转型的规划。但这些企业的市场反应却不尽人意,不但市场口碑不佳,有些企业甚至开盘数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加上和传统渠道冲突等矛盾,都让传统保健品企业的转型之路倍感艰辛。  相似文献   

6.
如新快跑     
《当代地方科技》2004,(10):62-63
2003年.如新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被业界戏称第“11个外资转型企业”。自今年3月以来.如新连发强音:宣布将在2005年进军中国保健品市场:5月21日.如新CEO贺楚门访华“上海如新”更名为“中国扣新”。从低调到急行.直销主法在即,如新在中国展现出她的超常规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7.
从扬声器零配件制造到数码产业,浙江天乐集团有限公司在5年时间里实现了企业的转型,这是浙江企业转型发展的一个生动案例。许多学者看到了这种转型的必要性,但对“能否成功”心存疑虑;许多地方看到了这种转型的必然性,但对“如何转型”缺乏信心。天乐集团的实践表明,企业转型并不是可望不可及的。转型需要机遇。天乐集团的机遇是2003年接下生产3.2万台掌上DVD的定单。没有这一机遇,天乐集团不可能转入数码产业。  相似文献   

8.
<正> 2005年7月28日,夏新电子在第三届夏新品牌节上启用了新的企业品牌口号——创新成就梦想。夏新对此的解释是,"将致力于以自主创新的科技产品和商业实践,成就人们在数字时代便捷沟通、高效工作、自由生活的梦想,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持续发展的愿景。"的确,在这个创新的年代,无数曾经辉煌而逐渐远离我们的企业向我们证明,不创新就意味着衰败,就意味着死亡!创新,在这个特定的时代,亦不仅仅是流行趋势,而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不断超越自我的最佳途径!夏新,无论是从企业发展还是内在品质的打造,再一次向我们证明,唯创新是成功的捷径!夏新电子,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前身是成立于1981年的厦新电子有限公司。199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目前夏新电子拥有2万名员工,公司总资产达43亿元人民币。夏新电子城总占地40万平方米,拥有中国3C电子企业流程最长、工序最完整、加工深度最深的生产线,包括29条贴片生产线和95台注塑设备。夏新以研发、生产、销售移动通信终端  相似文献   

9.
企业基本情况 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夏新)199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其前身是成立于1981年的厦新电子有限公司.公司目前拥有员工6000余名,注册资本4.3亿元.夏新自主品牌--夏新手机是中国名牌产品,手机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品牌第三位,居中国电子信息百强:是厦门市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厦门市创新型示范企业";先后通过IS09001、TL9000和IS014000的认证;是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价值2007年位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第八十三位.  相似文献   

10.
数据     
《信息化建设》2009,(8):63-63
【1.3亿】 2013年欧洲手机定位用户将达1.3亿 据瑞典市场研究公司Berg Insight的一份最新报告预测:2013年欧洲手机定位服务用户将从2008年的2000万增长到1.3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7%。本地搜索、导航服务和社交网络将成为许多用户的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前,手机产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但是手机技术基础薄弱以及业务应用开发不足等问题依然阻碍其发展。随着3G时代的临近,手机产业必须抓住这个突破口,发挥其对技术和业务的推动作用,实现成功转型。手机发展势头渐旺手机作为重要的移动通信终端和新型消费类电子产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得到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全球手机总销量达到6亿部,比2003年增长25%,成为2000年以来全球市场增长最为显著的一年,有效刺激了全球通讯市场的复苏。而我国的手机产业起步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在各方支持下,手机产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据统计,1996…  相似文献   

12.
刘小玲 《创新科技》2012,(12):19-21
背景 手机的市场普及虽然只有短短的20几年,但其发展日新月异。人们不再简单地满足于简单的语音通话和文本短信,而是将手机视为个人娱乐中心、个人网络中心以及个人社交中心。从第一部摩托罗拉手机开始,已经有上万款手机推出到市场,但是经历了大浪淘沙以后,很多品牌的手机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而现在的苹果、安卓手机却发展势头强劲。在激烈的技术和市场竞争中有什么样的规律?能否预测技术发展趋势?能否抢在竞争对手之前推出新的更有价值的产品?这是很多业内研究者在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许澜 《广东科技》2012,21(12):48-50
东莞宏威于2000年成立,依靠技术创新,实现了从垂直整合到多元化发展的转型升级。东莞宏威的转型升级之路可谓是加工贸易型企业的典型,从不足30人的加工小作坊发展成为全球第二的光盘设备厂商和全球四大薄膜太阳能电池设备厂商之一,走过了一条不寻常路。  相似文献   

14.
《科技智囊》2003,(8):104-105
预测篇新用户、多媒体和企业移动应用将推动市场的增长预计2003年市场总量将比去年增长约10%,移动用户数到2005年底将达到16亿,在宏观经济状况的不确定性持续影响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诺基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约玛·奥利拉表示,2003年市场总量将比2002年的4.05亿有10%左右的增长。公司还预计,到2005年底移动用户总数将达16亿。在图像领域,目前照相手机的定位涵盖了移动市场从低端到高端的产品系列,到2003年中期,有望超过传统数码相机的市场销量。诺基亚已经发布了五款不同的照相手机,今年下半年还会发布更多这样的产品。为了提高照相手机的普…  相似文献   

15.
王昕 《当代地方科技》2012,(12):118-118
营销渠道作为营销活动的载体,承担着完成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重大营销职责,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生产商的手机进入到消费者手中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研究手机如何从生产商转移到用户的营销渠道就十分必要。国内的手机营销渠道从诞生伊始就一直在不断的快速变化着,尤其在3G时代,研究中国的手机产品的营销渠道的变化对未来中国手机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宾 《安徽科技》2010,(5):28-29
随着企业对知识密集型经济的依赖性提升,组织管理复杂性增加.多元化或纵向一体化转型产生新业务.技术、市场和信息资源倾向项目化管理.行政化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企业实现整体项目化管理能大大提高企业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今日科技》2005,(1):59-60
从最早的砖头机到现在新型的手机,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个子越来越小,体重越来越轻,外观越来越新颖.可见,手机的轻薄化,是现今手机流行的一大趋势.本文列举了各类最轻薄的手机,作一个时尚的前瞻.  相似文献   

18.
《安徽科技》2008,(11):44-45
10多年来,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发扬“永恒创新、追求卓越”企业精神,秉持“技术支持市场,技术服务市场”科技理念,紧抓市场办企业,围绕市场做产品,把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和促进行业发展相结合,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公司销售收入从1995年的0.97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10.46亿元,当年实现利税1.22亿元,先后被评定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中国包装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19.
王韬 《科技资讯》2006,(33):116-116
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在手机的快速转型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下,手机的质量问题就开始凸现出来了。研究我国手机质量的现状不仅是对手机生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也可以使得众多手机消费者的利益得到保障。社会是不断进步的,人的思想观念也是不断进步的。因此在不断提高手机的样式功能的同时,各个厂商还要注意手机质量问题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随着直销条例的逐步实施,直销市场的发展也逐步走向规范化,旧有的直销模式已经不符合条例规定,不能适应法制时代的市场变化,因此直销企业转型、创新直销模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2006年是直销新纪年,继下面这篇关于直销转型模式的探讨之后,我们还将陆续邀请直销专家以及业界有实战经验的人士来分析与探讨直销的创新性模式,期待直销能有一个更新的面貌,以更健康合理的方式发展。(注:本刊所刊登的“直销企业特型参考方案”为作者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刊意见。)[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