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众所周知,莱特、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是20世纪当之无愧的三位杰出建筑大师,他们的作品在现代建筑领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敏锐而富有经验的一代建筑师开始空前活跃,成为建筑师中一股新鲜充满活力的力量.他们在美学界,工艺界的新思潮影响下,在前人的探索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系统提出了一些彻底地改变建筑的主张,以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发展.三位大师便足其中典型的代表.作为一代极具个性和革命精神的建筑师,他们潜心于自己开拓的一块思想和实践的疆域,不断地学习和借鉴,各自完成了一些经典的建筑作品.而他们的别墅代表作,不约而同地成为体现他们建筑思想和人生阅历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2.
洪祖根  欧阳越峰 《工程与建设》2012,26(3):292-294,303
古代徽派建筑中的装饰雕刻起到点缀美化建筑构件、烘托建筑文化气氛的作用,是徽派建筑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在现代建筑中,随着装饰艺术的发展,传统的装饰雕刻成为表达建筑文化的主体,并在现代建筑环境中与多种表现手法相融合,成为艺术的作品。该文通过现代徽派建筑装饰雕刻的成功案例,对徽雕的工艺内涵,文化意义以及其传承发展分别进行了分析、挖掘以及诠释。  相似文献   

3.
解读莫尼奥     
李典祥 《科技信息》2013,(5):344-345
本文通过对西班牙建筑师拉菲尔·莫尼奥的建筑经历和主要作品的介绍,揭示了莫尼奥对场所和空间的独特理解和诠释,从中总结出莫尼奥独特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4.
理查德·迈耶是新现代主义风格的领军人物,他在坚持现代主义原则的基础上又纯化和发展了现代主义,在他很多建筑作品形态的背后都埋藏有深刻的隐喻,这些隐喻是他对自己建筑作品气质的精心塑造,漂浮、权利、自由的隐喻分别反映了他对建筑作品有机、纯净、轻盈品质的表达;理性、坚固、权威品质的表达和动态、延续、开放品质的表达。洞悉隐藏在建筑形态背后的内涵使我们对于认识和理解他的作品和风格有很大益处。  相似文献   

5.
理查德·迈耶是新现代主义风格的领军人物,他在坚持现代主义原则的基础上又纯化和发展了现代主义,在他很多建筑作品形态的背后都埋藏有深刻的隐喻,这些隐喻是他对自己建筑作品气质的精心塑造,漂浮、权利、自由的隐喻分别反映了他对建筑作品有机、纯净、轻盈品质的表达;理性、坚固、权威品质的表达和动态、延续、开放品质的表达。洞悉隐藏在建筑形态背后的内涵使我们对于认识和理解他的作品和风格有很大益处。  相似文献   

6.
李姝予 《甘肃科技纵横》2012,(4):130-131,129
构图是摄影、绘画创作的基本技能和作品形式美的集中体现,也是展现作者主题思想和作品艺术魅力的关键。本课通过欣赏各种摄影作品和静物绘画,引入构图基本知识,带领学生从学习掌握最基础的构图原理开始,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理解成功的作品构图都存在着相似的规律,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理的构图技法开展摄影、绘画创作。  相似文献   

7.
现代主义建筑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思想体系。从早期的探索到现在众多的风格与流派,期间同一种类型的建筑被许许多多的建筑师以不同的风格与设计手法诠释着。有一种类型的建筑在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中起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那就是小住宅。众多的成名的建筑师都得益于此。本文在分析作品的同时总结了一些可供借鉴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8.
李海红 《科技信息》2007,(31):247-247,218
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要进行选择、理解和诠释原文和译文的再创作,但同时,他总会受到种种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此,译者主体性不仅是主观能动的,也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9.
索尔·贝娄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多为知识分子,而且其作品中的知识分子都是在当代社会中的没落知识分子,他们一方面秉持自己的知识分子传统,企图通过自己的行为重建大众文化冲击下的精神家园,另一方面他们因为缺乏精神操守从而使自己的使命无法顺利完成,他们是典型的贝娄型知识分子。从贝娄反复写作知识分子的动机和角度分析《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中的贝恩和肯尼斯,揭示出贝娄型知识分子的挣扎与徘徊以及贝娄自己的创作活动都体现了潜伏在意识里的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扎哈.哈迪德和杨廷宝中外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以此分析了他们的哲学思想,试图通过解读两位风格迥异的大师而对建筑哲学有更深的感悟。  相似文献   

11.
付馨慧 《科技信息》2011,(11):I0257-I0257,I0418
超现实主义是盛行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文学艺术流派,其艺术创作的灵感和源泉多来自于潜意识的表现和象征。弗洛伊的的精神分析理论是超现实主义得以产生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旨在从视觉的角度分析超现实主义,探究达利作品是如何通过独特的潜意识符号来诠释自己梦境的。  相似文献   

12.
陶丽 《科技信息》2007,(30):109-109
成为一个有水平的建筑设计师,是每一个建筑设计从业人员的共同追求。"有水平"、"高手"或"高水平"这样的称谓总是会让带有很打的倾慕性,希望自己作为这个行业的一份子,也能得到这样的评价,让我们分析每一个具有这种水平的建筑设计师的作品、设计道路或是创作历程,其实他们都有共同的特征,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学与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代与孝相关的议论性散文主要侧重对孝进行理论性诠释,揭示了什么是孝和怎样行孝的问题。古代与孝相关的诗歌、小说、戏曲和部分记叙性散文主要是通过塑造孝子形象对孝进行文学性诠释,其中一部分作品以史实为据塑造孝子形象;另一部分作品则通过虚构塑造孝子形象。这两类孝子形象对孝的文学性诠释都异曲同工地与古代议论性散文对孝的理论性诠释相吻合,二者结合起来,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对孝的完美诠释,这种诠释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文学与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代与孝相关的议论性散文主要侧重对孝进行理论性诠释,揭示了什么是孝和怎样行孝的问题。古代与孝相关的诗歌、小说、戏曲和部分记叙性散文主要是通过塑造孝子形象对孝进行文学性诠释,其中一部分作品以史实为据塑造孝子形象;另一部分作品则通过虚构塑造孝子形象。这两类孝子形象对孝的文学性诠释都异曲同工地与古代议论性散文对孝的理论性诠释相吻合,二者结合起来,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对孝的完美诠释,这种诠释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塞尚重视绘画的形式美,强调造型和画面视觉要素的构成秩序,力图使自己的绘画达到绝妙的均衡和完美,他向着这方面,进行异紫执着的追求,但其艺术生涯中的大部分时阐,都不为人们所理解,加之他怪异、孤僻的性格,不善与人相处,使得他的绘画作品内容多是室内静物、野外风光、自画像和少数亲友,题材元素的选择极为有限。本文通过对其绘画作品在题材的表达和元素的选择方面加以分析和探讨,来试图了解画家本人极富个性的内心世界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对现代绘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惊险小说是拥有众多读者的复杂作品类别.本文诠释了该类作品的分类和源流,并对如何鉴赏和阅读做出分析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在英国文学界受到好评的当代旅英华人女作家虹影和郭小橹在各自作品中都塑造了有别于传统东亚女性的“新女性”形象。此类形象的出现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女性日益复杂的文化地位和文化身份提供了新的诠释,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作者对这类“新女性”形象的描写仍具有片面性,虽然看似标新立异,但在本质上与传统区别有限,又回归到如何在文化传播中突破“自我东方化”窠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邵宁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0):128-130
主要通过作者亲身实践非艺术院校学生合唱团的经历,提出了选择合唱作品与编配合唱作品是合唱团队快速成长的重要捷径,从理论与实际操作中较系统地对合唱作品的选择与编配做了具体的论述,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面对现代城市结构和生活方式瓦解与崩溃的现状,一些建筑师将设计目光转向本土的传统园林建筑,试图以传统园林建筑的手法解决城市问题.其中,以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和中国建筑师王澍的建筑最为典型,他们的建筑从城市既存的文脉结构出发,建筑主体形态简洁明晰,甚至趋于消隐,但他们的建筑却给人们带来了对时空秩序的丰富多变的体验,是属于环境时代的“体验性建筑”,本文试图透过隈研吾和王澍两位建筑师的作品,解读环境时代的“体验性建筑”.  相似文献   

20.
宋天宇 《科技信息》2008,(16):187-187
一部声乐作品由词曲作者完成之后,只不过是停留在纸面上的“静物”而已,要想让其成为有声、有字、有情、有形的“活”的歌唱艺术,就需要演唱者对声音作品的“原始形态”进行艺术加工,也就是所谓的“二度创作”。在进行“二度创作”的过程中,歌者一方面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作品进行富有个性化的艺术处理,体现自己独到的歌曲诠释方式;另一方面更要忠实于作品的原始形态.要在准确把握“原始形态”的基础上进行有根有据的发挥,这样才能保持二度创作的独特新颖,又能充分挖掘作品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