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19世纪历史法学派代表人物萨维尼,其著名的民族精神学说认为法是一个土生土长、自给自足的与自我演进的过程。本文简单阐述了萨维尼的民族精神学说并对其进行了扼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角度 ,论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民族精神复兴的重要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民族精神复兴的科学内涵和资源、高等学校在实现中华民族精神复兴进程中的作用和途径以及高校建构民族精神的力量之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法律文化是由各民族的物质条件所决定的法律上层建筑的总称,即是与民族法律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法律制度、组织、机构和法律行为的总和.历史上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在制度、思想和器物方面都形成独特的法律文化,各民族多元法文化的存在大大丰富了中华法文化的内容,有些民族法律文化现象一直保留至今.  相似文献   

4.
在民族与社会的动荡和中西文化冲突导致中国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鲁讯步入了自己的青年时代。在尼采学说和拜伦、雪莱、裴多菲等诗人“摩罗”精神的烛照下,鲁讯形成了反叛的个性主义思想,并坚持终生,成为其创作的精神内核。在这一精神因素影响下,鲁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与西方文化的对比提出了“立人”的思想,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新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化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德化精神”是大理最优秀的民族文化。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团结、重视教育。大理白族历来重视对汉文化的吸收,通过对儒、释、道等文化的兼收并蓄,立足本民族的思想,在哲学思想、礼乐伦理等方面有许多独到的建树,推动了白族文化朝着更加丰富、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使大理赢得了“文献名邦”的美誉,这种精神对现代建构和谐社会仍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刊首语     
乘着党的十六大的强劲东风,历史又驶入了又一个新的年轮。在2003年本刊除了继续本刊一贯的追求之外,还力求有一些新的特色。“三峡”是本刊长期坚持的一个特色板块,本期共刊出7篇文章,都具有鲜明的本土性,同时又力求上升到学理的高度。如黄东东的《对开发性移民的法律解释》从法律的角度对开发性移民加以了重新阐释,其开阔的理论视野、直面现实的精神,及其所达到的思想深度都推进了“三峡学” 学科建构的一个重要的维度。而“三峡文化”栏目中围绕三峡本土作家欧阳玉澄写三峡的长篇小说《巴水苍茫》的一组文章无疑也会加深对三峡历史…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的“民族精神”即民族伦理精神。“民族精神”作为一个国家的灵魂,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黑格尔认为其彰显着民族的特色和本质,决定民族独特的历史演进历程,形成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稀缺共同价值诉求的现代社会,探讨黑格尔“民族精神”的合理内核,无疑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伟大的民族思想家,王船山在“天崩地解”、“国危如线”的明清之际,经历过战乱与亡国之痛后,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博大气象和创新精神,广泛吸取了中国两千年的文化遗产,并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总结,其思想的归宗即在“存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之统绪”。梁启超曾慨叹“船山学术,二百多年没有传人”,且不无伤感地预言“船山的复活,只  相似文献   

9.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重要思想家,对西汉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思想可以归纳为以“天命论”为指导、以“人性论”为基础、以“德主刑辅”为主要内容、以“经权要义”为法律实施依据的逻辑体系,而在法哲学的框架和视角下,则可以从法之本源、法之功能作用以及法律渊源三个维度对其中的法律思想进行理解,这样他思想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将会更加显著和清晰。  相似文献   

10.
作为壮民族的文化代表之一的刘三姐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是与壮民族的文化空间建构与文化认同分不开的。刘三姐山歌文化现象的深层底蕴其实就是壮民族及其地区文化空间建构和认同的巨大隐喻,她的形成与流传过程就是壮族独特的“他者文化空间”、“身体文化空间”、“公共空间”、“认同空间”、审关及其他空间的建构和认同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初显领导能力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紧紧围绕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来建构话语内容和话语方式,切实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与阶级属性、历史使命以及民族文化心理的有机统一,很好地服务于中国共产党革命领导权的实现。从发展的逻辑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有着明确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雅克·马利旦是现代西方新托马斯主义法学最重要的理论家,他在对人权问题的探讨中建构了以自然法为核心的法律思想体系。人权观因而成为其法律思想最突出的内容。本文拟对马利旦人权思想从其法哲学基础及其在法律阶梯中的定位两个方面,叙述和简评一二。  相似文献   

13.
胡瑗的“明体达用”之学,是其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实践的精髓。论文从六个方面探讨胡瑗“明体达用”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实践,对当代大学精神建构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孙小著 《皖西学院学报》2003,19(4):14-18,28
本文认为学习和探讨江泽民统战思想中民族复兴主题有着重要意义。为此一是提出并论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向以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为己任的史事;二是提出并分析了我国新时期民族复兴思想的产生及其时代背景,指出江泽民同志关于“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论断是对新时期亿万人民民族复兴愿望的科学概括;三是提出并探讨了江泽民统战思想中民族复兴主题确立的思路,指出其民族复兴思想的产生就是基于对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对社会主义将是人类长期为之奋斗的事业的深刻认识,同时是对近代志士仁人和党的老一辈领导人的民族复兴思想的承传,因而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同时揭示并顺应了近代以还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复兴的历史趋势;四是提出21世纪的统战政协工作应为民族复兴多做贡献,认为其既有内在优势也是其份内之责和神圣职责,同时也是对“三个代表”的贯彻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从阿Q到许三观--谈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Q是个不朽的文艺典型,他最典型的特点就是“精神胜利法”,“精神胜利法”在文中有十种表现,其实质是“为自己的奴隶地位辩护粉饰”,它的产生有其阶级、社会和认识根源。许三观的内涵意义是形象地反映了中国人“求诸内”的传统心理定势和精神机制。他与阿Q有些相近,但差距仍很大。通过两者比较,可深刻地阐明文艺典型是历史具体性和社会一般性的统一体,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纵观历史和现实,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振兴都是继承在思想创新和科技先导之上的。在“偷书不算偷”的历史中,我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智力的竞争是人类永恒的竞争,而保护人类智力竞争成果的法律制度就是——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7.
高校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建构倾注最大的理论热忱,来帮助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和民族精神的重塑,着力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8.
纵观历史和现实,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振兴都是继承在思想创新和科技先导之上的。在“偷书不算偷”的历史中,我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智力的竞争是人类永恒的竞争,而保护人类智力竞争成果的法律制度就是——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9.
纵观历史和现实,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振兴都是继承在思想创新和科技先导之上的。在“偷书不算偷”的历史中,我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智力的竞争是人类永恒的竞争,而保护人类智力竞争成果的法律制度就是——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中国存在着“无讼”法律传统,“无讼”法律传统的价值取向的产生原因不仅仅是传统中国有着追求和谐的哲学文化传统,其实西方法律也有着对和谐价值的追求,更为直接的原因来自当时的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法本身的因素。从技术层面来说,“无讼”的法律传统与现代法治有着一定的契合,但从本质来说“无讼”法律传统与现代法治的精神是相悖的,只有真正解决了我们的法治问题,才能将“无讼”法律传统深厚的历史资源引入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