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本工作基于八千个居民家庭对生活环境质量的主观感受、以及据此进行的专家集团预测,对1985年上海中心城区的基线环境质量进行了主观的模糊识别评价;并就目前至2000年的上海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德尔菲-交叉影响分析的分阶段预测.工作结果表明,上海中心城区目前的环境质量状况普遍不良,就对市民身心造成的环境压力而言,社会环境问题比之自然环境更甚;随着经济的增长,上海市民对住房、社会服务、环卫绿化以及饮用水质的改善前景持明显的乐观态度,而对空气与河流水质的好转较为悲观.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解放初到 90年代上海中心城区住宅布局分析 ,探讨了该区域住宅布局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 2 1世纪初上海中心城区住宅布局进行了预测 ,同时对其住宅布局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采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福建省163名职业女性进行调查,研究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职业女性的工作家庭冲突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对工作家庭冲突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职业女性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工作家庭冲突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借助系统论中的信息论思想,分析近50年来上海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运用分形理论建立城市空间形态的分形结构模型,以边界维数和半径维数为依据对近50年来上海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及形态的演化进行定量判定,探讨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的演变特征与规律;最后对上海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形态的演变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城区机动车辆数量急剧增加。快速增加的机动车虽然给广大市民工作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当前城区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同时对环境空气质量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对机动车尾气污染进行控制与治理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6.
<正>5月15日,2019年上海科技节启动仪式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启动仪式之前,2018年国家科技奖、上海科技奖获得者,来沪工作的高层次外籍专家,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以及科技青少年依次走上科学红毯,数百位市民粉丝、科学大咖的粉丝团、工作团队也赶赴现场为科学家喝彩加油。  相似文献   

7.
人口郊区化与居住郊区化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社会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已成为当今的主潮流.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了城市人口的集聚,同时也加快了城市住宅产业的发展.在对淄博市中心城区内部居住环境质量因子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淄博市中心城区规划居住用地地块的环境适宜程度,共分为4级,并对居住用地地块的环境适宜程度进行了空间分异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给宜昌市中心城区用地布局提供依据,在分析宜昌市中心城区1997年~2004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区域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结果表明,该市中心城区目前用地还没有达到一个稳定的阶段,土地利用类型变异较大,土地开发利用不足;从自然条件、建设条件、经济条件3个方面对宜昌市中心城区用地变化影响凶素、土地利用适宜性进行了分析评价,规划了中心城区用地布局及时序安排,提出了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宏观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雄鹰  董喆 《科技信息》2012,(35):20-2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益阳市532名城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现状进行了主观评价,得出结论:益阳市城区居民总体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有32.5%的人感到非常幸福,38.9%的人感到比较幸福,还有2.6%的人感到不怎么幸福,1.8%的人感到很不幸福;益阳市城区居民主观幸福感体验在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社会人口因素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年轻人幸福感程度高于中老年人,女性高于男性,已婚高于离异;影响益阳市城区居民主观幸福感体验的主要因素有:社会环境、婚姻家庭、人际关系、个体健康状况等。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线性规划模型计算上海市民在食品上的最低消费支出,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计算上海市民除食品外的其它各项消费支出。两个模型计算后得出结果相加预测的最低生活保障线金额,具有很强的直观性。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非线性变化的因素进行组合、学习、预测,有着较强的前瞻性,提出了适合上海的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计算方法,最后就现行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存在的问题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区域,自上世纪新中国建立以来,产业结构一直处于重化工行业压倒性发展态势,并且在盲目追求经济高增长的发展目标指引下,环境污染愈发严重。长久以来,畸形化的产业结构与生态保护认知盲区,使得辽宁经济发展福祉被生态环境负荷逐渐侵蚀掉,从而造成整个省域范围内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将生态学中的生态位模型应用于辽宁省生态环境负荷的适宜度研究,通过适宜度水平的测度,准确把握辽宁省1995~2014年生态系统的运行状况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症结所在,最后从产业结构、公众认知和技术创新等角度,提出提升辽宁省生态环境负荷适宜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根据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1995-2008年的经济和环境相关数据,对各类典型环境指标与GDP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环境污染与人均GDP的3次曲线比2次曲线的拟合程度更高,人均GDP与废水和废气、固废的3次曲线分别为倒N型、N型与倒N型。随着经济的继续发展,长三角的环境污染还可能进一步恶化。因此,有必要对环境污染控制的投入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基于内化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的视角,通过构建Hamilton函数求解其内生增长模型,分析了金融效率、环境污染与经济均衡增长3者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并推导出稳态经济增长率。分析结果表明:贷款回报率、污染税费设置通过自身的内化、积累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消费的边际效用、主观时间偏好参数、自然资源消耗量等变量的增加会抑制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城市环境污染的经济损失及其评估--以山城重庆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环境污染具有典型的外部性特征,如何准确计量其污染而引起的经济损失是学术界一直探讨的核心问题.本文较全面地进行了城市环境污染所引致经济损失的类别与途径分析,并运用市场价值法、疾病成本法、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等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计算了山城重庆2002年城市环境污染的经济损失,约为89.95亿元,占当年该市GDP的4.57%,财政收入的37.54%,证实了中国西部部分城市环境污染经济损失较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利用部分城市的TSP和SO2质量浓度数据,通过克里格空间插值法,直观反映了1990~2000年煤烟型污染在我国三大地带城市之间的变化态势,发现TSP和SO2污染中心有由东部向西部转移的动向.目前,三大地带城市之间已经形成了明显的环境梯度,西部地区部分工矿业城市已成为新的污染中心.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受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所致.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东部高物耗、高污染工业也有向西部转移的趋势,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面临进一步恶化的危险.出于保障西部环境安全的考虑,其资源的开发应采用跨越式发展模式,同时要加强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2004—2016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尝试从财政收入分权与财政支出分权两个维度研究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无论是以财政收入分权还是以财政支出分权衡量的财政分权指标都会增加环境污染的程度,即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呈正相关关系,同时财政支出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要大于收入分权.以SO2排放量衡量的环境污染指标与以人均GDP衡量的经济增长指标之间呈倒"U型"关系,并且已经越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研究还发现,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交叉项与环境污染呈正向关系;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呈正比,其中第二产业影响最深;对外开放与环境污染呈负向关系但不显著.鉴于此,文章围绕实证结果提出相关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福建省2011—2017年的经济数据和大气环境质量数据,选取人均GDP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作为指标,通过改进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进行拟合,研究福建省大气环境质量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福建省人均GDP与大气污染物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存在“倒U型”关系,且已经过顶部拐点;同时,随着人均GDP的增长,氮氧化物排放量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福建省的大气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增长而上升,验证了在一定阶段,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福建省在控制及治理大气污染方面的措施较好,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及其产业结构特点,对其他省份的后续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中最为强劲的增长板块。集聚优势为区域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越来越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等负效应,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循环经济作为一种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开始得到政府及企业的重视。基于循环经济对产业集聚区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梳理我国产业集聚区内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循环经济视角下产业集聚区发展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居于主导地位,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导致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等危机不断加剧。建设生态文明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通过构建生态型社区,普及生态文明观念,是当前我国建设生态文明,解决生态破坏现状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