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云南会泽铅锌矿床硫同位素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地球化学理论,剖析云南会泽铅锌矿床硫同位素相关认识,重新厘定硫同位素组成,探讨矿床硫源及成矿机理。认为确定矿床硫同位素组成时,样品必须为矿床主要硫化物且样点控制整个矿床。会泽铅锌矿床硫同位素特征为:方铅矿δ34 S=4.8‰~14.5‰,极差为9.7‰;闪锌矿δ34 S=6.9‰~16.0‰,极差为9.1‰。矿床下部硫化矿带的黄铁矿δ34 S=12.1‰~17.4‰,极差为5.3‰;总的δ34S=4.8‰~17.4‰,极差为12.6‰。成矿流体具自上而下流动特点,导致上部早期硫化物富轻硫,向下较晚晶出的硫化物δ34S随深度增加而增高;矿床硫源自容矿层的层间海水硫酸盐。成矿机理为地壳深部高温、贫硫、富金属(包括Fe2+)成矿流体沿导矿断裂上移,至容矿层后转而向下运移,与层间海水硫酸盐相遇并将其不断还原,持续成矿,最终形成超大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2.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是在采的世界第三大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其独特性在于微量元素特征暗示高程度的地壳混染作用,而硫同位素特征表明,硫的来源为地幔。利用前人总结的SCSS(sulfur content at sulfide saturation,即岩浆硫饱和时的硫含量)方程、推断的原生岩浆组分进行SCSS模拟计算,结合矿床超基性岩体微量元素特征,认识到:成矿母岩浆是地幔部分熔融的高镁拉斑玄武岩浆,部分熔融程度小于25%,形成时已接近硫饱和状态,在其上升进入深部岩浆房的过程中经历了约15%~35%的地壳物质同化混染,从而达到硫饱和状态。岩浆在岩浆房分异过程中,不断有同源近(已)硫化物饱和的岩浆补充进入岩浆房。  相似文献   

3.
豫西龙门店Ag-Pb-Zn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龙门店Ag-Pb-Zn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微量元素特征、稀土元素特征以及C-O,S和Pb同位素特征进行研究,结合矿床地质特征、成矿作用、成矿环境及成矿时代,对矿床成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本区矿石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稀土元素含量与岩体及地层含量相当;岩体与围岩中成矿元素Ag,Au,Cu,Pb与Zn均表现出富集的特征,反映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复杂性;本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后期有大气降水加入;本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地层提供了部分物质,龙门店矿床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其成因为与早白垩世重熔型花岗岩浆活动有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4.
四川丹巴杨柳坪铜镍铂族元素硫化物矿床成因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四川丹巴杨柳坪铜镍铂族元素硫化物矿床的含矿岩体围绕杨柳坪穹状构造分布,侵位于泥盆系大理岩、炭质板岩中.自下至上岩体由蛇纹岩相、滑石岩相、次闪石岩相和蚀变辉长岩相组成.似层状浸染状矿体分布于岩体底部蛇纹岩相内,透镜状块状矿体则分布于底部及底板围岩中,后者与前者在空间上有密切的依存关系.矿石中主要硫化物矿物为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和黄铜矿;块状矿石中还发现辉砷钴矿,以及砷铂矿、碲锑钯矿等铂族元素矿物.野外关系表明杨柳坪含矿镁铁-超镁铁岩体为火山通道相浅成岩体.含矿岩体和大石包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两者为同源岩浆产物,与其它地区峨眉山玄武岩地球化学特点的相似性,表明它们也是峨眉地幔柱活动的产物.当玄武岩浆上升到浅成岩浆房中时,随着岩浆分离结晶作用的进行,硫化物从玄武岩浆中熔离出来并向下聚集是主要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沂沭断裂带中段南小尧金矿为研究对象,利用成矿期含金硫化物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南小尧金矿矿床成因。黄铁矿S/Fe、Fe/(S+As)、Au/Ag比值显示南小尧金矿形成于中深部的中低温环境;黄铁矿Co-Ni与CoNi-As图解表明南小尧金矿床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在后期可能经历了结晶后热液改造,成矿热液主要为火山与次火山热液;硫化物的硫同位素值介于-3.2‰~2.9‰,显示硫的深源特征。综合分析认为,中生代熔融的岩浆以及火山与次火山热液沿沂沭断裂带上涌,为金矿的形成带来了大量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在中深部的成矿环境中随成矿条件的改变使Au在适宜的构造位置富集并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6.
块状硫化物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形成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块状硫化物矿床可分为VMS和SEDEX矿床两大类。文章从赋矿岩石、成矿时代、控矿构造背景、矿石组分、矿化与蚀变等方面总结了两大类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从成矿流体性质、微量元素、硫同位素和铅同位素等方面总结了两类矿床流体成矿系统主要地球化学特征,论述了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红旗岭属于古亚洲洋和环太平洋两大构造区域的交汇部位并发育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本区共发现30余个镁铁超镁铁质岩岩体,其中1号岩体赋矿最多。铜镍矿体呈似板状、上悬状、透镜状赋存于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内,矿床属岩浆就地熔离和重力分异成因。  相似文献   

8.
冷水坑矿田层状铅锌银矿稳定同位素特征与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赋存于火山岩地层层间破碎带中的层状铅锌银矿是冷水坑矿田重要的矿化类型之一。层状矿体内碳酸盐岩与矿石中金属硫化物碳氧硫铅同位素测定表明,铁锰碳酸盐矿物的δ13CV-PDB变化范围在-4.8‰~-5.5‰之间,δ18OV-SMOW为12.6‰~14.1‰,白云质灰岩分别为-3.3‰~-5.9‰,9.8‰~17.2‰。金属硫化物δ34S值为-3.9‰~+5.6‰,多集中在-1‰~6‰之间,与矿田斑岩型矿床硫同位素组成一致。矿石铅同位素组成比较一致,其中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分别为17.786~17.809,15.572~15.605,38.281~38.386。层状矿体矿石铅同位素组成位于矿田铅同位素分布范围内且比斑岩型矿石铅分布集中。矿石硫、铅同位素组成表明层状矿床成矿物质来自矿田火山(岩浆)系统。含矿地层内的碳酸盐岩层为火山喷发间歇局限陆相湖正常沉积而成,铁锰碳酸盐为火山(岩浆)热液成因而非喷流沉积。冷水坑层状铅锌银矿为火山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9.
皖南黟县西坑银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西坑银矿床的矿体形态,矿石组成、结构、构造,成矿物理化学条件,银的赋存状态,矿区岩浆作用等矿床地质特征。研究了矿区及外围地层地球化学。通过地层地球化学和矿床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从矿化前的热变质作用、矿化早期的透闪石和透辉石化,到晚期的硫化物矿化,是一次岩浆活动热事件引起的连续地质作用过程,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流体,酸性的岩浆流体沿层间破碎带上升时,在化学活性相对较高的蓝田组富碳酸盐岩地层中交代充填成矿  相似文献   

10.
王庄铜矿床位于庐枞(庐江—枞阳)盆地西南部,为中低温热液脉型铜矿床,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于砖桥组粗安岩和罗岭组砂岩中。文章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和系统的岩相学、矿相学工作基础上,总结了矿床的矿化特征以及蚀变特征,并且将成矿作用划分为热液期和表生期,其中热液期进一步划分为石英硫化物阶段、石英硫化物碳酸盐阶段及碳酸盐阶段。通过对与成矿有关的石英正长岩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岩体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27.5±1.7) Ma。矿石矿物黄铜矿硫同位素δ~(34)S平均为0.466‰,显示幔源硫的特征。综合分析地质特征、年代学及硫同位素特征,发现王庄铜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可归为地层、控矿构造、岩石类型等方面,应将盆地内的火山机构及其深部存在的次火山岩或碱性侵入岩作为重点找矿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东昆仑开木棋河地区镍矿成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昆仑夏日哈木铜镍硫化物矿床位于秦祁昆晚加里东造山系、东昆仑造山带西部祁漫塔格—都兰造山亚带,主要为铁、铜、镍、铅锌矿、钴矿、金矿。该带在区域上形成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矽卡岩型铁铜矿床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夏日哈木铜镍硫化物矿床储量已达100万吨以上,显示了该区铜镍硫化物矿床找矿具有较大潜力,在夏日哈木矿床西部开木棋河地区从事地质找矿工作,通过对开木棋河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条件的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寻找夏日哈木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具有类似的地质条件,研究区具有良好的区域成矿背景,铜镍硫化物矿床在该成矿带已发现的矿床为超大型,该区和夏日哈木铜镍硫化物矿床处于同一成矿带,岩浆岩条件相似。辉石岩、辉长岩在该区分布较大,岩浆分异较好,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值高,浓集中心明显,具有寻找岩浆熔离型镍矿的有利条件,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2.
皖南大坞尖钨(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坞尖钨(钼)矿床是皖南地区新发现的小型钨(钼)矿床.该矿床的矿体主要呈似层状,主要赋存于蓝田组下段白云质灰岩和钙质泥岩中.赋矿围岩以强烈的绢云母化、硅化和碳酸盐化为特征,矿石矿物为白钨矿和辉钼矿,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和绢云母.矿床的形成可划分4个成矿阶段,即无水矽卡岩阶段、含水矽卡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大坞尖钨(钼)矿床属矽卡岩-云英岩复合型热液矿床,研究区具有重要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屋背冲矿区位于衡阳盆地东缘川口矿田东北部,通过对本区钨矿的地质背景、时空分布特征及成矿物理化学特征的阐述,探讨屋背冲钨矿成因机理.初步认为区内存在花岗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类钨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岩浆岩,花岗岩型钨矿是岩浆期后热液(气成高温热液)交代、活化富集成矿,以规模大,品位低特点,石英脉型钨矿含矿热液充填断裂构造沉淀富集成矿,以规模小,品位富为特点.花岗岩型找矿潜力大,为下一步主要勘查目标.矿区南西延伸段是寻找隐伏大矿体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4.
粤东地区中生代金属矿床的成矿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前人大量系统和深入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粤东地区锡、钨、铜、银、金多金属矿床(点)区域成矿作用特征,着重探讨了在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岩浆作用的背景下,成矿元素的富集过程及成矿物质的迁移、沉淀机制.研究认为,成矿物质的富集经历了地壳岩石的选择性部分熔融、花岗质岩浆分异、流体-熔体分馏和流体与流经岩石相互反应(水-岩作用)4个阶段.由于作为热源的岩浆熔体的存在及不同成因断裂裂隙构造的产生,富含成矿元素的岩浆热液流体上升,并与深循环的大气降水热液混合,形成热液对流体系.在长期的热液对流循环中,随着构造脉动和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沉淀出不同阶段的矿石,并在不同的构造部位和围岩中形成不同类型的矿床.  相似文献   

15.
综述与碳酸岩?碱性杂岩体相关的内生稀土矿床的基本特征和成矿作用研究进展。根据矿化特征, 该类矿床大体可以分为原生岩浆型和热液型, 前者稀土矿物是从碳酸岩岩浆中直接结晶出来, 矿化主要产于碳酸岩岩体中; 后者稀土矿物通常与方解石、萤石、重晶石、石英等矿物共生形成脉体, 穿插于碳酸岩杂岩体及围岩中, 或作为裂隙或空洞充填物, 或呈细粒多晶集合体叠加在碳酸岩中早期形成的矿物之上。以往的研究对于稀土富集成矿的主要机制是碳酸岩和硅酸岩岩浆的液态不混溶作用或碳酸岩岩浆中碳酸盐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 还是岩浆期后热液蚀变或不混溶的碳酸岩质流体的萃取作用, 存在很大的争议; 同时,与稀土成矿相关的碳酸盐体系选择性地富集轻稀土, 该类矿床中很少见到重稀土矿物, 亦是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 加强稀土元素在富挥发份的碳酸岩熔体和碱性硅酸岩熔体或流体之间, 以及碳酸盐矿物及共沉淀相与碳酸岩熔体之间分配行为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 将是揭示该类稀土矿床成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岩金的分布受四个成矿亚带控制,分布上呈现九个矿化集中区。大地构造环境、富金地层和岩相、岩浆活动和表生富集作用是金的主要控矿因素。根据已知的矿化信息和区域成矿条件,提出了六个金成矿远景区,其中三个为最有望地区。  相似文献   

17.
拉拉铁氧化物-铜-金-铀矿床成矿时代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学者对拉拉铁氧化物-铜-金-铀矿床(IOCG)成矿时代研究认识尚存争议.运用Isoplot软件对矿区黄铁矿、黄铜矿放射性成因的异常铅同位素数据进行处理,得到Pb-Pb等时线年龄为954Ma,与辉钼矿Re-Os年龄928~1005Ma一致,这一年龄与矿床地质事实吻合,代表矿床形成时代,且说明铜、钼、铀为同一期矿化.结合同位素年龄资料及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认为:1700Ma左右河口群火山岩喷发沉积形成矿源层;1200Ma左右河口群地层伴随东川运动发生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磁铁矿和磷灰石;900~1000Ma伴随着Rodinia泛大陆拼贴事件,康滇地区发生晋宁运动,在变质热液作用下发生铜钼铀矿化;850Ma左右伴随着Rodinia泛大陆裂解事件,矿区地幔柱成因辉长岩浆上涌带来的巨大热量促使成矿元素进一步的活化、迁移、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8.
灯坪地区铜铅锌矿化特征表明:其成矿地质作用具有"热液充填交代"、"氧化淋积—次生富集"、"动力变质分异"的明显特征,且热液充填交代成矿作用是本区最为主要的成矿作用.矿物及包裹体特征、碳氧同位素组成及矿脉与地层岩体微量、稀土元素对比值的相关分析表明,热液充填交代成矿作用中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热液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部分来源于地层和岩浆残余水.  相似文献   

19.
为了查明夏日哈木铜多金属矿床的控矿因素,从矿床的地质特征入手,同时采用光谱分析、氧化物分析以及贵金属分析等手段对矿石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夏日哈木矿床类型属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矿体主要受基性-超基性侵入岩控制。同时该矿床具有元古代大陆裂解时的成岩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