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1 毫秒
1.
根据高校女生课外体育健身诉求与特点,以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分类、分布、女生课外体育健身锻炼兴趣与项目选择、参与体育社团与体育赛事活动的形式、健身消费水平、影响女生课外体育健身锻炼的因素等为研究内容,通过对女生课外体育健身状况的调查及数据分析,探索适合高校女生课外体育健身锻炼需求的理论与方法,从而促进高校女生课外体育健身锻炼更好更快地发展,为高校女生课外体育健身组织与管理部门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关于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终身体育思想和健康第一思想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社会的需求,是体育课基础和延伸,要充分发挥学校课外体育的功能,必须了解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特点、规则、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健身兴趣。  相似文献   

3.
从余暇体育有利于教师将教学改革的注意点由课内辐射到课外;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快乐、高尚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于生活体育、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更好实现;有利于扩大学生的活动空间和人际交往圈4个方面展开分析,提出对学生进行余暇教育和善度余暇的体育手段论.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即将实施的体育健康教育中,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作用比照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目标领域进行探讨,研究认为:学校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在4方面可以发挥其健康教育的独到功能:①传播人类社会的体育文化,引导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符合健康与体育教育的技术技能目标领域的要求;②满足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增进健康,符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中的学生身心发展目标要求;③在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中,学生能将体育课上所学的技术学以致用,实现运动参与,社会健康与体育教育运动参与目标要求;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终身体育。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高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探讨一些如何开展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方法,以指导学生合理的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增强体育意识,提高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6.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学以外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一种体育教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它既是体育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又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更是实现体育教育目标、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优化体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不仅为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提供良好的有利条件,而且对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发展学生个性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为目标,以贵阳护理职业学院高、中职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文献查询和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客观的调查分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的见解,为培养与社会相适应的高技术人才,改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展示学校阳光体育活动风采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栾秀群  柏松 《科技信息》2013,(22):19-20
本研究运用文献、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及逻辑分析等方法,从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方面多角度,对影响我国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与资金投入、学校体育教育以及家庭健身环境是影响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从而使我国教育职能部门、学校、家庭等多方联手,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制定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课外体育活动是开展健康教育和快乐体育的关键.在探讨高校体育俱乐部形成的同时,着重论述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特点及管理方式,使之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养成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9.
运用访谈法、问卷法、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牡丹江师范学院学生课外活动的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分析,结果发现: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上切合实际,注重发展身体素质,同时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形式、活动项目、场所的选择上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征,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是积极主动的.但活动的频率不稳定、随意性较大、锻炼时间不足及体育健康意识差.这是影响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张镭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1):165-165
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体育课的教学主要以教育,教学为主。课外体育活动则是学生进行体育实践的具体过程。两者对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所起的作用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陈元昆 《科技信息》2012,(21):253+261-253,261
从大中学生参与体育状况调查入手发现,学生身体素质具有持续下降的趋势。针对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状况,必须要让体育课落到实处,且要加强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探寻学校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根源,并通过实验与理论探讨改变这种状况的方法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大学体育是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环节,为青少年学生进入社会自主进行体育活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做最后的把关.在对大学体育目标把握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对大学体育目标的实现进行解答.(1)大学体育的目标是学校体育教育之终极目标的完成,即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与社会适应.(2)达成大学体育目标需要系统的生态体育观:公共体育课程是基础,要有更大的开放与更多的自主;课外体育活动为平台,要有更多的人数与更广的参与;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为补充,要有更全的项目与更高的水平;体育文化宣传为媒介,要有更多的方式与更好的推广.在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与不同目标的达成中,共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地方院校学生课内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实证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地方院校学生对课内体育教学现状不够满意;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基本正确;影响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是体育设施不全、组织不力.因此,建议通过转变体育教育观念,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增加体育经费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变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以期改变地方院校课内外体育活动现状.  相似文献   

14.
赵丽琼 《科技信息》2012,(34):I0148-I0149
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与体育课相辅相成,是学校体育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对大学生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泸州市4所普通高校的42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课外体育锻炼的调查和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和经常参加活动的比例不够理想;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是多样性的,其最主要的目的是强身健体;学生喜爱在学校体育场馆和空地自由进行锻炼;大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项目比较多,且男女生喜爱的项目各不相同,其中男生最感兴趣的项目是篮球和羽毛球,而女生则更喜欢羽毛球和健美操、跑步等项目;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首要因素是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的锻炼意识,其次是缺乏场地器材、时间和指导以及没有合适项目等。建议学校要建立规章制度,切实抓好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激励各部门认真落实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充分利用学校的人力资源和体育场馆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相似文献   

15.
张国强 《科技信息》2013,(18):303-303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分析法,通过对我院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了解具体情况,加强对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更好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为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滇西地区高中毕业班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旨在对边远民族地区中学毕业班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开设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发现,该群体课外体育活动出勤较差,干扰因素主要为:学习负担重,运动场地设施不健全,体育锻炼氛围差,学校组织管理失位等。建议开展与当地有关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相关的体育项目与体育竞赛,注重健身性、参与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以健身、娱乐为杠杆,促进身心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牢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孟德宇 《科技信息》2007,(36):270-270
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重要组成部分,思想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把思想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等教学形式结合起来是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着重对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思想素质教育渗透的几种方法进行研究,旨在为今后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使其成为身体素质好、适应能力强、工作作风塌实的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王德深 《科技信息》2009,(31):I0247-I0248,I0240
为了进一步了解海口市高中学生体育健身意识与相关行为现状,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海口市三所学校的高中学生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一步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促进学校体育教育的顺利实施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更好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浅谈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与解决办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发现,学生身体素质具有持续下降的趋势。针对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状况,必须要加强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孙阳 《长沙大学学报》2012,26(2):156-157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从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分析入手,探讨了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确定改革的方向.结果表明,大学生整体上喜欢体育运动,但缺乏自律;体育课教学的课程内容与学生喜欢的项目存在偏差,体育场地设施缺乏且对学生开放时间有限.建议:加强高校体育工作,深化课程改革,学校领导应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去,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加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场地场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