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白成玉 《科技资讯》2010,(20):121-121
针对欢127西莲花油层进入蒸汽吞吐开发末期,低压、低产井多,开发效果变差的问题,进行水平井"2+3"开发模式研究,开展区块油藏地质研究、油层动用状况分析、油层水淹状况分析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在区块剩余油富集区域利用水平井技术在实施二次开发,改善区块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晓玲 《科技资讯》2010,(2):251-251
老君庙油田属玉门油田,是我国开发最早的油田。老君庙油田自1939年正式投入开发,至今已有70年的开发历史,随着油田开发程度的不断加深,目前油田已全面进入后期高含水开发阶段。含水高、剩余油分布零散、井况变差、老井挖潜效果变差、油田采油速度低、油田产量递减加快是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本文主要介绍了老君庙油田的注水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文东油田文13西块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文留构造东翼,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受湖泊-三角洲沉积影响,储层层间非均质性严重,层间动用差异大。为此,1992年开始进行层系细分加密调整,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2000年以后,层系打乱,油水井大段合注合采,开发效果逐年变差,针对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007年在剩余油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压缩开发层段,缩小开发井距,井网重组等,开发对象向二类层转移。  相似文献   

4.
宝浪油田宝北区块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期,其主力开发层系Ⅲ1层含水达到80%以上,因此利用X3-4检查井岩心分析资料对宝浪低渗储层水驱前后参数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表明由于长期水驱开发,宝浪低渗储层参数发生了较大变化,表现在受地层微粒及粘土矿物的迁移或聚集,储层非均质性增强,渗透性变差,孔隙度与渗透率的相关性变差,对宝浪油田下一步挖潜、综合治理方案的编制、注水开发效果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朱磊 《甘肃科技》2012,28(2):9-10,15
针对冷家堡油田块状边底水油藏水侵导致吞吐效果变差的开发难题,对该块油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找出水侵规律,然后依据水侵方式和规模确定出治理对策.通过实施打隔板堵水、化学堵水、堵水+助排、边部水平井挖潜等措施,控制水侵,提高油层动用程度,改善吞吐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化工生产过程中化工设备腐蚀现象严重,直接威胁到化工设备的安全问题,开发新型缓蚀剂Anti-C。通过动态失重实验对比传统缓蚀剂与Anti-C缓蚀剂的缓蚀效果,发现Anti-C缓蚀剂能够使腐蚀速率降低66%。实验对比发现,Anti-C缓蚀的最佳使用浓度为150 mg/L,随着温度和压力的上升,Anti-C缓蚀剂的效果逐渐变差,但是变差的趋势变缓。实际应用中,Anti-C缓蚀化工设备效果明显,能够有效保护化工设备安全。  相似文献   

7.
随着油田注水开发的不断深入,储层条件逐年变差,如何有效动用低渗储层已成为油田开发的瓶颈.常规压裂增产工艺已无法满足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复合膜剂可提高油井压裂效果.对于提高老油田注水开发效率和最终采收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双台子油气田气顶驱开发中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讨论了辽河双台子油气田气顶砂岩油气藏在开发过程中气窜严重 ,导致大量气顶气过早采出 ,使该油气田中后期开发效果急剧变差的问题 .研究表明 ,该油气田气窜严重的原因 ,一是1 984年 9月以后 ,油井大幅度放大压差生产使气窜加剧 ;二是 1 985年以后频繁补孔使油井避气厚度减少致气窜更趋严重 .此外 ,该油气田加密调整效果不好 ,加密井与老井的井间干扰明显 ,说明油层连通渗流条件较好 ,原有 60 0 m井距已可有效控制储量 ,加密调整似嫌多余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复杂裂缝性致密油藏注水吞吐机制和开发规律,基于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建立考虑应力敏感和启动压力梯度效应的油水两相渗流模型及数值模拟方法,并分析应力敏感、启动压力梯度及注水吞吐参数对开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力敏感和启动压力梯度效应会降低致密油藏的开发效果;随吞吐轮次的增加,开发效果变差;焖井时间的增加会使相同吞吐轮次下的产油量增加,但平均采油速度降低;注入速度的增加对提高吞吐开发的效果最为显著;提出的模型和计算方法可用于计算复杂裂缝形态下致密油藏开发,提供更加准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苏仁诺尔油田S区块南二段油层组岩心观察、测井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了主力油层南二段Ⅱ油组的非均质性特征.研究表明,其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整体均较强,是导致开发过程中单层突进现象严重、稳产效果变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该油藏于1982年投入开发,通过合理的部署开发井网、及时的实施早期注水和成功的应用大型压裂改造增产手段等,区块采收率得到不断的提高。随着油藏的深入开发,近年来由于上返采油和转采气井多及新增事故井影响,区块注采井网受到损坏,油藏稳产和调整挖潜难度加大,开发形势明显变差,因此卫81块需完善注采井网、优化注采系统以改善其开发效果,使递减得到控制,遏制产量的持续下滑。  相似文献   

12.
低渗储层非线性渗流规律对油田开发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室内岩芯实验为基础,建立了五点井网非均质地质模型。应用研制的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软件研究非线性渗流规律对油田开发的影响。将考虑储层非线性渗流规律和达西渗流规律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非线性渗流规律降低了储层的吸水能力,加剧了储层非均质性对开发的影响,降低了油田的整体开发效果。渗透率较低非线性程度较强储层水驱效果变差,油井见水时间滞后,含水率低;注水沿人工裂缝方向推进速度与达西渗流模拟结果相差不大,垂直人工裂缝方向推进速度变慢。低渗透油田开发及合理井网部署需考虑非线性渗流规律。  相似文献   

13.
变差函数在储层地质建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变差函数能够反映区域化变量的空间变化特征,是建立精细三维地质模型的关键。分析研究区储层地质特征及目标层位PI1-PI4沉积单元的沉积特征。具体分析了在Petrel建模软件中应用变差函数分析实际地质情况,并且进一步分析了目标层位变差函数类型的选择、在沉积微相控制条件下变程的拟合以及搜索半径和带宽的确定。根据渗透率资料对目标层位进行变差函数分析并通过实际地质资料进行验证,最终建立了精细地质模型,从而为油田的后期开发和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薄层底水油藏开发过程中,由于油层下部水体发育,能量充足,极易发生底水锥进现象,从而导致其开发效果变差.双层完井排水采油技术可以抑制底水锥进,达到解放油层生产潜力、改善油藏开发效果的目的.基于其原理并结合陆梁油田陆9井区呼图壁河组K1h2^3油藏的储集层参数,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理想单井模型下隔夹层对排水采油动态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有效的隔板能够很好地抑制底水锥进,但隔板尺寸大小与排水规模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隔夹层对薄层底水油藏排水采油动态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薄层底水油藏开发过程中,由于油层下部水体发育,能量充足,极易发生底水锥进现象,从而导致其开发效果变差.双层完井排水采油技术可以抑制底水锥进,达到解放油层生产潜力、改善油藏开发效果的目的.基于其原理并结合陆梁油田陆9井区呼图壁河组K1h23油藏的储集层参数,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理想单井模型下隔夹层对排水采油动态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有效的隔板能够很好地抑制底水锥进,但隔板尺寸大小与排水规模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基于水合物勘探与开发现场井筒内气体流动情况,模拟井筒内水合物的形成过程,在恒温、恒压和恒泡状流条件下评价几种常见氨基酸对水合物形成各阶段的抑制情况及聚集形态的影响,并探究其抑制水合物形成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疏水性增强,氨基酸抑制效果变差,抑制效果较好的氨基酸最终在井筒内形成的水合物壳更薄、更大,水合物形成总量...  相似文献   

17.
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蒸汽吞吐进入高轮阶段后,存在着吞吐效果变差,周期产油量下降、吨油成本上升等问题。在认真分析了影响高轮井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并采取了组合式吞吐、间歇蒸汽吞吐、多元式吞吐等多种技术对策,打破了以往单一的吞吐模式,提高了热利用率,改善了高轮井吞吐效果。这些技术措施对其它超稠油和稠油油藏开发是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挖潜方式以原始测井资料、地质资料为主要参考依据。随着开发年限的增加,地层压力下降,导致挖潜措施效果逐年变差,成功率降低。为了改善挖潜效果,在重新进行精细地质特征研究和剩余油分布描述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低产原因,有针对性的对油藏实施挖潜措施,建立有效的压力驱替系统,提高水驱动用程度,制定合理有效的能量补充和利用方案,保障挖潜调整成功率和措施效果。学庄油区2016年挖潜18口,成功15口,成功率由2015年57%上升至83%,达到Ⅰ类标准,增油10364 t,单井年增油575.8 t,自然递减率降至7.5%,综合递减率降至-3.2%,有效弥补递减10.7%,综合开发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胜利油田郑364块稠油油藏由于层薄、油稠的特点,部分油藏进行蒸汽驱具有较大风险性。随着蒸汽吞吐轮次的增加,近井地带含油饱和度不断降低,开发效果变差。研究在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以及转热水驱开发机理分析基础上,利用物理模拟研究了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后转不同温度热水驱的驱油效率。通过对郑364块稠油油藏储层物性的分析,建立反映该稠油油藏特征的数值模拟模型。对其注蒸汽转热水驱的可行性进行了筛选研究。建立了考虑油藏渗透率、有效厚度和剩余油可动储量丰度的蒸汽吞吐后转热水驱筛选区块的新方法。该方法可针对薄层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后是否能够转热水驱进行筛选分析。  相似文献   

20.
河南新庄油田核桃园组第二、第三段为复杂小断块稠油藏,部分断层的封闭性在蒸汽吞吐生产过程中变差,影响了开发效果.应用全直径岩心建立了断层物理模型,并进行岩心流动实验,以BQ57区为例应用于断层封闭性评价中.结果表明,该井区距生产井40 m的断层在蒸汽吞吐过程中封闭性较好.断层物理模拟实验研究成果与数值模拟研究成果及生产动态资料吻合较好.该研究成果对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和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也有助于国内外同类油藏进行蒸汽吞吐开采时的断层封闭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