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原子核结合能公式,给出了可能存在的最重的原子核的,Z值和偏离稳定线最远的原子核的Z值。  相似文献   

2.
当今不少原子物理教科书上,对原子核的结合能都是如下叙述的:当两个质子与两个中子结合成_2~4He(氦)核时,质量是减少了,这个质量的减少值△m,称为“质量亏损”,根据质能联系定律,将有△E=△mc~2-28.29MeV的能量被放出,这种在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放出的能量,称为原子核的结合能。对原子核的结合能这样叙述,我认为会产生以下误解。  相似文献   

3.
用相对论平均场(RMF)理论系统地计算了A<40的原子核的基态性质,讨论了轻核的均方根半径,给出了原子核均方根半径对原子核平均结合能及同位旋的依赖关系.在理论计算与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组唯象公式,用于描述A<40的所有原子核的质子与中子均方根半径.该公式考虑了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分离能及同位旋效应,不仅可以很好地符合稳定核的均方根半径,也能符合远离(稳定线的原子核的半径,包括有晕结构的核.  相似文献   

4.
从低能核物理出发,利用原子核结合能的半经验公式子原子核稳定的条件;利用一般相对论计算了在高密物质中原子核稳定、中子从核中脱落直至整个原子核瓦解,变成中子流体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以Weizs?cker公式为基础,使用协方差分析的研究方法,重新计算了原子核结合能中的体积项、表面项等5个系数,使原子核的结合能平均误差降至最低。在此基础上,利用Fattoyev给出的协方差方法,给出了各项系数的误差范围、各项系数与原子核结合能之间的关联系数、各项系数之间的关联系数。研究表明,原子核的结合能与对称能、表面能、库仑能有很大关系,而且对称能系数的误差很大,这里隐含着3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原子核可能存在四极形变;库仑能的大小可能因为四极形变而改变;可能存在中子皮、质子皮等影响对称能的大小。可以通过该项研究,对比系数间的关联性,合并减少系数的个数;得到结合能与体积项、表面项、对称能之间的密切程度等信息,为得出更为精确的原子核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明了原子核结合能的物理实质和原子核稳定性的实验特征.揭示了所谓“原子核的结合能(或比结合能)是原子核稳定性之量度”这种结论存在的问题,表述了作者的一些意见,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必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原子核的中子数 N 和质子数 Z 的乘积与质量数 A 的平方之商(NZ)/(A~2) 近似为一常数的事实,以及用核力的汤川势计算核结合能的结果出发,得出了一个与实验符合得很好的结合能新公式。  相似文献   

8.
利用核八极形变最普遍的参数化形式,通过正则量子化程序,导出了参数空间量子化的哈密顿量,可用来分析原子核不同模式的振动,对研究原子核的结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磁单极与电荷量子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对偶原理引入了磁单极和点电荷的奇异势,并导出了磁单极存在时的能量守恒定律公式及狄拉克量子化条件,从而说明电荷、磁荷的量子化是互定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一个原子核结合能公式的新形式,並借助于Apple—Ⅱ和H_(89)微机,用最小二乘法将新公式同Wapstra和Bos.的核素质量表中经过实验严格测定的1271个核素质量拟合,定出了新公式的11个参数,从而得到这个新公式的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11.
采用原子核球堆积模型及液滴模型两种核结构模型的核素结合能解析式及推导公式,选取β稳定线上90种核素和具有α衰变能的152种核素进行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核素β稳定线解析方面,原子核球堆积模型比液滴模型能更好地解释β稳定线质子数Z与核质量数A之间的关系;但从α衰变能角度分析,液滴模型却比原子核堆积模型更适合.  相似文献   

12.
相对论对称性在原子核的壳层结构及其演化中扮演重要角色.探讨超形变核态的相对论对称性,利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计算超形变核态的结合能、单粒子能级,提取单粒子能级的自旋和赝自旋能量劈裂,分析这些能量劈裂与原子核形变及自旋和赝自旋双重态量子数间的关系,进而研究超形变核态的自旋和赝自旋对称性及其随形变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超形变核态的自旋和赝自旋对称性与双重态量子数和形变都相关.  相似文献   

13.
§1.前言通过对内转换过程的研究,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得到原子核能级和原子核结构的新知识。一个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跃迁到较低的状态时,除了放出一个光子的过程外;还可以把能量、角动量和宇称的变化直接传给核外壳层电子,使它脱离束缚状态而发射出来。这一电子将具有确定的能量 Ee=Er-W,E 为相应的Υ光子能量,W 为电子原来所处的轨道的结合能。放出的电子称为内转换电子(或内转换电子对),这一过程称为内转换过程。有些参考书将内转换过程错误地解释为内光电效应。该书过去的发行量比较大,由于其它章节  相似文献   

14.
应用不同参数的宏观-微观模型对超重核区(Z≥104)70个原子核的结合能进行计算,利用所得结果计算α衰变能,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新参数的结果更为理想.然后将新参数的α衰变能代入新参数的Viola-Seaborg公式,计算超重核区原子核的衰变寿命,通过对所得结果和实验值进行比较,得出研究结果与实验值符合较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夸克能量损失公式和从轻子-原子核深度非弹性散射实验数据得到的束缚核子中的部分子分布函数,计算了FNAL E866 800 GeV的质子打击不同原子核的Drell-Yan过程截面比,发现考虑能量损失的计算结果与FNAL E866实验数据符合甚好.建议在利用核Drell-Yan过程实验数据抽取束缚核子内部分子分布函数时考虑能量损失效应.  相似文献   

16.
用新参数的宏观-微观模型对超重核271^110及其衰变链各核的结合能进行计算,并用所得的结果计算α衰变能,然后用新参数的Viola—Seaborg公式计算这些原子核的衰变寿命。所得结果与实验值进行比较,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δ相互作用作为剩余相互作用,利用北大核理论组〔2〕文所给结合能公式,计算了lP1/2-lP1/2原子核壳层的结合能,参数可调,径向波函数采用谐振子波函数,计算结果和〔2〕文中对Talmi等人的方法进行改进后计算的结果相比,和实验值符合的程度要好,为什么用δ相互作用作为剩余相互作用会得出好的结果,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密度矩阵理论对原子核的结合能进行了计算,把原子核的能量看做密度矩阵的泛西,用变分原理求出原子核的能量和相应的核半径,假定核子间的作用势阱为高斯势阱,从低能实验数据来确定势阱参数,并假定交换作用为普通作用的二倍,则所得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大体相符。原子核的半径为1.2×10~(-13)A~(1/3)Cm,原子核的能量为(E/A)=-10.73+17.40A~(1/3)+(46.70-34.94A~(1/3))((2/A))~2+0.728~(Z~2/A(4/3))-0.556(Z~(4/3)/A~(4/3))+(0 偶一偶核 (69.0-40.9A~(1/3))1/A~2 奇数A核 (125.9-69.5A(1/3)) 奇—奇核)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能量角度入手,建立了键能与原子核间距的函数关系,推导出了一个计算共价键长的公式。此公式经过近似处理,可演变为 Schomaker—Stevenson 公式,并为 Schomaker—Stevenson 公式的由来作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20.
徐平川 《科技信息》2010,(32):105-105
据圆形封闭弦的驻波条件,将机械波的一些特性应用于几率波,得到电子相对于原子核运动的角动量量子化条件;根据角动量量子化条件,得到原子轨道电阻的数学达式。结果显示轨道电阻的取值是分立的,这一结论与霍尔电阻的定义和具体表达形式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