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产业结构地区分类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把各地区按产业结构的相似程度进行分类,以确定相应的经济区域,本文采用了地区间产业结构的相似程度指标构造相似关系矩阵,然后把它转化为对称的0-1矩阵。最后通过运用对称的0-1矩阵的性质,把地区按产业结构的相似性分成若干类。应用实例说明,这种分类方法是可行的和有用的。  相似文献   

2.
王滔  费敏锐 《系统仿真学报》2005,17(10):2429-2432,2441
在工控界面多智能体系统中引入粗糙集的概念,尝试建立一种集知识表达和运算于一体的Agent数字化模型。丈中运用粗糙集在知识分类上的优势,从Agent的静态和动态属性入手,划分基本等价类。从而建立能描述各个Agent和整个MAS(多Agent系统)特点的知识表达系统模型,并对该表达系统进行数字化和归一化处理,使其能方便的在计算机中表达、推理和计算,并为MAS中各Agent间的协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行业间差异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沪深A股上市公司进行行业分类,以长期负债率为指标,比较全面地实证研究了资本结构的行业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具有显著差异,但这种差异是由少数行业与其它行业间的差异引起的,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不同;2.约10.5%的公司间资本结构差异可由公司所处行业的不同来解释;3.同一行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具有稳定性,行业间差异也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GA的n维空间优化参数的搜索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维空间中函数优化、模式分类判别函数的确定等问题均可转化为n维空间优化参数的搜索问题。采用人工神经网或梯度爬山算法均存在对优化函数形式有限制及陷入局部最优等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n维空间优化参数的搜索算法,它采用对变化方向和长度的编码以及分层由粗到粗的搜索,能实现全局寻优和改善搜索效率,有效地应用于工业优化、数据挖掘、模式识别等领域,二个实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一种微机控制智能测试系统,它由一台PC机与若干单片机构成一个递阶结构的测试系统,主要用于驻极体话简的分档检测。重点论述了一种基于压/频变换器的低成本高精度A/D转换器,讨论了固定频率下话简信号、工作电流、频率响应及工作电压的测量方法与电路实现。导出了抗工频干扰的滤波算法,介绍了由LED构成的数字显示器结构以及PC机与多台单片机之间通讯协议的实现。对系统中所用算法也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过程控制中的智能集成建模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复杂工业过程中广泛存在的对象难于辨识的问题,本文讨论了过程控制中的一类集成建模方法.通过研究铅锌冶炼过程的两个对象,分别建立了预测烧结块成分的集成模型和鼓风炉透气性模型.然后阐述了以神经网络为基础,结合其它方法的智能集成建模策略,这种方法由于充分利用了对象的各类信息,能够有效解决复杂对象的建模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产业集群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三角形化方法及相关原则,对中国产业集群的类型进行识别.利用结构模型法,绘制中国产业集群递阶层次结构图,在分析中国产业集群产业关联中推动行业部门和带动行业部门基础上,阐述中国产业集群的主要产业关联特征.在计算出结构拓扑图指数基础上,定量分析中国产业集群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与产业集群功能相关性最好的产业集群拓扑指数.指出了本研究对于未来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泛长三角地区四省一市28个制造业为研究对象, 一方面通过Moran's I指数和散点图检验泛长三角区域间产业集聚度的全局空间相关性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情况, 从时空角度对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的关系进行了量化考察; 另一方面采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考察了地区产业集聚受周边省份相关产业转移的影响. 研究发现产业转移规模空间变量对周边省份的产业集聚度有着显著的影响, 实证结果从定量的角度证实了承接产业转移是实现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途径. 此外, 研究还发现产业转移规模空间变量对不同发展时期的产业影响不同, 影响随着产业的演化方向而逐渐减弱, 结果验证了地区产业转移总是从陷于比较劣势产业开始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区域产业项目迁移为背景,融合产业资本规模异质性,建立区域产业空间布局调整优化模型,利用离散随机变量仿真方法预测迁移项目的空间分布;以产业经济效益,能耗特征对产业进行分类,设定不同类型的产业技术效率发展方式,借助生产函数法和产业污染投影系统,仿真分析不同技术效率发展方式下的迁移产业产出和污染排放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利用环境基尼系数对迁移项目空间布局的经济、生态均衡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产业资本规模异质性会有效缓解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间的矛盾;相对于注重低能耗产业发展的技术进步,单纯注重经济效益的产业技术发展方式会加剧区域经济、生态的非均衡性;在短期内,相比于低能耗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产业的规模化建设对区域整体的经济、生态均衡性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模型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构建了一种基于投影寻踪及遗传算法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模型. 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指标集进行筛选, 利用Ward系统聚类方法划分样本初始等级; 以初始等级和所选指标为基础建立投影寻踪模型; 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 并将所构建的模型应用于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估. 根据模型计算结果, 北京、天津、山西等地水资源利用效率较高, 而宁夏、广西、西藏等水资源利用效率低. 分析发现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域特征和区域差异, 其基本趋势是: 水资源短缺压力较大或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高; 反之亦然. 水资源利用效率较高的地区呈现出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少、 去变异化农业用水效率高、人均GDP高等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是由产业间关联、机构间关系耦合而成的网络,是研究区域竞争力、增长和创新扩散的重要领域.集群构成要素间的关系结构是产业集群研究的关键内容,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定量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依据产业网络理论,从产品关联层面将产业集群描述为产业部门之间的关系网络,并以此为基础定义了产业集群中的一类特殊结构——产业集群的核结构,提出了产业集群的核结构的定量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聚集系数、辐射系数和中心性系数等.计算实例表明,这一指标体系能够描述不同区域的集群结构特点,反映区域间竞争力差异,是一类利用集群结构解释竞争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数据挖掘中的分类问题,依据组合分类方法的思想,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多重决策树组合分类方法.在这种组合分类方法中,先将概率度量水平的多重决策树并行组合,然后在组合算法中采用遗传算法优化连接权值矩阵.并且采用两组仿真数据对该方法进行测试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该组合分类方法比单个决策树具有更高的分类精度,并在保持分类结果良好可解释性的基础上优化了分类规则.  相似文献   

13.
智能分类算法是遥感影像分类研究的热点,遗传算法作为一种智能全局优化技术在遥感影像分类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针对现有多光谱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超平面分类方法(hyper plane-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HP-AGA)并应用于遥感影像分类,该方法利用神经网络中的神经元激活函数Sigmoid函数,对遗传算法中交叉率、变异率进行非线性自适应性调整,不再需要反复训练遗传参数,同时利用快速全局寻优特点,确定分类超平面的各个位置参数,从而获取最佳分类超平面集进行分类.多光谱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的应用实验表明,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超平面遥感分类方法能更快、更稳定地收敛到全局最优解,具有更好的效率及鲁棒性,并能取得优于简单遗传超平面分类算法及传统分类方法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4.
流域水资源消耗结构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流域经济发展呈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形态会引起水资源消耗结构的改变.从适配的角度实现直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间接减少水资源消耗量,有利于落实双控行动和以水定产政策.在此形势下,结合流域水资源消耗结构与产业结构高级化适配的机理分析,针对现有二者关联测算方法存在的问题,立足弹性,借鉴Tapio模型,构建二者的适配度测算指标,用于测算二者同步变化的程度及方向,反映适配的动态性、交互性等时空变化特征,为产业经济-水生态效益的偏差测度提供新的思路.以长江支流——湖北省汉江流域为例,研究结果表明,从空间维度看,2003-2016年各区域适配度总和区间为[-27,143],武汉市取最大值143,尤其是2013-2016年武汉市的适配度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和用水结构不断优化;从时间维度看,2003-2016年流域的适配度总和区间为[-106,264],发现产业结构高级化有时会对二三产水资源消耗结构优化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流域主管机构在制定或评估以水定产政策时,尤其针对适配度最低的随州市,在汲取武汉市相关调整经验的同时,要理性的看待产业结构高级化,正确看待各区域的发展阶段,更多注重产业结构的聚合质量,在双控行动硬约束下,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变迁,夯实用水效率提高的长效机制.最后,以武汉市为例对比分析现有3种测算方法表明,适配度测算指标在经济学解释上对产业结构调整更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s one of the regions with the most dynamic economies,highest degrees of openness, strongest innovation capacities and largest populations,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engine driving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Current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faces many difficulties, including an inefficient distribution of regional functions,imbalance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low sophistication, and serious overburdening of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Promoting the overal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has become an urgent challenge.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onvention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the three core indicators of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rationalization, sophistication and ecologicalization are constructed. With the help of the grey dynamic correlation model, the three indicators are coupled with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index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s comprehensively measured. The study shows that rationaliz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s increasing but that this trend is not obvious; sophistic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relatively high and has also been operating at a high level; however, the overall ecological level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s not high and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in the middle and low at both ends. In term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ecologicaliz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economic growth, followed by sophistic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rationaliz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the weakest influence.  相似文献   

16.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控制,并可进行编程的机器,它也是制造业智能化改造的重要基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水平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关键要素.以十五个主要的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制造、购买、使用国为研究对象,利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各国2010-2017年的工业机器人及制造业、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分析.从11个指标中提取了工业机器人发展强度、工业机器人产业需求、工业机器人经济规模效应等三个主成分,建立三维综合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动态变化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POLSAR)影像由于受到相干斑噪声影响导致分类精度较低,提出了一种基于均值漂移和多尺度马尔科夫随机场的非监督分类算法。该算法首先由Mean-Shift算法得到最粗尺度的初始分类结果,然后由马尔科夫随机场对结果进行优化得到最粗尺度最终分类结果。将上一尺度的分类结果映射到下一尺度作为初始分类结果,然后由Wishart分布对极化协方差矩阵进行建模并采用迭代条件模式(iterative conditional modes, ICM)算法求取基于最大后验下分类结果。逐层映射,最细尺度的结果作为最终分类结果。详细给出了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步骤,并采用E-SAR和AirSAR数据对算法进行了验证。实验表明,与同类算法相比较,算法具有更高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ovides an extended input-occupancy-output analysis of wastewater discharge coeffcients, as well as backward and forward linkages of Chinese multi-regional industrial sectors in2007.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rect and total industrial wastewater discharge coeffcients of most of the provincial industrial sectors in China's Eastern region a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whole country.Both backward and forward linkages of ?xed-asset occupancy in industrial sectors in China's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are strong. The dissimilarity of cross-sectional data of the relevant industrial wastewater discharge coeffcients and linkages in 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 analysis becomes bigger as regions are divided more extensively.  相似文献   

19.
共生理论视角下集群式产业转移进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中,集群式转移成为主要的产业转移模式,它是指集群产业链中纵向关联或横向关联企业的抱团迁徙,企业之间抱团迁徙的发生正是由于集群企业长期发展而形成的强共生关系。集群企业之间的共生关系与生物种群之间的共生关系极其相似,因此本文引入共生理论,构建集群式产业转移进化博弈模型,探讨对称互惠共生模式与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下集群式转移达到进化稳定的条件,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制定产业承接政策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技术进步与投入相对价格的变化都将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生产结构变化, 然而, 从已知投入产出系数矩阵变化反向推导出引致变化的原因并不容易. 本文试图将经典的投入产出表更新与调平技术RAS拓展为产业结构变化的分析模型, 在事先不预设产业结构变化是需求驱动还是供给驱动的条件下, 把投入系数矩阵的变化分解为列变化、行变化和特定变化. 从而, 定量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及其原因. 我们的研究发现, 我国产业结构在向高度化发展的同时, 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在高速增长, 这反映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产业升级内化为地区间产业转移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