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典小说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几乎汲取了前代所有其它文体样式的成就,于古典诗歌中尤其受益良多。“意象”是探讨古典诗歌艺术的重要范畴。“意象”在古典小说作品中的具体呈现形态,最突出的就是“意象化情节”。“意象化情节”充分利用“意象”在小说情节结构中的作用,除了兼有“意象”主客交融、虚实相生的优点外,还具有动作性与表演性,是小说情节演进中的一环。“闺怨”是古典诗词的传统题材,由此形成了丰富的“意象”景观。古典小说尤其是人情小说经常涉及“闺怨”这一传统题材的描写,当然也会自觉借鉴古典诗词已有的艺术表达成就。本文试图以《金瓶梅》、《林兰香》为例,探讨古典小说中“闺怨”的“意象化情节“建构。  相似文献   

2.
白话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取得最为辉煌成就的阶段。白话小说的演变轨迹以及白话小说在文体与观念上的追求与突破,无不处处显示白话小说所走的通俗化之路是它成功的关键所在。语言载体由文言转向白话,是小说走向通俗的决定因素,而题材内容、叙事体制的改变以及娱乐、消费的价值定位都是通俗化的具体表现。某种意义上,通俗化成为小说文体的一种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3.
冯镇峦是著名的《聊斋志异》评点家。他评点《聊斋志异》的重要特点是对文章之学,尤其是时文文法的借鉴。其人物塑造的"性情伦次"说、情节设置的"以文不以事"说、结构安排的"跌宕起伏"说,以及对小说教化功能的阐释都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小说评点理论。  相似文献   

4.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抒情文学以诗歌为主,小说叙事文学出现的时间较晚,发展的较为迟缓。明清小说的诞生和快速发展,打破诗歌垄断的局面,我国小说叙事文学理论及文学创作到明清时代才真正繁荣起来,创作出很多可以傲视世界文坛的小说作品,并且创作出具有鲜明特点的中国小说叙事理论,即明清小说评点。学术界已经深入分析与研究明清小说叙事中的写人与叙事,并取得丰硕的成果。明清小说既重视塑造人物性格,也注重情节刻画。其重视叙事写人的审美因素,成为我国小说的美学特点。论文以明清小说评点为切入点,基于小说叙事理念,对叙事写人进行深入的分析与审视,并深入研究明清小说的叙事角度与结构、"叙事写人"在明清小说叙事文中的地位及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5.
鲁迅首开中国现代白话小说之先河 ,并在其白话小说创作的叙述方式方面作了有益尝试 ,使其小说具有某些散文化的特色。具体表现在 :在叙述角度方面 ,多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 ;在情节展示中 ,注重以典型场面和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 ,刻画人物性格 ;叙述描写与议论抒情结合并用  相似文献   

6.
话本小说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独特体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特点。在语言上,使用浅显通俗的白话,生动、泼辣、粗犷、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表现力;在情节上,注重情节敷衍,经常制造悬念,并采用巧合的艺术手法,通过偶然性巧合来加强情节的曲折性、生动性;在人物塑造上,栩栩如生,富有时代气息,生动鲜活而又富有个性。  相似文献   

7.
微型小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具有自己的文体特征,适合教师在课堂上讲授,适宜学生的写作练习,它与散文等其它文体一样,可作为高校写作教学中一种训练文体。  相似文献   

8.
"演书"是《杭州白话报》上兴起的一种采用白话语改写其他书籍的报刊文体。它利用传统白话小说的语言特点鼓吹维新,成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宣传工具。它接近小说,但又不是小说,伴随着小说界革命发展起落,它的最终消亡预示着梁启超倡导小说政治化的必然失败。  相似文献   

9.
金庸小说的情节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是金庸小说观赏性得以产生的重要原因。但是,金庸小说的情节是有缺陷的。《笑傲江湖》是金庸的晚期之作,也是其代表作,在这一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节设置上的不合情理、前后矛盾、重复等缺陷,正是金庸小说在情节设置上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紧张而漫长的写作过程、个体局限、商业化需求和武侠小说类型本身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在复调理论的观照下,伍尔夫小说呈现出明显的复调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物形象、情节结构、文体等方面。复调叙事的运用,使伍尔夫小说更为全面地反映出现代人复杂的精神状态和现代社会的多元化特点,也促进了小说创作艺术的革新。  相似文献   

11.
享有盛誉的唐人小说是在对中国古代主流叙事文体--史传及其传统的继承与内在超越中繁盛起来的。唐人小说借鉴史传叙事方式,又特别发展了第三人称限知叙事,创造了第一人称限知叙事,运用视角转换、倒叙、插叙大大提高表现力,迈出了小说文体独立历程中极其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2.
"演书"是<杭州白话报>上兴起的一种采用白话语改写其他书籍的报刊文体.它利用传统白话小说的语言特点鼓吹维新,成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宣传工具.它接近小说,但又不是小说,伴随着小说界革命发展起落,它的最终消亡预示着梁启超倡导小说政治化的必然失败.  相似文献   

13.
三及第文体是香港中文报纸在20世纪初兴起、在70年代末衰落的一种语言风格。人们将文言、白话、粤方言混为一体的语言现象讽喻为三及第文体。三及第文体实为香港早期社会复古风尚使然,是中国古典文风的延续。三及第文体是香港报刊语言承前启后、发展变异的一个重要阶段。它的衰落标志着香港社会一个时代的终结和一种新的语言风格——港式中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在叙事理论中,叙事视角的艺术选择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叙事谋略。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文学,其叙事视角包括三种基本类型,且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艺术功能,难分高下优劣。因此,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就应该根据三种叙事视角各自的特点和优点,根据小说题材、内容和生活容量进行艺术选择,做到合理选择、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5.
李渔白话短篇小说巧妙的结构设置是其小说情节得以存在的基本前提。为探究李渔白话短篇小说的独特艺术魅力,从巧合、误会、悬念、埋伏照应、"结构核"等结构手法入手,分析了李渔曲折离奇故事情节的构建方法,进而使读者更好地探讨和把握李渔白话短篇小说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6.
《聊斋志异》这一文言小说巅峰之作的产生 ,主要是蒲松龄继承历代文言小说、白话小说、史传散文等优良文学传统和艺术经验并不断开拓创新的结果。这种继承和发展创新主要表现在小说体式、创作方法、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和语言艺术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李师江是"70后"作家中对小说创作具有清醒意识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从身体写作的无耻叙事,到都市小说的狂欢化叙事,再到古典白话世情小说的老实叙事,变化很大。无论哪种风格,诚实化叙事都是他小说创作的生命,也是作品成功的关键。在不断的文学转型中,李师江的小说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8.
<聊斋志异>这一文言小说巅峰之作的产生,主要是蒲松龄继承历代文言小说、白话小说、史传散文等优良文学传统和艺术经验并不断开拓创新的结果.这种继承和发展创新主要表现在小说体式、创作方法、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和语言艺术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作家路翎在小说创作中突破了传统的情节结构模式.通过持续的"心灵危机情境",极力将人物推向高强度的心理冲突和灵魂的极端紧张状态.这一独特的情节结构模式是构成其"心理小说"的要素.  相似文献   

20.
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情节具有传奇性的特色。这是传统美学在小说艺术中的一个突出特征。其主要表现是:情节曲折多变;偶然与巧合手法的运用。由于情节曲折离奇,使作品生动、有趣,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