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原中空成型注塑机塑管厚度控制器(以下简称中空机这控制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分析,指出了原控制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设计了中空机塑管微机控制器的硬件系统,配合原有之中空成型注塑机动作过程,挤压出现厚度分布的塑管,符合现代中宽成型制品提高品质,节省原料,降低成本的要求,经实践验证,其性能优于原控制器。  相似文献   

2.
用486微机作上位机、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Controler,以下简称PC)作下位机建立两级控制系统,并通过RS—232C异步串行通讯接口连接上下位机,实现了挤出过程逻辑程控和型坯形状、壁厚控制以及中空塑料容器吹胀成型控制;介绍了中空吹塑成型的基本原理、控制系统构成、间隙式型坯壁厚控制器结构,并给出了上下位机串行通讯程序流程;对软硬件设计、调试和系统可扩展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莱州市路旺镇顺裕塑料厂研制成功新型废旧塑料中空成型制桶机组,为我国废旧塑料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出路。该机组通过挤出机的加热使物料二级塑化烘干;达到过滤清除杂质的目的,并经主机连续中空挤出,由合模机一次吹制成型。由于模具选用全钢锻制,并经环绕式水循环冷却降温,不但解决了涌底容易破损的难题,而且较好地保证了桶壁的厚度均匀和表面平整光滑,具有韧性好、抗压耐磨的特点,整机具有自动、高效、安全节能的显著特点,造价仅为5万元左右,其日产量高达1200只,成品率极高,生产成本降低30%,产品造价极具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利用高斯光束的傍轴光线近似、光在介质表面以及介质内传播的物理光学原理,并考虑到高斯光束在中空波导耦合端的衍射效应,用计算机数值模拟以及近似计算法导出了10.6μm高斯光束通过不同的中空圆形波导的透过率.分析结果表明镀适当厚度的透明介质膜中空金属波导传输损耗较小,而常规的中空光纤损耗较大.分析了介质膜中空波导膜层厚度以及膜材料对光传输损耗的影响.还提出了镀介质膜中空锥形波导的结构,这种波导可以同时具有低耦合损耗与低传输损耗  相似文献   

5.
高速伺服注塑机成型过程预测迭代学习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学习控制应用于高精密快速伺服注塑机成型过程,根据成型过程的特点设计了一个预测迭代学习控制器,并利用先前得到的系统模型对算法进行仿真.控制器由前馈和反馈控制两部分组成,引入滤波器用于增强学习控制器的鲁棒性.将预测学习控制算法在伺服注塑机上进行了实验.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该预测学习算法对提高成型过程的位置重复精度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对PVC(聚氯乙烯)管混凝土组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应力-应变曲线、应变能)进行了研究,并考虑了塑管厚度和核心混凝土强度等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VC管混凝土极大改善了素混凝土的脆性问题,应变能的提高幅度在9.3~25.0倍之间.塑管混凝土的强度随核心混凝土强度以及塑管厚度的增大而提高,但增强系数随着核心混凝土强度的增大而降低.应力-应变曲线下降段的斜率大小由PVC管厚度决定,核心混凝土强度仅仅影响了PVC管混凝土的极限强度.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集中空调水系统层次实时在线的上位机控制器,并对其进行仿真在线评估.该控制器采用基因遗传优化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各控制变量在预测时间内的最优设定值.实时仿真试验表明,其与固定设定的上位机控制器,以及局部层次的上位机控制器相比,能够在满足控制稳定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约整个水系统的总能耗.  相似文献   

8.
以十六烷基氯化吡啶(C16PyCl)为模板剂,原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甲酰胺为共溶剂,在酸性条件下合成了纳米介孔二氧化硅中空纤维,并使用扫描电镜(SEM)、小角X 射线衍射(SXRD)和N2气体吸附仪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样品呈中空纤维形态,中空管内径约0.5-1μm,管壁厚度0.5μm左右,纤维长度可达50μm。中空纤维具有 MCM-41的有序六方孔道结构;煅烧后的样品显示典型的Ⅳ型吸附等温线和H1型滞后环,孔径分布很窄,BJH最可几孔径为2.72 nm,BET表面积1 212 m2·g-1。  相似文献   

9.
摘要:采用磺化聚苯乙烯(Ps)微球为模板制备出了以Fe304-PANi(聚苯胺)为壳,PS为核的具有核壳结构多功能Fe304.PANi/PS复合微球.采用溶剂抽提溶解去除Ps核得到Fe304.PANi具有导电导磁双功能中空微球.中空微球空腔尺寸大小一致,约为190nm,壳层厚度约30nm.通过控制Ps模板磺化时间来同步控制微球空腔大小和微球壳层厚度.Fe304-PANi/PS复合微球及中空微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超顺磁性.所制备的中空Fe304微球及中空Fe304-PANi微球对模拟污水浊度去除率分别达到84.2%及86.9%.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中空制件的机械性能和耐磨性能,采用自主研制的中空制件成型模具,在模压成型过程中引入脉冲振动,使物料在脉冲压力下实现成型,并通过拉伸测试、砂浆磨耗测试、热分析测试、密度测试和2D-WAXD(二维广角X衍射仪)测试,研究脉冲振动对制件微观结构及宏观性能的影响,同时与静态成型条件下的中空制件对比。结果表明:在致密化阶段施加脉冲振动可有效提高制品的致密化程度;在冷却结晶阶段施加脉冲振动时,制品的取向度与结晶度均得到提高。脉振条件下成型制件的拉伸性能和耐磨性能均优于静态条件下成型的制件。  相似文献   

11.
采用激光扫描加图像处理的方法以实现在线测量:用一束激光从某一角度入射到型坯壁上,反射回来的光线由2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从型坯外表面反射的,另一部分是从型坯内表面反射的,这2部分光线之间是平行的,并存在一定的间隔.重新推导出该间隔与型坯壁厚之间的计算公式.用CCD摄像机接收从型坯反射回来的光线形成2个光斑图像.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测取2个光斑之间的距离.即应用图像预处理、平滑滤波、图像二值化、边缘提取、图像分割、边缘曲线的跟踪和连接、尺寸标定来获取光斑中心坐标及光斑中心之间的距离.通过该计算式即可求出型坯的壁厚.实验研究表明,此检测方法所需硬件简单,计算量小,实施容易.它的实现可提高吹塑制品的质量,降低原料消耗.  相似文献   

12.
塑料挤出吹塑中型坯自由吹胀的轮廓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薄膜近似和neo-Hookean本构关系,建立了描述塑料挤出吹塑中型坯自由吹胀的数学模型。在实验方面,采用视频图像捕获技术获得了吹塑模具型腔内型坯吹胀的瞬态图像,比较发现,理论预示的型坯轮廊分布与实验观察结果较吻合,型坯中部的胀大速率要比两端的大得多,且在很低的吹胀压力(本研究约为20kPa)下即与模具型腔接触。本文还预示了型坯中截面半径对吹胀压力、材料模量和型坯起始壁厚的依赖性。型坯的胀大速  相似文献   

13.
由于冷连轧厚度控制系统具有非线性、大时滞的特点,在冷连轧厚度的常规 PID 控制中,PID 控制器的参数往往针对某一种情况进行整定,很难控制冷连轧厚度始终处于一个好的状态.为此,在分析了厚度控制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用一个2-5-1结构的 BP 网络实现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FNNC),并将该 FNNC 控制器与积分作用相结合构成一个 FNNC-I 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该 FNNC-I 控制器提高了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抗干扰性以及鲁棒性,其控制效果优于常规 PID 控制器.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以ARM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吹塑机料胚成型控制器,给出了该控制器的软硬件设计,该控制器可以对生产塑料产品时的料胚形状进行任意设定;在料胚挤出过程中,可以根据设定曲线与实际检测的料胚厚度差值,输出与之对应的校正电压,该电压驱动电液控制系统控制料胚壁厚,使得实际生产的塑料产品与设定的料胚形状一致,而且塑料产品表面光滑、细腻;设计中使用了实时操作系统uC/OS-II为开发平台,并重点介绍uC/OS-II的移植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一种以单片机为主机的锻压设备专用可编程序控制器(FPC).文中阐述了FPC的系统工作原理和系统结构,提出了系统增强抗干扰能力和增强可靠性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文中提出一种用于描述中空吹塑过程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求解吹塑型坯的形变规律、形变速率、壁厚分布、型坯内部的压力变化规律等.提出了意义明确、形式简单的动力学分析方法,以及相应的实验研究方法.利用该模型可以完成型坯的优化设计、工艺参数的优化、制品壁厚均匀性分析、以及材料拉伸效果的评价等.  相似文献   

17.
IVECO汽车驱动桥试验台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汽车驱动桥试验的自动化程度,更好地模拟汽车实际工况,研制了一种先进的驱动桥试验台,该试验台加载系统由于制动器和电动缸组成,结构简单,成本低,主电机由变频器控制,运转速度可随时调整,此外,试验台采用可编程控制系统,可自由进行驱动桥的磨合,差速,噪声等方面的试验,并可根据不同要求,调整试验程序。文章详细介绍了试验台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8.
搅拌摩擦焊机控制器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搅拌摩擦焊机控制器的研制是研究FSW技术的关键之一.针对不同材料、不同规格工件时,必须使用不同的规范进行焊接,并且能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摩擦功率,这也是该焊机所必须具备的性能.论述了以电流限值作为力矩自适应调节的方法,以变频调速技术为基础的主轴转速调节手段,从而保证了摩擦头在较大转速范围内改变且运行稳定,满足了不同板厚时的热量需求.同时利用MCGS软件实现了对焊接参数的控制、读取和显示.实际运行表明,该焊机控制器完全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建立非线性轧制力模型,由模型分别对各个输人变量进行偏微分解决轧制过程模型"代数环"问题,获得轧制过程出口厚度灵敏度系数,并建立基于灵敏度的轧制过程增量线性模型.由所建立基于灵敏度的轧制过程线性模型作为轧制过程内模估计实现内模控制,用于预测轧机出口厚度的变化,消除由传感器检测厚度所产生的纯滞后的不利影响,缩短过渡过程.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方法比PID控制具有更快响应速度和更高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