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的祖父母曾为这天地间的巨人进行地图标记,如今在地图上,首个因气候危机而消失的冰川将被一个纪念碑替代。如何为冰川写一份悼词?试想一下,如果你从小就生活在犹如天赐、宛若永恒的冰川旁,你该如何对它的消亡说再见?当美国德克萨斯州莱斯大学的学者致电,邀请我为冰岛首个消融的冰川撰写纪念碑文时,我发现自己遇到了上述问题。这让我想起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所  相似文献   

2.
中国冰川之最中国最大的冰川是发育在西昆仑山的古里雅平顶冰川.面积为376平方公里。但据笔者了解到的最新考察研究信息,发育在唐古拉西端的普若岗日地区的普若岗日平顶冰川,面积达420平方公里。它有可能取代古里雅冰川,跃居中国平顶冰川面积之最.据刚从那里归来的朋友告诉我,站在普若岗日平顶冰川那广袤的冰雪原上向冰川外围望去,湛蓝的湖泊,起伏的沙漠.不时有成群结队的野驴、野牛和藏羚羊出没的草原,在蓝天白云的辉映下,呈现出七彩的光泽,真令人叹为观止在整个地球上,这种集现代冰川、湖泊、沙漠、稀疏草原和草原上那…  相似文献   

3.
一轮朝阳从雪山后面喷薄而出,在气势磅礴的藏南枪勇冰川上投下了一片温柔的辉煌。紫色的晨雾从抢勇错湖面上一团团一片片地冉冉升起,在半封闭的冰川谷地中漂浮飞荡。向冰川望去,只见那些大大小小、千姿百态的冰塔仿佛刚从睡梦中醒来,有的在弯腰,有的技踢腿,开始了它们又一天的“生活”由于我们科学考察队有规定,外出活动尤其是上冰川,必须是有组织的统一行动,绝对不允许单独一人进入冰川内部,以免发生不测因此几天来,我们除了整修营地,建立和完善观察站外,就是在湖区附近进行古冰川地质地貌考察看到伸手可及的枪勇冰川.我心里…  相似文献   

4.
冰山预警     
我到过中国绝大多数冰川区,也曾赴南、北两极进行过冰川科学考察。目前我在西藏工作,几乎每天面对青藏高原的雪山冰川,而且正在和一些志同道合者筹划下一步的冰川考察。作为一位冰川和环境科研工作者,我自然十分关注地球上包括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的每一条冰川的动态变化和地球环境沧海桑田的历史演替,同时也十分关注气候变暖给冰川及冰冻圈层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境内又一种新成冰作用的发现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15  
我国学者,在青藏高原南部希夏邦马峰地区达索冰川7000m处大平台,发现有重结晶带,长约3km,宽超过1km,平均测厚达350m以上。文中详细叙述了和讨论达索冰川成冰作用过程,夏同我所带来的丰沛降水、多云天气每天降雪所产生的高反照率是形成再冰结-重结晶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去年因工作关系,我接触到"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改扩建项目。我是搞气象的,冰川是气候的产物,"北京西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也是值得宣传的文物和景观。  相似文献   

7.
根据珠穆在区远东绒布冰川冰芯记录恢复了50年代中期以来冰川净积累量的变化。结果表明60年代冰川净积累量急剧减少,70-90年代初期的冰川年平均净积累量仅为50年代后期相应值的一半左右。珠峰地区冰川净积累量的减少与本区冰川自50年代以来的普遍退缩现象一致,其根本原因在于气温升高所导致的冰川消融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8.
2009年5月下旬开始,以为中国找水为主旨,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科学考察队对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新疆几大山系的冰川及冰川径流和西北五大沙漠进行了考察.作为考察队员之一.我从头至尾跟随下来,目睹着中国水源地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发现.气候变暖正在促使部分高山上升得更快,原因是气温上升融化了沉重的冰川,地壳在摆脱了冰川的重量后上升得更快。科学家解释说,厚重的冰川迫使地壳下沉,一旦冰川消失,地壳便会反弹,失去冰川覆盖的山体会相对迅速地上升。  相似文献   

10.
徐娜 《科学之友》2010,(5):45-45
在南极洲麦克默多干谷附近,有一处非常有名的冰川,它的特色是不定期流出血液。最近,这处冰川又开始流血了。这处冰川为何要流血?难道是为了控诉人类对环境所造成的伤害么?不是,这是神奇大自然的独特展示。冰川流血,听起来好像有些恐怖。说起这处流血的冰川,  相似文献   

11.
祁连山冰川的近期变化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潮海 《科学通报》1988,33(8):620-620
自七十年代中期祁连山冰雪利用研究队测量了若干冰川末端的变化以来,祁连山冰川的变化趋势如何?仍然是人们所关注的研究课题。为此,我们于1984—1985年对祁连山东、中、西段的水管河4号冰川、“七一”冰川和老虎沟12号冰川再次进行了重复固定标志测量和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近称,全世界冰川融化速度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冰川正以秒计的速度缩小,许多冰川将在几百年内消失,而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受气候环境变化影响,高原冰川出现了快速退缩现象,直接威胁到高原水环境安全。2010年5月,冰川专家蒲健辰应邀参加“2010拯救冰川行动”。赴长江源进行冰川考察。  相似文献   

14.
在南极洲麦克默多干谷附近,有一处非常有名的冰川,它的特色是不定期流出"血液".最近,这处冰川又开始"流血"了.这处冰川为何要"流血"?难道是为了控诉人类对环境所造成的伤害么?不是,这是神奇大自然的独特展示.  相似文献   

15.
<正>冰川积累了大量来自核事故和武器试验的放射性核素沉降物——有时其放射性浓度达到了核禁区及试验场以外所见的最高。美国著名记者迈克尔·艾伦(Michael Allen)深入探讨了这个意想不到的情况以及冰川融化带来的相关风险。想到冰川,脑海里便浮现出广阔、原始的冰层,覆盖着北极和南极的大片土地。虽说99%的冰川都集中于地球的两极地区,但在几乎每块大陆的山脉中,我们都发现了冰川,它们覆盖地球陆地表面的近10%。冰川冰也是这个星球上最大的淡水库——拥有全世界近69%的淡水。  相似文献   

16.
正横亘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横断山脉,不仅以其广袤的原始森林、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江并流的河川地貌和多民族聚居的历史人文景观著称于世,还是一个多雪山冰川的"冰冻圈王国"。窗含西岭千秋雪"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在这句诗里,杜甫以居住在成都平原的人所特有的视角赞美了横断山绵延千里的雪山冰川。中国是一个山地冰川特别发育的国度,也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山岳冰川数量分布最多的国家。冰川不仅"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探索》2005,(11):72-72
以南极为例,南极冰盖是一层又一层的冰雪经过数千年的时间堆积起来的,位于下层的雪在压力的作用下就变成了冰。因此,冰川保留了几百万年前到几千年前的气候信息。通过了解这些信思,冰川地理学家就可以知道冰川的冰龄和当时的气候等情况。  相似文献   

18.
胡海 《科学之友》2006,(12):84-85
终于有机会一亲瑞士的芳泽。我从容地一路由苏黎世入境,流连在如梦幻般美丽的卢塞恩,于洛桑尽情享受一把空中飞人的乐趣,又与著名的西墉古堡来一次贴身接触。而坐在几乎全部由玻璃制成的“冰川快车”上,品着三文鱼,从千年冰川上呼啸而过的感受,更让我久久不能忘却……  相似文献   

19.
喜马拉雅山中段抗物热冰川的面积和冰储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凌龙  田立德  蒲健辰  王朋岭 《科学通报》2010,55(18):1766-1774
结合实测差分GPS数据、冰川雷达测厚数据与地形图以及遥感数据, 对比研究了喜马拉雅山中段希夏邦马地区抗物热冰川1974年与现在的空间范围, 估算了近30多年来该冰川的变化, 特别是冰川的体积变化. 研究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冰川处于大幅度的物质亏损状态, 冰川面积减少了34.2%, 体积减少了48.2%, 平均厚度减薄了7.5 m. 这一结果表明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体积的减小远比人们预想的要严重得多. 通过对位于希夏邦马地区两个气象站气象资料的分析, 发现该地区自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初气温升高显著. 气候转暖所导致的大幅度冰川退缩, 将对水文与生态环境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晓喻 《科学之友》2005,(12):21-21
科学家预计,由于全球气温升高造成的冰川大面积退缩,最终将加剧水资源的缺乏。如果全球变暖继续以目前速度发展,估计到2100年,大部分冰川将消亡。随着冰川的加速消融,对冰川补给性河流而言,虽然短期内增加了径流,但最终会导致河流枯竭,水荒将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