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物理学家认为奇异粒子和额外的时空维度是物理学的下一个探索目标,奇异粒子是一些亚原子粒子,其参与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来自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物理学家大卫·查尔顿认为这些奇异粒子将填补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空白,他也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ATLAS实验的发言人,该实验试图通过精确的测量来解释为什么其他粒子拥有质量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末在非阿贝尔规范理论框架下建立起来的基本粒子的标准模型,成功地描述了强相互作用和电弱相互作用,广泛地被用来处理粒子物理的各种实验现象。但是由于它有太多的参量,以及不能很好地解决很多重要的问题,人们普遍认为它并不是一个粒子物理的终极理论。因此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就成为21世纪粒子物理学家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最近,奥地利物理学家设计出一种新奇方法,无需光与拍摄目标相互作用,利用量子效应也能拍出照片。这听起来似乎颠覆了传统物理的成像原理,他们用一个镂空的猫图案进行了实验,虽不是一张同时“要死要活”的猫照片,却是粒子能同时处于两种状态的证明。相关论文发表在8月28日的《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4.
《少儿科技》2011,(12):8-8
一次.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费曼与同事用理论来分析一个实验结果。几分钟内他有了主意,把它描绘在黑板上,认为有把握解释这个实验。他的同事认为这是一种简洁、直观的理论,便马上着手深入工作,并写了论文第一段。就在这时,费曼看到邮来的两个英国青年物理学家写的文章的预印本,这篇文章给出的理论与费曼写在黑板上的相同。  相似文献   

5.
西南联大时期,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先生“把三棱镜放在木制的架子上,拼凑成一个最原始的分光仪,做“拉曼效应”等实验研究,完成了专著《多原子分子结构及其光谱》”。  相似文献   

6.
隐匿于三维空间之外的“高维度”,说不定就在你的面前,而你却视而不见。这种在科幻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情节,物理学家们却正在严肃地考虑它的可能性,探寻相关证据的实验也正渐渐多了起来。如果真的像物理学家说的那样,“我们所在的三维世界仅仅是更高维空间的一部分”,那么显然这将成为颠覆人类世界观的、史无前例的重大发现。物理学家凭什么断定看不见的维度就一定存在?通过什么样的实验才能看到那看不见的维度呢?  相似文献   

7.
资讯     
《华东科技》2012,(7):7-7
宇宙外的宇宙 科学史上独一无二的时刻就要到来了!物理学家正在努力破解一幅奇特的天象画面.让我们看到了把不可能的事情化作现实的希望:突破宇宙的界限,逾越空间和时间。  相似文献   

8.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大·约翰·汤姆孙(Joseph John Thomson)在阴极射线实验中,首次观测到了带负电荷的微小粒子“电子”。电子是人类最早发现的基本粒子,它与带正电荷的“喷子”通过电磁相互作用,构成最轻的元素“氧”。质子也可以与电中性的“中子”通过强相互作用组成原子核,后者进而与电子构成原子。  相似文献   

9.
评价了几种三元系几何模型,利用统一溶液模型推导出新的预测活度相互作用系数公式,通过该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对比,对几种活度相互作用系数模型的效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量子力学中的超对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对称性是在量子场论中引人的新概念,对于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十几年前,理论物理学家们把它移植到量子力学,补充了传统量子力学教材的不足,提供了对处理位势问题求解的一种新观点和新方法。它不仅使某些本征值问题可以用简捷而优雅的代数方法求得解析解,也对所有感兴趣的势问题给出了新的改进的近似方法。  相似文献   

11.
把正负电子加速到接近光速,然后把它们引入到一点,使它们迎头相撞,或者撞得粉身碎骨,或者转变为其他粒子。为此人们不惜代价建造大型粒子对撞机,而且越建越大。物理学家想要得到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少儿科技》2012,(3):12-12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认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不应该只盯着一个实验组的实验结果,而应该了解所有相关的实验发展情况,这样在得出理论时才不至于"见树不见林"。他时常跟人讲起他小时候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7,23(4):253-253
目前很多理论物理学家在尝试针对物质的亚原子结构建立一个标准模型,介子是该标准模型中的一种基本粒子,夸克被一些专家认为是构成介子等基本粒子的单元。一个名为“Belle”的国际研究小组利用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的正负电子对撞加速器,发现了一种可能由4个夸克构成的带电荷的新粒子。研究小组运用上述设备分析了约6.6亿对B介子和反B介子的衰变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自从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统一理论提出以来,理论和实验都有了不少的新进展.在理论方面,很多工作是在改善Weinberg-Salam 的统一模型,也提出了很多其他模型,但至今还没有一个与实验完全一致的理论.理论进展的另一方面,提出了包括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的统一理论,其中有J.C.Pati 和A.Salam 的  相似文献   

15.
统一场论的历史发展及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相互作用统一的迫求,历来都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的物理学家。本文深入研究了统一场论所经历的三个方要阶段:几何统一场论、旋量统一场论和规范统一场论;并对每个阶段的思想渊源和发展都做了详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书是一本高级科普著作。作者维尔特曼是一位当代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对20世纪粒子物理理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和他的学生特霍夫特一起,由于在阐明物理学中电弱相互作用的量子结构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于1999年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7.
描述电弱相互作用的电弱统一模型即Glashow—Weinberg—Salam(GWS)模型和描述强作用的量子色动力学(QCD)组成了粒子物理学中的标准模型(SM).迄今为止,它是大家普遍承认的最好的描述弱、电、强3种相互作用的理论,大量实验成功地验证了这一模型.但是,其电弱理论中为产生电弱对称性破缺而引入的Higgs粒子,至今仍未在高能物理实验中发现,电弱对称性破缺(EWSB)机制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18.
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和巴黎高等师范学院68岁的物理学家塞尔日·阿罗什(SergeHa-roche)与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68岁的物理学家戴维·瓦恩兰(David—Wineland)因为在量子光学领域对光与物质问的密切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做出巨大贡献而获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以独特的方式来探索光与物质的“舞蹈”。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部科技》2011,(21):65-65
[科技日报]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18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科学家研发出了一种新技术,将纳米传感器"贴"在细胞膜表面,可实时监测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发现的艰难     
《少儿科技》2009,(5):9-9
著名美籍华裔实验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谈自己发现J粒子。他说:“我做了十年矢量介子实验。在J粒子实验中,从上百亿个各种各样的粒子中找到了一个J粒子。这就像在北京地区下一场倾盆大雨,从无数雨点中辨认出一个带颜色的雨点那样困难。做实验是不能允许有丝毫的松懈和马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