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中性磷类萃取剂从卤水中萃取锂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回收卤水中的金属锂 ,在 Fe Cl3存在的条件下 ,通过实验研究中性磷类萃取剂萃取锂的效果 ,并研究萃取时间、温度、萃取剂浓度、金属盐 (Mg2 ,Na ,K )浓度、酸度对TBP-煤油体系从高镁锂比的模拟卤水中萃取锂的影响规律。在实验中向高镁锂比的模拟卤水中添加 Fe Cl3,比较了中性磷类萃取剂 TBP、 DBBP和 TOPO萃取锂的效果 ,结果表明 TBP对锂有非常显著的萃取效果 ,而 DBBP和 TOPO的萃取能力则很弱。 TBP-煤油体系萃取锂时较优的萃取条件为 :萃取时间约为 2 0 min,温度为 2 0~ 2 5℃ ,[Fe3 ]/[L i ]为 1.5~ 2 .0 ,TBP体积分数为 5 0 %~ 70 % ,Mg Cl2 浓度大于 3m ol/ L ,p H值约为 2 ,在萃取锂之前应先将钠盐和钾盐分离析出。  相似文献   

2.
鋰的测定除火焰光度法外,可采用钍试剂在鹼性溶液中和鋰形成黄色络合物而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或利用高铁过碘酸鉀在鹼性溶液中与鋰生成黄色KLi[FelO_6]溶于HCI,后用硫氰酸盐比色法测定铁量,间接计算鋰量,前法干扰离子较多,误差较大,后法Na~+,Mg~(++)等离子严重干扰,如能将Na~+,Mg~(++)离子分离,即可应用于低温盐中鋰的测定。本文目的在研究低温盐中Na~+与Mg~(++)离子的除去和沉淀的适  相似文献   

3.
(1)本文应用了沉淀体积变化,pH值测定及一系列体系溶液中钍离子含量测定等法研究了硝酸钍与碘酸钠溶液相互作用生成沉淀的情形。肯定了过程中只生成固定组成,分子式为Th(IO_3)_4的沉淀。 (2)利用碘酸钍在不同稀酸溶液中溶解度和pH值的测定,计算了碘酸钍离子积K_1,K_2,K_3,K_4等值。  相似文献   

4.
由于选择性较高以及可用碘量法测定,利用碘酸盐作为沉淀剂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碘酸钾可用来测定铅、钡、钙、银、和铊等元素。碱金属的碘酸盐可与很多高价元素如钛、锆、铈(IV)、钍、生成沉淀,均可用于分离及测定。但是关于这些碘酸盐沉淀的组成,长期以来一直有所争论。和认为钍的碘酸盐沉淀组成为4Th(IO_3)_4·KIO_3·18H_2O。而 Moeller和Fritz则认为组成为Th(IO_3)_4。和对锆与碘酸盐的反应的系统研究表明,在不同条件下得到沉淀的组成是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氧化钆的新方法。样品经碘酸盐沉淀,回收率为99%,可用于稀土中氧化钆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东北部寒武系蒸发盐发育,该区钻孔见有高矿化度卤水,建南地区中寒武统覃家庙组沉积厚层石膏及石盐(建深1 井),钻遇石盐累计厚度达120 m,各盐层之间仅夹有薄层石膏,石盐单层最厚达80 m(可能存在挤压增厚),结束了对于本区未达到石盐沉积的认识.对建深1 井岩盐沉积段岩屑样品(石盐岩屑尚难识别其是原生石盐还是次生石盐)的溴氯系数进行分析得出,其溴氯系数值相对较低,一般为0.05~0.22.将水溶与酸溶的钾离子百分含量进行对比,酸溶的钾离子含量明显高于水溶钾离子含量,约为水溶的1.3~2.0 倍,可能与石盐岩屑中存在较难溶于水的含钾矿物有关.川东北现有多口井钻遇寒武系高矿化度含(富)钾、溴、锂卤水,其含量最高可分别达4.6 g/L、886 mg/L 和148 mg/L,可进行综合利用.研究认为该区卤水的较高,Li+含量既不是完全由海水浓缩而成的沉积卤水,更不是溶滤盐类的结果,推测与该地区的水-岩作用、火山活动与深部来源的热水有关.综合分析本区的成钾条件和亚洲寒武系成盐成钾的广泛性,认为应关注及加强研究该区成盐找钾.  相似文献   

7.
 西藏扎布耶盐湖卤水中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盐田相分离技术是盐湖卤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手段,而盐湖卤水蒸发实验是盐田相分离技术的基础。通过对西藏扎布耶盐湖冬季卤水进行273 K 等温蒸发实验,研究了蒸发过程中盐类结晶析出规律,发现扎布耶冬季卤水273 K 等温蒸发析盐顺序为石盐、芒硝、硼砂、泡碱、钾石盐、碳酸锂,与Na+、K+//Cl-、CO2-3、SO2-4-H2O五元水盐体系298 K 相图有一定区别;锂在实验中得到了有效的富集,与原卤水相比浓缩倍数达3.66 倍;钾主要以钾石盐的形式于蒸发实验中后期结晶析出,可得到较高品位的钾混盐,其中钾石盐品位最高可达到17.13%,很适合后续提取;硼砂在整个蒸发过程均有析出,相比高温条件,硼砂析出较分散且含量不高,不利于其利用。扎布耶年均气温在0℃左右,该等温蒸发实验可为低温条件下开发利用扎布耶盐湖卤水资源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的差减计算法测定盐湖卤水中锂的含量与常规的火焰光度法、原子吸收光度法、比色法相比较具有经济、简便、结果可靠等优点,在实际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崔小琴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2):8757-8760
采用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两次沉淀除镁,可以实现高镁锂比的盐湖卤水的提锂和碳酸锂制备。实验结果表明:该法能够使镁锂比为40∶1的盐湖卤水得到较好分离。母液蒸发浓缩提锂后,在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40 min,沉锂剂滴加速度25 mL/min条件下能够制得高纯度碳酸锂。  相似文献   

10.
自硝酸溶液里利用乙(月先)胺的水解逐渐降低酸度的方法,可得晶状的亚硒酸钍。沉淀可溶于盐酸,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满定。用此法测定钍简单而准确。误差一般在0.1mg以下,至多不超过0.14mg。相对误差最高为0.3%,但如果ThO_2含量少于10mg,则误差较大。少量希土盐不影响结果。如果希土盐含量较高,沉淀时溶液的pH值须严加控制,最好将沉淀溶解并再沉淀一次。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部高海拔青藏高原腹地拥有众多盐湖,这些盐湖以富含锂而闻名世界。其卤水组成可用Li+,Na+,K+,Mg2+//Cl-,SO42-,CO23-,borate-H2O表示。开展多组分复杂盐湖卤水体系相平衡及热力学性质研究,不仅对该种类型盐湖卤水的成因和成矿规律及化学行为的揭示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盐湖卤水盐类资源综合利用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重点归纳总结了国内外高原富锂水盐体系的稳定相平衡、介稳相平衡及热力学性质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含锂水盐体系相平衡及热力学性质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以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中的锂含量.结果表明,在硝酸介质中,以KCl为消电离剂,铁对锂含量的测定基本没有影响;当磷酸根含量低于磷酸亚铁锂中锂离子理论值含量的50%时,其对锂含量的测定没有干扰.利用拟定方法测定三种磷酸亚铁锂样品,发现其中锂的含量与理论值接近,回收率为99.86%以上.因此,该方法选择性好,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3.
卤水中碘含量很低,有大量的氯、溴离子共存。在有大量氯、溴离子存在下碘的分析方法文献中报导不少。Lassaigne J.L.,Strebinger R.,Dollak I.等根据 pd(Ⅱ)在1%的盐酸溶液中与碘离子生成碘化钯沉淀用重量法来测定碘的含量。该方法精度高,但整个分析操作历时二天之久,而且有机物和乙醇严重干扰测定;用HNO_2氧化碘离子为碘,用二硫化碳或氯仿萃取,直接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有机相  相似文献   

14.
锂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储备金属,是许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原材料。随着全球电气化的普及和可控核聚变的发展,锂的消费量在近十年有了明显的增长,可以预见的是,其需求量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增长。虽然研究人员已开展了很多从废旧材料中回收锂的研究,但受限于目前市场上锂的总流通量,从自然资源中提取锂仍然是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首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从自然资源中提取锂的技术进展。以锂辉石、锂云母和盐湖卤水为主要锂资源,对现有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总结,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锂辉石的转型-熟化法是目前最重要的提锂工艺,然而大量能源和硫酸的消耗仍无法避免。少数企业选择锂云母作为工业生产提锂的原料,但未考虑高价值的铷和铯的综合利用。针对高镁锂比的盐湖卤水,大量研究仅局限于实验室规模,真正落地投产的很少。上述存在的问题急需解决,同时也应着力于开发新兴技术应用于从自然资源中提取锂。本文为未来自然资源提锂工艺的研究、开发、优化和工业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当试样中被测组分含量极微时,若将它分离并富集到少量溶液中,就提高了浓度。但是,这一方法只能提高被测物的相对含量,而其总量不变。如果用化学反应将被测物的绝对数量增大,这样可用常量化学分析法测定低含量的组成,这种方法叫倍增反应或放大反应。倍增反应增加了测定某些离子的灵敏度。本文用倍增反应测定海带浸液中的碘。测定原理在测低含量的碘化物时,首先用高碘酸盐作氧化剂,使碘离子氧化为碘酸盐。其反  相似文献   

16.
α-碘酸锂单晶是非铁电性的电极性晶体,由于具有非线性光学性质,近年来被广泛用作激光技术中的倍频器;其压电性质又有可能用来作高频区宽带换能器等超声元件而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探索不同物理条件对晶体性质的影响,并且试图解释“静电场作用下α-碘酸锂单晶中子衍射的增强,我们在α-碘酸锂单晶的Z轴方向加上恒定电场,观察沿Z向的形变的变化,发现α-碘酸锂单晶具有显著的电致滞弹性效应。  相似文献   

17.
西藏扎布耶盐湖年平均气温-0.4℃,为了更好地了解该卤水在自然条件下的蒸发结晶规律,对冬季卤水-10℃冷冻后0℃等温蒸发实验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温0℃蒸发状态下,锂以碳酸锂形式在整个蒸发过程中分散沉淀,固相最高质量分数仅达0.094% ,因此难以获得较高品位的富锂混盐;硼在全蒸发过程中都以硼砂形式自然沉淀,固相中硼砂的质量分数最高达到1.89%;钾在蒸发过程中则以氯化钾和钾芒硝析出.液相中K+的质量浓度最高达到29.38 g/L;B2O3的质量浓度在蒸失率为95.95%时达到最大值18.69 g/L,此时液相中硼B2O3的质量浓度为初卤中的16.7倍;液相中Li+浓度最大值为4.83 g/L.  相似文献   

18.
以西藏高原结则茶卡湖水为研究对象,探索了不同温度下卤水冷冻析盐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冷冻温度的降低液相中不同离子的浓度变化不同:低密度卤水中除24SO-外的离子都被富集;而高密度卤水冷冻后24SO-、23CO-、B2O3浓度降低明显.密度低于1.228,g/cm3的卤水冷冻后,芒硝(Na2SO4·10H2O)析出,但泡碱(Na2CO3·10H2O)没有析出;密度高于1.228,g/cm3的卤水冷冻后芒硝、泡碱都析出.因此,可以用冷冻方法使芒硝、泡碱分开析出获取富锂卤水,即选取密度在1.228,g/cm3左右的卤水冷冻去除芒硝,去除芒硝后卤水进一步浓缩,再次冷冻后去除泡碱,则余卤可以作为提锂原料.冷冻实验结果对碳酸盐型盐湖卤水浓缩过程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盐穴建造期夹层与卤水运移相互作用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金坛层状盐岩能源地下储库群建造工程为背景,基于RNG kε湍流计算模型及物质输运理论,研究了盐穴建造期夹层与卤水输运相互作用关系。计算发现,建造期卤水在运移过程中受夹层影响会形成复杂的紊流,一般在夹层附近会产生涡流,其影响程度随腔体扩大而减弱,另外夹层对流场的影响程度还受注水循环方式、注水流量及套管位置等造腔工艺影响。同时卤水的非均匀流动对夹层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扰动水压力,一般建腔前期夹层主要受注入流产生的扰动水压力作用,而后期主要受边界质量流作用,卤水对夹层的扰动水压力大小同样受造腔工艺的影响,但无论哪个造腔阶段卤水流动产生的压力都不足以使夹层垮塌破坏。利用PIV技术监测物理模型中的卤水运移规律,实验中卤水运移规律与数值计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测定加入锂盐的预焙炭阳极的极化曲线,表明锂盐的存在降低了铝电解的阳极过电压;极化曲线的Tafel方程分析表明,锂盐增加了炭阳极在电解铝过程中的活性·通过浸渍锂盐的活性石墨阳极的极化曲线的测定表明阳极过电压的降低主要是反应过电压降低所致,气膜过电压的测定证明了锂盐能够改善阳极与电解质的湿润性,从而降低阳极气膜过电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