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关隘的出现,必定有特定的军事活动作为背景,有某种军事需要作为前提,有特别的地理环境作为基础。羌民起义是创建潼关的大背景,而东汉官军作战失利是创建潼关的根本原因,建关的目的则是控制东西交通要隘,屏护京师洛阳的西冀。潼关创建于东汉安帝永初三(公元109年)。  相似文献   

2.
刘锦萍 《科技信息》2011,(24):286-287
三门峡水库于1960年9月建成投入运行以来,潼关高程不断抬升,渭河下游泥沙淤积不断发展,本文着重分析了建库以来,尤其是水库蓄清排浑运用以来,潼关高程的变化及渭河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分析认为:渭河下游河道的冲淤与潼关高程的升降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降低潼关高程对于渭河下游的减淤减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潼关地处晋豫陕三省门户,地理位置险要,交通地位突出,历来在客运货运中所发挥的作用都不容小觑。潼关驿的设置在明清时期的通信、递运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民国初年西潼公路的开通也彰显了潼关交通要道的地位,陇海铁路延展至潼关则开启了西北地区铁路运输的新形式。对这一选题的研究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城镇发展与交通不可割裂的联系,潼关城交通形式近代化的变革给它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新的契机,但同时也应看到交通的便捷并不是城镇繁荣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4.
潼关黄河风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科学》2017,(9):1550-1556
在对潼关黄河风景区游客满意度指标体系构建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形式获取游客满意度的相关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对潼关黄河风景区进行游客满意度评价,最后基于重要性绩效分析法(IPA)提出游客满意度提升的相关策略.结果显示,该景区游客以潼关本地和西安地区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年轻低收入群体为主;游客对景区的综合满意度达到了基本满意水平;但在7个准则层,23项评价因子层方面差异较大;针对IPA四象限图对各评价因子归类提出了4种发展策略:继续努力发展、顺其自然发展、低优先开发和重点改进.这4种策略旨在为潼关黄河风景区的旅游发展提供借鉴,以期获得更高的游客满意度与重游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通过渭河出陕入黄河潼关吊桥断面历年来的监测数据和水文资料,对该断面COD排放浓度年度变化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合理的评价陕西省渭河流域的近年来水环境质量变化规律和趋势,以此来校验陕西省COD减排措施落实情况和减排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6.
老鱼 《世界博览》2012,(16):86-87
元朝的时候有个人叫张养浩,一把年纪了又离乡去做官。这一天经过潼关,满眼里都是黄土的丘壑、阿房未央的土台,于是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相似文献   

7.
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著名的交通孔道风陵渡,因附近有女娲风陵而得名。于风陵的地望,史籍记载不一,混乱异常。考证辨析史料,则知风陵渡的女娲风陵有两处,一处在黄河之中,一处在黄河北岸山西芮城县风陵渡镇赵村东。又因为风陵在陕西、山西、河南交界,所以陕西潼关、山西芮城、河南阌乡地方志对其都有记载。  相似文献   

8.
黄河支流渭河下游平滩流量大幅度减小,严重威胁下游防洪排涝。为掌握平滩流量的调整规律,建立了适用于渭河下游华县站的平滩流量计算方法。华县水文站的实测资料分析表明:平滩流量的调整受到上游来水来沙条件和下游侵蚀基准面(潼关高程)的共同影响。综合考虑上游汛期平均流量、汛期平均来沙系数、洪峰流量及潼关高程的影响,应用平滩流量滞后响应模型,建立平滩流量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很好,计算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刘锦萍 《科技信息》2013,(16):456-456
2012年是三门峡水库建成运用以来的第52年,也是三门峡水库实施全年控制运用的第39年。本文着重根据陕西省三门峡库区(简称库区)范围内黄、渭、洛河的来水来沙资料及淤积断面测验成果资料,对2012年度库区的泥沙冲淤及河势变化进行了浅析。分析认为:2012年度库区渭、洛河河段均有所冲刷,且潼关高程较2011年又下降了0.23m,但自建库以来潼关高程仍累计抬升3.99m。库区河段主槽有所拓宽,部分河段主槽趋向顺直,河道湾顶不断上提下挫。  相似文献   

10.
曾为椽吏趋三辅,忆在潼关诗兴多。巫峡忽如瞻华岳,蜀江犹似见黄河。舟中得病移衾枕,洞口经春长薜萝。形胜有余风土恶,几时回首一高歌。  相似文献   

11.
论1926年西安反围城斗争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西安反围城斗争在国民革命时期的重要地位:(一)牵制了10万之众的北洋军阀部队,打破了吴佩孚的战略企图,直接支持与配合了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战争;(二)保卫了冯玉祥国民联军的西北根据地,使国民联军得以进军陕西、东出潼关、与北伐军会师中原;(三)促进了北方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推动了陕西地区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文章呼吁史学界重视并加强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糊集理论的马尔可夫模型在水质定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尔可夫模型是一种水质定性预测的常用方法.本文将模糊集理论中级别特征值的概念引入马尔可夫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投影距离的方法(M2),使之能够用于水质的定量预测.利用1992到2004年黄河干流潼关、三门峡两断面BOD5、氨氮、溶解氧等三项水质指标的历史序列推断2005年的水质,发现除潼关的BOD5误差较大(23.3%)以外,其它水质指标的预测值误差均在1.5%到5.6%之间.和传统的处理级别特征值的方法(M1)相比,M2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利用该模型计算两断面2005—2010年的水质变化,发现水质趋于改善.  相似文献   

13.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下游河道主槽的严重萎缩和平滩流量的大幅度减小,严重威胁下游的防洪排涝.由于渭河下游非汛期来水来沙较少,因而对于平滩流量的计算,人们都忽略了非汛期水沙条件变化、潼关高程对汛后平滩流量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汛期来水来沙量的减少,非汛期来水来沙条件对平滩流量的影响逐渐增大.本文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分别建立渭河下游华县站汛期和非汛期来水来沙条件等影响因子与平滩流量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结果显示:当平滩流量计算中加入非汛期来水来沙、潼关高程等影响因子后,计算精度有大幅提高,且平均相对误差有所减小,平滩流量的计算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第六册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和《朝天子·咏喇叭》,是整个初中语文教材中仅有的两首散曲。这种新文体首次出现在中学生面前,使人耳目一新。散曲是元代韵文的一种形式,是配合音乐而写的歌词。散曲由词发展而来,起初形式比词解放,比较自由活泼;到后来,散曲的各种曲牌也象词的各种词牌那样,形式严格而固定。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这两首散曲,思想性艺术性都很强,有代表性。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关中大旱,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在赴任途中,他凭吊古迹,以“山坡羊”曲牌作了一组小令,共九首散曲,《潼关怀古》是其中一首。作者借怀古的题材,表达了对生灵涂炭、百姓苦难的同情,抒发对历史对现实的慨叹。  相似文献   

15.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潼关失守,唐玄宗仓皇逃往成都避难,太子李亨留在马嵬主持军事,欲图兴复。茫茫宇内,以何处为兴复基地,这是摆在面前的重大问题。他采用李倓等人的建策,率众北上,确定了以西北为根据地,以灵武为立足点的方略。笔者认为,正是这一步棋为以后平定安史之乱的全局投下了关键的一子。  相似文献   

16.
伊洛河中下游河谷地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在潼关以下,支流已不多见;其在南岸比较重要者,当推伊河和洛河。伊河发源于河南省栾川县,洛河发源于陕西省雒南县;它们从西南流向东北,某些地方几相平行。洛河在巩县神堤注入黄河,而伊河则在偃师县杨村注入洛河,偃师以下便合并为一条河流,故通常合称为伊洛河。两河流域面积共约19,200方公里,相当于黄河流域总面积的2.6%。  相似文献   

17.
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杜甫被贬华州(今陕西华县)司功参军。这年冬他告假赴洛阳、巩县探亲,至乾元二年(759年)春,适逢唐军在邺城(今河南安阳市)打了败仗,史思明叛军进逼洛阳,他便离洛阳回华州任所。当时,贼势充斥,上下震恐,唐军除了退保东都洛阳,还在潼关一带抢修防御工事,以阻止叛军的西进,  相似文献   

18.
基于季节性AR(P)模型的水质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回归模型的建立是基于序列平稳性的假设,只能描述平稳序列的统计特性,而水质的月监测数据序列往往具有季节性变化的现象.文章介绍了平稳过程的相关理论及其检验方法并应用到黄河潼关、三门峡断面的水质序列的检验中,检验结果为非平穗序列,且序列具有明显季节性(月份)变化的特性。为此尝试建立季节性AR (P)模型来捕捉黄河水质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实践表明该模型预测总体效果是较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9.
沙苑地貌成因与治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风的观测资料、沙丘形态和地貌条件,研究了沙苑的成因,并利用重沙分析,对比了渭河、洛河、黄河和沙苑的沙样,结果明显趋近黄河。故知随黄河河道变迁、沉积物质经潼关卡口强劲东风的吹蚀,形成了非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河岸沙丘。沙苑近年来的治理工作,由于重视植树造林,大面积流沙已被固定。尤其是利用渭河浑水淤灌的措施,在防风固沙、土壤改良、农业增产诸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2003年渭河大洪灾的原因和渭河下游渭南入黄段防汛抗洪的形势 ;指出控制和降低潼关高程是渭河下游防洪的关键性措施 ,同时还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兴建防洪系统工程 ,对渭河中下游展开全面的综合治理 ;力主建设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配套的“借渭通黄”工程———可为渭河的冲淤治理做出重要贡献 ;着重剖析了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利弊 ,认为其发电等效益远不足以补偿其带给渭河人民的灾难性损失 ,应当选择适当时机予以废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