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探讨黔东南堂安侗寨的建筑外部空间形态特征,为侗族村寨传统空间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选取道路、节点、标志物、边界、区域等建筑外部空间形态构成要素,分析堂安侗寨建筑外部空间形态的特征。研究显示:堂安侗寨形成依山就势的整体建筑外部空间形态;分为公共、生活和生产3大功能空间;形成以鼓楼为中心的向心性建筑外部空间布局意象;村寨由寨门、风雨桥等形成明显的界域;各构成要素相互融合,形成村寨典型的"点-线-面"建筑外部空间布局形态。提出保护与传承侗族村寨建筑外部空间形态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上海都市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上海弄堂风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项目之一,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上海弄堂风情游是以上海弄堂特有的风貌、风物、风光、风情为特色的都市旅游。上海弄堂风情游的开发模式,主要有弄堂建筑、弄堂游戏、弄堂小吃、弄堂故居和旧址、弄堂家庭旅馆、弄堂人家和弄堂休闲娱乐街区等。在进一步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加大开发力度、抓住国内市场、注重产品多样化和做好保护工作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庭园是一种有明确构图意识的立体艺术造型,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根据其空间的大小、层次、尺度、景物品类、地面状况和建筑造型等作为庭园组景的手段,构成赋予一定意境的各种庭景,使庭小而不觉压抑,园大不感空旷,览之有物,游无倦意。它在空间的铺排上,宜密则密,宜疏则疏。本文对建筑庭园组景的方法和特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现代中庭作为一种受人欢迎的空间形式,已经广泛地在各类建筑设计中采用,虽然各类中庭的特征大致相同,但为适应不同建筑的功能,其中庭在交通组织,空间形态规模,气氛创造上都存在着一定差异。商业建筑是公共建筑中同人们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建设量较大的一类建筑。  相似文献   

5.
胡晓鹤  花俊国 《科技信息》2007,(20):230-231
园林中的廊本来是作为建筑物之间的联系而出现的,一般个体建筑的平面形状都比较简单,经常通过廊、墙等把一幢幢的单体建筑组织起来,形成空间层次丰富多变的建筑群体.本文主要分析了廊的特点、分类及如何进行位置经营与空间组合.  相似文献   

6.
李泓毅 《甘肃科技》2007,23(6):181-183
在全国大力加强法制基础设施建设的大环境下,做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甘肃省其"两庭建设"的历程是极具特色的。本文以甘肃省"两庭建设"为背景,从法院建筑的规模,平面分区、交通流线、功能用房、室外空间及立面形象等主要方面,阐述了法院建筑设计的关键,总结了适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法院建筑设计的方法,意在抛砖引玉,以促进法院建筑设计总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黄柏松 《科技信息》2011,(9):I0335-I0335
随着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从事社会活动和生产,需要建造大跨度的会堂、展览厅、体育馆、飞机库等大空间建筑,而解决大跨度建筑结构最具有竞争性的结构即是空间结构。在空间结构众多型体中,空间网格结构是国内外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一种形式。它是把力学的合理性和生产的经济性相结合,建筑美和结构美相结合的结构,为建筑合理的形体,跨越更大的空间提供了可能性和广阔性。本文就空间网格结构的施工技术来做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娟丽  王红 《甘肃科技》1999,15(5):60-60
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形成的现代设计观念,要求为社会提供科学的、逻辑的优化设计。因此,建筑设计就要按照城市环境、空间、文化、效益等因素入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达到总体建筑创作既定的目标。建筑依据环境而生,环境又因新的建筑出现得到改善与提高。通过恰当分析自然的、地理的、经济的、人文的以及施工的各种环境因素,积极用其中有利条件为人们创造良好、舒适的劳动与生活环境乃是建筑创作的根本目的。空间,是建筑构成的核心。一些建筑几十年甚至数百年仍能保持不落后,不仅是建筑技术的作用,更主要是建筑空间的影响力。需要…  相似文献   

9.
大空间建筑的空间具有特定的个性特征和魅力,其空间的组织与设计的成功与否是大空间建筑设计成败的关键。本文主要探讨了大空间建筑的空间设计的空间形体设计、建筑与环境协调、内部空间处理几个方面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建筑是城市人工环境和人文景观的主体,是构成城市形态的基本要素。建筑在组成城市形态和城市景观的诸要素中占据了核心的地位。建筑实体对于城市整体美的贡献不在于建筑个体,而在于建筑群体和空间的组合,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更突显了城市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离乡背井的福建人在移居地兴建妈祖宫庙与福建会馆,宫馆空间最初往往合二为一。闽人在宫馆中进行祀神、议事等社会生活,帮助其完成身份认同,塑造族群共同体,更顺利地适应环境,谋求发展。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妈祖宫庙与福建会馆的空间关系呈现出从合一走向分离的趋势,其文化传承的空间意义愈加凸显。从再造原乡到文化传承,妈祖宫庙与福建会馆不仅是地理的、物质的空间,也是社会文化的空间,既是展示和传播中华文化的媒介、载体,又是凝聚“海丝”沿线全体闽人及至华人的纽带、桥梁。  相似文献   

12.
泾阳吴氏庄园地处陕西关中腹地,历史悠久,作为清中后期陕西盐商吴氏家族的庄园,是关中私家宅园的典型代表.以泾阳吴氏庄园为研究对象,以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为依据,对宅园东院平面进行复原示意,对空间布局、空间序列和空间营造特色三方面进行着重分析,结果表明,吴氏庄园空间格局上左右对称、院落狭长;围合以从内至外由厅堂、厦房、倒座、墙体及院门组成,丰富且富有层次;在空间视线控制上,吴氏庄园以空间渗透化解了平面狭长产生的缺陷.作为关中传统私家宅院,吴氏庄园对于了解关中地区优秀宅院庄园庭院空间极具历史、美学及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侧向能量因子是衡量厅堂空间感的重要客观指标之一。厅堂侧向能量因子通常采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得到。首先采用MKH800电容型传声器在实际厅堂中开展侧向能量因子测试工作。然后,通过ODEON6.5建立厅堂三维仿真模型,计算相同位置处侧向能量因子的模拟值,并将实测值与模拟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点位的仿真值均大于实测值,座席区前部偏差较小,正对舞台中后部区域偏差较大。造成偏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ODEON软件中扩散系数的设置与所在面特性无关,同时,软件无法分别定义各频段的扩散系数。因此,在实际工程项目中,为了准确地预测室内音质效果,建议普遍采用缩尺模型实验测量侧向能量因子。  相似文献   

14.
“里分”是武汉历史街区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形式。探究武汉历史街区的保护价值,首先要从分析城市历史形成和人文环境入手。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新与旧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历史街区作为本地区文化与文脉的载体与土壤,犹如地层和年轮一样,反映出无可替代的记录作用和不可再生性。“保护”的含义并不是封存,对于历史建筑这一特殊文物来说,探索开发与再利用的合理性及保护方式,重新赋予其活力和“人气”,才是真正的“保护”之道,才可维持城市文脉的延续。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青藏铁路那曲物流中心站场路基的分析,从冻土类型、温度、水文、地质及工程条件5个方面选取了12项对路基服役性影响较大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冻土区铁路站场路基服役性能评价体系.在充分考虑各影响因素间关系的基础上引入可靠度理论,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建立车站站区路基服役性能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利用此方法对货物堆载区、车站站区和道路区进行评价,并对铁路站场路基10年后的服役性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受到堆载区空载的影响,货物堆载区评价得分高,服役性能好;车站站区评价得分较高,服役性能满足要求;道路区的评价得分低,服役性能差,符合现场道路病害严重的情况;经历10次冻融循环后,由于大宗货物堆载的原因,堆载区服役性能降低,经养护维修后,车站站区和道路区服役性能提高,说明有效的养护和维修措施是保证站场路基服役性能正常发挥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6.
医院门诊大厅建筑面积大、服务功能多,导致多向行人冲突频繁发生,影响行人服务感受,在大厅的空间规划、设计及管理时应充分考虑行人的多向冲突特性.实地调研发现,医院门诊大厅行人聚集区域的共同避让行为主要受行人通视、两共同避让行人间步行方向夹角及二者间距影响.基于社会力模型原理,结合共同避让行为影响因素,引入共同避让时行人间吸引力,建立门诊大厅多向行人共同避让行为仿真模型.以某中医院门诊大厅为例,通过共同避让行为特征和行人流参数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真实性,据此研究不同门诊大厅空间布局对行人走行质量的影响,得到现状服务人流量及门诊大厅面积下,门诊大厅行人聚集区域长宽比以1∶0.1 ~1∶0.6为宜的结论.该模型可对医院门诊大厅等行人多向冲突频繁空间进行定量分析,为该类空间规划、设计及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及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91—2011年湖北统计年鉴及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分析结果显示:圈内人口密度呈逐年增长趋势,各地区增长不平衡,且存在空间集聚现象,人口主要聚集于城市中心;远离核心城市武汉市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小,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且随时间变化;圈内人口密度总体呈现中部密集两侧稀疏,西部密集东部稀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武汉市康养旅游地空间布局及其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养旅游是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养生、医疗设备,以休闲养生、康体度假养生、生态疗养、修身养性、养老保健等为目的最终达到身心健康与精神愉悦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以武汉市50家康养旅游地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指数、Voronoi多边形面积的变异系数、核密度分析以及缓冲区分析,探讨其空间布局.研究发现:1) 康养旅游地呈集聚分布,其内部形成以黄陂木兰天池—木兰山、蔡甸九真山风景区、江夏梁子湖风景区为核心的3个高密集区;2) 康养旅游地分布与交通干线和河流湖泊关系密切.为此提出空间优化建议:新城区发挥自身优势建立特色康养旅游基地,其中黄陂构建高端养老旅游地,蔡甸建立森林康养旅游基地,江夏建设两湖康养旅游基地,新洲建设园艺康养基地,东西湖构建生态康养旅游基地;新城区从主城区吸引康养客源,主城区为新城区提供医疗保障,两者相互协作共同推动武汉市康养旅游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该文构建测度城市国际化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国际化多重要素出发,系统分析和比较武汉与北京、上海、广州国际化发展的水平及优劣势,并提出优化路径.结果表明,武汉国际化发展的综合水平相对较低,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各方面的国际化水平都与三大城市存在全面差距,但武汉优质的劳动力资源是其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力量.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武汉最重要的任务在于“培育城市魅力”,多维度的整合城市自身特色,找准国际化发展的着力点、“四位一体”地推动国际化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武汉市城市湖泊演化及开发利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湖泊主要指位于建成区及其邻近正在非农化地区中的湖泊,也包括位于中心城市周围点状展布的卫星城镇区域范围内的湖泊.在分析武汉市湖泊现状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三国时期以来武汉市城市湖泊演化的过程与规律,提出了武汉市湖泊开发利用的基本思路.指出武汉市城市湖泊众多,可分为东沙湖水系、汤逊湖水系、北湖水系、墨水湖-龙阳湖-南太子湖(北太子湖)水系、东西湖水系等湖泊群.认为它们的形成演化、开发利用和保护同城市化过程关系极为密切,明代以来武汉市湖泊变化最为显著.提出了合理永续利用湖泊资源、发展湖泊经济、建设“湖城武汉”、加大湖泊保护力度等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