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水为雾化介质,以激光粒度分析仪为核心建立了雾化实验测试系统,对孔径分别为0.46 mm和1.44 mm的喷嘴进行了5个压力下的雾化特性实验测试,得到了两种喷嘴的索太尔平均径D(3,2)、中位径D50和体积平均径D(4,3)等表征喷嘴雾化特性的关键数据。结果表明,随着雾化压力和流量的增大,雾滴的D(3,2)、D50、D(4,3)均减小,而雾滴分布的标准差σ变大,即雾滴平均直径变小而分散度增加;雾化压力是喷嘴雾化的效果决定变量,在压力0.28 MPa下,0.46 mm孔径喷嘴雾化液滴(对应流量为8.5 L/h)的D50为73.24μm,1.44 mm孔径喷嘴雾化液滴的D50为84.94μm;同一压力下(0.28 MPa),0.46 mm孔径喷嘴的雾化效果优于1.44 mm孔径喷嘴。  相似文献   

2.
以采用蒸汽工质的某双介质喷嘴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离散相模型,开展不同工况下的喷嘴雾化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不同蒸汽入口压力与不同针阀开度对喷嘴雾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雾化液滴的空间分布受喷嘴非对称进气结构的影响,在滚筒腔体内呈现非对称分布;雾化液滴粒径随空间位置变化显著,在雾化范围外部的液滴粒径最大,在雾化空间内部液滴粒径较小,约为1μm;随着蒸汽入口压力的增大,雾化液滴平均粒径减小;随着气液相对速度的增大,液滴最大粒径与平均粒径均减小,雾化效果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3.
喷雾冷却具有极强的冷却能力,在电力电子设备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传热机理一般认为与其雾化特性具有重要关联,本文对喷雾冷却的雾化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总结出喷嘴口径、喷雾压力及喷雾介质对喷嘴雾化参数的影响规律。对喷嘴的雾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因次分析建立了喷嘴轴线处的雾滴sauter平均直径(SMD)与喷雾压力、喷嘴口径、喷雾高度、雾化介质的物性参数之间的实验关联式。结果表明,该实验关联式可以较为准确的描述轴线处的雾滴粒径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将为喷雾冷却系统设计中喷嘴的选型、喷雾压力的设定和喷雾效果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VOF方法数值模拟离心式喷嘴内两相流流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心式喷嘴内的气液两相流动是影响喷嘴雾化特性的重要因素.利用FLUENT软件,基于VOF(volume-of-fluid)方法对离心式喷嘴内的气液两相流动进行三维数值模拟.模拟计算很好地捕获了燃油在离心式喷嘴内所形成的空气涡及雾化锥角,所得的喷嘴内压力分布、相分布与雾化锥角反映出该离心式喷嘴内流动特点,并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同时还计算了不同入口压力下喷嘴出口处的速度与雾化锥角,结果表明,随着入口压力的增加喷嘴出口速度增加,但对喷嘴雾化角影响较小.因此,数值模拟方法为离心式喷嘴的设计与雾化性能预报提供了必要的边界条件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雾化喷嘴是烟气脱硫装置的核心部件,研发高效雾化喷嘴对提高脱硫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空气为石灰石浆液的雾化工质,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高速数码相机,对一种新型双流喷嘴的雾化及流量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气相压力、液相压力、浆液浓度与喷嘴雾化角、平均粒径、颗粒均匀度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气相压力相对于液相压力和浆液浓度对雾化特性的影响更为明显;喷嘴流量随液相压力的升高而增大,随气相压力的升高而减小,浆液浓度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造成精馏塔塔压升高的原因,提出了在空冷器上加装雾化喷嘴的改造方案,着重介绍了雾化喷嘴在空冷器上的应用情况,并就空冷器的冷却效果及运行情况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7.
喷嘴广泛应用于湿法脱硫、除尘等设备中,雾化液滴中位粒径D50是评价喷嘴雾化的重要参数。对孔径分别为1.44μm和0.46μm的喷嘴进行不同压力、距离雾化实验,并采用不确定度的评价方法评估了雾化液滴D50值的不确定度。实验和评价结果表明:尽管喷嘴使用条件改变,雾化液滴D50值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但相同条件下雾化液滴的D50偏差不大,合成不确定度值小于5.00μm。进一步说明雾化液滴D50值是由喷嘴结构所决定,用D50指导喷嘴选择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试验以螺旋喷嘴为对象,建立了由地下水池、潜水泵、管路、阀部件、流量计、数据处理系统等组成的试验装置,利用马尔文激光粒径分析仪、电磁流量计、液体压力传感器等仪器,系统研究了螺旋喷嘴的体积流量、雾化粒径、雾化角、雾化粒径分布等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螺旋喷嘴体积流量与压力的平方根成线性关系;雾化粒径随压力呈幂函数变化,2种孔径的螺旋喷嘴,雾化粒径与压力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压力大于40kPa后,雾化角基本不变;总体上,径跨随压力增加而增大,分散度增加,雾化质量变差.  相似文献   

9.
利用水和石蜡为介质分别研究内混式两相流喷嘴的流量和雾化特性.两相流喷嘴用水为液相工质研究内混式两相流雾化喷嘴的流量特性,得到内混式两相流喷嘴内气液两相压力、流量的相互影响关系.并利用石蜡和燃料油在温度180℃下性质的相近性,用溶蜡法研究雾化效果的影响因素,通过改变气压、气液质量比研究雾化效果和喷雾场粒径分布的影响规律,为喷嘴的设计和应用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研究发现当气液质量比超过0.12时,其对雾化效果的影响趋于稳定,当气相压力达到0.35 MPa后,雾化粒径基本稳定在75~80μm.  相似文献   

10.
内混式两相流喷嘴的雾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彬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7):6912-6917
本文结合一些相关的理论,以水、润滑油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SDS)溶液作为液体介质,详细地研究了操作参数(压力、气液比)和液体物性(粘度、表面张力)对一种典型的内混式两相流喷嘴雾化特性的影响,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例如:随液体介质的粘度和表面张力的增加,喷嘴雾化质量逐渐变差,但粘度对雾化质量的负面影响要明显大于表面张力对雾化质量的负面影响。根据大量的实验数据,回归出了内混式雾化喷嘴的雾化粒度的经验关联式。经检验,在适用范围内,该公式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压力旋流喷嘴雾化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和高速摄像机对压力旋流喷嘴的雾化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喷雾压力及喷嘴孔径对雾粒索特尔平均直径(SMD)、雾粒运动速度和雾化角的影响。研究表明:雾粒SMD及雾化角不仅随喷雾压力的增大而减小,也随喷嘴孔径的减小而减小,同时,雾粒SMD在雾场轴向方向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雾粒轴向运动速度不仅随着喷雾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也随喷嘴孔径及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3种不同结构的用于喷雾激冷的压力雾化喷嘴,并对其进行优选研究.研究了不同压差对喷嘴流量、雾滴粒径和雾化角的影响,得到3种喷嘴的粒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压差增大到0.28MPa时,雾滴粒径、雾化角等参数的变化渐趋平缓;当压差较低时,雾滴粒径随喷射距离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当压差较高时,雾滴粒径随喷射距离的增大...  相似文献   

13.
某重型燃气轮机喷嘴组雾化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某重型燃气轮机(E级)燃烧室燃料喷嘴组雾化特性试验研究结果.应用美国TSI公司LDV/PDPA系统测得不同压力下喷嘴组雾化粒度及分布,应用软件识别方法测得喷嘴组喷雾锥角.试验结果表明:喷嘴组雾化粒度对压力变化敏感,当压力由0.4 MPa升高到1.2 MPa时,粒度由23.22μm降低到10.11μm,而雾化锥角则由73.5°降低到69.5°.试验数据为喷嘴组的设计改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离心喷嘴的雾化性能是影响喷水室空气与水间进行热湿交换的重要因素。作者利用全息摄影法对两种不同喷嘴的雾化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证明,国产的 JS 型喷嘴的雾化特性已接近和达到了国外同类喷嘴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用Fluent软件对气泡雾化喷嘴下游不同截面雾化液滴的平均直径和速度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雾化粒径与喷嘴直径、气液质量比、气体压力和液体流率之间的关系,以及雾化粒径和流动速度随喷嘴距离(轴向和径向)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雾化粒径与喷嘴直径之间呈近似正比关系,与气液质量比之间呈近似反比关系,而与气体压力和液体流率之间则存在最优匹配问题.随着喷嘴距离的增大,雾化粒径增大,而流动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16.
在航空发动机燃烧室中,燃油是在经过喷嘴雾化之后,以液雾的形式进入的,因此,液雾的特性也决定了燃烧的质量,而液雾的特性是由喷嘴的雾化性能来决定的。通过运用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和GSV(global sizing velocimetry)这两种激光测试技术,对喷嘴喷雾场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压力范围内,喷雾锥角随压力的变大而变大;在较大压力下,喷雾场会形成空心锥体结构;在一个压力确定的喷雾场中,边缘区域的雾化效果最好。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可以检测喷嘴的雾化性能。  相似文献   

17.
压力式细雾喷嘴雾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液体的雾化机理及喷嘴的雾化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用因次分析的方法建立了细密雾化喷嘴的准则关系式,用最小二乘法回归了TF型喷嘴平均直径的准则关系式.  相似文献   

18.
喷嘴雾化粒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提高喷嘴的雾化效果,利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对3种新型的喷嘴进行了测试,并根据结果分析了喷头、混和管的影响及这3种喷嘴的性能。实验发现,为改善喷嘴雾化,除了要增加气液两相的相对速度以增大气动力外,还要提高液喷嘴的出口速度以增强对撞力。  相似文献   

19.
崔升 《广西科学》2016,23(6):569-572
【目的】探索TB-S松散回潮机合理的烟叶松散率加工参数,为提高其松散回潮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对TB-S松散回潮机的加水比例、滚筒转速、松散流量和喷嘴蒸汽压力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这4个因素对烟叶松散率的影响。【结果】加水比例与烟叶松散率呈一元线性关系;滚筒转速和喷嘴蒸汽压力与烟叶松散率呈一元二次关系;松散流量明显影响烟叶松散率。影响主次顺序:滚筒转速加水比例喷嘴蒸汽压力松散流量;最优工艺条件:松散回潮机加水比例为4.0%,滚筒转速为9.0r/min,松散流量7 050kg/h和喷嘴蒸汽压力为150kPa时,可使烟叶松散率达到99.6%。【结论】合理控制松散回潮机的各关键设备参数,特别是滚筒转速,加水比例、喷嘴蒸汽压力等,可有效提高烟叶松散率。  相似文献   

20.
为获得更好的高速连铸二冷区铸坯冷却效果,本文提出在气-水雾化喷嘴气路通道内增设加速环装置。根据生产工艺条件,利用Fluent软件建立了优化前后气-水雾化喷嘴的三维气-液两相流模型,分析了喷嘴进水压力和进气压力对喷嘴出口处液相速度和液相体积分数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计算条件下,当喷嘴进水压力一定时,随着进气压力的增加,喷嘴出口处液相速度显著增大,液相体积分数呈减小趋势;当喷嘴进气压力一定,随着进水压力的增加,喷嘴出口处液相速度减小,液相体积分数整体呈增大的趋势;相同工况条件下,喷嘴气路设置加速环后,喷嘴出口处的液相速度分布较优化前更稳定,液相分布均匀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