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亚种间杂交稻籽粒灌浆特性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种间杂交稻强、弱势粒灌浆表现为明显的异步灌浆型,强热粒和谷粒充灾率好的组合,灌浆初期籽粒中蔗糖含量低,淀粉含量高,弱势粒和谷粒充实率差的组合结果则相掇;灌浆初期籽粒中的蔗糖转化酶活性、Q酶活性以及细胞分裂素含量,强势粒高于弱势粒,谷粒充实率好的组合高于谷粒充实率差的组合,表明灌浆初期籽粒的生理活性低是部分亚种间杂交稻组合籽粒充实不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亚种间杂交稻强弱势粒的灌浆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籼粳亚种间杂交组合 优2070、 优419及其恢复系2070、中419为材料,研究强弱势粒的灌浆动态和籽粒淀粉磷酸化酶活性的变化,认为强势粒灌浆启动早,对弱势粒有明显的灌浆抑制,这种灌浆动态与强弱势粒淀粉磷酸化酶的活性是相适应的.虽然亚种间杂交稻组合强势粒与弱势粒的结实率低于其恢复系,但由于组合具有穗大粒多的高库容特点,使其产量仍高于恢复系.  相似文献   

3.
为阐明冬小麦不同蘖位和粒位籽粒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京冬8和京冬11为材料,选取有2个分蘖成穗的植株,测定各单茎基本生物学性状,强、弱势粒蛋白含量及其组成,淀粉含量及其组成。结果表明,主茎穗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贡献明显高于分蘖穗。小麦植株不同部位籽粒粒重、蛋白质和淀粉的组成存在明显差异。随蘖位增大,单穗粒重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但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强势粒的千粒重和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弱势粒,但弱势粒的淀粉含量高于强势粒。强势粒的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高于弱势粒;清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较少,粒位间差异不明显。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低分蘖位(主茎)、强势粒对品质的影响明显高于高分蘖、弱势粒。  相似文献   

4.
结实期温度对不同粒位稻米镁、钾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武育粳3号(粳稻)和扬稻6号(籼稻)两个水稻品种,设置三个不同播期以探讨结实期温度对不同粒位稻米镁、钾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位水稻籽粒的镁、钾元素含量以及Mg/K均以强势粒最低,中间型籽粒居中,弱势粒最高;随播种期推后,水稻结实期温度降低,不同粒位稻米Mg、K含量均呈降低的趋势,但Mg/K值则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有利于稻米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源库处理对两种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籽粒灌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直立穗型水稻品种辽粳454和弯曲穗品种辽开79在相同栽培条件下,通过剪叶、疏花处理改变源库关系,比较源库处理对两种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籽粒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直立穗品种源的供应能力强,能够充分满足籽粒灌浆的需要,与直立穗品种比较,弯曲穗品种源的供应能力较弱.减源时,二者的强、弱颖花的灌浆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直立穗品种弱势颖花所受影响大,而弯曲穗品种甚至强势颖花也受到了影响.疏花处理对辽粳454的强势籽粒影响不大,却使其弱势籽粒的灌浆得到很大改善;对辽开79的强、弱势粒都有很大影响.源库处理对两品种的强势粒籽粒重影响不大,但对弱势粒籽粒重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结实期温度对不同粒位稻米淀粉RVA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武育粳3号(粳稻)和扬稻6号(籼稻)两个水稻品种,设置三个播期,探讨结实期对不同粒位稻米淀粉黏滞性谱(RVA)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后灌浆结实期温度降低,水稻淀粉黏滞性谱特征值改变,其中糊化开始温度、冷胶黏度、回复值和消减值降低,最高黏度和崩解值升高;不同粒位淀粉RVA存在差异,最高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呈弱势粒〉中间型籽粒〉强势粒的规律,而糊化温度、冷胶黏度、回复值和消减值则相反。  相似文献   

7.
温光对水稻抽穗后剑叶衰老和籽粒灌浆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不同温光组合下水稻衰老和籽粒灌浆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灌浆期间高温促使水稻剑叶的衰老加快;同时籽粒灌浆加速,有效灌浆期缩短,籽粒充实度降低.实验还表明,同一穗中弱势粒受到的温光影响比强势粒要显著.遮荫能减缓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下降速度,延缓叶的衰老,但遮荫同时会造成光合作用减弱,籽粒充实度不够.籽粒灌浆速度主要受温度调控,但前提条件是需有充足的光照。  相似文献   

8.
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其灌浆参数与粒重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Richards方程对新春8号等6个春小麦品种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对各品种的灌浆参数和速率曲线分析表明:新春6号、新春9号和Geleng为典型的强、弱势粒异步灌浆型品种;新春8号、宁春30号和新陇麦15为典型的强、弱势粒同步灌浆型品种。异步灌浆型品种强、弱势粒起始势之间差异较大,强势粒较弱势粒进入灌浆盛期早;同步灌浆型品种强、弱势粒起始势之间差异不大。灌浆过程的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3个阶段对总灌浆物质的贡献分别约占26%、45%和29%.但所需的时间在强、弱势粒和品种间有较大差异。渐增期灌浆速率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快增期持续天数、缓增期灌浆速率和灌浆活跃期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灌浆活跃期对千粒重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延长灌浆活跃期对稳定和提高千粒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选用杂交水稻冈优527、D优363和汕优63为材料,应用Richards方程对四种灌水方式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研究了水稻的灌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湿润灌溉与"湿、晒、浅、间"灌溉方式(简称C处理)两种灌水方式由于强弱势粒在整个灌浆期内的灌浆速率较高,有利于籽粒的灌浆和充实,提高了结实率和千粒重,因而其产量较高;而旱种下强弱势粒在整个灌浆期内的灌浆速率低,从而影响其籽粒尤其是弱势粒的灌浆,降低了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10.
亚种间杂交稻发育籽粒中ATP酶活性及其调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了灌浆期籽粒中ATP酶活性变化动态及其激素与多胺调控。结果表明:花后3 ̄18d籽粒中的ATP酶活性,强势粒明显高于弱势粒,物质运转率或籽粒充实好的组合(亲本)高于物质运转率或籽粒充实差的组合(亲本),灌浆初期籽粒中的ATP酶活性与谷粒充实率、受精籽粒粒重和物质运转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开花后2d分别喷施低浓度ABA(0.05mmol·L^-1)、IAA(0.  相似文献   

11.
The rice clustered spikelets (Cl) mutant exhibits a phenotype that most of branch apical have 2-3 spikelets clustered together,S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observation suggested that the Cl gene controlled branch apical development,and influenced the terminal spikelets elongation,The spikelet number was reduced in mutant,indicating that Cl may also have an effect on spikelet number,To map Cl locus,two F2 mapping populations derived from the crosses between the Cl and ZhongHua11,and Cl and ZheFu802 were constructed ,respectively,The Cl locus was roughly mapped between two CAPS markers CK0214 and SS0324,A further fine mapping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l locus was mapped between makers R0674E and Cl12560,with genetic distances of 0.2 and 2.1 cM,respectively ,Then we found a PAC conting spanning Cl locus,the region was delimited to 196 kb.This results was useful for cloning of the Cl gene,Allelism test demonstrated that Cl was allelic to Cl2 another rice clustered spikelets mutant.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小麦叶片生育后期衰老过程中的代谢变化以及抽穗期喷施氮肥、6—苄基腺嘌呤(6—BA)的影响。喷施氮肥、6—BA两处理明显地延缓了冠层叶片的衰老,促进基部小穗的灌浆,提高结实性。  相似文献   

13.
NAC转录因子是植物特异的转录因子.本研究通过从水稻日本晴(Oryza sativa L.)的基因组中克隆到一个与拟南芥衰老相关的基因AtNAP(Atlg69490)的同源基因OsNAP.OsNAP的ORF为1 179bp,推测其编码蛋白含有392个氨基酸,等电点为8.55,分子质量为42.195ku.为进一步研究OsNAP的功能,利用显性抑制元件SRDX构建其pCAMBIA1304-35S:OsNAP-SRDX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浸染方法将其转化水稻中花11品种.T1代转基因植株通过潮霉素、RealtimePCR、和Western blot鉴定,筛选出4个OsNAP高表达的阳性植株.在种子成熟期,观察到T1代转基因4号植株较野生型相比有明显的延缓衰老的表型,其他农艺性状如单株分蘖数、单株总粒数、单穗饱和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等都优于野生型.实验证明抑制OsNAP基因的表达能够延缓水稻叶片衰老并可以提高产量,具有潜在的育种价值.  相似文献   

14.
普通小麦正常小穗数与基部退化小穗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个普通小麦品种群体及5个杂种组合后代群体植株各穗子的正常小穗数(x1)和基部退化小穗数(x2)之间的相关性、退化小穗数比率在株间和株内变异进行了研究。相关分析表明正常小穗数与退化小穗数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性,即当退化小穗数增加时,正常小穗数有极显著减少的趋势。方差分析表明,发育差异和遗传差异对退化小穗比率影响均很大,要减少退化小穗比率应同时考虑发育和遗传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5.
类嵩薹草,中國薹草属中的一特殊的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发表采自安徽的一个薹草属新种,即类嵩薹草(Carex kobresiformisS.W.Su),该种在其侧生小穗上的几乎所有的果胞都有发育良好的生有2~5枚雄花的次生小穗轴,从而形成为两性支小穗.这不仅与Schoenoxiphium以及嵩草属(Kobresia)的支小穗具有相似的结构,而且其整个侧生小穗也与嵩草属的穗状花序相似.作者曾从野外挖掘完整植株带回住地栽培,经过数年观察,确证其由果胞发出的两性支小穗的性状是极其稳定的,这或许是返祖演化的结果,在薹草属(Carex)中是极为奇特、极为罕见的.  相似文献   

16.
拔节氮肥增加了小麦穗弱势部位(顶部、基部小穗及中部小穗的第三小花)的籽粒总重,其原因是这些部位籽粒的退化率降低,结实粒数增加,单粒重变化则不规律;中部小穗第1~2籽粒的发育不受氮肥的影响,结实率及单粒重均无显著变化。这表明,拔节氮肥有助于改善小麦穗强、弱势花(籽粒)发育不平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不同栽培方式对粳型巨胚稻产量性状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巨胚1号为试验材料,比较了淹水、旱种、垄畦3种不同栽培方式下的水稻产量性状,并对其进行了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垄畦栽培方式下,西巨胚1号产量比淹水栽培下增产24.33%,产量构成较合理,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都显著提高;旱种下产量各构成因素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导致减产显著。有效穗、每穗粒数和结实率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而有效穗数与每穗粒数、有效穗数与千粒重、每穗粒数与千粒重呈较弱的负相关,因此,生产上巨胚稻栽培建议采用垄畦栽培方式更有利于其产量形成,在制定巨胚稻高产栽培措施时,应加强稻田水分管理,在提高千粒重的同时,主攻并协调好有效穗数和每德粒数。  相似文献   

18.
普通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和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份皖北小麦主栽品种进行遗传性状分析,以探讨品种产量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为小麦的遗传改良与育种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大小顺序为:千粒重,小穗数,小穗粒数,粒宽,小穗密度,粒长,穗长,株高,分蘖数和护颖长短。其中千粒重、小穗数和小穗粒数是制约产量的最大因素;粒宽、小穗密度、粒长、穗长、株高、分蘖数和护颖长对产量制约力依次变小。因此,高产育种时,宜考虑选择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高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9.
诺丹冰草花序的分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穗分化期是种子产量构成因子的形成期,经历单棱期、双棱期、小穗分化期和小花分化期等时期.单棱期和双棱期的分化结果决定小穗的数量;小穗分化期的分化结果决定小穗上小花的数量;小花分化期的分化结果与小花的可育性有关.通常,小穗最顶端的小花发育不全.从观察结果看,早春较低的温度可能会延长诺丹冰草的单棱期,有利于分化出更多的小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