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性”构成了当代中国精英学创作与阐释的无边视域,从“启蒙现代性”的中心幻像到“审美现代性”的突围与“后现代性”的反抗,再到“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反思,当代中国在“现代性”价值述求过程中的分裂与蜕变构成了当代精英学在总体价值定位上流徙变迁的深层动因,对语言和人的尊重是精英学的价值“底线”。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构成了当代中国精英文学创作与阐释的无边视域。从“启蒙现代性”的中心幻像到“审美现代性”的突围与“后现代性”的反抗 ,再到“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反思 ,当代中国在“现代性”价值述求过程中的分裂与蜕变构成了当代精英文学在总体价值定位上流徙变迁的深层动因。对语言和人的尊重是精英文学的价值“底线  相似文献   

3.
以现代性为视角,在本质上可以看到,西方现代性文化的引进、传播与中国现代性历史语境的生成、曲折演进构成了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的历史起点,中国现代性文化语境的复归与拓进是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的现实支点。中国当代先锋文学实现的是文学的“文学化”转向,体现的是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它自己已经构成现代文明的本体内容,成为现代文明本身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的四个维度中,人生理想、人与社会关系的价值取向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代中国人的传统性的思想与观念减弱缓慢,同时其现代性的思想与观念增强迅速,所形成的当代中国人的人格是传统性与现代性两类思想与观念都偏高,也就是当代中国人的性格内涵是传统性与现代性两类思想与观念的特征都很强,从而确定中国人现代化模式的类型是“强势混合型”.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的四个维度中,人生理想、人与社会关系的价值取向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代中国人的传统性的思想与观念减弱缓慢,同时其现代性的思想与观念增强迅速,所形成的当代中国人的人格是传统性与现代性两类思想与观念都偏高,也就是当代中国人的性格内涵是传统性与现代性两类思想与观念的特征都很强,从而确定中国人现代化模式的类型是“强势混合型”。  相似文献   

6.
“文艺研究者”的知识分子精英立场定位和强调精神向度的文学价值取向,与“文化研究者”的反知识分子精英立场定位和强调人间情怀的文学价值取向,共同促成了有关“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论论争.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中国当代学格局,认为中国当代学的发展经历了从主流化一语独自到主流化、精英化、边缘化、大众化杂语喧哗的过程,呈现出各种学形态之间热烈对话的态势。  相似文献   

8.
传统·现代性·后现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性是多元、多样的,因而传统和现代性可以会通,中国的现代性也自有特色;当代西方哲学对西方现代性的批判,围绕现代性与后现代的论争,对研究与实现中国的现代性有参考价值;要加强中国现代性的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走向后现代的尼采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上帝之死”到“人之死”、从实体性非理性主义到消解实体的功能性非理性主义、从价值重估到再重估对后现代主义中的尼采哲学的演进进行了论述,并且试图为摆脱后现代困境寻求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理念贯穿于中国民俗学产生和发展的整个进程之中,现代性的解构因素使得传统的“民”与“俗”的概念在现代社会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对这种挑战,其拯救之途也许在于重新定位现代性语境下的“民”与“俗”的概念,“重回民间”和“再民间化”,尊重并确立民俗文化在当代中国和谐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日语授受动词中的"くれる"、"あげる"经常被人等同为汉语的"给".其实,从日语的语言习惯上看,"くれる"、"あげる"还具有授受动词的方向性和恩惠利益性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5·12汶川大地震救援进程的推进案例,分析了国族与族群在具体情境下的转换规则,并探求其中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13.
针对《孔乙己》叙述说法不一的情况,我们认为《孔乙己》作为第一人称回忆性叙述本,其中小伙计“我”必然包含两个自我,即叙述自我和经验自我。真正的叙述应为叙述自我,而且是可靠的。由此,我们还可以看到本体现出的对孩子的关注意识和作强烈的自省意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本着探讨《变形记》本义和作者的主观价值指向的阅读原则,视主人公的“变形”为一种人生假设,认为作者通过这一假设预测了自己的人生结局。同时认为该作品存在着两种“异化”:格里高尔的生理“异化”和家人的心理“异化”,而后者才是作品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比较《中国现代汉语》、《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论》三家对语气问题的分析,认为三家的研究对现代汉语语气系统的建立、对句类的划分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的"中国"与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在内涵、层次上有所不同。在中国历史语境中,"华夏"既可指称古代族群或民族,也可表示一种文化或文明的载体。从历史上的"中国"、"华夏"到"中华"乃至现今"中华民族"的发展演变,"中华"一词与时俱进,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中华民族的民族过程比中国已经识别的56个民族实体发展缓慢,至今仍然属于"想象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一个时期以来,随着国际贸易摩擦增多,“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等问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对此,德国经济学家拉尔贝教授认为,这不会改变中国的世界制造大国地位。“中国制造”中所遇到的问题与百年前“德国制造”中曾经遇到的问题十分相拟,借鉴德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从“制造大国”向“品牌大国”提升,应是中国企业的战略选择。时下,中国企业已经积蓄了从“制造”向品牌高端创新的坚实基础,只要我们打造出企业技术创新、资源管理、营销模式、服务与文化等六大支撑优势,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是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进行分层次教学是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进行创造性教学改革的灵活体现。  相似文献   

19.
崇阳话中表程度的副词很丰富。其中,“点子”和“点把”使用得较为频繁,意义和用法比较复杂。当然,未加特别说明,本文中的“点子”是表示少量的意思,并非等同于“主意”的名词“点子”。纵观汉语发展史,“点子”这个词在现代汉语口语是存在的,但在近代汉语里出现得很多。“点把”这个词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没见到,但在方言里并不罕见,尤其是湖北等地的方言中.如武汉话。本文通过描述、比较武汉话崇阳话中的“点把”和“点子”,来深入分析崇阳方言中较为特殊的“点子”和“点把”的意义及用法。  相似文献   

20.
<梧门诗话>为清人法式善所著,是研究乾嘉诗坛诗人思想及其诗歌作品的重要文献."毗陵七子"作为一个地域性的文人群体,其名俱列于<梧门诗话>,然而,"七子"之称并未在本诗话中出现,可能与对文字狱的避忌有关."七子"在本诗话中分散出现,频率大致与各人知名度吻合.法式善在选录七人诗歌时,角度有异,但总体评价均甚精准,并影响后世研究.七子均在诗话中出现,既与法式善的交游广泛有关,也与七子之间频繁唱和有关,是这个文学群体创作实力的展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