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48例胃肠间质瘤病例行常规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并随访;同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该类病变形态学表现多样,平滑肌样肿瘤细胞形态一致,较温和,呈编织状、束状排列;肿瘤细胞也可呈上皮样外观,部分瘤细胞呈假菊形团样结构及栅栏状结构,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附睾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临床病理资料、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患者平均年龄分布在22.8~47.5岁间,以阴囊内肿块、部分伴有阴囊隐痛或下坠为主要症状.大体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多在0.5~5cm之间,界清,无包膜.镜下见瘤细胞呈立方、低柱状,也可呈扁平状,瘤细胞AEI/AE3、Vimentin、EMA(+).结论:男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为问皮起源,免疫组化结果可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其生物学行为为良性,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皮肤毛母细胞瘤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皮肤毛母细胞瘤的组织学发生、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型及诊断要点.方法:对8例皮肤毛母细胞瘤进行光镜、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细胞为基底样细胞,呈小叶状或团块状分布,瘤巢周围细胞呈栅栏状排列.肿瘤细胞CK17(+)、WE3(+)、P63(+),而AR(-)、CK10(-).结论:皮肤毛母细胞瘤是毛源性良性肿瘤,需与基底细胞癌、孤立型毛发上皮瘤做鉴别诊断.诊断依据主要依靠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染色.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结膜黑色素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为诊断结膜黑色素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0年~2013年该院收治的50例眼部结膜黑色素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手术组织学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依次进行常规的石蜡切片、高锰酸钾脱色以及HE染色,对部分肿瘤切片中黑色素含量不多的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光镜下,对患者的组织学切片进行重新观察。结果 50例结膜黑色素瘤患者中,有19例患者病变位置位于内眦,17例患者病变位置位于球结膜,14例发生于穹窿处,其中1例患者多点发生病变,内眦和球结膜处均出现病变。27例患者复发1~3次,其中7例患者发生死亡,死亡原因为患者的癌细胞发生全身性的扩散,肝出现转移。50例患者中,有37例患者被诊断为上皮样细胞型黑色素瘤,其余13例患者被诊断为混合细胞型的黑色素瘤。结论结膜黑色素瘤起源主要以结膜原发性获得性黑变病发生恶性癌变、结膜色素痣发生恶性癌变、原发性结膜黑色素瘤发生恶性癌变为主,且容易在手术治疗后出现复发,为结膜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目的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方法法对5例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行常规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并随访;同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结果果该类病变形态学表现多样性,呈现为密集增生的梭形肿瘤细胞排列成席纹状及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另见细胞疏松区域,肿瘤细胞散...  相似文献   

6.
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进一步探讨平滑肌肉瘤与其它梭形细胞软组织肿瘤的鉴别诊断,选取1970~2002年原病理诊断为平滑肌肉瘤的病历54例,经4位病理医师按标准复查原病理切片,结果一致者30例,有争议者24例.54例分别作免疫组织化学CD117、MSA、Vimentin、a1-AT、S-100蛋白、NF、Desmin、Myoglobin、C-keratin染色.结果54例中维持原诊断仍然是30例,修改诊断24例(44.44%),分别为:恶性间质瘤5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恶性神经鞘瘤4例,单相纤维性滑膜肉瘤4例,纤维肉瘤3例,横纹肌肉瘤2例,平滑肌瘤2例.表明坚实的病理学基础,细致地观察是临床病理正确诊断的关键;合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技术,对平肌肉瘤与其它梭形细胞肿瘤的鉴别诊断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皮肤肿瘤及瘤样病变的病理诊断是临床病理工作者常常遇到的比较难以确定的诊断问题。该文将皮肤肿瘤及瘤样病变按照病变的形态和发生的部位进行归类 ,分门别类地归纳性地阐述了疣状赘生物、表皮性肿瘤及瘤样病变、表皮内其他细胞肿瘤、毛单位肿瘤及瘤样病变、汗腺肿瘤及瘤样病变、间叶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淋巴细胞肿瘤以及转移至皮肤的转移性肿瘤的镜下特点及病理诊断的要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软组织混合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罕见的手掌软组织混合瘤病例行常规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并随访;同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该类病变形态学表现复杂,密集增生的上皮样、肌上皮样细胞,呈巢状、片状分布,可见纤维结缔组织分隔;瘤细胞增生明显,呈团块状排列且推挤纤维性包膜;另可见散在少许的异型性瘤细胞,间质玻璃样变及软骨黏液样变。肿瘤细胞在AE1/AE3、Vim、S-100、CD10和p63均表达阳性;GFAP呈灶状阳性;Ki-67增殖指数3%;p53在病变中呈广泛阳性表达。该病例术后建立随访,结果 为患者无复发,无转移。结论 软组织混合瘤是一种少见的具有病理异质性特点的间质性肿瘤,发生在手掌非常罕见。病理形态学表现是重要的诊断依据,免疫指标S-100和p63联合检测可辅助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在良性肿瘤和交界性及恶性肿瘤的判断上,增殖指数Ki-67及肿瘤抑制基因p53的检测非常重要,肿瘤细胞推挤包膜的趋势或侵犯包膜的生物学行为都应作为风险评估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总结分析1980年1月至2001年12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角膜缘肿瘤25例,结果表明:良性肿瘤21例,其中20例为14岁以下儿童,分为角膜缘皮样瘤与角膜缘皮样囊肿2种;另1例为角膜缘鳞状上皮乳头状瘤.本组仅有的5例中老年患者中4例为恶性肿瘤,分别为恶性程度极高的角膜缘恶性黑色素瘤及角膜缘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10.
皮肤肿瘤及瘤样病变的病理诊断是临床病理工作者常常遇到的比较难以确定的诊断问题。该文将皮肤肿瘤及瘤样病变按照病变的形态的发生的部位进行归类,分门别类地归纳性地阐述了疣状赘生物、表皮性肿瘤及瘤样病变、表皮内其他细胞肿瘤、毛单位肿瘤及瘤样病变[见《皮肤肿瘤及瘤样病变的病理诊断》(上),刊于《江汉大学学报》(医学版应2002(4)]和汗腺肿瘤及瘤样病变、间叶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淋巴细胞肿瘤及转移至皮肤的转移性肿瘤的镜下特点及病理诊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问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特性及其诊断标准和免疫组化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复习60例胃肠道间质瘤病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结果:60例中20例发生在胃,14例发生在小肠,12例发生在结肠,9例发生在肠系膜,5例发生在食管.光镜下有梭形细胞和上皮细胞两种形态.肿瘤分为四个亚型:平滑肌细胞分化型(16例),神经源性分化型(9例),平滑肌和神经双向分化型(12例),未分化型(23例).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CD34阳性40例,CD117阳性60例,部分病例Aetin、SMA和/或S-100、PGP9.5阳性.肿瘤有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种分化.结论:GIST是发生在消化道的-组间叶源性肿瘤,免疫组化特征为CD17阳性率100%,CD34阳性率66,7%。光镜下细胞形态相似,不易分型,需做免疫组化分型,并根据肿瘤大小、细胞分化程度、免疫组化分型等综合分析确定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2.
建立小动物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抑制小鼠B16恶性黑色素瘤的肺转移作用的方法,比较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与常规动物实验技术的优劣性;并探讨As2O3抗小鼠恶性黑色素瘤肺转移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可以非侵袭性地动态监测黑色素瘤B16细胞在小鼠肺部的转移过程以及评估As2O3的体内抑制B16肺转移的作用,且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的检测灵敏度优于传统肺转移瘤结节计数技术;As2O3主要通过减低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促使肿瘤组织坏死而发挥抗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肌纤维母细胞瘤形态、组织化学及电镜特点。方法:对1例结肠系膜肌纤维母细胞瘤进行光镜、电镜观察及组织化学染色。结果:HE染色可见瘤细胞由大量成束的梭形细胞及少量星芒状细胞构成,伴淋巴细胞浸润;VG染色瘤组织呈红色和黄色的混合色;电镜可见胞浆内含肌丝及胶原原纤维。结论:肌纤维母细胞瘤兼具纤维母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形态及功能特点,可能来源于间充质细胞,可以为良性病变,具有局部复发倾向。  相似文献   

14.
胸部骨骼多发性骨髓瘤和骨转移瘤的X线及CT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 (MM)与骨转移瘤 (BM)胸部骨骼受侵的X线及CT所见的不同。方法 :搜集经骨髓涂片或活检 ,病理确诊MM 36例 ,另搜集手术病理确诊为原发恶性肿瘤并骨受侵 6 7例和骨破坏病理活检为转移瘤但未找到原发灶的 3例。对两组病例胸部X线及CT影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锁骨、肩胛骨、胸骨和肱骨上段受侵发生率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而肋骨则无显著性 ,但破坏呈膨胀型或圆、类圆型时 ,二者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 ;并发软组织肿块之发生率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但CT上二者各有不同特征。锁骨及肩胛骨受侵 ,呈圆、类圆型破坏发生率二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BM胸片上可有原发及继发肺癌 ,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征象 ,而MM则极为少见。结论 :根据胸部各骨受侵部位、破坏类型、软组织肿块CT表现 ,有无原发、继发肺癌征象 ,在胸片上是有可能鉴别MM与BM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肠异位胰腺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观察1例空肠异位胰腺伴胰岛细胞增生并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表现,依据组织病理学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患者术中空肠系膜缘对侧肠壁见一肿物,大小约2 cm×1 cm×0.8 cm,表面呈结节样,质地韧,活动度差,术中行快速病理学检查,结果为(空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术后石蜡切片结果为空肠异位胰腺伴胰岛细胞增生.结论异位胰腺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先天性异位器官,大量增生的胰岛细胞单独存在,呈团状.石蜡切片显示:空肠黏膜下有腺泡、导管及胰岛结构,系胰岛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对三类犬睾丸原发性特有肿瘤进行病理学诊断和分析,探讨犬睾丸原发性肿瘤的病理学特点,为诊断睾丸原发性肿瘤提供资料。方法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动物海绵状脑病实验室收集来自动物医院的临床犬睾丸肿物病例,从2013 年至2015 年共35 例,制成切片,HE 染色,根据病理学特征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比较肿瘤细胞形态特征、根据组织学特点鉴别细胞起源,总结三类肿瘤的病理学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观察比较犬精原细胞瘤、支持细胞瘤、间质细胞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总结犬睾丸肿瘤的临床特征,为今后该类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有效资料。结论精原细胞瘤、支持细胞瘤和间质细胞瘤为睾丸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常见于老年犬,恶性睾丸肿瘤的发病率低。由于肿瘤细胞来源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淋巴细胞特异性蛋白-1(LSP1)在部分多发性骨髓瘤中表达升高,但其在肿瘤中的作用仍知之甚少.研究了LSP1在多发性骨髓瘤中抗新型抗肿瘤药物万珂(Bortezomib)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筛选LSP1高表达和低表达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IM9和KAS6作为实验模型.应用RNA干扰基因沉默IM9细胞中的LSP1,或在KAS6细胞中转染LSP1表达质粒,用Bortezomib等化疗药物处理细胞后,PI/Annexin V染色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和分析细胞凋亡率.同时RT-PCR方法检测和分析被LSP1所影响的重要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变化.结果发现,LSP1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IM9和KAS6中差异性表达高和低,与Bortezomib诱导的细胞凋亡效率密切相关.利用RNA干扰敲低IM9细胞中LSP1,可显著增强IM9对Bortezomib的敏感性,同时在KAS6中转染LSP1表达质粒,可降低Bortezomib诱导的细胞凋亡.对部分重要凋亡基因的RT-PCR检测发现,LSP1可诱导BCL-xl基因表达,同时抑制p53表达.因此,发现LSP1可通过调节凋亡基因的表达促进肿瘤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木犀草素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人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细胞(MuM-2C)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采用CCK-8法测定0,5,10,15,20,25μmol/L浓度木犀草素处理24 h后的MuM-2C活力,以筛选合适的药物作用浓度.将体外培养的MuM-2C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木犀草素组及木犀草素+氯化锂组,木犀草素组以15μmol/L木犀草素处理,木犀草素+氯化锂组以15μmol/L木犀草素和10μmol/L的氯化锂联合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MuM-2C的凋亡情况,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MuM-2C的迁移、侵袭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各组MuM-2C中凋亡蛋白BAX与BCL-2表达,采用免疫印记检测各组MuM-2C中EMT标志蛋白(E-cadherin, N-cadherin, Vimentin)和Wnt/β-catenin信号相关蛋白(Wnt1,β-catenin)表达,结果表明:不同剂量木犀草素均可抑制MuM-2C生长,并在一定范围内随剂量升高而作用增强;与对照组比较,木犀草素组细胞核形态固缩而大小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