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以人类活动为主引发的环境问题 环境的恶化,一方面是风沙流、沙尘暴危害严重,给工农业生产、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就甘肃而言,1993年直接经济损失就已达到2.36亿元.2001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5.6亿元.沙漠化面积逐年扩大.据有关部门统计,全省因流沙埋压和风沙危害而弃耕的农田累计达320万亩,草场受风沙危害面积达6095万亩,风沙线上有4366个村庄受流沙威胁.  相似文献   

2.
扶庆辉 《海峡科学》2001,(3):47-47,49
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它与空气中的氧化性物质O3、H2O2和OH、ROH等自由基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而生成H2SO4,后又以酸沉降形式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加速发展,由于SO2而导致酸沉降,使环境酸化一直呈上升蔓延趋势,由局地问题发展为跨国问题,由工业化国家扩长到发展中国家.据国家电力部门统计,仅燃煤电厂,我国从1985年起,SO2的排放量显快速上升趋势.至1999年,SO2排放量高达1000万吨,造成经济损失1500亿元.为此加强燃煤电厂脱硫技术措施研究成为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3.
农业气象灾害是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起抑制作用或破坏作用,并造成一定农业损失的天气(或气候),对农作物的生育和产量有很大的影响.该文通过对四平市1951—2010年农作物整个生育期的农业气象灾害分析研究得出,四平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为低温冷害、霜冻害、干旱和暴雨烘涝、大风、冰雹等,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的抑制或破坏作用及生育和产量产生的影响.结论给出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合理化建议,为提高我市的粮食产量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4.
杨俊海 《甘肃科技》2002,18(4):37-37
1我国转基因植物的研究现状及在生产上的应用 1.1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及应用.棉花不但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也是我国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我国约有1亿棉农,棉花的年播种面积达533.3万hm2,年产皮棉450--500万t,约占世界产棉总量的25%以上,为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1998年以来因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棉花播种面积降至400万hm2左右.但是,由于90年代以来,棉铃虫在我国广大棉区持续性大暴发,给我国棉花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仅1992年因棉铃虫危害,北方棉区减产皮棉8万t,直接经济损失达5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另外,为了防治棉铃虫每季棉花要喷农药15次左右,每公顷每次用药90元,每季用药1350元.而且大量施用农药造成大气、土壤、水质的污染.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棉花生产上的棉铃虫危害问题,国家863计划于1991年起立项进行抗虫棉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运用成本损失法和费用分析法,对湿地补水带来的工、农业生产方面的损失进行了量化研究,结合受影响地区缺水率的变化建立了湿地生态补偿标准量化模型和补偿资金分担与分配模型,并以向海湿地的生态补水为例进行了模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75%降水保证率年份满足向海湿地适宜生态需水的补偿标准为6 000万元,向海自然保护区应补偿灌区管理局290万元、灌区农民5 710万元;95%降水保证率年份补偿标准为2 600万元,向海自然保护区应补偿灌区管理局150万元、灌区农民2 450万元.湿地补水生态补偿标准核算考虑了补水对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影响,而向海湿地补水实例验证了从供水费用上升、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等损失核算生态补偿标准,补偿资金额度较为合理,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济南市因美国白蛾入侵造成的非经济损失案例研究,评估 2008 年美国白蛾对济南市造成的环境功能方面的损失,合计为 14 845. 93 万元,平均为 1. 237 万元/hm2。环境功能损失只是非经济损失的一个方面,由此说明美国白蛾造成的潜在的非经济损失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7.
 植物病害是农业生产中突出的自然灾害之一,对全球农作物产量造成的损失达13%~20%。中国作为农业大国,通过使用农药每年可减少经济损失300 亿元左右。其中,化学农药施用量占农药用量的80%以上,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安徽科技》2008,(8):31-31
受第8号台风“凤凰”影响,7月31日~8月2日,巢湖市四县一区普降大到暴雨,并伴有7-9级阵风。据初步统计,截至8月3日,强降雨过程已造成全市1002367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78957公顷,倒塌房屋1397问,紧急转移安置12410人,直接经济损失达46140万元。  相似文献   

9.
以重庆市三峡库区柑橘典型种植区域——开县为例,利用开县1991—2010年的柑橘生长发育期观测资料、气象资料和产量资料,分析了低温、高温对柑橘生长发育的影响,确定了影响柑橘生产的主要生长发育期的危害温度指标,并对柑橘一个生长周期内的累积危害积温与气象生理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为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60.在此基础上,以累积危害积温和上一年气象生理产量为影响因子,建立开县柑橘的气象生理产量预报模型.利用同样的方法,建立库区其余地区柑橘的产量预报模型.利用模型计算的结果,对库区各主产区的柑橘产量进行模拟和预报,平均准确率超过92%.  相似文献   

10.
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及我省对种植地膜玉米农户每亩10元的直补政策,极大地鼓舞了我市农民,激发了我市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今年我市农作物播种面积916万亩,较2003年增加11120.09万亩。春季干旱对农作物入种虽略受影响,但入种后基本上风调雨顺。如今大秋作物长势喜人,丰收在望。为了确保我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1.
粮食作物生产在山西省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优良品种对于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已达40%左右。但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主要国家的新品种选育工作都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为此,有必要在继续抢救野生种质资源基础上建成山西省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以拓宽山西农作物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2.
长春市农作物虚拟水量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长春市1998—2008年农作物虚拟水量的计算与分析,探讨了其时空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1年来长春市农作物虚拟水量呈现不断波动趋势,与粮食作物的变化趋势相一致.粮食作物的虚拟水量在2000年、2004年和2007年出现高峰值,经济作物、蔬菜和瓜果的虚拟水量变化不大.对比分析1998年、2004年和2008年长春市所辖5县市区农作物虚拟水量的空间分布,1998年5县市区虚拟水量只分为3个等级,没有达到第四等级;2004年榆树市和农安县达到第四等级,位居首位,德惠市上升到第三等级,排名第2,九台市和市区均由第一等级上升到第二等级,但排名最末;到2008年德惠市由第三等级降到第二等级,九台市、市区由第二等级降低到第一等级,而榆树市、农安县仍为第四等级.  相似文献   

13.
基于迈阿密自然生态系统生产力模型, 绘制高精度的人均农作物产量分布图; 计算水资源高效利用条件下全球宜农荒地的农作物生产潜力; 对不同农业投入水平和食物消费水平组合下的地球人口承载力进行超远期情景分析。按经济产量干重计量, 通过计算得出全球宜农荒地的农作物生产潜力为60.39 亿 t, 加上现有耕地的农作物产量和增产潜力以及跨流域调水垦荒的农作物生产潜力, 全球最大可持续农作物产量为160.15 亿 t, 是目前全球农作物产量的3.09倍; 在中投入和中消费情景下, 2100年全球可承载121.1亿人口, 是当前全球总人口的1.60倍。为保障粮食安全, 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当是增加农业投入, 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高效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同时加强国际农业合作交流, 加快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在发展中国家的推广。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选取农业总产出、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总产出增长率做为体现农业产出水平的三个指标,以农林牧渔业劳动力数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用电量、有效灌溉面积、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折纯量)和农民劳动力文化程度等影响农业生产水平的投入要素为指标,构建农业投入产出的典型相关模型,定量分析我国农业产出水平与生产要素投入之间的相关程度.结果表明,农业产出水平主要由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林牧渔业总产出反映,而农业机械化程度、农业电力化程度、农业生产资料投入以及农民劳动力文化程度等农业生产投入要素是影响农业产出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加强农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教育,将是提高农业产出水平和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全球人口增长、气候危机严峻、旱涝病虫害频繁发生,使得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农业生产中,为了追求粮食产量,化肥和农药被不科学、不合理的施用,造成了农田土壤理化结构改变、肥药利用率日渐低下等严重问题。过量施用肥药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给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化肥和农药的合理施用在粮食增产和稳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利用好化肥和农药这两把双刃剑,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第二粮仓"项目针对黄淮南片地区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砂姜黑土障碍、抗逆优良品种缺乏、季节性旱涝威胁、肥药利用效率低和污染重等问题,进行农业全产业链技术创新与集成,建立了砂姜黑土产能与效益协同提升综合技术模式和高效持久的推广模式。这一战略布局与示范工程为新形势下农业生产提供样板,也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具体体现。"第二粮仓"项目在肥药双减科技创新方面走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建立的肥药双减技术产品研发与示范推广模式,为国家在肥药双减工作上的推进提供了解决方案和示范样板。  相似文献   

16.
铜陵市酸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铜陵市2006-2010年的酸雨观测数据、降水化学分析资料和常规空气质量及气象资料,结合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铜陵市酸雨的分布特征、化学组成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铜陵市的酸雨污染日趋严重,降水酸度在秋、冬季略高,郊区酸雨较城区严重;铜陵市的酸雨污染属于硫酸型,SO42-和NO3-是主要的阴离子,Ca2+和NH4+是主要的阳离子,各种离子浓度具有明显的局地差异,郊区低于城区,Ca2+和NH4+对降水酸度影响较为显著;铜陵市酸雨污染受区域性酸雨污染和本地污染源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为例, 利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法(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 PRA)对酉阳县6个典型乡镇进行农户生计调查, 并结合统计数据, 揭示该县农地边际化的特征, 反映农户生计策略对农地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酉阳县近10年来, 农作物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 年末常用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 酉阳县由于地形地貌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出现较多弃耕撂荒现象。酉阳县也存在大量自然灾害隐患, 而这些隐患威胁着农作物播种和耕作等农业生产活动。酉阳县农地利用过程中出现了边际化现象。通过农户生计策略和农户的农地经营行为两大方面来解释农地边际化可知, 受自然地理环境的胁迫、小规模农业经营以及农业生产条件恶劣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农户的生计呈现多样化。农业收入较低, 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常年从事第二、三产业是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及农地边际化的重要原因。通过县域与农户尺度的实证研究, 能够较好地解释农地边际化过程与农户生计策略之间的微观互动机理。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豫南地区气候生产潜力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Lieth模型,计算信阳市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分析温度、降水量的各月及年间变化对作物生产的影响,探讨气候生产潜力与气温及降水量的关系,分析一些特殊气候情况出现的问题,并讨论如何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作物产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台湾岛上东埔社布农人的主要作物,从20世纪20年代到90年代,由小米、水稻、番茄到茶的转变,不但具体呈现出其不同时代的社会性质,以及当地布农人如何在外在的历史客观条件中,经由原有hanido信仰与人观来理解、转变,乃至创造有关新作物的活动及其文化意义。更重要的是透过以作物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使我们得以超越传统与现代、前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礼物经济与商品经济、为使用而生产与为交换而生产等二元对立观念的探讨之限制,而能进一步呈现出“经济与宗教的区隔和经济的独立自主性”如何浮现,以及“纯粹布农人社会如何消失”也调节了物质论与象征论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