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文章第一作者有幸参加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的《新热带植物志》(Flora Neotropica)中番荔枝科研究的子课题.该文报告的是作者对番荔枝科杜氏木属(Duguetia St.Hilaire)中糠秕鳞杜氏木群(D.furfuracea group)及其近缘种(共16种,现修订至12种)的系统修订专著连载的最后一部分,给出了与糠秕鳞杜氏木群亲缘的里德杜氏木(D.riedeliana)、小叶杜氏木(D.microphylla)及柳叶杜氏木(D.salicifolia)的详细形态描述、地方名、应用价值及地理分布.对它们的分类界定和相互亲缘关系也作了讨论:里德杜氏木产巴西东北至东南沿海,与其余二种易于区别,而小叶杜氏本与柳叶杜氏木均同产巴西东南部沿海狭窄的区域里,形态特征亦十分相近,是否为同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文中还提供了一个世界上25余个标本馆所藏的糠秕鳞杜氏木群及其近缘种的标本索引.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第一作者在荷兰鸟支大学系统植物学研究所进修期间完成的番茄枝科杜氏木属(Duguetia)中糠秕鳞杜氏木群及近缘种专著修订的第三部分.文中给出了属于糠秕鳞杜氏木群的下列四种:鳞斑杜氏木(D.lepidota)、芳香杜氏木(D.odorata)、光叶杜氏木(D.glabriuscula)、及披针叶杜氏木(D.lanceolata)的详尽形态描述、分类定界、地理分布、地方名、应用价值及相互亲缘关系.小叶披针叶杜氏木(D.lanceolata)var.parvifolia)被认为是披针叶杜氏木的极端变异,其分类等级不能被承认,芳香杜氏木不象R.E.Fries(1934.1959)认为那样与糠秕鳞杜氏木有直接亲缘,而是与鳞斑杜氏木亲缘关系极近.  相似文献   

3.
杜氏木属(Duguetia St.Hilaire)约80种,全产新热带.它的系统修订系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的《新热带植物志》(Flora Neotropica)中番荔枝科研究的子课题,本文第一作者有幸参加了该项研究.这里报告的是第一作者于1990年2月至1991年3月在荷兰乌德勒支大学系统植物学研究所进修期间,在 P.J.M.Maas教授指导下完成的番荔枝科杜氏木属中糠秕鳞杜氏木群(Duguetia furfuracea group,为非正式分类学等级)及其近缘种(共16种,现修订至12种)系统修订专著连载的第二部分.它给出了隶属糠秕鳞杜氏木群的叉鳞杜氏木(D.dicholepidota)、莫里杜氏木(D.moricandiana)、马格杜氏木(D.marcgraviana)及具刺杜氏木(D.echinophora)四种的详尽描述、地方名、应用价值、地理分布、分类界定和它们间的相互亲缘关系.短梗杜氏木(D.brevipedunculata)被归并为马格杜氏木的新异名;叉鳞杜氏木与莫里杜氏木不象R.E.Fries(1934,1959)认为那样与马格杜氏木直接亲缘而是与糠秕鳞杜氏木亲缘关系非常密切.  相似文献   

4.
描述了湖北省长阳县资丘镇淋湘溪剖面下石炭统高骊山组的两种亚鳞木属(Sublepidodendron)植物——奇异亚鳞木(S.mirabile)和松滋亚鳞木(S.songziense)以及相关的生殖器官和根器官。重新认识了这两个种的叶座形态,进一步确认了亚鳞木属的整体植物性状。详细比较了奇异亚鳞木、松滋亚鳞木和葛利普亚鳞木的生物学特征,讨论了我国亚鳞木属的分类,并提出了新的归并方案。  相似文献   

5.
本文培养了5种(株)杜氏藻,诱导其生成β-胡萝卜素,并测定了这5种(株)杜氏藻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这五种杜氏藻中,D.bardawil var.w-8-1的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高达藻干重的6.6%;而D.primolecta的β-胡萝卜素含量最低,只占藻干重的0.7%.还发现,在所研究的5种(株)杜氏藻中β-胡萝卜素含量与培养时间均呈对数关系.本研究结果为开发和利用杜氏藻中的β-胡萝卜素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描述了湖北省长阳县资丘镇淋湘溪剖面下石炭统高骊山组的两种亚鳞木属(Sublepidodendron)植物--奇异亚鳞木(S.mirabile)和松滋亚鳞木(S.songziense)以及相关的生殖器官和根器官。重新认识了这两个种的叶座形态,进一步确认了亚鳞木属的整体植物性状。详细比较了奇异亚鳞木、松滋亚鳞木和葛利普亚鳞木的生物学特征,讨论了我国亚鳞木属的分类,并提出了新的归并方案。  相似文献   

7.
小头木虱亚科(Paurocephalinae)多小型种,易被忽略,但常为重要的林木害虫。母生木虱是我国南方的速生特类木材红花天料木(即母生)的主要害虫,在林虫书刊中,曾被定为 Aphalarasp.。小头木虱属(Pauracephala)在我国记述过三种。P.chonchaiensisBaselli(1928)原记载是根据意大利著名昆虫学家 F.Silvestri 于1924年冬在福州鼓山采去的标本描述的。P.bifasciata Kuwayama(1931)是根据高桥良一(R.Takahas-hi)1920和1924年采自台湾的标本描述的。这二种均为害榕树,且很相似,多作为同种又记载于日本(Miyatake,1964.1965)和越南(Klimaszewski,1969)。苏联木虱专家  相似文献   

8.
杜氏藻种间关系RAPD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7株杜氏藻,即:D.salina、D.bardawil、D.minuta、D.bioculata、D.parva、D.peircei和D.primolecta进行了遗传多态性分析。用30个10聚随机引物进行多态性扩增和筛选,其中23个引物(76.67%)可获得清晰的多态性条带。选择其中能够得到清晰、重复性良好的18个引物共扩增产生150条可区分的DNA条带。根据种间Nei遗传相似系数计算分析,构建杜氏藻属部分种的聚类分析图。分析结果表明:D.salina、D.bardawil和D.minuta聚为一类,D.bioculata、D.parva、D.peircei和D.primolecta聚为另一类。由于两类之间存在较远的亲缘关系,把这两类杜氏藻称为两个种可能更合适。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2种浙江省叶附生苔类植物新记录种:陈氏唇鳞苔(Cheilolejeunea chenii)和钝瓣唇鳞苔(Cheilolejeunea obtusilobula).标本采自浙江省庆元县淤上乡高山湾村,其中,陈氏唇鳞苔在中国分布区极为狭窄,是一种特别稀有并被认为最先应该进行保护的种类.对这2种叶附生苔的形态特征、分布及生境进行了简要描述和讨论.鉴于该2种叶附生苔并未处在保护区保护范围之内,还对叶附生苔类植物的就地保护措施提出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指明“杜氏积分”与“杜氏变换”在理论上将输入函数表述为时时截止的根本错误以及由此产生的后果.针对杜庆萱的“答”文提出的观点和存在的问题,经分析本文指出卷积积分和Duhamel积分可以应用于一切线性定常连续系统,不论其为线性瞬时系统还是线性记忆系统或是两者的混合系统;杜庆萱的“答”文中所求出的ρ_T(t)不是真正的单位门函数响应,其计算和結果都是错误的,h(t—T)、h_u(t—T)和ρ_T(t)都是或含有(t—T)的函数,因而“杜氏积分”与两种基本时域积分都是卷积积分;“杜氏变换”缺乏理论根据不能成立;数学推导证明,由卷积积分或Duhamel积分不能得“杜氏积分”,两者差一截止项h_u(O)x(t).  相似文献   

11.
红鳞蒲桃季雨林重要树种的物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海岸巫头村野生红鳞蒲桃(Syzygium hancei Merr.et Perry)季雨林中选择重要值较大的红鳞蒲桃、膝柄木(Bhesa robusta(Roxb)D.Hou)、滨木患(Arytera littoralis Bl.)和紫荆木(Madhuca pasquieri(Dubard)Lam.)4个树种进行物候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各树种繁殖生长指数(R/V)以红鳞蒲桃1.4最适宜,膝柄木0.7投入不足,紫荆木5.0投入过大,后两者是濒危植物。红鳞蒲桃和膝柄木在2~3月出新梢,温度是主要影响因子;紫荆木在5月出新梢,降水量和日照时数是主要影响因子。膝柄木9月开花,旱季来临的信号是触发因子。红鳞蒲桃、滨木患和紫荆木均在雨季开花,4个树种的果期均出现在一年中的旱季。  相似文献   

12.
Cathaysiodendron(华夏木属)是华夏植物群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属,以往大部分繁盛于我国华北的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太原组和山西组,这次发现于甘肃靖远磁窑臭牛沟组下段.上覆地层的灰岩内有产于西欧维宪阶(Visean)的和华南大塘阶的牙形石,地层时代属于早石炭世维宪期当无问题.华夏木在我国早石炭世的发现对于研究石炭纪植物地理区的划分及东方型鳞木类的演化均有一定意义;文中描述了Cathaysiodendron的1个新种和1个相似种.  相似文献   

13.
亚鳞木属及其相关属的分支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亚鳞木属被视为中国晚泥盆世的标志性植物大化石之一。分支系统学研究表明,亚鳞木属不宜归入传统所认为的原始鳞木目,因为它与系统发育上进化的封印木科、鳞木科和奇木科中成员的近共裔性状相似。作者提出该属的新分类系统:亚鳞木属隶属于亚鳞木科,归入广义的水韭目。在当前的分支图中,亚鳞木科的系统发育位置处于封印木科和薄皮木科之间,这种分支式样表明系统发育上比较进化的木本石松植物并不是在石炭纪突然出现的,而是在晚泥盆世(法门期)就已经演化。亚鳞木属可能代表了系统发育上比较高级的木本石松的成员或鳞木科 (或奇木科) 的祖先类群之一。  相似文献   

14.
采用扫描电镜(SEM)对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及其近缘种的植物花粉形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描述.掌握了它们在扫描电镜水平上的形状、大小、表面纹饰、气囊、萌发器官类型及数量等形态特征.这些形态特征可为3种云杉的分类学特征提供花粉形态的扫描电镜依据.  相似文献   

15.
鳞尾木(Lepionurus sylvestris Bl.)是主产于云南东南部与广西西南部河谷密林或石缝间隙中的一种稀有木本野菜,其嫩茎作为当地的一种美味野生菜肴,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特殊的药用价值,但其资源稀少,人为破坏严重,自然栽培困难,势必会引起一场开发热潮。本文简述了鳞尾木的形态学特征、分布地、营养成分研究、活性成分研究等,并结合野菜的营养、药用价值,分析总结出鳞尾木拥有极高的开发前景,为中国原料药的研究生产和鳞尾木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完善重庆市缙云山维管植物物种多样性资料。【方法】采用常规植物调查方法,调查采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并于室内进行物种鉴定。【结果】根据野外植物活体植物和标本馆相关植物标本的比较形态研究,确定团叶鳞始蕨(Lindsaea orbiculata(Lam.)Mett.ex Kuhn)为重庆市1新纪录种。【结论】重庆市又增加1种维管植物,缙云山是团叶鳞始蕨已知分布区的北缘。  相似文献   

17.
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是世界上最耐盐的一种单细胞真核绿藻,可在含0.1~5.0mol/L NaCl的培养液中正常生长.盐生杜氏藻细胞内的主要调渗物质是甘油,在甘油代谢途径中,3-磷酸甘油脱氢酶是一个关键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杜氏藻(Dunaliella tertiolecta)细胞质和叶绿体中都存在3-磷酸甘油脱氢酶的同工酶,且叶绿体上的同工酶与渗透调节作用直接相关,为了解D.satina中3-磷酸甘油脱氢酶同工酶的细胞定位和分布,我们通过冰浴超声波破碎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获得盐生杜氏藻的完整叶绿体,用相差显微镜镜检、酶的活性分析等方法对其完整性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窃亚目一新属二新种(目:鳞科,跳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鳞 齿科云南无鳞齿lllepidopsocus Ⅰ.yunnanicus新属新种;跳齿科中华窃跳齿Psocathropos sinensis新种对窃跳齿属Psocathropos作了补充修订。  相似文献   

19.
【目的】完善重庆市缙云山维管植物物种多样性资料。【方法】采用常规植物调查方法,调查采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并于室内进行物种鉴定。【结果】根据野外植物活体植物和标本馆相关植物标本的比较形态研究,确定团叶鳞始蕨(Lindsaea orbiculata (Lam.)Mett.ex Kuhn)为重庆市1新纪录种。【结论】重庆市又增加1种维管植物,缙云山是团叶鳞始蕨已知分布区的北缘。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的木虱至今报道的还很少。很久以前,意大利的F.Silvestri于1924年从福州鼓山采到一种,由F.B.Boselli(1929)定名为paurocephala chonchaiensis。马骏超于1940及1942年从武夷山采得4种,由余凤麟(Yu,1956)作了记述。这4种是:痘点木虱Meta-psyllagranulosa,单线木虱Homotoma unifasciata,武夷木虱H.boheae和长鼻木虱Steno-psyllaproboscidaria。此外有几个已知种的报道,它们是:樟木虱柑桔木虱和梧桐木虱。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