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张珉 《山西科技》2014,(1):142-144
通过对铁炭窑沟煤矿井田开拓的探讨,得出结论:该矿井田地质构造、老窑范围、煤层及水文条件、资源整合矿采空区等对井田开拓开采均未造成影响;井田开拓方案是将井田内的15号煤层划分为一个开采水平,+1142水平。15号煤层分为3个采区,先开采一采区,然后依次开采二、三采区。  相似文献   

2.
郭杉 《山西科技》2013,(6):64-65
介绍了华盛煤矿井田开拓方案及其原则,通过对方案一和方案二优缺点的分析,得出结论:本矿井井田开拓方案采用方案一,即设一个水平开拓井田范围内的5号煤层;全井田共划分为2个采区,即5号煤层的501和502采区,501采区为单翼开采,502采区为双翼开采。  相似文献   

3.
武权 《山西科技》2013,28(5):52-53
通过对天安煤矿井田开拓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得出结论:该井田赋存2号、5号两层可采煤层,首采区布置在5号煤层内。首采区位于井田东南部504采区内,首采区内以111b级储量为主。全井田可划分为5个采区,分别为504、505、506、201、202采区,矿井采用分列式通风,主斜井、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  相似文献   

4.
赵定芳 《山西科技》2014,(1):130-131
介绍了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对井田开拓的影响,阐述了井口及工业场地位置的选择,对拟定的两个井田开拓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郑卫鹏 《甘肃科技》2013,29(7):41-42,123
红沙岗一号井是甘肃省红沙岗矿区开发的第一对大型矿井,存在煤层埋藏深、煤和油页岩共生、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瓦斯含量较低、煤层易自燃等特点。结合井田特点选择适宜的井田开拓方式及井口位置,合理布置井筒功能,优化采区巷道布置,选择适宜的采煤方法,采用一井一面保证矿井设计能力,将红沙岗一号井建设成了甘肃省具有影响力、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  相似文献   

6.
赵永 《安徽科技》2013,(10):52-54
正前岭煤矿位于淮北市烈山区古饶镇境内,井田面积约为8.2km,于1983年投产,历经30年的开采,煤炭资源日渐枯竭。由于张井孜向斜穿过矿井,向斜走向近乎东西,煤层倾角为25°,最大倾角为50°。工作面为走向长壁后退式开采,工作面自上而下布置,故上一工作面采空区积水会影响到下一工作面的安全掘进和回采。一、采空区积水特点受煤层走向、工作面布置方式及地质构造影响,采空区积水主要有以下特点:向斜穿过采空区时,两端高中间低,积水容易汇聚在向斜轴部;采空区位于向斜轴一翼  相似文献   

7.
瓦斯赋存规律反映了煤层内瓦斯含量的分布和特点,掌握该规律对矿井瓦斯的科学预测和防治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本文根据潞宁煤矿2号煤层地勘时期的瓦斯参数和多年来矿方或科研院所井下实际测定瓦斯参数,绘制了井田内煤层瓦斯含量的等值线图。从瓦斯分布来看,2号煤层瓦斯含量由四周向井田中部的向斜轴部逐渐增大,整个井田瓦斯含量总体呈现四周低中部高,最大瓦斯含量地点出现在二三采区和二四采区之间区域。从瓦斯含量与煤层埋深的关系来看瓦斯含量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加,预测2号煤的最大瓦斯含量为4.15 m~3/t,瓦斯风化带的埋深为298 m。研究结果给潞宁煤矿深部开拓开采的瓦斯防治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也对邻近矿井的瓦斯治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凤山煤矿煤层赋存条件、一、二采区开拓布置及M19与M26层间距等资料分析,结合一采区瓦斯治理取得的经验对二采区采空区瓦斯治理方法进行比选,在M26和M34煤层瓦斯地质资料不详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一采区低负压抽放系统对二采区开采时的采空区瓦斯进行抽放,投入少、便管理、效果好,确保二采区开采期间采空区的瓦斯抽放效果,实现煤矿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安全生产形势和经济效益。使瓦斯治理从局部治理向区域性治理转变。从而形成采空区治理瓦斯的一种新思路、新方法,达到实现有效治理采空区瓦斯的目的,为同类地质条件的煤矿采空区瓦斯治理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
针对马莲台煤矿地质构造复杂的特点,结合矿井开拓现状,通过详细分析矿井最新提交的生产补充勘探报告,提出矿井原批复的采区划分及井田开拓方案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采区划分和开拓方案的思路,从技术、安全等方面分析比较,确定了本次矿井采区划分及井田开拓优化设计方案。该方案对矿井中、后期的生产和接续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下组煤的开采直接影响着上组煤及其顶底板的稳定性,层间岩层厚度及岩层垮落特征是能否进行上行开采的关键因素。以山西省吕梁某矿4号煤层与42采区煤层层间岩层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方法,研究层间岩层厚度变化对层间岩层及其垮落特征的影响,以便确定42采区上组煤层开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层间岩层厚度为18.2~28.2 m时,42采区煤层位于4号煤层裂隙带,顶底板较完整,可进行上行开采,同时在4号煤层采空区边界上方出现悬空结构,上行开采时应采取底板充填、调斜工作面等措施以避免矿压灾害的发生;当层间岩层厚度为10.2 m时,42采区的煤层位于4号煤层规则垮落带与裂隙带的交界处,42采区煤层及其顶底板遭受严重破坏,不建议开采;当层间岩层厚度为10.2~18.2 m时,42采区煤层处于4号煤层裂隙带,但裂隙较发育,需采取一系列安全技术措施或延长间隔时间,方可进行开采。该研究可为类似条件下的上行开采可行性分析提供理论依据与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可行性研究与工程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机理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传统煤层群上行开采判别方法的局限性,对上位煤层的覆岩状况与上行开采的关系进行了阐述.给出了平顶山四矿近距离薄煤层群和内蒙古酸刺沟煤矿厚煤层群上行开采的工程实例,并确定了上行开采的关键技术措施.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证明,上位煤层覆岩岩性及结构对上行开采有影响.研究成果扩大了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的应用范围,对衰老矿区遗留煤炭资源的回收和特大型现代化新型矿区的开发规划及西部矿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图1,表3,参9.  相似文献   

12.
赵先锋 《山西科技》2014,(3):122-123
通过对易顺煤矿可采煤层的工业用途评价,得出结论:本井田的4号煤层为中灰~高灰、特低硫~低硫、低热值~高热值煤;9号煤层为中灰~高灰、低硫~中高硫、低高热值~特高热值煤;11号煤层为低灰~高灰、低硫~高硫、低热值~高热值煤。本区煤炭主要可作为动力用煤。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汾西新阳煤业井田含煤地层的地质状况,结合国内矿井采准巷道围岩支护技术现状,给出了新阳煤业矿井1号煤巷道围岩支护技术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4.
以宁夏石嘴山西区3号煤层开采为工程背景,借助相似模型试验、得到煤层开采引起的覆岩裂隙动态发育过程以及不整合面附近裂隙发育特点.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不整合面附近岩土体位移变形特征.研究发现:开采扰动条件下,不整合面附近由于两侧岩土体材料不同发生变形不协调,致使不整合面两侧发生挤压或开裂现象.开裂区将产生大量离层,为第四系松散含水层向煤系地层进行横向水力补给提供涌水通道.  相似文献   

15.
王志勇 《山西科技》2013,(6):141-143
通过对华盛煤矿矿井501采区布置的探讨,得出结论:501采区胶带运输巷和轨道运输巷均沿5号煤层底板布置,采区回风巷沿5号煤层顶板布置;工作面运输、回风顺槽和开切眼均沿5号煤层底板布置。矿井移交生产及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井下5号煤层共布置1个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和2个综掘工作面,采掘比为1:2。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近水平复合煤层露天矿端帮靠帮回采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局限,只是研究了下部煤层的回采,对于高位煤层的回采难度较大,研究较少,因此,为了能在近水平复合煤层中进行高位煤层的回采,通过分析宝日希勒露天矿边坡工程地质情况和地层赋存特点,利用FLAC3D构建端帮三维数值模拟模型,计算了借助内排土场平盘靠帮回采高位煤层1-2煤时换填步距与边坡稳定性的关系,设计确定了靠帮回采高位煤层1-2煤边坡稳定性控制技术及相应的靠帮回采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端帮1-2煤高位煤层靠帮回采换填步距不超过80 m,端帮1-2高位煤层靠帮回采时,借助于发展到1-2煤台阶底板上的内排土场平盘布置设备进行靠帮回采,回采方式为分层捣运、内排追踪回填。全区靠帮回采可多回收1-2煤2.260×107 t,取得49.72亿元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东瑞煤业2号煤层、3号煤层瓦斯量及其涌出量之间的源汇关系,采用分源法对东瑞煤业2号煤层和3号煤层瓦斯涌出量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东瑞煤业瓦斯总储量为26428万m3,可抽瓦斯量为7930万m3;开采2号煤层二采区时矿井最大瓦斯涌出量为26.87m3/min,开采3号煤层时矿井最大瓦斯涌出量为14.13m3/min。  相似文献   

18.
为获取双重上保护层重叠采动作用下的煤层卸压规律及保护层间的相互影响,以平煤八矿一采区为原型,采用FLAC3D软件模拟了丁、戊组煤层多工作面重叠开采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仅丁组煤层开采时,采区边界煤柱对应范围出现应力集中现象,最大应力值达到19 MPa,影响范围达到下方80 m,不利于被保护层卸压。工作面间区段煤柱最大应力值达39 MPa,但向底板传递范围较小。丁组单独开展卸压区域能够影响至己组,己组煤层应力卸压值约为1 MPa;丁组、戊组煤层重叠开采,当戊组工作面位于丁组煤层区段煤柱下方,同时丁组工作面位于戊组工作面区段煤柱上方,使丁组煤层工作面间区段煤柱应力集中减弱利于卸压,丁组煤层区段煤柱应力值由39 MPa卸载至7.5~10 MPa之间;同时当己组煤层位于戊组单独保护范围时,垂直应力卸压值为2~3 MPa,当己组煤层位于丁戊共同保护范围时,垂直应力卸压值为4~6.5 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