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秦艳荣 《科技信息》2010,(18):I0128-I0128
母语的迁移是二语习得研究中根本性的问题。在研究母语对于二语习得的影响时,研究者过多地讨论了母语的负迁移,却忽视了母语的正迁移。本文试从语音、词汇、句法、写作四个方面来讨论母语对于二语习得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丽丽 《科技信息》2012,(28):189-189
语言迁移一直是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的中心问题。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难免受到母语的种种影响,这种影响就是母语的迁移。负迁移,又称为干扰,是使用目的语时学生套用目的语的句型或规则,导致犯错误或对目的语使用不当。本文旨在从文化、词汇与句法三个层面研究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母语迁移是二语习得研究中根本性的问题。语言的标记性是制约母语迁移的重要因素,为研究母语迁移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较好地解释了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困难和迁移错误产生的原因。从标记性的涵义和标记性的判别标准入手,阐述了语言的标记性与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的关系,并结合英汉两种语言的标记性差异,探讨了语言的标记性对英汉二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母语思维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它对二语习得会产生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即"正迁移"和"负迁移"。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利用语言的共性来促进"正迁移",借助母语思维来促进二语习得,进而提高目的语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邢玉月 《科技信息》2012,(18):174-174
母语迁移是影响二语习得或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在因素,是了解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的主要方面,也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的核心与主体,它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促进外语学习,负迁移对外语学习造成干扰。本文从语音、词汇和句法三方面探讨了母语迁移给目的语学习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还得出了母语迁移给外语教学带来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岳鹏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4):152-152,125
母语对二语习得影响的过程被称为"迁移".母语与二语相似而促进二语习得的迁移称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因两种语言相异而阻碍二语习得的迁移被称为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在外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只能趋利避害,因势利导,尽可能的利用语言正向迁移,对于语言负迁移现象,要正确看待,利用其积极的一面,从而全面提高学习者的外语语言水平.  相似文献   

7.
岳鹏 《科技信息》2010,(35):J0309-J0309,J0283
母语对二语习得影响的过程被称作"迁移",因两种语言相异而阻碍正确习得二语的现象被称为负迁移。本文中,笔者从句子、语篇两个语言层面分析了学生习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探讨了产生母语负迁移的原因根源,并给出了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张晓丽 《科技信息》2012,(7):413-414
母语迁移是外语学习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它是由已有的语言知识在目的语的习得和使用中产生的。迁移分为正向迁移和负向迁移。正迁移促进二语习得,负迁移阻碍二语习得。许多高中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错误源自于汉语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9.
迁移是外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促进外语学习,负迁移则妨碍外语学习。母语的迁移在二语习得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伴随二语习得的整个过程。本文通过分析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发音、词汇等各个层面上出现的母语迁移现象,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以努力克服母语迁移的负效应,发挥母语迁移的正效应,从而对日语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郁  李雪梅 《科技信息》2009,(28):I0115-I0115
母语迁移是二语习得过程中一种常见现象。作者在强调母语迁移必然性的同时,着重分析母语迁移的表现,并探索在外语教学中如何促成母语正迁移,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申厚坤 《菏泽学院学报》2003,25(1):91-94,97
本文旨在强调外语教学中语言学习的策略,总结归纳了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背景,确定了语言学习策略的概念定义,简单介绍了几位语言研究者关于语言学习策略的分类法,并且指出了教师在学习策略训练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关于语言学习策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凌峰 《新余高专学报》2002,7(2):16-18,22
介绍了汇编语言调用高级语语言的规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可视化语言与语言可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视化语言是人与计算机之间直观理解、直观通讯的一种有效机制 ,该领域的研究受到广大计算机工作者的重视 计算机科学的一些领域 ,如数据库、多媒体、人工智能等 ,均已引入了可视化语言的概念 文中对可视化语言进行了定义和评述 ,并阐述了软件语言可视化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从语素、语义、语法、语用、编译方式等方面对软件语言可视化进行了讨论 同时陈列了当前软件语言可视化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对构成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系统各模块的功能,并从应用实践的角度阐述其对整个外语教学环境的改善。在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强大功能的支持下,外语教学打破了单一的程式化课堂模式,课堂教学变得更灵活、更丰富,使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同时,促进了学生外语听说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使传统外语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得以加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定义了一种用于微机结构化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语言——伪高级语言,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相似文献   

16.
语言形式教学与语言意叉教学是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两个相对独立而又相辅相成的方面.在教学中既要在注重语言形式时关注语言意义,也要在掌握语言意义时注重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17.
从语言结构视角分析德语中的名词化语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词化语体在德语中应用广泛,从语言结构的角度分析了德语名词化语体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并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熟悉这种语体,提高学生对名词化语体的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预制语块,即程式化语言在二语习得中的效应优势。研究发现,程式化语言具有很强的语言生成能力,能够加速语言处理的速度,提高语言输出的质量,促进学习者语言输出的流利程度和地道程度。因此,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而言,要想提高自己的二语水平使其达到接近本族语者的流利程度和选词能力,就应进行更多的程式化语言的学习。  相似文献   

19.
对国外学者对言语产生中的舌尖现象的研究进行了总结论述。舌尖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单层表征选择失败假说、词条选择假说和转换缺陷假说。舌尖现象的产生与年龄、双语音、词汇邻近效应、神经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0.
李坤  闫西木 《科技信息》2011,(16):168-169
In modern society, advertising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Advertisers try every means to design persuasive advertisements for their products by attractive patterns, photos and colors, as well as language. The use of presupposition in advertising language, which is an important topic in pragmatics, can not only increase the information but also attract the consumers to make their own inferences, thus avoid the possible risk by direct asser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