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动物能量密度(能值)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动物能量密度的分布规律,考虑到目前动物能量密度研究多限于陆生动物,补充测定了72种常见水生无脊椎动物的能量密度,对近230种动物的能量密度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经Kolmogorov-smimo检验,首次证实了动物能量密度分布规律为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提供的,河南省1992-1996年发表在全国1200多种较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的论数据,本在全国大背景下对河南省国内论的学科分布,机构分布,高产作,基金资助论等情况作了分析,并给出了提高河南省科技论数量和质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信阳地区树生藓类植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信阳树生藓类植物种类、分布及落,其中8种为河南省新分布种。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提供的,河南省1992- 1996 年发表在全国1 200多种较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的论文数据,本文在全国大背景下对河南省国内论文的学科分布、机构分布、高产作者、基金资助论文等情况作了分析,并给出提高河南省科技论文数量和质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次对河南省啮齿动物的分布型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将河南省现生啮齿动物的分布型划分为5类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苔藓植物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河南省苔藓植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初步总结.依据现有文献资料整理出河南省苔藓植物名录,现已知河南省分布有苔藓植物57科136属315种2亚种12变种.其中,苔类16科21属29种1亚种2变种,藓类41科115属286种1亚种10变种.就苔藓植物学的一些分支学科在河南省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报道采自河南省大别山区的一个眼镜蛇科标本,鉴定为丽纹蛇(Calliophismacclellandi),为河南省新纪录种.本文对其分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啮齿动物地理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作者重点布点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以往的资料,对河南省啮齿动物的地理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与论述,并否定了一些以往记载在河南省有分布的种类  相似文献   

9.
对河南省藓类植物的研究进行了初步总结.依据现有文献资料及作者的研究结果,整理出河南省藓类植物名录,现已知河南省分布有藓类植物44科150属454种.注明了每种藓类植物的文献编号或标本号,旨在为河南省藓类植物的深入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无脊椎动物调查(II):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不包括昆虫)以前有过一些调查,但只限少数群类,自1979-1989年共得软体动物32种及节肢动物114种,分布在全省34个市,县。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目前世界流行的一些关于贫困的概念和贫困的标准,研究了河南省贫困地区的特征和地理分布,在分析了河南省贫困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河南省惰的反贫措施,例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境和生态条件,控制人口增长,塌提高产量居民素质,开发当地的优势资源等。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不包括昆虫)以前有过一些调查,但只限少数群类,自1979-1989年共得软体动物32种及节肢动物114种,分布在全省34个市、县。  相似文献   

13.
借用城市地理学中的首位分布和位序规模分布法则,依据河南省各地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统计资料,讨论了各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域规模分布规律.研究发现,河南省区域外资规模呈首位分布,位序规模相关系数的回归分析表明河南区域外资规模也符合位序规模法则,为外商直接投资地域差异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4.
河南发现斑腿树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报道了采自河南省的一种树蛙科标本,经鉴定为斑腿树蛙(Rhacophorusmegacephalus).树蛙科动物主要分布在东洋界,在河南省发现树蛙科动物,可为古北界与东洋界在河南省和我国中东部地区分界的确定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5.
河南乡村旅游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为有效利用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运用ArcGIS空间分析软件,采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以及基尼系数、不平衡指数等定量方法从空间分布类型和空间分布密度等方面探讨河南省乡村旅游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乡村旅游点的整体空间分布趋于凝聚分布;各地市之间乡村旅游点分布不均衡,空间集聚区有明显的等级特征;市域范围空间分布不均匀,呈多核心带动式发展;空间分异格局受经济发展、人口密度、交通条件、政策因素、资源禀赋以及地形地貌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基于河南省乡村旅游空间分异格局及影响因素,提出优化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16.
白头叶猴是我国特产动物,由我国学者首先发现,也是唯一一种由我国学者发现和命名的灵长日动物。白头叶猴仅分布在广西左江和明江之间的一个十分狭小的三角形地带内——面积不足200km^2,是分布范围最小的灵长类动物之一。它又叫花叶猴、白叶猴、白头乌猿;头部较小,躯体瘦削,四肢细长,尾长超过身体长度;体毛以黑色为主,头部高耸一撮直立白毛,状如一尖顶白色瓜皮小帽,故名白头叶猴。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地质遗迹十分丰富,主要类型为地质地貌景观.根据地质遗迹的分布特征,将河南省地质遗迹划分为太行山地质遗迹分布区、黄河地质遗迹分布区、嵩山地质遗迹分布区、伏牛—桐柏—大别山地质遗迹分布区等4个区域;在对河南省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河南省地质公园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99-2002年对位于辽宁省朝阳县境内的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脊椎动物27目69科354种,其中鱼类2目4科32种,两栖类1目3科5种,爬行类3目4科14种,鸟类15目43科266种,兽类6目15科37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2种,辽宁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6种.是辽西地区野生动物分布上的高密度区.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新建实验动物大楼及标准化SPF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设施是河南省实验动物的重点建设项目。投资 6 0 0万元。作者作为该设施建设的主要参与者 ,对标准化SPF设施的建立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 ,并付诸于实践 ,使建成的设施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标准 ,取得了河南省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颁发的SPF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设施合格证  相似文献   

20.
基于河南省2000年、2010年、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测算分析了各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总量及构成情况,并基于格网尺度,运用GIS空间分析工具探索了河南省ESV的空间格局及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8年,河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3.754×108元,在豫西及豫南地区保持稳定,在人类活动密集的豫中及豫东地区变化显著;(2)生态系统贡献上,耕地生态系统的贡献最大,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保持土壤价值最大;(3)河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出明显的尺度效应,5 km×5 km的格网尺度下莫兰指数最大,以此尺度分析发现,河南省ESV空间差异明显,受水系影响,呈现出自豫西、豫南林地区向豫东耕地区递减的条带状分布格局。高-高集聚区集中分布在豫西大部分地区、豫南部分地区及豫北沿省界呈条带状分布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