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14,(3):F0003-F0003
巴、楚毗邻,人文互动;“巴楚文化”,源远流长。白商周迄今,巴文化与楚文化籍战争、商贸、移民等,在长江中上游文化带与武陵民族走廊文化带内,于长江主线与其支脉清江及武陵山脉、巫山山脉构建的核心空间之中,混融耦合为“巴楚文化”。  相似文献   

2.
巫山神女故事是巴文化和楚文化融合后的结晶,背后隐藏着沉重的历史,其民俗内核是追求生存与繁衍、融合与兴旺。但这些意义都已沉淀至故事的深处,后世人更多地从中体会到的是极致的浪漫与美好的情爱,巫山神女因此成为中华民族的美神与爱神。  相似文献   

3.
巫山文化是三峡文化的核心。它是一种根植于本土的原生性文化 ,同时亦具有鲜明的移民文化特质。在神女故事的流变与探源中 ,又铸就了巫山文化浪漫主义精神文化特质。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高度融合 ,则使巫山景观文化独放异彩。现代巫山旅游文化即是构筑在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与多层次的文化内涵的巫山文化之上的  相似文献   

4.
巫山地处三峡腹心,历史文化积淀异常丰富。任乃强、邓少琴、袁珂等先生筚路蓝缕,管维良、任桂园等教授发扬广大,致力于"大巫山文化"体系建构、巫文化研究、巫臷文化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分析奉节县及所处区域的旅游资源及发展状况,分别从省、市、县域角度提出奉节县周边(以巫山-奉节-巫溪“金三角”区域为重点)旅游整合和产品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具有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重庆巴渝地区,远在二百万年前便有人类居住繁衍.原始社会后期,因其所在之地大巫山盛产鱼盐丹砂,形成独特的盐丹文化.进入夏商以后,古老的巴族活跃在这里,建立起泱泱巴国,创造了自成一系的巴文化.降至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巴渝以其丰富的物资及勇武善战的巴渝民众,这里又成了支持中原王朝统一大业的柱石和后方基地,其军事文化又成为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7.
巫溪是中国巫文化发源地之一,因为巫溪有古人类必需的两种重要物质,即食盐和丹砂,这是为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巫盐周边有众多的古人类遗址,距今200多万年的大庙猿人也近在咫尺。这些古人类均仰食于巫盐,仰用巫溪盛产的丹砂。  相似文献   

8.
巴人早期南迁,后进入了湘、鄂、渝、黔边区地带,在当地考古文物中,可以看出早期的巴文化发展的脉络.土家族文化是古代巴文化的承接,从土家族文化所反映的一些特征来看,它体现了古代巴人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方面的主要面貌,也是古代巴人族源、文化发展演变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9.
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山区公路边坡数量不断增多,分布也越来越广.针对公路边坡安全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建立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边坡安全综合评价数学模型.以重庆市巫山至巫溪公路k88+680、k90+380两个典型边坡为应用实例,建立由6大因素共25个指标组成的边坡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单指标联系度、综合联系度和相对隶属度等的计算,利用级别特征值和置信度准则等评判方法对边坡进行安全等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巫山至巫溪k90+380边坡为基本安全等级,k88+680边坡为欠安全等级,边坡开挖后需要依据两个边坡不同的安全等级情况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是一个特殊的经济地理单元,加强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事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移民的安稳致富,也事关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以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形成的理论共识为基础,论证了三峡库区实施错位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错位发展的四个基本路径:一是打造万州—开县—云阳生态产业集群;二是构筑垫江—梁平—丰都—忠县生态农业经济板块;三是构建万州—奉节—巫山—巫溪特色生态旅游经济带;四是建设三峡库区山水—移民—民俗生态特色城镇。  相似文献   

11.
自然村是由村民经过长时间聚居而自然形成的村落,极具地域特色。无锡自然村村名不仅体现了无锡方言的某些特征,也反映了无锡的地理、历史、文化,是值得关注的语言现象。《无锡县乡镇概况》中记载的6 429个自然村村名,是研究地名语言很好的研究对象,既可以分析其语言特点,也可以略探其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12.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王朝,诞生了一代文学巨擎——“诗仙”李白。在唐朝文学大家中,李白的诗歌独树一帜,风格独特。李白出生、成长的地方——四川绵阳江油青莲属古巴蜀地区。巴蜀地区所孕育的巴蜀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李白自小受到巴蜀文化的浸润,其独特的诗歌艺术风格不可避免地受到巴蜀文化的影响。本文试以地域文化为切入点,探讨巴蜀文化与李白诗歌艺术风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重庆市黔江区、彭水县、秀山县、巫溪县以及巫山县等区县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近一年来实施情况进行工作调查,在充分肯定成绩以及取得经验的同时,指出了问题不足,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代学术界对巫山历史文化的研究,肇基于蒙文通、任乃强、袁珂、董其祥诸先生,三峡本土学者推波助澜,在《山海经》研究、盐业史研究、军事史研究、"大巫山文化"建构、巫文化研究、巫臷文化带研究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主流文化是指被社会绝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在社会文化系统中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先进文化反映生产力的客观要求和发展趋势,是文化系统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先进的因素,是主流文化发展的方向。创新是先进文化的精神特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建设,立足于改革开放的社会现实,具备先进文化的精神特质,实现了主流文化和先进文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早期道教(正一道)在形成过程中,其人员活动与构成、思想、组织等与巴渝文化关系紧密,受其影响颇深。早期道教形成后对巴渝地区又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宣汉县罗家坝遗址是四川东北部新发现的一处先秦文化遗址。该遗址具有显著巴文化特征和土著文化特征,是研究巴文化及序列的重要依据,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座丰富的人文资源宝库。开发和利用罗家坝遗址,能够创造新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