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中性粒细胞核突数量变化与恶性肿瘤有关.曾有资料报导.凡核突积分超过50.就应考虑有恶性肿瘤的可能性。目前.全世界癌症发病率普遍上升.一般认为60—90%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但应用中性粒细胞核突进行环境污染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导。本研究以观察环境污染严重地区的人体周血中性粒细胞的核突.探讨中性粒细胞核突率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人体外周血常规涂片.取自湖北省鄂州市鸭儿湖氧化塘附近的农民64人、治污处职工19人、离氧化塘6公里的项家湾农民52人,以无明显污染的华中师大师生50人为对照组,共4组计185人。Giemsa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了染料化工厂、农药厂78例工人周血中性粒细胞核(?)的值分别为52.1%,52.2%,与无明显污染区的华中师大师生30例核实均值24.9%相比较,有高度显著差异,且在污染区工作时间长短与核突率高低呈正比。提示:直接利用人体周血中性粒细胞核突检测(?)体对环境污染的反应,可作为污染(?)物损害人体健康的一项早期的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核突与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都随苯诱发而增加,且两者增加呈正比。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可利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核突作为对环境污染、药物中毒等的一项新的生物学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报导了湖北省鄂州市鸭儿湖氧化塘水体中鱼类周血MNEs的MNF之后,又对氧化塘周围环境中的两栖类、鸟类周血MNEs的MNF进行了初步的观察。结果:前者的MNF为2.34‰,后者为1.14‰,与无明显污染源环境中的两栖类、鸟类的MNF为0.03‰比较。有极为显著的差异(P_(1)<0.0005)。进一步提示,利用脊椎动物周血有核红细胞胞浆中所出现的微核作为监测环境污染的一项新的生物学指标,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用血常规法检测82例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的血象。实验所测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的平均值各为634万/mm~3、0.70万/mm~3、12.9g/100ml,嗜中性粒细胞(NG)为64.18%,淋巴细胞为31.45%;并且上述指标在性别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在不同年龄组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了湖北省鄂城县鸭儿湖氧化塘水体中鱼类周血有核红细胞的微核出现率,其均值为2.0‰,与无明显污染源的水体中鱼类微核出现率均值为0.08‰比较有极为显著的差异(P_(1)< 0.0005)。提示,利用鱼类周血有核红细胞胞浆中所出现的微核作为一项新的生物学指标,用以监测水体的污染状况,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1例22岁的女性患者因尿路感染口服复方新诺明治疗,用药前白细胞计数5.04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2.30109/L,中性粒细胞(%)45.60%,血小板计数158109/L,用药12日后,白细胞计数3.48109/L,中性粒细胞(%)35.30%,中性粒细胞计数1.23109/L,血小板计数23109/L,停药6日后白细胞计数4.99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2.26109/L,中性粒细胞(%)44.2%,血小板计数110109/L,患者血小板减少与复方新诺明的应用存在明确的时间相关性,考虑为复方新诺明导致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对尖吻蝮(Deinagkistrodon acutus)外周血细胞结构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外周血细胞中可以分出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天青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凝血细胞.红细胞呈长梭形;几种类型的白细胞都具有变形运动和不同程度的吞噬能力.白细胞一般呈现分化程度较低的特征,具较强的代谢机能.嗜天青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中颗粒细小众多;嗜碱性粒细胞中颗粒粗大;嗜酸性粒细胞中颗粒粗大,有的颗粒内含物有深染的点状结构;单核细胞有成熟型和未成熟型两种类型.本文着重讨论了几种白细胞的相互关系及其分化程度,并与其它脊椎动物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低氧训练是体育训练项目中广泛采用并行之有效的运动训练方法和手段.在低氧训练的过程中,机体处于低氧环境和运动的双重刺激下,对外周血中的免疫细胞参数有明显的影响.本文将探讨间歇低氧刺激对逐步递增负荷运动大鼠白细胞的影响.将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运动组、运动+低氧连续暴露组和运动+间歇低氧暴露组.后3组进行6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运动+低氧连续暴露组和运动+间歇低氧暴露组从第4周起各在运动后进行人工低氧(O_2含量为14.5%)2 h连续暴露和间隔3 h的暴露.6周训练后,运动组大鼠运动性低血红蛋白现象发生,运动组、运动+低氧连续暴露组和运动+间歇低氧暴露组白细胞计数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间歇低氧暴露对大鼠白细胞总数影响不大(P0.05).运动组大鼠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P0.05或P0.01),运动+间歇低氧暴露组单核细胞数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四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反复少量的低氧刺激可有效防治运动性低血红蛋白,但对机体免疫力的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10.
实验组中华鳖稚鳖饲养于总氨氮(TAN)质量浓度ρ(TAN)为110mg·mL-1的水环境中,将含不同质量浓度的壳聚糖(0,1,5g.L-1)的生理盐水溶液100μL注射到中华鳖腹腔内,空白对照组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溶液,并饲养于新鲜晾晒自来水中.注射7d后观测外周血细胞形态及白细胞分型.主要观测到5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氨氮胁迫下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外周血的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上升;嗜碱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下降;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值显著升高;胁迫对照组(0g.L-1)单核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而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可见,氨氮胁迫会刺激中华鳖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比例增多,而嗜碱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减少.注射壳聚糖对中华鳖白细胞比例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房立新 《科技信息》2012,(29):427-428
通过对小新河污染现状的监测和调查分析,同时基于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要求,借鉴国内外治理污染河流成功经验,根据小新河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设人工湿地治理小新河污染的方案:采取“挡水堰+生态净化塘+表面流人工湿地”相结合的方式,设置两级生态净化塘和两级表面流人工湿地串联运行。小新河人工湿地建成后有利于区域环境良性发展,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稳定生态系统,形成河道走廊景观.大大提高当地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并能够产生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利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MCN)对马鞍山市废水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不仅可监测工业废水,而且对生活废水的污染均可进行监测,污染指数的引用,既可简化数据的统计处理,又可防止本底(即对照值CK)MCN‰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的建设是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前提下,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而沼气建设却为解决农村林木“三剩物”和其它废弃物污染,促进庭园经济建设,改善农村燃料结构,及农村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碱性高锰酸钾分步氧化法,并配合现代物理仪器分析,对黄县和茂名两种页岩干酪根进行了组成结构的研究。两种干酪根分别经过16步和15步的仔细氧化,获得占原料碳82.45%和82.24%的有机酸碳收率,其中有占原料碳48.32%和42.24%的产物得到了乙醚、丙酮的溶解抽提。通过对两种干酪根及其氧化产物的元素分析和红外分析及对产物中的溶剂可溶部分的色谱和色质谱分析,证明了两种干酪根的长链脂肪性,并指出两者在组成结构上各自的特征和差异。黄县干酪根脂性强于茂名,其中尤以长链脂性更强。黄县干酪根的芳构分子比茂名少,但具有较强的稠合度。茂名干酪根中芳香组价略多,但稠合度小,而其脂环和甲基取代异构物均多于黄县。对于干酪根中杂原子的存在形式也作了粗略的探讨。通过对分步氧化产物的前后两种馏份及氧化残渣的全面分析验证,提出了对氧化机理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广州古廖涌生物修复的指示藻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氧化塘—河道原位生物修复的方法对广州市古廖涌河道黑臭水体进行治理,并对治理前、氧化塘处理、原位生物修复河段上游和下游四个不同治理阶段的水体进行水质和浮游藻类的监测,试图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确定反应河涌黑臭水体不同治理程度的藻类生态结构特征和指示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修复阶段,水体COD、BOD、氮磷等污染物逐步得到去除,透明度大大提高;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优势藻由蓝藻转变为裸藻,藻类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增加;种群结构和优势种也发生演变,耐重有机污染种逐步减少或消失,耐中–轻污染种出现;研究还确定了可作为城市污染河涌水体修复的指示藻类。  相似文献   

16.
浅议废旧电池的危害与我国回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体积和重量而言,废电池在生活垃圾中是微不足道的,但使用后不经任何处理直接弃置于自然界,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本文系统阐述了电池的种类、化学组成及其对环境的污染;指出了目前我国废旧电池回收率低、处置不合理和许多人对其危害重视不够的现状,并针对此种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高位池养殖污染渗透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下水的污染和咸化、土壤的污染和盐碱化、海水的污染和富营养化等3个方面研究了高位池养殖污染的渗透规律,并确定相应的数学模型.地下水污染和咸化以民用水井中的Cl-含量来表征,Cl-检出量随水井与高位池距离的增大而呈递减变化规律;土壤的污染和盐碱化以含盐量来表征,含盐量随农田与高位池距离的增大而呈梯度递减变化规律;海水污染和富营养化以COD、TP来表征,COD、TP浓度与海水深度呈递减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在属于三板溪电站水库库区的清水江干流和主要支流上设置4个采样点,依据GB5750-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这些江段在细菌总数平均为1655个/ml,大肠杆菌菌群(MPN)平均为1626个/L,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划分,属于中度污染;按渔业用水标准,大肠杆菌菌群数最高为350个/100ml,最低为44个/100ml,则属于一级水产区。该库建成蓄水后,由于水库水体得以净化,故在水体中细菌总数将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海水围塘养殖区氮磷的变化规律以及围塘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以沿海滩涂地区的海水围塘养殖池为研究案例,定点监测了虾-鱼-贝混合养殖池和对虾单养池的无机氮(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总氮、磷酸盐、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等指标,并分析了该养殖区各种水化学要素在养殖期间的变化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养殖方式下水环境中无机氮之间的转化是完全的,在高溶解氧时硝酸盐氮含量始终较高,而在混合养殖中,硝酸盐氮是该养殖区水体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态;混养池中总磷和总氮、磷酸盐均正相关,与无机氮之间无相关;而单养区总磷也与总氮显著正相关,但与磷酸盐和无机氮无相关;在混养区对总氮主要作用的是物理过程,单养区则是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同时起作用;对NH3+-N的影响虽然同是物理过程起作用,但混养区是盐度,而单养区是pH值和溶解氧;影响磷的各种形态变化的主要是化学过程起作用,但在单养区对PO43--P的影响还有pH值;通过采用有机养殖技术,围塘养殖的水质基本符合养殖要求标准,说明有机养殖、混合养殖等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应加强对这方面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导了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间接电解氧化异戊醇制取异戊酸的新方法。该方法不仅产率高,而且还避免了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