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基于RS与GIS的北京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对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很强的参考和指导意义.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运用Rs与GIS技术.参考2003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颁布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以北京市各区县为评价单元,对北京市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各区县生态环境综合总体状况为良,其中远郊区县生态环境状况较好,生态环境状况优于城区,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广州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生态学理论,采用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法,对广州市人个行政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其结果分为四类.分析了各类的表现特征及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整治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陇中黄土高原潜在生态环境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Arc/Info提供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陇中黄土高原潜在生态环境进行评价.首先选取对潜在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指标构建数字生态环境模型,然后对二级指标体系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得一级指标指数,最后对一级指标体系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得潜在生态环境评价指数.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环境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其开发和建设一直得到国家和山东省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而东营市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其地质生态环境质量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在分析东营市地质生态环境背景的基础上,确定其地质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东营市地质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和分区.依据地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对东营市重大工程布局的适宜性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在山地城镇中,地形地貌对土地生态环境质量及土地利用方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笔者以重庆为例,利用遥感(RemoteSense,简称RS)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技术,参照《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建立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LandEco—environmentIndex,LEI)模型进行评价分级,结果表明:重庆土地生态环境质量一小时经济圈明显好于渝东北和渝东南两翼,盆地好于山区,城口县和巫溪县土地生态环境压力大.这与重庆各地的土地利用、水资源、地形地貌等因素有关,也与实地考察和历史资料分析结果相吻合,表明评价模型是科学客观的,为城镇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对影响石嘴山市生态环境的因素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影响其生态环境的主要贡献因子为植被覆盖率、污染物排放强度、气候因子和水文条件等.根据各评价指标所代表因子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贡献.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加强封山禁牧、实施煤炭开采塌陷区生态修复、调整工业结构、适当增加森林覆盖率和加强环保执法等改善生态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园林景观生态评价与建设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园林绿地景观的生态评价,指出郊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较城区为好。在城近郊区中,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是海淀区,最差的是宣武区。最后本文提出了目前北京市园林景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国有关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成果的分析,从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系统、生态环境安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六个方面论述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并对其进行了评述,结果表明,国内的研究体系还不够全面与系统,综合研究成功的案例尚不多见;在土地利用变化系统模型方面建树不大;有关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今后的研究应结合遥感、GIS技术与数理手段,寻求方法突破,全面、系统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应-体制响应-土地利用”反馈环,形成完整而系统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9.
白银市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白银市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的实际情况,确定其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对各评价因子进行权重计算和分级量化,利用综合评价模型对白银市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为白银市合理进行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协调区域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RS和GIS的四川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理的资源利用与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本研究中利用RS和GIS技术及相关理论,建立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四川省生态环境本底数据库,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建立区域生态环境评价模型,通过模型的空间叠加分析得到综合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将四川生态环境分为5级.分级结果表明:四川省生态环境东部明显好于西部,盆地好于山区,三州地区生态环境压力最大.这与四川各地的自然条件、气候因素、资源开发与利用有很好的相关性,与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的结果也相吻合,说明评价模型是科学客观的.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04,自引:0,他引:104  
从城市生态安全的内涵出发,根据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从资源环境压力、资源环境状况、人文环境响应3个方面构建了一个4层次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综合评价模型,并以此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天津、南京7大城市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说明本研究所建立的城市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对于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借助RS和GIS技术获取土地利用数据,并以此为评价主要基础数据,通过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水土保持指数和污染负荷潜力指数五个评价因子建立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对小清河流域1984-2010年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属于“一般”级别,生态环境总体有所改善,但仍需要继续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以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就是对生态环境优劣的定量描述和评定,准确地反映生态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以莆田市为例,建立莆田市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莆田市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莆田市的生态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改善莆田市整体生态环境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莆田市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是可行的,莆田市的生态环境总体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4.
生态旅游是一种基于自然环境的旅游,一方面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具有生态脆弱性和环境敏感性,开发不当极易受到破坏,另一方面生态旅游是以合理利用生态资源,优化生态环境为目的,对资源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因此,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重在保护。通过对山东省不同类型的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进行探讨,以期为地方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流域生态决策评价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以西藏高原流域(涵盖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和雅鲁藏布江流域)中典型区域为对象的流域生态决策评价系统实现方法.在制定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用层次分析方法(AHP)建立了决策评价模型,并采用Java语言以组件的方式实现模型程序,设计并实现了流域生态决策评价系统.以流域中各种生态系统为例,系统进行了决策评...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为基本框架,构建了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并基于组合赋权法和分层模糊综合法评价了2000-2014年13个行政区水资源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偏低,其中北京、天津、邢台、邯郸等地承载力较弱,应加快经济重心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张家口、承德、秦皇岛市水资源承载力较强,应保持可持续发展,实现其生态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综合评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北京市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的综合评估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土地生态功能重要性分类方法。首先,在对北京市的土地利用现状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北京市的土地利用类型确定为9个大类,15个亚类,进而确定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基准生态服务价值。然后,选取自然、区位、人文3个方面的评价因子对北京市进行综合因素的生态环境评价并划分...  相似文献   

18.
城市景观的类型及其环境生态效能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问题主要是由城市的景观格局变化或用地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在城市的自然景观用地中,绿地和水域是两种对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景观生态类型.景观生态用地在城市中的分布格局、平面形态及生态体的垂向伸展等状况,都对其生态效能的发挥深具影响.因此,提出用分布指标、形态指标和体量指标3项指标体系来全面真实地刻画生态源地的生态效能,为科学地评价和比较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生态园林规划与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生态园林是一个生态环境系统,它是城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其规划和建设水平与质量既是城市综合竞争能力的体现,也是展示现代化城市风貌的窗口。在阐述城市生态园林重要性的基础上,对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剖析了目前城市生态园林的规划与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从增强全民生态意识入手,坚持与贯彻生态学、经济学、美学等科学理论和原则,针对规划、建设和评估等环节提出了完善城市生态园林规划与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水工程与水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水的属性与特点,说明水在地球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50多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的需求迅猛增长,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一些不良影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笔者提出了保护水资源、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若干建议,呼吁水利工作者和社会公众不断增强水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共同保护好人类生存发展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