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99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供中等师范学校使用的《中国历史》教材,经一年多的使用,这套教材有以下优点:一、新教材在体例上、内容上的变化,有利于教学这套教材系根据国家教委1992年颁布的《三年制师范学校教学大纲》(试行)编写的,这套教材从九年义务教育对小学教师的要求出发,既照顾到中师教材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材的衔接,也考虑到二者之间所应具有的层次性差别,同时兼顾到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社会科知识点的教学内容需要,在初中学生已较系统地学过中国历史,大部分学生基本上已掌握了中国历史发展概况的基础上,教材编…  相似文献   

2.
西方对专名的涵义和指称问题的研究主要形成了两大理论.一直以来,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专名有无涵义、专名是如何指称的等两大问题上.本文在两种专名指称理论的基础上梳理了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历史教学改革中应更新教学观念,在历史教材处理方面进行大胆实践与探索。精心设计教学,重新组合;突出重点,化繁为简;开放课堂,加强合作;丰富内容,拓展空间;媒体教学,创设情境。课堂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贴近学生生活,引发学生思考。根据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注意对教材合理取舍,使教学科学、创新、有效。  相似文献   

4.
古代游记关于气候、水文、地貌、动植物的具体描述是我们研究不同历史时期地理变化和发展规律的重要资料。古代游记记录资料的可信性、丰富性和实践性特点使其在深入探索历史自然地理真实面貌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献地位。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红色历史叙事的变迁发展反映了时代思潮对于历史的不同认识,从红色历史侧重揭示事件从而阐释历史本质到转向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人及人性的探微,反映历史过程及本相的多样性、丰富性及复杂性,新中国红色历史叙事深刻反映了意识形态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美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历史教材正是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年龄特征,增添了与现实联系密切的内容,删除了原来艰深的知识点,如井田制、两税法等。其内容侧重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能力培养。根据教材这一特点,我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用好教材,注意方法,使学生真正学好历史科。一、以教材内容为根本,充分利用教材现有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咏史诗可以归纳为感史诗、述史诗和议史诗这三种主要类型,各自有其不同的历史阐释方式。感史诗更多依赖直观感悟的方式去理解历史、咏叹历史,侧重对历史的整体渲染和直觉判断;述史诗主要以一种克制隐忍的目光来捕捉历史、剪辑历史,委婉地传达诗人的复杂历史情绪;议史诗主要以理性思辨的方式来剖析历史、解读历史,惯于对具体的历史细节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反思。这三种咏史诗的历史阐释方式彼此相互纠结缠绕,体现出中国传统文人对于历史的复杂情绪和在历史观念上的矛盾与思想冲突,即在历史认知观上的"历史可知观"和"历史不可知观"的矛盾、在历史范畴观上的"历史有限观"和"历史无穷观"的争议、在历史本质观上的"史理本质观"和"史情本质观"的分歧。  相似文献   

8.
历史学科,应尽快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依据历史学科的特点,《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历史教学具有三项任务:基础知识、思想教育、能力的培养。其中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核心任务。那么,历史学科对学习能力的要求又有哪些方面呢?修改后的《考试说明》对能力的要求分为四大类:一、再认、再现历史知识;二、材料处理;三、历史阐释;四、文字表达。“再认再现”属于低层次能力,“材料处理”属于中层次能力,“历史阐释”与“文字表达”则属于高层次能力。这些能力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那么我们…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广东、宁夏、山东、海南、江苏、福建等省区进行了新课程改革的高考。面对新课程、新高考,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挑战?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怎样复习才有针对性?这些问题如何解决?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对五省区高考试卷特点作些分析,从中获取些复习迎考的启示。1新课程高考试题特点新课程改革省份的高考试题不乏有同行、专家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纵观这些文章,对试题特点分析有以下几个观点:1.1重视能力的考查,淡化对知识点本身的关注新课程实施的是"一标多本",各地区教材版本不同,但都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定的,所以高考命题的依据是课标而不是教材。在这种背景下,高考命题只能是"问题从材料出",而不能"问题从教材出"。试题的呈现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大量形式多样的材料。引导学生由关注教材到关注课标,由记忆教材的基础知识转向对历史信息的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具有政治理论课和历史课的双重性质,评价近现代历史人物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评价历史人物,要兼顾课程本身具有的两种学科性质的特点;要关注学术前沿,处理好教学与学术研究的关系。教学中对具体历史人物评价时,应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坚持"一看二比"的人物评价原则;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阶段性"和"方面性"的结合。课堂教学的方式,可以采取"专题式"讲座和"互动式"教学。  相似文献   

11.
三峡古诗中地名特点和英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因特殊的地理和历史背景,在古诗中经常出现。三峡古诗中的地名不仅体现了地域性,更寓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象征性。如果仅是从译法上研究,恐是难以历数。但地名属于专有名词,如果从可否译成专用名词来看的话,地名的英译就清晰地分为了四种情况:译成专有名词、译成普通名词、译成不对等的专有名词、原诗中的地名在译文中不出现。  相似文献   

12.
藏族传说时代的历史史料是研究藏族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的重要依据之一。藏族传说时代的历史史料有着其独特的特点。文章分析了藏族传说时代的历史史料的特点,并就史料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全面调查<晏子春秋>中专有名词的基础上分析了这类语言单位在语义和语法上的特点,以期能为专有名词的界定及其特点的研究补充一些新的材料和意见.  相似文献   

14.
在汉语的发展史上,助词"等"有两种用法,一是表示列举,二是表示复数。表示列举的"等"可以附着于单项或多项的专有名词、普通名词之后,表示择类举例、列举未尽、列举已尽三种关系,多作中心语,少作修饰语。表示复数的"等"只能附着于单项的代词、表示尊称与谦称的名词、普通名词之后,表示具有内在联系的群体间的同类聚合关系或者相互之间彼此对等的同类聚合关系,多作中心语,少作修饰语。助词"等"表示列举的用法早于表示复数的用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百年乡土教材演变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大量散见的史料,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将中国百年乡土教材的发端、演变脉络总结为三个时期五次高峰期,认为中国乡土教材源于舶来成于传统;伴随于乡土教育运动;适应于教育改革运动,普及面广而作用为补充;存在着有发展空间无实施保证、体系上与学校教育的其他内容相对脱节、其功能作用或被夸大或被忽视、缺乏相应的师资、相应理论建设不够、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总结等局限。  相似文献   

16.
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已经结束60年之久,然而日本的战争责任和历史认识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相反,政府高官顽固频繁地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和歪曲历史的教科书屡次获得当局通过,修改和平宪法已进入实质性阶段,这一切都说明日本的战争责任问题已经演化成战后责任。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出版了多种数学教科书,由于不同的学制、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教科书也变化较大.从出版史角度,通过对出版次数的数据分析来考察民国各时期主要使用的中学数学教科书,并根据民国时期的两份调查,说明民国时期主要使用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8.
对邵阳县金称市方言中重叠式名词从语音、语义和语法3个方面进行了描写分析。邵阳县金称市方言中重叠式名词语音上呈现模式化特征,同形重叠式名词通过异调变音来区别意义。这些词主要分布在器物、植物和人物称谓的具体性口语词之中,绝大对数不具备小称指爱等色彩意义。重叠纯粹是一种构词手段,重叠后一律不儿化,不带儿尾,子尾等词尾。从金称市方言中重叠式名词可以看出西南官话对湘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当前教育部所属高校文科所用历史教材有重大失误,认为《甘石星经》是战国时期的天文学著作。各省属高校组织编写的历史教材受其影响,以讹传讹。更有甚者,高中、初中历史课本照抄了这一错误。这个错误传播2 0余年,波及大学、高中、初中,贻误了几乎所有的青少年,很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20.
C Semenza  M Zettin 《Nature》1989,342(6250):678-679
Here we describe a patient who, as a result of brain damage, had a dramatic inability to retrieve proper names, and who thus offered the opportunity of observing the distinction made in the brain between proper and common names. Although category specific aphasic disturbances are relatively common, this patient's anomia for proper names is very rare: only two other cases have been described so far. The opposite phenomenon, a selective sparing of proper names, has also been recently observed. It is widely assumed that double dissociations such as this reflect the premorbid organization of the cognitive system: the categories of proper and common nouns, therefore, would be separately represented or, at least, separately accessed in the intact brain. The only other such deficits, including the inability to learn arbitrary links between words and to guess the titles of pieces of music, are believed to be indicative of a problem in dealing with purely referential relations. This, in turn, would indirectly confirm the role of proper names as pure referring expres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