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水杨酸(SA)为模板分子,改性凹凸棒土为载体,制备表面印迹聚合物(MIP)。用静态吸附实验考察MIP的吸附性能,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线衍射仪(XRD)和Brunauer-Emmett-Teller(BET)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表征MIP表面官能团、晶体结构和孔结构。结果表明:MIP对水杨酸的吸附约在120 min达到平衡且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方程能较好地解释吸附等温行为且为单层吸附。初始pH通过影响吸附剂与SA间的氢键而影响MIP对模板分子的吸附,MIP具有较好的再生性能。MIP相对于非印迹聚合物(NIP)对SA有更好的选择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2.
以苦参碱为模板分子,通过后交联反应,成功制备了分子印迹酚羟基修饰超高交联吸附树脂(MIP),同时制备了非分子印迹超高交联吸附树脂(NIP).测试了MIP树脂和NIP树脂的物理性能和形貌特征,研究了MIP在水溶液中对苦参碱和金雀花碱的静态平衡吸附行为和对苦参碱的吸附选择性,并与NIP对苦参碱和金雀花碱的吸附行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相比NIP,MIP的比表面积有所下降,而孔径和孔容有所增大,且MIP树脂上的孔洞比NIP树脂更为规则;MIP在水溶液中对苦参碱的选择系数较高,最高可达到15.67,MIP对苦参碱具有较高的识别选择性;静态平衡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拟合结果表明MIP树脂比NIP树脂更有利于吸附苦参碱.  相似文献   

3.
研究亲水性核-壳结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并考察其吸附、分离性能.以尿苷为模板分子,通过回流沉淀聚合方法(DPP)制备亲水性的核-壳结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研究了模板分子UR与功能单体MMA之间的相互作用,考察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吸附动力学、吸附平衡以及吸附选择性,评价了该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高效液相色谱柱填料时对尿苷及其类似物的分离能力.UR分子印迹聚合物对UR的吸附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Freund lich等温方程能更好地拟合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印迹分子尿苷的等温吸附数据;UR分子印迹色谱柱能够实现UR及其类似物的分离,对尿苷具有选择性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氧氟沙星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和2-乙烯基吡啶为复合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合成了复合功能单体的印迹聚合物材料.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和Scatchard模型分析研究印迹材料对模板分子的吸附容量、特异性和选择性.结果表明:与单一功能单体制备的MIP材料相比,复合单体MIP材料对模板分子及其类似物都存在着较高的吸附容量和更好的选择性.而Scatchard模型证明在MIP复合印迹材料表面存在两种结合方式:一种是呈高选择性亲和力,另一种为弱选择性亲和力.其相应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48,240μmol/g,在含有20μg/mL氧氟沙星溶液时,复合单体的印迹材料与对应的非印迹材料相比,印迹因子可达到3.20.随后将该材料作为特异性吸附剂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对牛奶中痕量的氟喹诺酮进行吸附和检测,取得了理想的重现性(RSD 5.0%)和加标回收率(93.72%~102.14%).  相似文献   

5.
以纳米二氧化硅为载体,4-甲基二苯并噻吩为模板,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通过表面分子印迹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表面4-甲基二苯并噻吩印迹聚合物。利用红外光谱和氮气吸附对其进行表征,同时采用静态吸附实验考察该聚合物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载体表面合成了印迹聚合物,其吸附量远大于非印迹聚合物的吸附量,前者吸附动力学符合pseudo-first-order model,后者符合pseudo-first-order model和pseudo-second-ordermodel。印迹聚合物的吸附等温线满足Freundich等温吸附方程,属于多分子层吸附;与结构类似的二苯并噻吩和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相比,印迹聚合物对模板4-甲基二苯并噻吩显示了特异的识别选择性与优良的结合亲和性;此外,印迹聚合物还能循环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6.
以茄尼醇为印迹分子,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制备了茄尼醇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和茄尼醇分子印迹复合膜(MIM).分别研究了它们的吸附和渗透特性,并用于烟叶样品中茄尼醇的分离富集.结果表明,实验制备的MIP的印迹因子可达2.20,其对混合标准溶液中的茄尼醇的吸附率达66.9%,明显高于其它组分,显示出良好的选择性分离富集茄尼醇的性能;所制备的MIM能阻碍印迹分子的渗透,显示出对印迹分子茄尼醇的渗透选择性.  相似文献   

7.
以S-2-巯基丙酸为手性功能单体,S-萘普生(S-Npx)为模板分子,优化印迹体系和聚合方法制备了18种印迹聚合物(MIP_(1~18))和相应的非印迹聚合物(NIP_(1~18)).结果表明,在以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_2)为载体,采用表面印迹法,固定模板分子、功能单体及交联剂的摩尔比为1∶4∶20,甲醇为致孔溶剂时制备的印迹聚合物(MIP3)具有较好的印迹效果.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对其吸附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是以多分子层吸附为主,Scatchard分析显示,离解常数K_d为0.82 mmol/L,最大表观结合能力Q_(max)为9.92 mg/g.动力学研究表明,达到吸附平衡时,最大吸附量可达5.73 mg/g,印迹因子为4.82,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采用扫描电镜(SEM)表征了最优聚合物MIP3及相应的NIP_3的结构,并研究MIP_3对外消旋体R,S-萘普生(R,S-Npx)的手性拆分能力.最后结合HPLC研究了MIP_3对混旋萘普生的手性拆分能力,拆分因子达到2.31,证明其拆分能力比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染料木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吸附性能。方法采用热聚合法,以染料木素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甲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φ1∶φ2=9∶1)混合溶剂中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对聚合物进行表征;通过Scatchard方程考察了聚合物的结合特性及对其他结构相似的化合物的选择性吸附能力,研究聚合物的吸附动力学特征。结果聚合物通过氢键形成两类结合位点,并且对染料木素有比较明显的吸附特性。结论染料木素分子印迹聚合物有明显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天麻素为模板,合成了对天麻素具有选择性吸附效果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扫描电镜和平衡吸附实验表明,与空白印迹聚合物(NIPs)相比,MIPs表面粗糙多孔并且有较多的结合位点和较高的吸附容量。在吸附动力学实验中,MIPs在30 min即可吸附最大吸附量的88.38%。在选择性实验中,MIPs对天麻素的吸附量远大于对其结构类似物葡萄糖的吸附量,体现了良好的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本材料有作为选择性填料来提取分离天麻素的潜能。  相似文献   

10.
以外消旋色氨酸(DL-Trp)为模板分子,β-环糊精(β-CD)及其衍生物为单体构建手性环境,改变印迹体系和聚合方法合成了14种印迹聚合物(MIP1~14).采用SEM和N2吸附试验表征优化印迹聚合物MIP14的结构,通过吸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模型探讨其吸附特性,并结合HPLC分析聚合物对DL-Trp的手性拆分能力.结果表明:MIP14为孔径分布较为均一的中孔材料,主要存在两类结合位点,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MIP14具有良好的手性拆分能力,在含有6种芳香族氨基酸的复杂体系中可特异性拆分DL-Trp,拆分因子1.477,表明以环糊精衍生物直接印迹外消旋混合物来制备手性印迹材料是一条简便而可行的合成路线.  相似文献   

11.
探索聚苯乙烯微球的添加对于分子印迹膜对溶菌酶(Lysozyme, Lyz)吸附性能的影响.以溶菌酶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微球为致孔剂,制备聚苯乙烯为致孔剂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膜(PS-MIP).PS-MIP的吸附平衡时间为30 min,短于未添加聚苯乙烯微球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膜(MIP);PS-MIP与MIP对于Lyz的吸附能力均明显好于聚苯乙烯为致孔剂的非分子印迹聚合物膜(PS-NIP)与未添加聚苯乙烯微球的非分子印迹聚合物膜(NIP);PS-MIP对Lyz的选择性要好于MIP,而卵清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在PS-MIP和MIP上的荧光信号没有差别.实验结果表明,在分子印迹膜聚合过程中添加聚苯乙烯微球,有利于缩短吸附时间,增大溶菌酶的吸附量并提升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
使用共沉淀法,以咖啡因作为模板分子,凹凸棒/四氧化三铁(ATP/Fe_3O_4)为聚合物内核,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在偶氮异二丁腈引发下成功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MMIPs),该聚合物能够选择性识别并吸附咖啡因.通过红外(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A)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制备的聚合物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聚合物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室温下MMIPs对咖啡因的饱和吸附量为2.94mg·g~(-1),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该印迹聚合物对咖啡因具有较高的亲和性、选择性和重复利用性.  相似文献   

13.
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制备的目标是获得在空间和结合位点上与某一分子(模板分子或印迹分子)完全匹配的聚合物.因其具有构效预定性、特异识别性和广泛实用性三大特点而发展迅速.分子印迹复合膜是在现有膜的基础上,在其表面或膜孔中制备一层分子印迹聚合物,使其既有MIP的特点,又有膜的稳定性.以对氯苯酚为模板分子,偏氟膜为支撑膜,丙烯酰胺或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采用热引发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对氯苯酚分子印迹聚合物膜.通过FTIR与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膜进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分子印迹膜对对氯苯酚及其结构类似物(2-氯苯酚、苯酚)的静态吸附量.结果表明:印迹复合膜对模板分子对氯苯酚的吸附量约为非印迹膜的3倍;且对模板分子对氯苯酚及异构体2-氯苯酚的吸附量远远大于苯酚,可能是复合膜上印迹聚合物的孔穴要比苯酚尺寸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乙烯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鸟嘌呤的印迹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壳聚糖(CS)为原料,通过其活性基团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反应,制得水溶性的乙烯基壳聚糖衍生物(CS-GMA).用FTIR和XRD对所合成的衍生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在印迹分子鸟嘌呤的存在下,利用该乙烯基壳聚糖衍生物为功能单体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合成了可通过非共价自组装法形成多个识别位点的生物碱基-鸟嘌呤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CS-GMA的分子识别作用.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对鸟嘌呤具有较高的识别能力及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在水相中,将模板分子咖啡因、功能单体丙烯酰胺(MA)及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咖啡因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并对印迹聚合物微球进行吸附性能实验、吸附动力学实验、电镜和红外光谱的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微球粒径均一,形貌较好,对咖啡因有较好的特异性选择吸附,吸附量为1009.5μg/g,分离因子为2.37。  相似文献   

16.
等温吸附和动力学吸附是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目标物吸附行为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多种等温吸附模型和动力学吸附模型分析研究了以共价键制备的盐酸克伦特罗(CLB)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对目标物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该CLB MIPs颗粒表面不均匀,对CLB的吸附属于化学吸附,吸附过程中CLB分子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吸附过程分为表面吸附和孔穴缓慢扩散吸附两个阶段,但扩散不是控制吸附速率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17.
Tuftsin是一种对人体具有特殊生理作用的生物活性肽.该文以Tuftsin为模板分子,以丙烯酸为单体,在多孔聚偏氟乙烯基膜上制备高选择性Tuftsin-丙烯酸分子印迹复合膜(T-AA MICM),并研究其吸附分离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分子印迹复合膜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和特异性选择吸附性能,Tuftsin在分子印迹复合膜上的吸附过程主要是单分子吸附过程,其吸附动力学行为规律符合准2级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18.
以手性药物左旋萘普生(S-naproxen)为模板分子,四乙烯基吡啶(4-VPy)为功能单体,采用表面印迹法,以介孔材料SBA-15为载体合成了能选择性识别S-naproxen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扫描电镜及孔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具有粒径均匀、孔径分布窄、比表面积大等特点;同时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载体表面形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层,Scatchard分析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自组装过程中存在两类结合位点,聚合物高亲和力和低亲和力结合位点的最大表观结合容量分别为Qmax1=2.504μmol/g,Qmax2=16.680μtmol/g;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可以自发进行.  相似文献   

19.
以磺胺嘧啶为模板分子,运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微球形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Scatchard模型.求得分子印迹聚合物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为8.6μmol/L,最大表观结合量为185.7,μmol/g.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等温吸附线方程符合Longmuir方程.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吸附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而减小,表明非极性共价键在分子识别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间苯二酚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静态平衡吸附实验和选择性实验考察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采用Scatchard模型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结合特性,并考察了印迹聚合物对同类底物吸附特异性.结果显示,该印迹聚合物对间苯二酚呈现出良好的吸附能力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