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4 毫秒
1.
王基 《甘肃科技》2005,21(6):146-146,149
目的探讨经彩超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和心包填塞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文对19例大量心包积液及心包填塞的住院患者,行彩超引导下心包腔置管持续引流的治疗方法。并对其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9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疗效。在彩超引导下,心包腔置管引流心包积液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疗效可靠。较反复多次心包穿刺抽液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2.
经内窥镜逆行置留双J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内窥镜置入双J管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同程度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患者,通过内窥镜置入双J管进行疗效观察和安全性能分析.结果:32例置管均顺利、管位正常,25例出现轻度膀胱刺激症或血尿,其余无明显不良反应.2例体外碎石患者缩短了排石时间,减少了并发症;4例术后漏尿患者置管后漏尿随即终止;肾功能不全组病例肾功能得到了改善,有利于二期手术;晚期癌肿压迫输尿管病例,除有效防止狭窄外,肾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恢复,提高了生存质量.结论:双J管具有内引流和内支架的双重作用.经内窥镜置入双J管,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首选引流方式.  相似文献   

3.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中等量或大量胸腔积液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59例中等量或大量胸腔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置管闭式引流术,观察手术的安全性、术后并发症以及预防措施。结果:59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其中导管滑脱2例,术后导管堵塞8例,无一例发生感染、气胸、肺复张性肺水肿等并发症。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安全有效,护士应掌握相关知识,及时观察和加强引流管护理,可有效地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胸腔置管引流注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效果.方法 3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 脉导管引流注入药物和生物制剂的治疗和护理.结果 32例患者胸腔留置术均一次成功,无气胸、血胸、腔内感 染等并发症.引流时间5~21d,平均10d,所引出的液体量4000mL~11000mL,平均引流量8000±250mL.无1例患 者堵塞.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安全、有效.减轻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值得在 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一步探讨自发性血气胸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对32例自发性血气胸早期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二根加负压吸引治疗,一根置锁骨中线第2肋间排气,一根置腋后线节第8肋间排液.结果:随访20例为引流3~20年者,无1例复发.均于病后2~6个月内恢复正常工作,无明显体力下降.结论:双管负压吸引是治疗自发性血气胸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有关文献报道癌肿是引起心包积液最常见的原因 (占 2 9.5% ) [1] ,我院 1 989~ 1 999年收治心包积液 2 1例 ,其中转移性恶性心包积液 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情况 :本组男 4例 ,女 2例 ,2 0~ 30岁 1例 ,40~ 50岁 2例 ,大于 60岁 3例。诊断 :4例继发于肺癌 ,经病理诊断均为腺癌 ,2例为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 :6例均有心界扩大 ,胸闷、气促及阵发性咳嗽 ,心动过速、心音减弱 5例 ,胸痛及周缘水肿、肝大各 4例 ,浅表淋巴结肿大 3例 ,1例合并有脑转移。X线检查 :6例均有心影增大 ,右上肺癌 2例 ,右下及左上肺癌各 1例。 3例有纵隔…  相似文献   

7.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胸腔置管引流注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效果。方法3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注入药物和生物制剂的治疗和护理。结果32例患者胸腔留置术均一次成功,无气胸、血胸、腔内感染等并发症。引流时间5~21d,平均l0d,所引出的液体量4000mL~11000mL,平均引流量8000±250mL。无1例患者堵塞。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安全、有效。减轻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价膨体聚四氟乙烯外科隔膜(SM)作为心包替代物在小儿心脏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从597例应用实例中随机选出256例应用SM者与744例未应用SM者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显示外科隔膜可预防术后心脏和近心大血管与胸骨后的粘连,从而减少再手术时的危险。SM组在术后出血、心包填塞、感染等并发症方面与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提示此种外科隔膜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并发症少的心包替代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在颅内感染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该院2002年3月至2006年6月行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颅内感染的30例病人,与1996年至2002年3月我院采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颅内感染的30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 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组在感染控制平均时间、临床症状平均改善时间、感染控制例数的效果优于腰穿脑脊液置换组.结论 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上皮生长因子预防心脏术后心包粘连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皮生长因子(EGF)对心脏术后心包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术中对犬心包内喷洒上皮生长因子3个月后,观察心包粘连情况;选先天性心脏病、房缺及室缺病人40例,术中心包内喷洒上皮生长因子,术后6个月、12个月经CT检查,判定心包粘连、增厚结果.结果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中,实验组粘连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EGF心包内应用有明显预防心脏术后心包粘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价膨体聚甲氟乙烯外科隔膜(SM)作为心包替代物在小儿心脏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从597例应用实例中随机选出256例应用SM者与744例未应用SM者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显示外科隔膜可预防术的心脏和近心大血管与胸骨后的粘连,从而减少再手术时的危险。SM组在术后出血、心包填塞、感染等并发症方面与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提示此种外科隔膜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并发症少的心包替代物。  相似文献   

12.
观察消痈汤联合B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阑尾脓肿的疗效。对35例阑尾脓肿患者采用消痈汤联合B超穿刺置管引流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的方法治疗35例并观察疗效。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35例患者均获治愈或好转,总有效率100%。消痈汤联合B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阑尾脓肿的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价膨体聚四氟乙烯外科隔膜作为心包替代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从597例在小儿心脏外科的应用实例中选出256例与作为对照的744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外科隔膜可预防术后心脏和近心大血管与胸骨后的粘连,从而减少再手术时的危险。使用了外科隔膜在术后出血、心包填塞、感染等并发症方面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提示外科隔膜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和并发症少的心包替代物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和治疗1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2008年14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和治疗经验.结果本组145病例中,52例出现皮下积液,发生率为35.9%.皮下积液经局部处理后,皮下积液的患者均在20 d内痊愈.其中,低位切开引流6例,有4例出现长期积液,在低位切开引流的同时,采用刮勺搔刮后2周内积液腔粘连愈合.结论采取综合预防和治疗措施明显降低了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双侧先天性后鼻孔闭锁婴儿早期行经鼻内镜下双后鼻孔成形术,探讨新型鼻腔支撑管在术毕固定支撑术腔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名经鼻内镜和鼻咽CT确诊为双侧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的患儿,初次手术年龄自出生后7 d至4个月,其中女性16例,男性14例,包括骨性闭锁12例、膜性闭锁5例及混合性闭锁13例.全部患儿在全麻下行经鼻内镜下双后鼻孔成形术.不同的闭锁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术毕留置自制新型鼻腔支撑管,根据留置支撑管时间将患儿分为3组:置管1个月以内组5例、置管3个月组14例和置管6个月组11例.术后观察症状改善程度及撤管后再发狭窄情况.结果:患儿术后鼻腔通气情况均有改善,均可经口进食,睡眠改善,生长发育速度明显提高,并发症少.置管1个月以内组的术后再发狭窄率为100%,置管3个月组和置管6个月组的术后再发狭窄率明显下降(分别为7.14%和0.00%)(P0.01).不同病理类型的术后再发狭窄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双侧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的患儿行经鼻内镜下双后鼻孔成形术可有效改善呼吸困难,采用自制新型鼻腔管支撑管是简单有效的支撑方式,术后留置3~6个月可有效预防再发狭窄和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6.
张伯芳 《甘肃科技》2000,16(1):44-44
T管引流是胆道手术中最常见且较安全可靠的引流方法 ,但若在T管安置及拔管过程中出现失误 ,即使常规拔管亦可能发生胆汁漏、胆汁性腹膜炎这样的并发症 ,处理不当 ,后果严重 ,结合病例就其诊治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病例男性 ,61岁。胆囊切除术后6年 ,胆总管结石 ,于1991年5月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形管引流术 ,术后14天T管造影、夹管2天无异常 ,16天拔管 ,约半小时后始觉右上腹痛 ,无放射痛及腹膜刺激现象 ,保守治疗3天渐出现腹胀、黄疸 ,B超示腹腔内液性暗区 ,腹腔穿刺抽出胆汁性液 ,剖腹探查见腹腔内胆汁性积液约1500…  相似文献   

17.
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在颅内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在颅内感染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该院2002年3月至2006年6月行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颅内感染的30例病人,与1996年至2002年3月我院采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颅内感染的30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组在感染控制平均时间、临床症状平均改善时间、感染控制例数的效果优于腰穿脑脊液置换组。结论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控制性脑室外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治疗中的运用及其效果.方法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中置管和CT下定位穿刺置管脑室外引流117例,术后持续开放引流3~7d,每天引流脑脊液量150~480ml,测颅内压每天4~6次.结果80例愈后Ⅲ级以上,3例植物生存,27例死亡,死亡率23.07%,同期常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3557%.结论脑室外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能有效降低颅内压,并可指导治疗用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控制性脑室外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治疗中的运用及其效果.方法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中置管和CT下定位穿刺置管脑室外引流117例,术后持续开放引流3~7d,每天引流脑脊液量150~480ml,测颅内压每天4~6次.结果80例愈后Ⅲ级以上,3例植物生存,27例死亡,死亡率23.07%,同期常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3557%.结论脑室外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能有效降低颅内压,并可指导治疗用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观察不同剂量尿激酶在治疗渗出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86例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三组均有用深静脉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尿激酶1组为向胸腔内多次注入尿激酶10万单位;尿激酶2组为向胸腔内多次注入不同剂量尿激酶20~50万单位.结果:尿激酶2组的胸腔积液引流量较明显增加,且胸膜粘连、胸膜肥厚发生率较低.结论:胸腔内注入大剂量尿激酶可以更加明显减少渗出性胸腔积液的胸膜粘连、胸膜肥厚发生率,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