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DSP主机接口的程序自举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解决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应用程序加载问题,以TMS320C54xx系列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为对象,对DSP主机接口自举方式进行研究,结合引导模式选择流程,设计了基于DSP主机接口实现程序自举的硬件电路,定义了程序自举所需数据格式。在此基础上,确立了通过DSP主机接口完成自举的MCU(Microcomputer Unit)程序流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降低了系统的设计复杂度,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为数字信号处理应用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光栅莫尔条纹细分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处理器的大小数结合细分法进行莫尔信号的细分,将信号进行区间划分来实现辨向。由此设计了以DSP为核心的“DSP MCU“光栅信号处理系统,DSP负责信号的采集和处理,MCU完成系统的总体控制和简单的数据处理,DSP配合MCU完成光栅莫尔信号的采集、放大、滤波、细分、辨向、数据显示和通讯,为光栅副的直线位移和角位移的测量提供了一个通用平台。实验结果表明,光栅的细分精度为3″。  相似文献   

3.
毛建权  季晓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15):3911-39133918
设计与实现了基于SPI的DSP与MCU双向通信。详细介绍了SPI接口以及DSP的多通道缓冲串口(McBSP)的特点,分析探讨了将McBSP配置为SPI的方法,给出了基于SPI的DSP与MCU双向通信的硬件电路和软件协议实现,很好地解决了SPI在双向通信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嵌入式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微处理器 (MPU)微控制器 (MCU) ,DSP等可编程计算部件应用于数据采集系统中 ,可以极大地提高数据采集系统的静态、动态、瞬态测量特性 ,诸如 :量程、增益、时间漂移、温度漂移、采样速率、抗干扰能力等。应用带有内置A/D转换器的微处理器 ,使数据采集系统电路更简化 ,体积更小 ,信噪比更高 ,成本更低。为了能采集较宽频率范围内的模拟信号 ,必须设计一个高性能的采样频率变换电路 ,以便根据需要 ,方便灵活地设定采样频率 ,同时 ,还要降低采样孔径的抖动 ,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数据采集系统大都是由ARM+DSP实现的,虽然DSP的优势在于数据处理,但是随着FPGA技术的发展,很多FPGA已经可以取代DSP的作用了。尤其是在高速实时的数据采集领域,采集回来的数据速度高,数据处理相对简单(平均处理),使用FPGA构建的数据采集系统能更加快速地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快速处理。本设计的工程的具体应用背景是光纤通信检测仪,期中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有别于传统的MCU架构,采用的是FPGA+SRAM架构,可实现高速数据采集与处理。  相似文献   

6.
马海斌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2):37-37,41
随着DSP技术的进步,计算能力更强、功耗更低和体积更小的DSP已经出现,使3G手机上植入更精确更复杂的自动语音识别(ASR)功能成为可能。目前,基本ASR应用可以分成三大类:1.语音-文本转换(语音输入);2.讲者识别;3.语音命令控制(语音控制)。采用DSP与MCU相结合可以实现上述功能。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通过McBSP接口互联的双处理器(DSP)并行处理系统.采用双DSP流水线体系结构,其中一个DSP负责进行各回路电压电流的采集、滤波、迭代计算,另一个DSP负责人机交互、远程通信与实时控制,二者并行工作可显著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以此并行计算机结构为核心,设计实现了高压电力无功补偿(SVC)信号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8.
基于DSP的光轴稳定平台控制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基于DSP(TMS320LF2407A)的光轴稳定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实现。针对TMS320LF2407A的特点,主要叙述了与DSP接口的电路和程序设计方法,重点分析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其功能的实现。实验表明采用DSP设计本系统具有占用空间小、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DSP技术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DSP的特点和应用发展状况,然后论述了控制系统引进DSP的必要性和DSP与MCU以及DSP与FPGA之间的关系,对DSP在工业现场的应用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基于DSP和MCU的双片结构的无线指纹识别系统的设计实现.系统由AES2510和TMS320VC5507构成指纹图像采集模块,由PIC18LF4620和MRF24J40构成基于ZigBee网络的指纹认证信息的无线传输模块.该系统相对传统的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更适合于人员多和指纹采集地点发散的场合,可以作为大型考勤系统的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针对GPS定位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种MCU的GPS卫星定位系统,探讨了MCU系统的单片机系统组成、系统复位电路、片内片外存储器选择电路三个方面,还对MCU系统进行了仿真设计。研究表明,MCU的GPS卫星定位系统有高集成度、高可靠性,可以嵌入到不同的设备中,具有很好的可移植性,因此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嵌入式应用系统面临实现实时多任务时,多MCU构建的电路系统具有技术难度低、开发周期短等特点。文章介绍了串行总线传输、并行数据传送、数据共享等多MCU系统的构架方法。并举例说明在设计多MCU系统时应根据系统的实际要求,合理选取构架方法,完成MCU之间的协调,实现系统功能,满足实时性和并行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不间断电源(UPS)对逆变环节的可靠性要求高,UPS系统中DSP需承担检测、保护、通讯和变流等功能,传统单核DSP难以适用.为此,提出一种运用内嵌控制律加速器(CLA)的DSP控制高可靠性的UPS系统设计方案.逆变环节采用双Buck拓扑结构提高可靠性;通过对UPS主电路拓扑和双Buck逆变工作原理分析,运用DSP TMS320F28069的CLA功能分担系统任务进行协同控制,不需增加额外的DSP,实现UPS系统设计.最后通过一台1 k W的实验样机,验证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CPLD在DSP实时图像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DSP TMS320C6205为核心处理器,设计了一种基于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和DSP的实时图像采集系统.在介绍系统组成原理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CPLD在系统中的设计方法和工作流程,包括图像采集系统控制设计、图像传输控制设计等.系统采用SAA7113和CPLD完成了无DSP干预的图像采集与存储,通过DMA实现图像传输.实际应用表明,这种设计具有功能集成,结构实现简单,程序修改方便等优点,能得到满意的图像结果.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以GSM通信模块为核心开发的远程无线抄表系统.系统由远程数据管理中心(RDC)和家庭数据终端两部分组成.家庭数据终端由主控单元(MCU)、无线数据收发模块和带有无线传输模块的水、电、气表组成,各表与MCU通过无线调频方式进行数据通信;MCU通过GSM移动通信网络与RDC进行数据、命令传输,从而使其应用范围大幅度提高,不再受地理小区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简介了数字信号处理 (DSP)技术近年来在软、硬件方面的进展及其广泛的应用 .本文针对定点处理方法、浮点处理方法着重分析了其运算精度、误差指标以及处理系统的功能、性能 ,提出了对DSP系统设计改进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通用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设计了视频图像目标快速识别与跟踪系统。  相似文献   

18.
针对非接触在线高速实时检测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线阵CCD和DSP的图像采集处理系统.系统采用Camera Link接收器DS90CR288A将CCD输出的速度高达80MHz的低压差分信号(LVDS)转换成低压TTL(LVTTL)信号,然后将数据送入高速FIFO以协调CCD和DSP的时钟差异,最后采用EDMA方式将FIFO数据转存到SDRAM中,一幅图像传完之后中断DSP进行图像处理,MCU负责尺寸显示.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达到了较高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9.
根据高精度非球面表面检测的要求,提出一种用于微纳精度测量的非球面检测平台伺服控制系统.系统基于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以下简称DSP)芯片控制技术,采用德州仪器(Ti)公司的TMS320F2812运动控制开发板对三轴伺服电机进行实时控制.系统硬件上设计了DSP外围驱动电路,实现了对交流伺服系统的控制.反馈电路采用模块化设计,完成了对电机编码器和直线光栅尺输出信号的采集.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用CCS2.0开发工具完成了DSP芯片软件上编程,包括数字比例-积分-微分(以下简称PID)算法,数字测速M/T法等,简化了外围硬件设计.系统具有完整的DSP芯片的运动函数编程以及硬件模块的扩展功能.最后通过实验在双轴工作平台上进行定位分析和稳定性仿真,系统达到较高的位置控制.  相似文献   

20.
在系统可编程技术在硬件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SP(在系统可编程)技术在CMOS PLD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ISP器件能完成很多的系统性能,所有的器件能够通过一个简单的菊花链结构进行编程,并利用丁载电缆将熔丝文件写入ISP器件。在熟悉ISP PLD技术的工作原理和VHDL环境并掌握ISP开发工具(包括WVOffice与ispDS+5.0)情况下,利用VHDL将该技术应用到MCU硬件的设计,并根据芯片的管脚锁定,利用PROTEL制成一块PCB,最后完成对MCU样机的调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