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有车一族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对汽车乘驾舒适性的要求有了更高的标准,汽车空调行业应运而生。在国际环保主义潮流的影响下,汽车空调的环保问题也引起了汽车相关群体的关注,汽车空调正在朝环保化方向发展。汽车空调系统具有制冷、取暖、除霜、除雾、空气过滤和湿度控制等功能。近年来,环保和能源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影响汽车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拥有一套节能高效、性能可靠的空调系统是必要的。正确的制冷剂充注量是减少燃料消耗量的措施之一。对制冷剂加注工艺的研究,实现提高汽车空调维修新技术的规范化、教学的工艺化。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经济的稳步增长,有车一族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对汽车乘驾舒适性的要求有了更高的标准,汽车空调行业应运而生。在国际环保主义潮流的影响下,汽车空调的环保问题也引起了汽车相关群体的关注,汽车空调正在朝环保化方向发展。汽车空调系统具有制冷、取暖、除霜、除雾、空气过滤和湿度控制等功能。近年来,环保和能源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影响汽车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拥有一套节能高效、性能可靠的空调系统是必要的。在维修和车辆报废时使用制冷剂回收和再利用设备是减少温室气体直接排放的措施之一。对制冷剂回收工艺的研究,实现提高汽车空调维修新技术的规范化、教学的工艺化。  相似文献   

3.
汽车空调系统需要以车厢内或者驾驶室内空气的不断变化(温度、湿度、清洁度、流速等方面)来进行调节,使车内环境控制在使驾驶员及乘客舒适的范围内。因为汽车内空间相对狭小,热工性差且周围环境不断变化,所以汽车空调系统是最复杂的空调系统之一,现阶段已经成为衡量汽车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我国现行标准为GB/T 21361—2008《汽车用空调器》和系列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4.
汽车空调装置已成为衡量汽车功能是否齐全的标志之一,并且是现代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不断地追求汽车的动力性、安全性、可靠性,现如今,也对舒适性提出了高要求,因此,空调系统作为现代轿车最基本的配置,也成为必然。该文以汽车空调系统为例,叙述了汽车空调的工作过程,以及如何对汽车空调系统进行工作故障分析与诊断,笔者认为这尤为重要,并通过案例来进行论述,对维修人员排除汽车空调系统的故障也起到了一些作用。  相似文献   

5.
汽车空调是汽车专业重要课程之一,在汽车维修过程中,它是不可缺的。作为技工教育者就如何提高学生汽车空调维修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特对《汽车空调》项目教学的考核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可行性的教学考核方法。以便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汽车空调维修从业人员,缓解汽车维修业汽车空调维修从业人员严重不足之急。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汽车内空气污染问题,创新地引入了湿式空气治理技术,研发了一种基于湿式空气治理技术的车载空气净化装置。综合考虑经济成本、使用习惯、使用寿命并结合传感、智能控制等技术,设计了5种型号的产品,经实验室模拟测试,得出主要性能指标,由数据判断该产品可以应用到汽车内空气污染的治理。该车载空气净化装置很好地克服了现有的汽车空调滤芯及车载空气净化器的弊端,是对现有的汽车内空气污染治理技术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7.
莫涛 《科技资讯》2013,(10):113-113,115
从外部调节变排量压缩机、自动化空气质量调控、CFD优化及集成系统等方面,对汽车空调系统研究现状进行详细归纳总结后,结合自我工作经验,对汽车空调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汽车空调的性能与汽车的驾来舒适性是密不可分的,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空调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汽车空调产品逐步向着个性化,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该文主要讨论汽车空调的相关新技术以及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汽车空调用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同时利用汽车发动机和尾气余热并采用微机控制技术的汽车空调用除霜与供暖装置,该装置一方面能实现冬季发动机低温启动时加快发动机升温速度,使其迅速进入正常工作温度,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同时也能提升汽车供暖系统的除霜性能,保证驾驶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能充分利用汽车余热,实现汽车空调,减少汽车油耗,提高燃料的热能利用率和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力系数.通过对该装置进行热力计算与传热面积计算,结果表明改造后的排汽热交换器和冷却水箱传热面积较小,结构简单紧凑,相对于传统的汽车空调和供暖装置,能耗极少,无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0.
林世明 《科技资讯》2014,(13):74-75
五菱荣光汽车是社会保有量非常大的一款汽车,五菱荣光汽车空调压缩机不工作是空调系统制冷效果不好的一种常见故障。笔者长期承担上汽通用五菱售后服务培训工作,对五菱汽车空调系统制冷效果不好的故障诊断有丰富的经验。笔者根据五菱荣光汽车空调的控制电路、部件结构特点、控制方式并结合维修实际总结出五菱荣光汽车空调压缩机不工作的故障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汽车产业面临激烈的竞争态势,内饰零件制造的利润空间也在逐步缩减,企业必须加强对汽车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以增强自身汽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本文以汽车空调出风口装配流水线为研究对象,探讨汽车空调出风口装配的优化、平衡工序,以较低的成本提高汽车空调出风口装配效率,从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汽车空调出风口的制造质量。  相似文献   

12.
现代新型汽车的空调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技术,制冷能力更强,运行状态更加稳定,了解新型汽车空调的特点,并掌握起维修方法,对保证汽车内部环境的舒适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现代新型汽车空调的结构、特点和发展趋势,并简要的介绍了现代新型汽车空调的维修心得。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是对以汽车尾气废热为驱动的吸收式及吸附式制冷方式应用于汽车空调做可行性研究。通过各类汽车的冷负荷计算,以及可回收的尾气废热量计算,选择出适合用吸收式和吸附式制冷方式做汽车空调的汽车类型,并对两种制冷方式应用于汽车作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根据汽车的工作特点,结合空气弹簧的充放气特性,设计了汽车运行姿态控制系统及其控制策略.为了提高汽车的侧向稳定性,设计了空气悬架刚度调节控制器,在侧倾危险状况下,及时调整空气悬架的刚度,提高了汽车的侧向稳定性,减少了汽车侧翻事故的发生.为了满足常规工况下的工作装置需要,设计了车身水平位置调节控制器,控制车身的水平位置.在汽车行驶速度为80km·h-1、方向盘转角为200°的情况下进行仿真试验,汽车左侧空气悬架的刚度上升了12.5%,右侧空气悬架刚度下降了13.3%,汽车侧倾角稳定在4.1°.结果表明汽车运行姿态控制系统能够较好地控制汽车运行姿态.  相似文献   

15.
杨晨霞 《科技信息》2009,(36):I0203-I0204
汽车从诞生至今的100余年期间,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特别是汽车空调系统的发展,现在生产的新型轿车,绝大部分出厂时就安装了空调设备。不但轿车、旅游客车和公共汽车上装有汽车空调,而且载货汽车、拖拉机的驾驶室里以及具有特殊作业的汽车上,都装有空调设备。可见空调设备使用已经相当普及,本文介绍的是汽车空调系统的结构原理及检修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空调》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汽车空调》是高职高专汽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本文以汽车空调为对象,从实训设备、情景设置、教学内容的组织等方面,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并对基于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微型汽车空调冷负荷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谐波反应法对重庆长安汽车公司生产的“长安牌”SC1011A微型载货汽车空调冷负荷进行了分析计算。分析表明,谐波反应法比传统的稳态计算法更能准确地体现出汽车空调负荷动态变化的特性,计算结果表明,该型汽车空调冷负荷最大出现在下牛14:00,其值为3098W。在整个空调负荷中,车窗得热量和维护结构得热量最大,占到总得热量的50.0%。漏风得热量占到27.3%,表明需进一步改进车体的密封性能,重庆长安汽车公司根据地该车汽车空调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实车通过环境模拟测试,取得了理想的空调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朱学军  李明丽 《科技信息》2010,(26):I0101-I0101
随着汽车工业蒸蒸日上,现代轿车技术日新月异,汽车空调制冷新技术更是发展迅速。本文重点论述汽车空调制冷系统上的四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通过对汽车空调结构、工作原理的阐述,总结了汽车空调系统运行工况负责多变,制冷管道系统抗震性要求较高等特点,从日常维护保养的角度分析了冷量不足、不制冷、制冷时出热风、间歇制冷、噪音大等6种典型故障现象与产生的原因,指出了这些汽车空调系统典型故障现象除了与系统设计、制造、零部件质量问题相关外,还有相当大的比例与驾驶者和汽车空调使用者的使用习惯以及对汽车空调的日常保养有关,并重点分析了这些汽车系统故障与日常维护保养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汽车空调系统日常保养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0.
涂志军 《科技资讯》2013,(7):69-69,71
汽车空调是影响汽车舒适性和安全性的主要总成之一。正确使用汽车空调,及时合理维护,可有效避免故障的发生并延长空调的使用寿命。本文介绍了汽车空调的基本功能及E日常维护,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汽车空调的日常使用误区并给出了正确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