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凤  叶长盛 《江西科学》2022,(3):459-467
全面评估区域山水林田湖草城生命共同体健康发展状况,对于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自然与城市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南昌市为例,通过构建山水林田湖草城生命共同体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南昌市2000—2019年山水林田湖草城生命共同体综合健康指数及各子系统的健康指数,并探讨了其山水林田湖草和城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脱钩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长江经济带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健康状况进行诊断,并对它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为它的健康管理及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构建的长江经济带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健康诊断指标体系,使用正态云模型进行有关健康诊断,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山、水、林、田、湖、草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 2000—2018年长江经济带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健康等级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健康等级较低的省(直辖市)位于长江经济带的上游和下游区域,中游区域是整个长江经济带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健康状况最好的区域。2)长江经济带山、水、林、田、湖、草子系统按健康等级由高到低进行排序,依次为:田子系统、水子系统、山子系统、草子系统、湖子系统、林子系统。3)在由长江经济带山、水、林、田、湖、草子系统构成的46种系统组合中,90%以上的系统组合的耦合度高于0.8,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但约98%的系统组合协调度为0.3~<0.5,处于轻度失调阶段。4)林业单产、森林蓄积量、湖泊面积、人均水产品、渔业总产值等指标是长江经济带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乡村全域综合整治对山水林田湖草村健康变化的影响,为重庆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重点工程的规划布局和绩效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重庆市江津区龙华 白沙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整治项目为例,采用驱动力 压力 状态 影响 响应 管理(DPSIRM)模型,构建生命共同体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再结合熵权法、健康距离法和投影寻踪法,评价综合整治前后村社水平山水林田湖草村健康水平,找出健康距离值差异变化,并剖析单指标层面的健康距离及形成原因。【结果】2016—2020年研究区内宝珠村综合健康距离值从0.407 3降至0.091 1,朱羊寺村综合健康距离值从0.402 3降至0.076 9,由“亚健康”转为“健康”状态;村域内部天堂社综合健康距离值从0.453 4降至0.054 0,水竹社综合健康距离值从0.434 3降至0.078 1,通花社综合健康距离值从0.425 6降至0.100 4,〖JP2〗塝上社综合健康距离值从0.378 9降至0.054 0,〖JP〗井坝社综合健康距离值从0.334 1降至0.141 2,5个社区从“亚健康”或“较健康”转为“健康”,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健康格局。【结论】研究区村社水平的山水林田湖草村综合健康距离值在综合整治后均有所降低,村社健康水平不同程度地提升,总体处于“健康”状态。综合整治工程有助于山水林田湖草村的系统修复,能有效地增强乡村“健康”。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实施,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研究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采用VOSviewer、CiteSpace 5.1 R8软件分析及文献归纳方法,识别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清洁小流域的研究热点,梳理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系统治理、生态保护修复、土地整治以及流域生命共同体研究的发展特征.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层面、研究内容、研究尺度、数据支撑4个方面指出未来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
马涛  樊杰 《科技促进发展》2020,16(11):1468-1476
中国的环境问题依然严峻,同时对生态文明建设日益重视,因此有必要对有关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研究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本文运用知识图谱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有关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研究的文献的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等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研究成果逐渐增多,形成了少数核心作者群、核心研究机构和核心发文期刊,研究主题先后聚焦于生态文明建设、系统治理、流域治理等,而研究前沿主要聚焦于相关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2009—2018年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TFP),并探讨有关影响因素。【方法】将农业面源污染与碳排放纳入到评价体系之中,运用超效率基于松弛变量测度模型测算2009—2018年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GTFP指数,利用两步系统高斯混合模型实证分析有关影响因素。【结果】1) 2009—2018年三峡库区重庆段整体农业GTFP平均每年上升19.9%,其中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指数的提高,而综合技术效率对整体农业GTFP的促进作用较小;2) 10年发展过程中涪陵区发展最为明显,三峡库区城区段的东北部地区发展速度较快,而重庆主城都市区受制于经济结构调整等原因农业GTFP相对其他区县较低;3) 公路基础设施、城镇化水平、金融支持程度以及适度的城乡收入差距对农业GTFP有正向促进作用,而财政支农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农业GTFP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研究结果对于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绿色发展,对于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地质灾害防治已由“基础减灾阶段”进入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康养减灾阶段”,阐述地质灾害康养减灾的科学内涵。【方法】采用地貌演进过程与生态景观研究方法,探讨生态文明视角下地质灾害防治新常态。【结果】从4个方面进行生态文明视角下地质灾害防治:1) 充分发挥灾害体自愈能力,实施地质灾害物理演进模拟理论研究;2) 着眼于景观保护与生态修复,研发环境友好型地质灾害减灾新技术;3) 遵循山水林田湖一体化保护原则,实施地质灾害治理与国土资源再造;4) 面对海量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进行生态文明视角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服役性能综合研究。【结论】融合治理工程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于一体的地质灾害防治已成新常态,研究结果对广泛开展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城镇居民生活垃圾产生量和散排量时空特征,为库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制定、城镇生活垃圾管理决策等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三峡库区主要城镇常住人口、居民生活垃圾散排量等相关数据,计算出生活垃圾散排强度,并分析时序变化和地区差异。【结果】1)三峡库区城镇居民生活垃圾产生量呈增加趋势,年平均增加8.5%。生活垃圾散排量和散排强度均呈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7.24%和8.83%。2)重庆主城区居民生活垃圾产生量和散排量均最大,分别为年均2×106 和2.387×105t,占库区生活垃圾产生总量和散排总量的61.25%和52.70%;散排量最小的是兴山,年均3×103t。3)三峡库区城镇居民生活垃圾散排强度年均值为55.49kg·人-1;重庆主城区的散排强度最低,年均值为48.46kg·人-1;秭归的散排强度最高,年均值为82.67kg·人-1。【结论】三峡库区城镇居民生活垃圾产生量增加和地区差异明显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人口规模,集中处置能力增强是散排量和散排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区,分析区域2000—2020年土地覆被质变与量变,探明山地复杂人地关系背景下土地覆被随地貌的分异特征及演变规律,并分析土地覆被变化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山地区域国土空间高效集约利用和区域生态系统的管理提供理论与数据参考。【方法】基于5期土地覆被类型数据与植被指数数据,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覆被变化度等方法,通过绘制分区统计和交互制表定量得到2000—2020年间土地覆被质变与量变的地貌分异特征。【结果】1) 研究区超过17.3%的国土空间发生过质变,同期植被指数的量变值达0.14,增长率为22.96%;2) 质变存在明显的垂直差异性,质变强度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量变在平原丘陵地貌主要受到质变方式影响,而山地地貌的量变规律随着海拔的增高而减弱,与质变方式呈负相关关系;3) 研究区土地覆被质变程度与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相对应,在后三峡工程时期,为配合相关生态政策和战略目标,研究区土地覆被质变加剧但其植被覆盖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结论】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覆被在两个维度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地貌对两种维度的变化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以及政策制定极大地影响了土地覆被变化方向及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三峡库区农业产业化效率的影响因素,提高产业发展水平。【方法】应用数据包络的分析方法,对重庆农业产业化效率水平实施评价;然后从财政支农水平、产业发展水平、交通便利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以及教育水平等5个维度构建以农业产业化总体效率为被解释变量的Tobit回归模型,利用重庆区县2007—2017年数据测度农业产业化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三峡库区农业产业化整体效率在波动中呈现上升的趋势;影响因素方面除对外开放水平外其余4个变量均对其农业产业化效率均存在正向影响,但对外开放水平在统计上不显著。【结论】应用DEA-Tobit模型实证分析表明,为三峡库区农业产业化未来发展所提出的政策建议具有可靠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