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证据开示是刑事诉讼当事人主义模式下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制度,它是源自于英美法系的一个重要概念。证据开示制度在不采用案卷移送制度的、实行控辩双方向法庭举证的诉讼结构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基本确立了控辩双方对抗式的审判模式,这种刑事庭审方式由以法官主导的审问制向控辩双方主导的对抗制的转变,导致证据开示制度的建立已势在必行。应借鉴域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刑事诉讼实际,构建有我国特色的证据开示制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目标之一就是建立以控审分离、控辩对抗为基点的新的庭审方式,而在我国建立完善的证据开示制度有利于辩护权得到保障,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有利于发现案件真实,保证案件的审判质量,实现诉讼公正和程序公开,有利于节省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益。本文从多元视角透析并梳理证据开示制度相关理论,以求对证据法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刑事证据开示制度最初滥觞于英美普通法系当事人主义“对抗式”诉讼中,是控辩双方在正式审判之前的一种程序机制。本文运用逻辑方法,分析国外刑事诉讼证据先悉(开示)制度的平衡控辩力量等功能以及这一制度的外在诉讼价值、内在诉讼法价值及效益诉讼价值等,并认为设立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随着新刑诉法的实施,在刑事审判环节,辩护人只能在法院看到主要证据复印件,而看不到全部证据材料.同时,辩方也不负有在庭前向控方开示其掌握的证据的义务,因此,造成证据相对封闭.并且有时控辩方都随时要面对对方的"突然袭击",庭审质证流于形式.随着刑事制度的不断改革、发展与完善,为维护司法公正、公平和提高庭审效率,我国的刑事证据开示制度亟待建立.结合<意见稿>[1]对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刑事证据开示制度和刑事证据开示的范围、程序、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证据是刑事诉讼的核心和灵魂,刑事诉讼在很大程度上围绕着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而展开。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以及采用,直接关系到罪名是否成立以及刑罚的适用,对被追诉主体而言,这是一个成为与被追诉主体命运甚至生死相关的问题。刑事诉讼证据庭前开示制度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应包含证据开示的时间、地点、组织者、开示的证据材料范围、法院对证据开示的案件如何审理以及对未开示证据材料的处理等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6.
建立完善的控辩双方证据开示制度,是国家法制建设的需要。我国司法实践当中证据开示制度存在不足,需要依据必要的原则进行改进。建立证据开示制度,对我国刑事诉讼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7.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的证据开示程序有利于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认罚的真实性、自愿性,保障辩方行使知悉权,体现检察官履行客观公正义务,推动侦查走向公开.但现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证据开示程序的性质、范围、时间、地点、监督与救济机制等方面存在不明或缺失.结合我国认罪认罚司法实践和域外有益经验,应当明确诉辩双方在认罪认罚案件中负有不同程度的相互开示义务,在认罪认罚功能区采用两阶段式开示,逐步推动双方开示范围扩大化,建立分主体分情况的开示不当惩罚与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8.
证据展示制度亦称证据展示制度 ,是诉讼双方在庭审前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相互交换证据材料和信息的制度。证据展示范围应遵循全部展示和对等展示的原则 ;展示的时间应在第一审开庭审理前 ,地点应在审理的法院 ;展示应受法律约束  相似文献   

9.
在刑事诉讼中,质证是控辩双方针对案件中所提出的证据进行质疑、辩驳的诉讼活动,但由于我国庭审质证制度存在着不完善的环节,使得庭审中当庭质证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完善我国庭审质证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阐释了证据交换制度的内涵与执行效果,考察了美国的证据开示制度,在比较和分析基础上,从立法和司法两个角度提出了完善中国的证据交换制度的建议,以期有益于中国证据开示的立法和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1.
证据展示制度亦称证据展示制度,是诉讼双方在庭审前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相互交换证据材料和信息的制度。证据展示范围应遵循全部展示和对等的原则;展示的时间应在第一审开庭审理前,地点应在审理的法院;展示应受法律约束。  相似文献   

12.
姚克励 《科技信息》2008,(16):214-214
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证据保全制度,这于保障被害人权益不利,也妨碍“控辩式”庭审的有效展开。建立我国刑事证据保全制度应与我国民事证据保全制度和行政证据保全制相衔接;并赋予该制度证据开示、人权保障和提高诉讼效率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证据开示制度集中体现了刑事诉讼的公正价值和效率价值。在对公正价值和效率价值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对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价值基础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前提。作为控辩式刑事诉讼基本制度之一的刑事证据开示制度,其制度设置理应符合程序公正的价值追求。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我国的证据开示制度:将辩护方纳入开示主体范围,坚持正面开示,确立违反开示义务的法律责任,同时在证据开示的模式选择中应实行“立审分离”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实质上是以庭审实质化为核心,以证据为关键的诉讼制度改革。罪刑法定原则与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改革的法理基础。公诉工作应当围绕证据中心,对侦查引导、协作与监督并重;严格全面审查证据,落实起诉裁量权;庭审中,实现公诉与辩护对抗、法官中立的三角诉讼模式,落实各项证据规则,为庭审有序举证、质证和辩论创造条件,促进庭审实质化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后确立了以当中人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庭审方式,但与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相伴而生的证据规则体系还远未建立,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庭审方式改革预期目标的实现,传闻证据排除规则是有关证据可采性方面的规则,其对正确地认定案件事实与准确地适用法律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对传闻证据排除规则的合理性进行了法理分析,然后考察了我国刑事诉讼有关传闻规立法规定,认为我国应当借鉴外国相关立法经验,确立传闻证据排除规则,以完善刑事审判的庭审方式。  相似文献   

17.
浅论我国证据展示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据展示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辩护制度的功能;有利于体现当庭质证的实在意义: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我国目前证据信息的审前交流,采取阅卷权的传统立法方式.自从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后,公诉案件庭前审查方式由实体审查转变为程序性审查,阅卷权立法已经不适应我国诉讼结构转变的需要.解决现行审判制度审前信息交流的问题,最终还要依靠证据展示制度.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构建我国证据展示制度的原则、主体、范围、制裁机制等提出一定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信息对称与司法公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对称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和基础。确保信息对称有利于加强对司法权行使的监督,有利于形成对公正司法的认同,提高司法的公信力,树立司法权威,为司法公正打下长远坚实的基础。我国现行司法在实现信息对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证据开示缺乏立法保障;(二)隐形程序泛滥,公开审判流于形式;(三)判决缺乏说理。  相似文献   

19.
网络证据是指从不同网络终端获取的信息载体。它是电子证据中独特的存在类型。与其他形式的电子证据不同,网络证据可以通过不同地点、空间在网上获取。由于取证地点、信息获取和存储方式、查证手段等方面的特殊性,网络证据的收集、审查、认定等证据规则应当有所不同。研究网络证据,正确地理解和科学地运用网络证据,对于更好地开发证据调查、收集的新方法,在司法实践中更好地查明案件事实;对于修改和完善我国立法关于诉讼证据及其运用规则的规定;对于从新的角度去理解证据及其相关重大基础理论问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轶群 《甘肃科技》2014,30(24):30-31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休闲、办公、商务、社交等方面处处可见信息技术的身影,但随之而来的计算机网络违法犯罪案件也频频发生,诸如网络侵权、电子商务纠纷、计算机病毒、恶意网络入侵、网络诈骗、窃取商业机密、散布淫秽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针对此类案件的调查,电子证据的获取至关重要,在2012年电子证据已被正式确定为法定证据种类之一,在今后的诉讼活动中电子证据这一新的证据种类将被应用的越来越多,但是电子证据的获取必须遵循严格的取证程序才能获得法庭的认可,本文将对电子证据的流程和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