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外刊要论     
利比亚:谁在退缩?为什么?GeorgeJoffé(伦敦大学金斯学院和剑桥大学国际研究中心中东与北非问题专家)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同意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发展计划并接受核查,此举被称为美国新保守主义和英国外交的胜利,然而卡扎菲才是真正的胜利者。卡扎菲以放弃一项难以实现的计划为  相似文献   

2.
萨达姆被捕后,卡扎菲一时间突然成为国际媒体的主角。萨达姆落网后不到一星期,2003年12月19日,卡扎菲宣布利比亚自愿放弃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并表示接受国际社会的武器核查。卡扎菲一向桀骜不驯。与萨达姆一样,他也曾频频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发出挑战。他27岁时政变上台,少年得志,狂傲不羁。一本小小《绿皮书》企图给整个世界指明方向,还企图通过一颗原子弹一劳永逸地解决阿以冲突。还在萨达姆与伊朗苦苦交战而使美国暗暗得意的时候,卡扎菲就已经成了美国收拾的目标。上世纪80年代美利多次发生冲突,1986年4月15日美军对卡扎菲驻地的空袭更是震惊世界,1988年洛克比空难事件后利比亚与西方关系似乎更是不共戴天。卡扎菲承认,伊拉克战争是导致他这次做出如此重大决定的原因之一。其实,他的这种转变不是突然的,有多方原因,学者们在下面的讨论中指明了这一点。但是,我们的兴趣不仅限于此。萨达姆的垮台和卡扎菲的转变,是一种国际政治动态变化的反映。顺带说一下:去年12月18日,伊朗政府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总部所在地维也纳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今年1月2日,朝鲜允许美国代表团参观朝鲜核设施。6日,朝鲜表示愿意停止试验和生产核武器。———主持人手记  相似文献   

3.
1月22日,《禁止核武器条约》生效了。这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条约。是之者说,核、生、化三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只有杀伤力最大的核武器未被禁止,随着条约生效,这个漏洞终于被堵上了。非之者说,名为《禁止核武器条约》,却没有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参加,纯属部分无核武器国家的自娱自乐,成不了什么气候。个中是非,到底应该如何评说呢?  相似文献   

4.
中东:WMD喧嚣的年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年伊始,常驻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西方外交官爆出猛料:已经发现埃及曾经秘密进行小规模核试验,进行核试验的目的是生产制造原子弹的原料。虽然这一消息没有得到权威认可,但是经西方媒体大肆炒作后仍引起各方广泛关注。埃及核武器事件是近几年来中东持续升温的伊朗和以色列核问题后又一焦点。人们担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会在中东进一步扩散。由于历史上错综复杂的宗教、民族和地缘政治矛盾,WMD在中东的扩散极为严重,诸如以色列、埃及、沙特阿拉伯、叙利亚、伊朗、伊拉克以及利比亚等国历史上都曾经寻求或拥有过核生化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导弹),国际社会和部分中东国家倡导了几十年的中东无核区和中东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计划迟迟得不到响应和落实。2002年3月在美国《核态势评估报告》所列的七个潜在核打击目标名单里,有四个(伊朗、伊拉克、利比亚和叙利亚)位于该区域。造成中东严重的WMD扩散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冷战时期美苏等强国为了在中东争霸和角力而主动扩散或纵容扩散WMD;中东地区没有一个良好的安全框架,国际关系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各国竞相发展WMD,是想依靠其强大的威慑力慑止敌对国家的进攻,确保国家的安全;有些国家发展WMD旨在提升在本地区的地位和威望并实现称霸地区野心;生化武  相似文献   

5.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一向热衷于同阿拉伯、非洲国家搞联盟。统一阿拉伯世界原是埃及已故总统纳赛尔的想法。纳赛尔曾设想以两三个主要阿拉伯国家为核心,逐步实现阿拉伯统一。卡扎菲崇拜纳赛尔,自称是纳赛尔这一思想的继承人。自他1969年9月当政以来,利比亚先后七次同阿拉伯、非洲国家搞联盟,但是这些联盟均未成为现实。一、1969年12月27日:利比亚同苏丹和埃及签订《的黎波里宪章》,三国拟建立一个“松散的联邦”。1970年11月27日,叙利亚在  相似文献   

6.
外刊要论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人权Peter Weiss,John Burroughs(分别为纽约核政策律师委员会会长和执行主任)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人类生存权、和平权,以及其他政治和社会经济权利。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自二战后一直存在,但9.11之后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到其他国家,已成为某些国家公然发动战争的理由,防止这些武器落到类似“基地”组织手里,正推动着全球反恐行动的展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消除是个政治意愿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合作和执行有关决议。持  相似文献   

7.
美利关系溯源在三四月间相隔20天的时间里,美国恃强凌弱,两次袭击利比亚,举世为之愕然。地中海乃至世界形势出现了新的动荡不安。追溯美利关系的恶化,那是在1969年卡扎菲上台以后。1970年,利比亚收回了美在利的惠勒斯空军基地,1972年废除了前国王与美签订的九项军事、经济技术合作等协定,两国关系也由大使级降为代办级。卡扎菲称美国是阿拉伯国家的“头号敌人”。与此同时,利比亚同苏联的关系日益密切。美国遂于1974年宣布禁止交付利比亚订购的军用运输机。其后,美利关系  相似文献   

8.
8月28日,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致函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宣布废除摩利联盟条约。摩利联盟在缔结两年后夭折。正象新闻界议论的那样,这个联盟出现得突然,破裂得也突然。摩洛哥和利比亚是两个不同政体的国家,前者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后者宣布为社会主义的民众国。两国在重大国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联合打击恐怖主义的情势下,中亚地区仍然面临着恐怖组织的袭击,与传统恐怖恐怖主义不同,今天的恐怖袭击,极大可能会使用生化核武器,即我们所说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种手段极其残忍,杀伤性大,防患未然,中亚应利用上合组织积极联合起来,一起应对恐怖主义的威胁。  相似文献   

10.
在北非,马格里布国家以及西北非的毛里塔尼亚,由于对西撒战争及另一些问题持不同态度,长期以来矛盾纷呈.去年,互相对立的摩洛哥和利比亚出现了异乎寻常的接近,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今年8月13日,两国首脑哈桑国王和卡扎菲上校在摩洛哥边境城市乌季达签署了成立摩洛哥和利比亚国家联盟的条约;31日,两国通过公民投票,宣告条约生效.这两个不同政体国家的联合使马格里布地区的格局发生了  相似文献   

11.
正现在东北亚地区并存着两种国际议事日程——它们相互紧密关联,但是各有各的逻辑特点和发展态势。第一种是上个世纪的遗产;第二种则反映了这个世纪的现实。两种国际议程并存一方面,很多阻碍该地区快速发展的问题都根植于过去。这其中包括:民族国家的分裂问题,尚未解决的领土争端问题,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扩散等军控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今年1月初,乍得民族团结过渡政府主席古库尼应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邀请,访问了利比亚。6日,利比亚通讯社发表一项联合公报,宣称利比亚同乍得两国“决定合并成一个国家”;公报强调,根据两国在1980年6月15日签订的一项“共同防务条约”,利比亚将向乍得派遣军队,“帮助维护乍得的安全与和平”以及重建乍得军队;两国的共同边界即将向两国人民开放。乍得事态这一新发展,在非洲和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苏丹、埃及、塞内加尔、尼日利亚、加蓬、尼日尔、马里等国都表示强烈反对。1月14日,在非洲统一组织本届执行主席、塞拉利昂总统史蒂文斯的  相似文献   

13.
为摆脱朝鲜半岛冷战格局失衡状态下的安全与战略困境,朝鲜一方面采取日趋灵活的积极姿态谋求朝美协商,另一方面则利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即开发核武器向美国施压。由于前者的效果不佳,所以后者越来越成为最主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美国铁了心要把萨达姆撵下台,并不断放出狠话,其中尤以副总统切尼的讲话最为严厉,切尼称:如果美国不抢先对伊拉克发动军事打击,“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会落入恐怖分子之手”,这将是“对美国的致命威胁”。那么,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伊拉克到底有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联合国为此专门成立了伊拉克“武器核查小组”,  相似文献   

15.
打起来的可能性不大,时紧时松的周旋对双方都有好处。联合国专家小组核查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斗争,实际上最直接地体现了美国和伊拉克之间的矛盾,它犹如一座活火山,在经过一个月的“休眠”期后,9月中旬再度喷发。互不信任你进我退据联合国前几批专家小组报告,他们在伊拉克核查期间通常乘坐“缓慢的汽车”去工作地点,所以,在他们到达之前那些“制造核武器的材料与设备”极有可能已被伊方转移。于是,联合国负责销毁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特别委员会决定,自9月中旬起专家小组将乘坐飞行时速高达280公里的德国产直升机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1月9日,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院士获得了201 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半个世纪之前,于敏为我国氢弹的成功研制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龙头三次方核武器威力巨大,是一种超级杀伤性武器,甚至被认为是人类在地球上的终极武器。20世纪50年代,在多次受到核威胁的情况下,为了自卫,我国在经济、技术条件非常落后的情况下开始发展自己的核武器。195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建设原子能工业。2015年,正是我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  相似文献   

17.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现在应该打开武器库,用各种武器武装所有民众,以捍卫利比亚的独立、领土完整和荣誉。——面对西方多国部队的军事打击,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如此回应。首相不许我们全部撤离,我们将会在强辐射下一直工作到死。——日本地震引起核泄漏事故,福  相似文献   

18.
1968年6月,联大通过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草案。该条约于1970年3月5日正式生效,有效期25年,到期后再开会决定是否有必要延长和怎样延长。其间每五年举行一次审议会议,审议条约的执行情况。现在已有186个国家在条约上签了字。1995年5月11日,联合国《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审议和延长大会以协商一致的方式决定无限期延长该条约。延长该条约的期限对国际和平与安全、实现彻底消除核武器的最终目标以及在严格有效的国  相似文献   

19.
1991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与伊拉克之间展开了一场引人瞩目的海湾战争。这场战争给人印象最深的恐怕莫过于多国部队精湛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了,它使得人们领略了一番20世纪结束前的军事技术风采。那么,21世纪的武器又将是怎样的呢?可以预测,冷战时期的结束与新的全球关系格局的形成,使得各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必然受到全世界日益强烈的反对。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特别是核大国,已经开始销毁或者缩减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核扩散控制与武器禁运等正在受到越来越严密的国际监督。因此,21世纪的武器可望由进攻型转为防御为主,并且强调对更先进技术的开发运用。 100多位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最近在五角大楼完成的一项关于未来30年军事新技术的综合研究,正是沿着这个思路进行的。这项投资230万美元的研究由五角  相似文献   

20.
利比亚外交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下半年,卡扎菲上校在外交上有两起惊人之举,一是与长期不和的摩洛哥签署了两国结成“国家联盟”的乌季达条约,二是与法国签署了双方从乍得撤军的协议。今年上半年,利比亚外交又继续有一些戏剧性的变化,尤其在非洲和阿拉伯世界政治舞台上表现得十分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