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矛到枪     
据史料记载,枪最早出现于黄帝时代。古代的枪是一种类似于矛的刺杀兵器,与矛的区别是枪头比矛头的刃部短而锐尖,所以刺杀时枪比矛更为轻便锋利。现代的进攻性武器,如步枪、火炮、导弹、鱼雷、歼击机等都是由矛逐渐演变引申而来的,而坦克则是吸取了矛和盾两者的特点综合发展而成的。当然,这种演变和发展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完成的。  相似文献   

2.
最近,考古学家在佩滕雨林中发掘古代玛雅城市砍昆遗址时,在池塘中发现了数干具人类遗骨.这些遗骨堆积成山,看上去非常恐怖.在距离池塘仅数十米处,考古学家还发现了砍昆国王及王后的浅墓,两人都佩戴玉饰、美洲虎牙项链及贝壳.死者中还包括50名左右的贵族,他们要么是被矛枪捅死,要么是被斧头砍死,从其遗骨上的伤痕可以看出他们都死于一次大屠杀.在砍昆城的周边,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尚未完工的城防工程,这暗示砍昆统治者知道自己即将遭遇灭绝性的围攻.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探索》2016,(6):74-77
山尼达谋杀 5万年前 在伊朗北部的扎格罗斯山脉,考古学家发掘出了一名尼安德特人(一个已灭绝的古人种,曾被认为是有别于现代人种的野蛮人种)谋杀遇害者的遗骸——"山尼达3号". 它属于一个40~50岁的男性,他死于第9根肋骨所遭到的致命伤.在羊的尸体上测试新石器时代(大约5万年前,也是这名死者所属的年代)武器后,考古学家确信是一把投掷式轻质矛枪造成了此人的致命伤.尼安德特人拥有较重的长刺矛,但并未掌握投掷式武器技术.由此判定,杀死这名尼安德特男性的人是一名现代人(指现代人种).杀人原因呢?是领地争执?或是一次致命的偶遇?还是这名现代人太饿了?考古证据表明,现代人确实吃过尼安德特人.来自法国西南部雷诺瓦洞的尼安德特人颚骨上的工具痕迹,与该地区被杀死的麋鹿身上的刀痕(而且肯定是现代人的刀)一致.  相似文献   

4.
正大约12000年前,即所谓新仙女木期,全球气候陡然转向干冷,这对动植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北美洲,包括乳齿象、巨型地懒和剑齿虎在内的大型动物悉数消失,那里的猎人——克洛维斯人也放下重型矛枪,转为狩猎-采集者,依赖树根、草莓和小型猎物生存。与此同时,新仙女木期全球气候变迁也导致了近东地区的纳图夫人首次定居下来并从事农业。然而,新仙女木期气候变迁是由什么原因引发的呢?传统理论认为,这是北美冰原融化所致——当时由于巨量的冰雪融水涌向一道冰坝,导致冰坝突然破裂;而冰冷的水倾泻进大西洋,让热带水北移的洋流突然关闭,从而导致新仙女木期的干冷气候。  相似文献   

5.
1997年8月4日新华社发布了《我轻武器发展跻身世界前列》的报道。我国研制的新一代轻武器,经中央军委批准首先装备驻港部队,并将陆续装备全军。细心的读者已经在1999年国庆阅兵及澳门回归活动中看到了。 新枪族 所谓枪族是指使用同一枪弹、基本结构相同、除枪管以外的主要零部件可以通用、战术功能不同的几种枪械的总称,通常又将步枪和班用机枪组成的枪族称为班用枪族。新一代班用枪族的特点是:①口径独特。步枪,西方国家和许多国家采用5.56毫米口径,独联体国家采用5.45毫米口径,而我国采用5.8毫米口径;  相似文献   

6.
枪炮怎么合一 看了本文的标题,读者也许会问,枪与炮是两种武器,能合在一起吗?在炮字上为何又打上引号? 枪与炮都是利用火药作为发射能源的管形武器,它们源于同一祖宗,以后大的为炮,小的为枪。 今天倘若以大小和轻重来区别枪与炮是不妥的。例如,我国曾列装的56式14.5毫米四联高射机枪,重达2100千克,而一门小口径迫击炮只有数千克。 为此,人们常以口径来区分枪与炮。口径在20毫米以下叫枪,20与20毫米以上的叫炮,也有个别例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纽约百老汇和第47街交界处的时代广场,有一座9层大厦。大厦的最高处竖立着一个比3层楼还高的巨型"丧钟",它清清楚楚地记录着美国联邦当局公布的每天死于枪下的人数。在它那令人毛骨悚然的跳字显示板上,数字大约每隔5秒钟跳动一次,表示又生产出一支枪,平均每14分钟闪烁一次,报告又有一个人成了枪下之鬼。据统计,美国每年至少有1.5万人死于枪下,6.5万人被枪击伤。值得深思的是,在众多的被枪击而遇害者中,竟有1/4的人是被他人用自己的枪击中的。据英国有关方面透露,1/4这个数字也符合欧洲各国枪击事件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马健 《科学之友》2006,(12):30-31
众所周知,古罗马终身独裁官尤利乌斯·恺撒,是在公元前44年在罗马元老院议事厅中被其深信的贵族大臣马尔库斯、布鲁图和卡西乌等人合谋刺杀的。这个西方历史上第1起,也是最著名的“元首遇刺案”不仅是在罗马史上,而且在莎士比亚的戏剧《恺撒之死》中,都有详细而悲壮的描写。恺撒被背叛自己的贵族大臣刺杀,已属不争的历史事实。然而日前,据意大利犯罪研究学专家路西诺·加罗凡诺和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布兹塔金教授等人在通过研究大量的历史资料,并且用电脑程序摹拟200O多年前的暗杀现场后,得出惊人结论:恺撒根本不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反叛…  相似文献   

9.
怪异兵器谈     
弯管枪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美、英、苏盟军部队在攻克柏林的巷战中,发现德国士兵使用了一种神奇的弯管枪,其结构和功能十分奇特.使用这种弯管枪时,整个人可以隐蔽在墙后,枪管则沿墙角弯曲前伸,这样,可在自己完全隐蔽的情况下准确杀伤对手.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信息化由专业术语演变为大众用语;在观念世界里,人们对生活的看法也在经历着由科技进步而激发的大震荡。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发展,让信息化的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来得迅猛。在这种情况下也使得其参与性、互动性增强,公众的参与增多。也使得艺术形式冲破传统的束缚,出现了更多的演变及创新。  相似文献   

11.
生长在新西兰的一种类似于桉树的树木——枪木树,至今仍在保护自己免遭来自恐鸟的侵袭,而该鸟在500多年前就已经灭绝.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枪木树会在它的一生中变换两次外貌,它的这种改变就是为了防止被不能飞的恐鸟吃掉.  相似文献   

12.
有人把现代战争称为"键盘战争"、"看不到士兵的战争",这只是强调了高科技在战争中运用的结果。但是战争规律是不能改变的,无论作战装备如何向高、精、尖发展,战争最终的解决还是要取决于地面战场的拼斗,步兵仍是战场上决定胜负的力量。轻武器随着步兵在现代战争中的需要而不断发展。而轻武器的"大社会"中,最主要的当属枪弹家族。寻找人、枪、弹的最佳结合是当前各国战争思想的重要内容。今天,由于科技进步的催化作用,使现代枪弹家族异彩纷呈,不仅有杀伤力比大口径枪弹还大的穿甲燃烧弹、曳光弹、空炸弹,还有击中目标后翻  相似文献   

13.
微声枪又称无声枪,在一些涉及间谍、暗杀之类影视作品,总能看到它的身影,由于其特殊的性能和作用,素有"沉默的杀手"之称。微声枪是一种特殊的作战武器,主要装备特种部队、伞兵、侦察兵、间谍、警察等。说它特殊,主要是它具有普通枪所不具备的良好的  相似文献   

14.
点穴枪英国警方正考虑以其他装备来取代警用手枪,如粘胶手枪、塑胶子弹手枪和能致晕的激光枪等。这种新型手枪能够在5秒钟之内发射出5万伏的高压电流,被击中者将因肌肉收缩而无法自控。这真有些类似中国武侠小说里的“点穴”功夫。更重要的是,它不会对被击中者形成永久性伤害。而且,由于该枪内装置了计算机芯片,它的每一次发射时间和日期都能记录在案。微声枪与同类型手枪相比,微型枪具有以下明显特点:三微(微声、微光、微烟)性能较好;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射击精度良好;不需要任何附加工具就可进行不完全分解;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对拱结构的起源众说不一.或认为导源于自然界溶洞天然拱;或认为起自崩落的堆石拱;或认为由于砌墙开洞,逐渐由"假拱"演变而成.在中国,从墓葬结构及仅存实物,显示出拱是由梁与侧柱逐渐演变为三、五、七等折边拱,然后演变为圆拱.  相似文献   

16.
直流-射频超导(direct current-superconducting radio frequency, DC-SRF)光阴极电子枪是由北京大学射频超导加速器实验室提出并发展的一种连续波电子源,可产生MHz及以上重复频率、皮秒至亚皮秒脉冲、Me V能量的电子束.作为一类重要的超导型光阴极电子枪, DC-SRF将具有高量子效率的半导体光阴极与射频超导加速腔分离,成功地解决了二者之间的兼容问题,并具有结构紧凑、暗电流低等优点. DC-SRF光阴极电子枪的研发经历了样机、DC-SRF-I及DC-SRF-II三个阶段,其中, DC-SRF-I于2014年实现稳定载束运行,并开展了系列应用实验; DCSRF-II于2021年建成, 2022年实现100 p C束团电荷量、1 MHz重复频率的连续波模式运行,暗电流小于1 pA,归一化发射度达到亚mm-mrad级,综合性能指标处于领先地位.本文总结DC-SRF电子枪的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DCSRF-I电子枪、DC-SRF-II电子枪、光阴极与驱动激光等.  相似文献   

17.
锁住扳机     
美国是个私枪泛滥的国家,目前估计有4400万美国人家中有6500万只枪。这些有枪的美国人大多宣称拥有枪是为了自卫,保护自己和家庭,但同时每年也出现大量由于枪支造成的意外伤亡事故。在1995年,就有181名儿童死于家中枪支走火。根据美国一个保护儿童  相似文献   

18.
徐硕昌 《自然杂志》1995,17(6):353-356
数学物理是数学和物理的交叉科学,是一个历史悠久而近代又得到极大发展的学科。数学物理方法,广义地讲,是物理学中的数学方法;狭义地讲,就是理论物理中的数学方法。要回答“数学物理是什么”这个问题比回答“数学是什么”还难。因为有文献这两本名著,对后一问题我们不难找到具体答案。不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各个学派并不完全相同,至今还有争论。 对于数学物理的内容、方法和意义,本文将从历史沿革、研究范畴的演变和发展以及现代数学和理论物理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导致现代数学物理的崭新发展等方面来论述。  相似文献   

19.
在史前时期,我们人类的侵略者主要是那些有毛的大型野兽,它们比我们体型更大、奔跑速度更快、力量更强。那么那时候我们的祖先怎么去战胜看上去比他们凶猛强大得多的敌人呢?对了,我们的祖先有侵略者无法比拟的绝对优势,那就是他们站起来了,大脑变得更聪明,解放出来的双手可以制造战胜敌人的武器,他们用石头、铜或黄铜制作锋利的刀、剑、矛向那些看似强大的敌人刺去,在大自然你死我活的战场上,他们最终成为了大赢家。 到了今天,我们发明了枪、炮等现代武器后,像狮子、老虎等看上去凶猛无比的动物就更加不是我们的对手。但是相反,有些小得肉眼都看不见,简单得只剩一条DNA或RNA分子的微生物却成为了我们的强敌。难以相信的是,在与这些看似如此弱小的生命作战时,我们曾经输得很惨。 我们的“刀” 据统计,1864年在法国巴黎的医院中,外科手术的死亡率高达53.6%,而英国的一般医院竟高达80%,其中最好的爱丁堡医院,外科手术的死亡率亦高达45%。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死亡率?这是因为当时并没有认识到伤口发炎化脓是我们看不见的敌人──细菌在向我们进攻。惨痛的损失后,人们开始寻找抵抗敌人的武器。1865年8月外科医生李斯特根据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的“胚种学说...  相似文献   

20.
张仁 《科学通报》2009,54(5):674-674
泥沙的侵蚀、搬运、沉积是一个整体. 河流泥沙来源于流域泥沙, 流域环境决定着进入河流的水沙条件, 而水沙条件变化又进一步影响河床演变过程. 以前泥沙研究的重点集中在河流输沙与冲淤上, 而对流域面上的侵蚀产沙重视不够. 河流来水来沙条件是通过流域水土流失研究以及利用原型观测和经验方法得出的. 这方面的研究有较大的局限性, 至今还处于小流域的经验估算阶段. 因此, 加强流域泥沙研究, 从根本上揭示流域产流产沙与河床演变及江河治理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钱宁院士最早开展流域来水来沙与河床演变关系的研究. 在20世纪70年代, 他通过观察黄河下游河床粗泥沙淤积现象, 认识到黄土高原粗泥沙来源对黄河下游河床淤积抬升起主要作用, 并初步划分了黄土高原多沙粗沙来源区的范围, 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指明了方向. 本人在黄河综合治理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中承担了“拦减粗泥沙对黄河下游河床演变影响”的课题, 对黄土高原自然地理条件、土壤侵蚀和输沙特性开展研究, 揭示了来水来沙减少对下游河床冲淤和演变的影响规律. 这些成果是基于对水文资料分析和河流水沙模型计算得出的, 但也需要从流域泥沙角度深入研究河流来水来沙与河床演变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