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河南省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多个流域的水污染源不断扩大,点源叠合面源的复杂污染现状导致污染量成几何式增长,现行的传统水污染监控措施已经难以为继.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基于B/S架构,主要利用ArcGIS平台、Skyline三维模拟平台、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ArcSDE空间数据库引擎,设计一种全新的河南省流域水污染自动监控系统.系统利用空间信息资源库集成并整合了省内各类环境地理空间信息,通过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子系统为各类环境管理业务提供地理信息服务.同时,系统也耦合了污染源与河流断面水质响应分析,以及流量调控模拟分析等核心模型.该系统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全省环境质量、污染源最新现状及变化趋势,有力地提升流域水环境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2.
在点源污染得到进一步有效控制的情况下,面源污染日益成为我国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科学有效地进行流域面源污染负荷估算是面源污染防治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对现有面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计勇  张洁  陈泉  樊后保 《江西科学》2010,28(5):714-718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背景,在综述鄱阳湖历史与当前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基于流域系统管理思想与生态水质目标发展理念,提出鄱阳湖水环境保护中重金属污染研究与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并重点阐述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研究中应加强的几个方面,为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管理和鄱阳湖水环境保护、水污染控制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4.
跨流域调水及其对陆地水循环及水资源安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我国区域水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也是21世纪全球水系统计划科学前沿和我国北方水资源安全保障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研讨了与气候变化与跨流域调水联系的陆地水系统概念,分析了与环境变化问题联系的国际发展态势.以跨长江、黄河、海河流域的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区和北京受水区为典型区域,论述我国南水北调重大调水工程实施对陆地水循环影响及水资源安全保障研究关键科学问题,提出该复杂性问题研究的若干重点、研究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娟 《创新科技》2014,(12):6-7
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是我国引进外资的重要渠道之一,我国自1981年开始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以来,取得了显著效果。通过分析亚行贷款河南省海河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实施中的局限性,进而提出加强绩效评价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镇生活污水人工绿地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紧缺和水污染问题十分严重。一方面大量的淡水资源被浪费.另一方面水体污染日益加剧。尽管城市工业废水的产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以生活污水、养殖废水和农村化学品流失为主要污染物的非点源污染又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而且更加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7.
淮河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冬燕 《科技信息》2007,(35):300-300,299
淮河流域屡遭污染,如何有效开展水污染防治,保障流域水的安全,确保两岸人民身体健康,是淮河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本文在概述淮河流域水污染状况、分析污染原因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淮河水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收集了牡丹江流域的水资源数据,对牡丹江水资源现状进行了评价,采用"水紧缺指标",进行了流域水资源短缺现状识别,得出牡丹江流域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采用单项污染指数评价法对牡丹江流域2000年以来的水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评价,结合面临的水资源、水环境问题和水污染特征,对牡丹江流域水环境治理提出了合理性建议,促进牡丹江地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敏  孙婷婷  张明  孙佳秀 《科技信息》2009,(13):323-323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流域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多方关注,防治黄河流域水污染问题已迫在眉睫。本文从黄河水污染现状出发,介绍了黄河水污染对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的灾害性影响,简要分析了造成污染的多方面原因,进而从改善经济增长模式、增强环保意识、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管理制度等几个方面提出了针对黄河水污染防治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水污染控制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水环境问题依然突出,突出表现为主要河流污染未能得到有效遏制,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严重,河流水环境质量退化,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等。水环境污染呈流域(区域)性、布局性、结构性等特点。长期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影响着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生态系统完整性,影响着人民身体健康,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为此,2009年4月10~12日,在杭州召开了"流域水环境污染控制技术与管理策略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琳 《科技信息》2011,(5):11-12
河南省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水体污染﹑用水浪费现象﹑地下水开采不合理等问题。针对河南省水资源现状,提出了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参与度、加大管理力度、加强污水治理、加强流域治理、提倡节约用水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SWAT模型,以山区饮用水水源控制单元——柴河水库流域为例,分析了流域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和构成,并就非点源污染模型识别和输入方法进行了讨论.在径流和泥沙过程模拟的基础上,对流域非点源污染进行了模拟识别和评价.结果表明,SWAT模型对柴河水库流域的径流、泥沙和水质模拟适应性较好,趋势匹配较理想,但部分年份模拟峰值存在一定偏差.空间分析表明柴河水库流域非点源污染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氮和磷的产生主要集中于河流中下游农业生产区域;贡献率分析表明化肥施用和畜禽养殖污染对氮、磷贡献较大,是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淮河及洪泽湖流域水污染治理、取得的成效及目前水环境保护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做好洪泽湖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流域的水量水质状况,结合该流域管理中呈现的问题,依据数据分析结果和入库河流污染情况,辨识出该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主要问题为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间的矛盾,分析了造成该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区域,水资源稀缺。西部大开发战略给西部地区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对西北内陆河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文章通过分析西北内陆河现状及污染原因,剖析西北内陆河水污染控制法律制度的不足,从立法技术、立法理念等方面对西北内陆河水污染控制法律制度的完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流域尺度的水污染防治思想日益得到科研工作者和环境管理部门的认同,传统的面源污染负荷估算和表征手段已难以适应新的流域治污思想的需求。设文研发了流域任意空间尺度面源污染负荷智能化源估算技术。并以江苏省太湖流域三级生态分区控制单元为例进行了应用验证,结果表明该技术能较好地实现对跨行政区域的任意空间面泺污染负荷的科学快速估算.为流域治污新模式提供切实可靠的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长江流域水污染的现状以及相关立法建议和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新的调查监测表明,尽管长江流域总体水质尚可,但干流及一些较大支流岸边水域污染严重,湖泊富营养化突出,水污染事故频繁,污染有向城市下游转移的趋势。专家坦言:长江流域水污染发展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遏制。虽然近几年国家加大对水污染的治理力度,流域各省市也相应了一些水资源保护措施。但由于立法和监管工作滞后,水污染治理投入不足,长江水环境恶化未得到根本的好转,流域水污染呈发展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为此,专家呼吁针对长江水污染状况,除采取治污措施外,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利用立法和加强监管等预防性措施,以保护长江的水资源。本文通过对长江流域水污染的分析,结合实际,认为制定统一立法有其现实的合理性,并对立法的可操作性进行了一些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伊犁河流域水质量评价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和评价了伊犁河流域各断面的水质量,并提出流域控制断面水污染防治对策.根据国家水质量评价标准,伊犁河流域背景断面水质量无污染,控制断面水质量中度污染,其中控制断面水质量污染是由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致.建议通过制定伊犁河流域控制断面水污染负荷,限制控制断面污水排放量,实现伊犁河流域水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9.
松辽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与安全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松辽流域水资源虽然较西北、华北地区相对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衡、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利用效益低、浪费严重,水污染问题较严重,水土流失面积日益扩大,水资源承载力较低.为了保证松辽流域水资源安全应明确缺水类型,对资源性缺水地区努力做到以供定需,实现需水量零增长,并满足生态用水需求;对管理型、设施型、水质型缺水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控制水资源的污染;要特别重视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建设完善的水市场;加强全流域的信息化管理;加强全球变化下的水安全研究.  相似文献   

20.
流域污染负荷模型(generalized watershed loading function, GWLF)是国内外流域水环境管理中被广泛应用的模型之一.介绍了GWLF模型水文、泥沙和营养盐模块的基本原理,梳理了国内外研究人员在模型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在国内不同流域区域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中的应用情况,最后展望了GWLF模型未来的研究应用趋势.结果表明,GWLF模型在国内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其适度的数据需求量和月尺度评估结果与我国现有的数据条件和管理需求相一致,能够为我国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管理提供可靠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