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育专家徐中玉先生认为:“母语教育是贯穿一生的,大学语文是高等层次的母语教育,它兼有工具性、人文性和审美性.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侧重于工具性,而大学语文更强调人文性和审美性.”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提出“大学文学”的概念,强调让大学生“通过文学经典的阅读,接受审美熏陶,与古往今来的优秀心灵对话,通过文学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这种观点占据了主流观点.另一种是强调工具性,即语文课程以训练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为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提升汉语综合应用能力,这类课程以财经院校设立居多.虽然官方、学界也多次提到要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但均为模糊表述,因而缺乏具体指导性.如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可是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却一度陷入科学化的教学模式之中,过分强调工具性而忽视了人的主体性、人的价值和尊严,无怪乎中学语文教学成了千夫所指,有道是“误尽苍生是语文”。悲哀嗟叹之余,广大语文专家及教师开始反思:语文课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越来越走向功利主义,不但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的训练形成了标准化模式,一些非理性的东西,如阅读、写作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在传授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思维的同时,还要关注人的发展。文章主要阐述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贯彻人文精神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我国的传统学科,主要教学的是我国的语言与文学。不仅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语言的归纳和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还是开展德育教学的重要场所。因为语文学科有着特殊的属性,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我国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而其中德排在首位,所谓“先成人,后成才”。所以德育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语文因其特殊性就成为了开展德育的理想场所,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来探讨语文教学与德育教学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的开始都从学生的语文学习起步。自1997年《北京文学》发表王丽的采访手记——《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拉开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序幕,中学语文教学刮起了强劲的改革之风。在倡导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前提下,学界提出了“语文素养”的新概念,意在逐步取代过去比较外显的“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明哲 《科技信息》2010,(32):308-309
在当前强调以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的形式下,语文教学人文性的意义显得尤为突出.如何在新形式下加强中专语文教学人文性,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底蕴,是每一位中专语文教师必须面临的挑战。如果我们能发挥申专语文教学人文性更为灵活的优势,以此间接增强语文的工具性,也就达到了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早就应该用诗意的课堂去点燃孩子的感情。因为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然而放眼我们的语文课堂却是如此的不尽如人意,现代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消磨掉了教师们的诗意。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改,谨防矫枉过正"。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关键问题是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两者缺一不可;二是正确认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三是切切实实地抓好语文基本功的训练。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定性经历了“工具性”的提出到“人文性”的回归这一发展过程。工具说是以语言的功能作为论证问题的逻辑前提。“人文性”回归后,中学语文在不忽视语文“工具性”的前提下,强化了“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意识。定性的发展,带来了课堂教学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汉民族的语言和文学,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不仅对于学生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所以在小学阶段学生就要打好基础。本文将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来探讨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所谓语文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汉语文学习的特点,主动发现问题乃至生成问题,掌握其中规律,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技能去解决语文学习以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获取语文知识,创造性地表达交流,培养语文技能,增加体验感悟,增强语文素养,培养科学态度,增强探究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背景下,倡导和探索探究性学习更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我国传统学科,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而写作是对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在语文学习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从小学阶段就必须要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圆心作用,在中学文学课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突出强调其工具性而忽略其审美、教育等功能。针对此现状,本文力图表明的是:文学教学所具有的多元功能,文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王飞 《当代地方科技》2010,(16):151-151
许多语文教师抱怨,学生不太喜欢上语文课,不重视语文,把语文视作副科中的主科。笔者认为可能有以下原因:第一,人文性缺失,只注重工具性而忽视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第二,过多注重文字技巧的训练,缺乏情感交流、情感浸染和文化陶冶;第三,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认知过程,是学生个体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其内部精神财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语文的学科性质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正确处理好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两者的关系。双语教学是民族教育的突出特点。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实现双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走向和谐统一是双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实现两性的和谐交融,对实现壮汉双语文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首先是“语”,其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要把语文课上得象语文课,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  相似文献   

17.
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是语文教育的元命题,历来争论不一。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其实就是汉语言工具性,其包蕴和统领着语文课程的其它属性,而非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汉语言工具属性是发展学生幸福人生的工具,而不是科学理性主宰下的功利考试工具。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学好语文,对学好其他学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语文学科通过自身多种语言训练,发挥自身优势,能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潜在智慧。  相似文献   

19.
张志公提出的语文“特殊工具”说,是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性质的定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雏形。对于正确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纠正目前存在的“泛人文性”倾向,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完成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重要使命。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语文阅读课教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苓文重在结合这些问题,提出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